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公開課 心無二用是最大的智慧
-
心無二用是最大的智慧
【原文】其溺之所為之,不可使複之也。(《莊子·齊物論》)
【大意】他們沉溺於所作所為當中,無法使他們恢複到原來的情狀。
莊子認為人需要有專注的精神,對自己所做的事業要注入全部的精力纔能有所成就。
中國有句古話:一心不可二用。
對於成功來說,朝秦暮楚是一個最大的敵人,它肯定會使你徒勞無功。
這就意味著,你必須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你所選擇的事業之中去。你一旦決定從事某項事業,你就必須對你選擇的事業有足夠的信心。然後,全身心地投入進去,不能三心二意,不能朝秦暮楚。否則,這種心態會影響你乾事業的激情、接受挑戰的勇氣和鬥誌,將你的銳氣一點一點磨蝕。
“我們一開始發展的時候,我自己也不能完全確定。大樓自動化軟件看上去確實不錯,不過什麼事情也不可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所以我們為了以防萬一,還同時經營著一個小超市。儘管兩邊兼顧使人疲於奔命。但謝天謝地,多虧了我們當時有遠見,現在大樓自動化軟件果然賣得不好,我們缺乏時間和資金。我們以後就把精力主要放在經營小超市上,但軟件還得賣。”
類似這樣的情況很多,這樣的經營策略如果成功了反而會使人覺得奇怪。因為經營者一開始就三心二意、朝三暮四。道理很簡單,如果一個經營者對自己的經營冇有把握,缺乏信心,同時又不想全力以赴,自然不可能成功。
所以,要想成功,就必須瞄準一個方向,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地做下去。發展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充滿著風險的過程,如果你不想承擔一點風險和不安,如果你不停地寄希望於第二個、第三個方向,其結果往往會導致竹籃打水一場空。
麵對同樣的機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結果。中國古代有一個故事,說有三個財主在一起散步,忽然其中一人首先發現前方地上躺著一枚閃閃發光的金幣,眼神頓時凝固了!幾乎同時,其中一人大叫起來:“金幣!”話音未落,第三個人已經俯身把金幣撿到自己的手裡。這個故事說明:眼快嘴快都不如手快。也就是說,一旦看準了機遇,就要立即行動,專注於行動,這樣才能成功。
一說到專注,我們往往會想到古時候的“達摩麵壁”。當然,今天的“麵壁”,並不意味著自我封閉,也不是在一再碰壁、已探明確實“此路不通”時的一意孤行,而是要在善於選擇可破之“壁”之後韌性前行。
關於這一點,日本企業家、東芝公司總經理土光敏夫從他所從事企業經營管理的過程中理出了十分有益的經驗。他認為,企業生活天天有“牆壁”。他還說:“我推牆,打破牆,然後再盯著下一片牆。”“在一個小房間裡,如果坐著不動,就意識不到牆。一有所動作,碰壁了,才意識到牆。”
土光敏夫的經驗體會,可以將其看作是“麵壁”意識的現代化。首先,“麵壁”的頻率提高了,從達摩的“9年”變成了“每一天”;其次是從達摩的相對靜態——隻動腦不動手,變成現代的手腦並用、注重實踐。
這,實際上也是把一段時期內要完成的一項事業或要專攻的一種學術,化為更小的單位,以每天計的“破壁”行動,把鍥而不捨的持恒性落實到更紮實的程度。就如“達摩麵壁”之道在當今資訊數字化時代的新發展。
所以說,心無二用是最大的發展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