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莊子公開課 > 妥協退讓有時是必要的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莊子公開課 妥協退讓有時是必要的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妥協退讓有時是必要的

【原文】殫殘天下之法,而民始可與論議。(《莊子·胠篋》)

【大意】毀儘天下的聖智法製,百姓纔可以議論是非和曲直。

莊子認為若讓百姓敢於議論是非,首先要做的就是去掉約束議論的法製,任何事物有所得必有所失,要想達到自己的目的,妥協退讓有時是必要的。

關鍵時刻的進退哲學可以決定一個人事業的成敗,適時的妥協和退讓是最明智的選擇,此乃是成大事必備的,必要的妥協和退讓會讓你的生活煥然一新。

日本著名的電器經銷商鈴木太郎,在總結自己的成功之道時認為,在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時,不僅要小心謹慎,更要高瞻遠矚,從而作出正確的選擇,以贏得最大的勝利。

1960年的一件事對鈴木太郎的震動很大。當時,日本鈴木電器公司與德國西門子公司就有關技術合作問題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商務談判。雙方正陷入談判的困境,一方麵,西門子公司堅持技術使用費的提成率要占銷售總額的9,鈴木太郎不讚同這一提案,經過艱苦的鬥爭,最終把提成率壓低到5。但西門子公司儘管作出了讓步,卻又提出新的要求:作為提成率優惠的條件即專利轉讓費定為60萬美元,並且要一次付清。這又讓鈴木太郎陷入了兩難的處境。答應還是不答應,他在思索著。若答應則公司必將陷入財務危機,一場災難勢必在劫難逃。不答應,則公司又會失去一次發展的大好時機。

當時鈴木電器公司的資本總額不過4億日元,而60萬美元相當於2億日元!這筆技術轉讓費對於剛剛起步不久的鈴木公司來說的確是一個相當沉重的負擔。對方的要求、條件能否接受?如果妥協和退讓值不值得做呢?鈴木太郎對此感到極度的猶豫。此時的形勢對於鈴木公司來說極其不利。因為合同文字是由西門子公司單方麵擬訂的,這樣,就有許多條款是向著他們自身的,比如,其中的違約和處罰條款的訂立就明顯有利於西門子公司。

在這種形勢對己不利的情況下,鈴木太郎高瞻遠矚地指出,退一步海闊天空,懂得退才知道進,他決定采取“假人之手,從中漁利”的經營策略:如果做些妥協、退讓,接受對方的條件和要求,付出這筆錢,也就是先吃虧,後賺錢。這樣做也顧全了大局,對鈴木公司的發展,對日本電子工業的發展都是有利的,因為接受了對方的條件和要求,就可以利用他們的技術專利,為自己生財,這叫“借腦生財”,他在實踐中用活了這一招。

鈴木太郎的退實則為進。為了保證技術合作項目效益的穩定,他又對西門子公司做了深入細緻的調查研究。在調查中,他發現西門子公司擁有一個30多名研究人員的研究所。這個研究所實際上就是西門子公司的大腦。他們設備先進、人員精良,每天都在進行著世界最新技術和最新產品的開發研究。這也是西門子引領世界先進潮流的秘密所在。

鈴木太郎深知,如果他要創造一個同等水平、同樣規模的研究所,無疑要花上幾十億日元和幾年的時間,而現在,僅以兩億日元為代價,便可以充分利用西門子公司研究所的人員和設備,等於是拿兩億日元和幾十億日元交換。這實際上是一筆非常劃算的交易。可惜,大多數的人卻都看不到這一點,隻是簡單地心痛於表麵上花的那些錢。

由於鈴木公司從西門子公司獲得了最新的研究成果,所以,當時凡是世界上最先進的科技成果,幾乎都有鈴木公司的參與。這為他們一躍而發展成為馳名全日本乃至全世界的公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可以這樣說,雙方的合作使鈴木公司開始確立了國際大公司的地位。

單從這一事件看,似乎是鈴木太郎落了下風,不僅作出了妥協和讓步,而且還接受了西門子公司钜額的專利轉讓費和不公正的違約與處罰條款。

但事實卻證明,鈴木太郎纔是這場冇有硝煙的戰爭中最大的贏家。

適當的妥協與退讓在現實中會時常湧現,鈴木太郎在麵對突如其來的經濟危機時,同樣巧妙地運用了此策略,使公司立於不敗之地。

由於日本是一個四麵臨海的島國,本身就缺乏工業資源,在這場危機中,金融界一天比一天萎縮、疲軟,導致工廠縮小、倒閉;員工被減薪、解雇;勞資糾紛不斷……然而,鈴木並冇有重視這場到處瀰漫的危機,他繼續擴充自己的事業。大規模地建設公司總部、第四工廠、員工住宅。

不久這場經濟危機就影響到了日本的商業市場,鈴木太郎這才感覺到了危機的壓力:銷售額劇減一半,倉庫裡堆滿了賣不出去的滯銷品。更糟糕的是,由於公司剛剛貸款建了新廠,資金極端缺乏,若這種滯銷情況持續下去的話,整個鈴木電器公司的倒閉隻是一個時間問題。“屋漏偏逢連夜雨”,恰恰在這關鍵的時刻,鈴木太郎病倒了,不得不躺在病床上。

麵對危機,一般的化解方法就是裁員和減薪,當時代行社長職務的川行會三等高級主管也冇有跳出這一條框,都主張采用這兩種辦法,他們的計劃是要把公司的生產量相應地減少一半,員工也裁減一半。

鈴木太郎堅決不同意這個方案,對經濟危機,他自有一套理論:“國家與企業越不景氣,越不能實行緊縮策略,必須要通過擴大生產、擴大就業等措施來渡過危機。如果生產日趨萎縮,工人們大量失業,就成為政府‘緊縮政策’的犧牲品。政府的‘緊縮政策’纔是經濟不景氣的罪魁。因此必須采取與之相反的方法。否則的話,公司將在泥淖中越陷越深,無法自拔。”

緊接著,他作出了一個常人所無法理解的指示:“生產額立即減半,工廠開工時間減為半天,但員工一個也不許解雇。而且,員工的薪資照發不誤,不減薪。但前提條件是,所有的員工必須得全力銷售庫存產品。用這個方法,先渡過難關,靜候時局轉變。”

“半天工資的損失,是個小問題。但最重要的是使員工們有以工廠為家的觀念,纔是問題的根本。所以任何員工都必須照舊雇用,不得解雇一個。”

自然,鈴木太郎的這個決定像一簇在寒冷的冬季熊熊燃燒的烈火,溫暖著每個員工的心靈。當員工們聽到鬆下的指示,無不歡欣鼓舞,無形中,都感到自己就是公司的主人。因而人人奮勇,個個儘力,拚儘全力銷售工廠庫存的產品。

鈴木太郎的這一做法不但使公司轉危為安,還創下公司曆年來的大銷售額!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