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莊子公開課 > 友誼要在淡中求真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莊子公開課 友誼要在淡中求真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友誼要在淡中求真

【原文】水之性不雜則清,莫動則平。(《莊子·刻意》)

【大意】水的本性不混雜就清澈,不攪動就平靜。

莊子認為水隻有在不混雜不攪動的時候才顯示本質,朋友之間也應如此,不要刻意攪亂你們原本平靜的友誼,隻有清淡的友誼才易保持長久。

人與人相交,難得的是真。真誠相見、真心相待、真則平淡。轟轟烈烈的友誼不會長久,隻有平淡的友誼才能長存,纔會融洽。

孔子曾拿這一問題請教隱士子桑雽:

我兩次被魯國驅逐出境,在宋國受伐樹的懲罰,在衛國被禁止居留,在陳國與蔡國之間遭到人們的圍攻,在東周也找不到出路。我遭了這幾次挫折以後,親戚、好友與我便一天天疏遠了,學生與知交也越來越遠離了我,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隱士子桑雽說:難道你冇有聽說過殷國人林回逃亡這件事嗎?林回這個人在出逃時,連價值千金的璧玉都丟下了,背起嬰兒就走。有人就說:“你這樣做,是為了得到錢財嗎?嬰兒能值多少錢!是為了減少拖累嗎?嬰兒的累贅可多啦!你拋棄千金之璧,帶著個嬰兒去逃難,這究竟是為什麼?”林回說:“我和那璧玉是以利益相結合的,我和嬰兒卻是天然的聯絡。以利益結合起來的,窮困與災難來時,就互相拋棄了;出自天性聯絡的,臨到大難來時,就會互相關照。互相關照和彼此拋棄比起來,相差太遠了。並且,君子相交,平淡如同清水;小人相交,甘美如同甜酒。君子相處淡泊就能相交,小人熱火相交也容易翻臉。至於無緣無故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種關係,也會無緣無故順其自然地散夥。”

孔子立即頓悟,說:“我明白了!”

於是,他慢慢地走回家,一路上反省自己,進門便決定,停止空洞的學問研究,放下冇有用的書本,跟弟子們相處,再不要他們打躬作揖。這樣一來,師生們的感情反倒更加真摯、深厚了。

某一天,子桑雽告訴孔子,舜帝臨死前告誡大禹王說:“你要謹慎啊!態度要隨和,感情要率真。隨和就會不離失物情,感情率真了,就不會勞累神思。不失物情,不勞神思,就無須再用什麼繁文縟節來修飾自己了。而一個不尚矯飾的人,本來就是有力量的。”

所謂“君子之交,清淡如水”,無論是與朋友相處,還是同事之間,都需要有這份淡如水的狀態,不論什麼關係,隻要相處太近,就容易產生摩擦,因為世界上冇有兩個完全相同的個體,相識是緣,相交也是緣,緣聚緣散要留清淡在你我之間。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