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公開課 第十章 大巧若拙,大智若愚
-
大巧若拙,大智若愚
巧中有拙,拙中有巧。用大智若愚的心態存活於當今的社會,實為一種明智之舉。如此不但保護了自己,也成全了他人,何樂而不為呢?
尊重很重要
【原文】德溢乎名,名溢乎暴,謀稽乎誸,知出乎爭,柴生乎守,官事果乎眾宜。(《莊子·外物》)
【大意】德行的外溢是由於名聲,名聲的外溢是由於張揚,謀略的考究是由於危急,才智的運用是由於爭鬥,閉塞的出現是由於執滯,官府事務處理果決是由於順應了民眾。
莊子認為人不可太追求名利,也不要太過於張揚,隻要正確地對待他人,尊重他人,自己也纔會快樂。
追名逐利的心,凡人都有。如果你比彆人聰明,不一定非告訴人家你比他聰明。如果你想得到什麼,或證明什麼,不必非要讓人知道,努力去做好就行了。這樣你才能尊重他人,完成自我。
當羅斯福入主白宮的時候,他坦然承認如果他的判斷有75是對的,他便覺得十分滿意了。
像這樣一位傑出的偉人都承認自己的判斷最高隻有75的正確率,那你我又有多少正確率呢?
如果你真能做到有55的判斷是對的,你就完全可以到華爾街去日進鬥金。如果你不能確定自己有55的判斷是對的,又靠什麼去指責彆人常常犯錯呢?
不要一開始就揚言:“我要證明給你看。”這等於向他人表明:“我比你聰明,我要讓你改變想法。”這種做法實在是場挑戰!它無疑會引起他人反感並可能導致一場衝突。如此一來,要想改變對方的觀點就更不可能。因此,千萬不要給自己找麻煩。如果你想證明什麼,彆讓任何人知道,努力地去做好了。
正如詩人波甫所言:你在教人的時候,要好像若無其事一樣。事情要不知不覺地提出來,好像被人遺忘一樣。
科學家伽利略在300多年以前說過:你不能教人什麼,你隻能幫助他們去發現。
倫克就曾用這種方式解決了一場顧客投訴糾紛,他是道奇汽車在蒙大拿州的代理商。倫克指出,由於汽車市場麵臨的競爭壓力,在處理顧客投訴案件時,辦事員常常顯得冷漠無情,或是竭力反駁,這就很容易引起顧客怨聲載道,甚至影響生意,乃至造成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他說:“後來我想清楚了,這種狀況確實於事無益,我很快便改變了做事的辦法,轉而向顧客說:‘我們公司確實存在一些問題,我在此深表遺憾。請把你遇到的情況告訴我,好嗎?'”
“這種方法有效地消除了顧客的敵意,顧客在處理事情的過程當中也顯得通情達理多了。許多顧客對我的諒解態度表示感謝,其中兩個人甚至後來還帶著自己的朋友來買車。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我們非常需要這樣的顧客。我相信:尊重顧客的意見,對待顧客周到有禮,纔會贏得市場的競爭。”
如果你真想改善自己與人相處的能力,或是提升自己的人脈,不妨去讀一讀本傑明·富蘭克林的自傳——有史以來最精彩的一本傳記,在這本自傳裡,富蘭克林明確地記述了當年,他是如何改掉自己爭強好辯的惡習,使自己變成美國有史以來最了不起的一名外交官的。
富蘭克林年輕時,意氣風發,不知收斂。有一次,他的一位教會朋友,突然把他拉到一旁,教訓了他一頓,這一訓給了他改變一生的啟示,大致是這樣的:
“富蘭克林!你這人真是不可理喻,當你提出與人相左的意見時,措辭總是那麼強硬,這種話彆人是聽不進去的。有朝一日,你的朋友都將離你而去。事實上,你懂得確實很多,彆人根本無法辯得贏你,他們會因此更加懶得與你交談。如此一來,你的知識,將永遠止於你的個人所學,你不懂得集思廣益,最後將會變得非常貧乏、空洞。”
本傑明·富蘭克林一生所做的最值得稱道的事,莫過於冷靜地接受了這位朋友的訓誡。若非大智之人,是不會有這種勇氣認錯,改變自己的,否則,他又豈能躲開失敗的厄運?
“我自己訂了一個規則,”富蘭克林說,“永遠不正麵違拗彆人的意見,同時也絕不固執己見。我甚至不允許自己使用任何過於強烈的用詞,如‘絕對’‘毋庸置疑’‘千真萬確’等,而隻用‘我想’‘據我瞭解’‘我推測’等較緩和的語氣來陳述自己的意見。當彆人發表了我認為不對的觀點時,我第一個反應就是先製止自己當麵駁斥的衝動,然後才舉出對方觀點中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我會說他的觀點在某些特定場合下可能正確,但卻不能應用於眼前的狀況。很快地,我就感受到這種態度轉變所帶來的好處,我在與人交換意見時,氣氛變得比以往融洽許多,我提出意見時的態度愈謙和,受到的反對意見也愈少,同時也變得較容易規勸彆人放棄錯誤的成見,接受正確的建議。”
“這種做法,剛開始的時候,確實是非常艱難,而且很難控製得十全十美,但久而久之,就習慣成自然,變得得心應手起來。回顧50年來,我確實是從未發表過任何措辭強硬的論斷,而這種謙和的態度,卻使我在議會裡得到了普遍的支援。我的演說能力並不是很好,根本談不上口若懸河,但我的主張,卻仍能得到通過。”
富蘭克林用他一生的經驗告訴我們,保持謙和的態度,尊重他人,做事就會無往不利。
相反,如果你肯定彆人弄錯了,便率直地告訴他,那結果會怎樣呢?
施先生是一位年輕的紐約律師,最近在最高法院內參加了一個重要案子的辯論。案子牽涉到一大筆錢和一項重要的法律問題。
在辯論中,一位最高法院的法官對施律師說:“海事法追訴期限是6年,對嗎?”
庭內頓時靜默下來,施律師後來回憶說:“似乎氣溫一下就降到冰點。我是對的,法官是錯的,我也據實地告訴了他,但那樣就使他變得友善了嗎?冇有,雖然我相信法律站在我這一邊,我也知道我講得比過去任何一場辯論都精彩。可糟糕的是,我並冇有使用外交辭令,而是鑄成大錯,當眾指出一位聲望卓著、學識豐富的人錯了。”
很少有人具有邏輯性的思考。我們多數人都犯過武斷、偏執的錯誤。多數人都具有固執、嫉妒、猜疑、恐懼和傲慢的人性弱點。
當我們犯錯的時候,也許會在心裡承認。自然,假如彆人的態度溫和一些,或做一些技術性處理,我們也會向他們認錯,甚至表現出自己久違的坦白。但是,假如對方有意讓你難堪,情況就會截然不同。
現在你應該明白如果你指出彆人的錯誤過於直率,再好的意見也不會被人接受,甚至會產生很大的牴觸情緒。你剝奪了彆人的自尊,也會讓自己成為一場討論中最不受歡迎的人。
如果非得與人發生對立,也得運用一些技巧。我們都喜歡按照自己的意願購買東西,或照自己的意念行事,我們喜歡彆人征詢我們的願望、需求和意見,而不願受人強迫、支配。同樣,彆人也不希望受他人管製。
所以即使你知識淵博,也應謙虛些,尊重彆人的意見,用謙和的態度來商討問題,不要自以為聰明,讓自己處於不利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