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追光者遇上摘星人 > 合租、貝斯手與一首完整的情書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追光者遇上摘星人 合租、貝斯手與一首完整的情書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合租、貝斯手與一首完整的情書

決定像一顆投入湖心的石子,漣漪迅速擴散至現實生活的每一個角落。組樂隊不是一句空話,它需要成員,需要排練場地,需要投入比單身時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翟星辰那間隻能擺下一張床和吉他的出租屋顯然不夠用,而郝斯羨的工作室也堆滿了精密裝置。

解決方案幾乎是不言而喻的。

提出合租建議的是郝斯羨,在一個兩人對著電腦篩選排練室地價的傍晚。他指著螢幕上高企的租金資料,語氣平靜得像在分析電路阻抗:

“從成本效益角度,合租一套帶稍大空間或獨立客廳的房屋,是現階段最優方案。”

翟星辰正為租金數字咋舌,聞言愣了一下,轉頭看向郝斯羨。對方的目光還停留在螢幕上,側臉線條在螢幕光線下顯得有些冷硬,但耳根卻透著一點不易察覺的微紅。

心臟像是被什麼東西輕輕撞了一下,泛起細密的漣漪。翟星辰壓下嘴角想要上揚的衝動,也努力讓自己的聲音聽起來同樣客觀冷靜:

“嗯,有道理。還能省下往來通勤的時間成本。”

於是,找房子成了“星辰樂隊”(翟星辰堅持要用這個名字,郝斯羨未反對)成立後的第一個正式專案。

郝斯羨負責篩選房源、比對資料、評估周邊環境噪音指數;翟星辰負責實地勘察感覺——

主要是看隔音效果和是否有足夠空間容納未來可能的樂隊成員排練。

他們最終找到了一套位於老小區頂樓的房子,帶一個寬敞的、視野極好的露台,以及一個可以改造為排練室的獨立房間。露台欄杆是舊的,但很結實,地麵鋪著防腐木,角落甚至還有個遺留的、半枯的花箱。最重要的是,房租在預算內。

搬家那天是個晴天。兩人東西都不多,翟星辰的吉他、效果器和幾箱個人物品;郝斯羨的電腦、裝置箱和數量驚人的、分類打包好的書籍與工具。過程高效得如同軍事行動,在郝斯羨的精準指揮下,不到半天就全部搞定。

當最後一隻紙箱被搬進新家,翟星辰站在空蕩蕩的客廳中央,看著陽光透過乾淨的玻璃窗灑在地板上,空氣中漂浮著細微的塵埃和新刷牆壁的味道。一種奇異的、混合著陌生與安定的感覺包裹了他。

這不是他輾轉漂泊時任何一個臨時的落腳點,也不是那個封控期困守的孤島。這是他和郝斯羨共同選擇的,一個可以稱之為“家”的。

有了巢xue,下一步就是尋找同伴。

翟星辰首先想到的是以前在街頭和酒吧混跡時認識的人。他在幾個本地音樂人群裡發了招募資訊,響應者寥寥,要麼風格不合,要麼對這支“初創”樂隊缺乏信心。

就在翟星辰有些氣餒時,郝斯羨帶來了一個人。

那人叫林磊,是郝斯羨在之前劇團合作時認識的音效師,一個沉默寡言、身形微胖的年輕人,背著一把看上去有些年頭的貝斯。

“他節奏感精準,低頻穩定。”郝斯羨向翟星辰介紹,語氣如同推薦一款效能可靠的硬體,“符合樂隊基礎架構需求。”

林磊話不多,試音時,當翟星辰彈奏起《陽台情書》的旋律,他厚重的貝斯線條立刻穩穩地托住了整個和絃進行,如同建築的承重牆,樸實無華卻至關重要。翟星辰幾乎立刻就點了頭。

鼓手的尋找則更具戲劇性。一次,翟星辰和林磊在改造好的排練室磨合,樓下新搬來的鄰居被節奏吵得忍無可忍,上門理論。來的不是想象中的大爺大媽,而是一個穿著籃球背心、渾身是汗的高個子青年,名叫阿哲。他脾氣火爆地抱怨了幾句,卻在看到屋內的樂器後,怒氣瞬間變成了好奇。

“你們是搞樂隊的?這歌有點意思。”阿哲摸著下巴,目光落在角落那套翟星辰淘來的二手鼓上,“就是節奏部分有點散。”

在翟星辰和林磊愕然的目光中,阿哲走過去,拿起鼓棒,隨手敲了一段複雜而充滿力量的填充。那一刻,整個房間的空氣彷彿都被震動了。

“我是體院的學生,以前在老家樂隊玩過幾年鼓。”阿哲咧嘴一笑,露出兩顆虎牙,“怎麼樣?要不要試試?”

阿哲的加入,像一股強勁的原始動力,瞬間啟用了整個樂隊。他的鼓點充滿爆發力和節奏感,與林磊沉穩的貝斯、翟星辰清亮的主音吉他交織在一起,形成了奇妙的化學反應。

郝斯羨雖然不直接參與演奏,但他成為了樂隊不可或缺的“第五元素”。他負責所有的技術保障,從裝置維護、錄音采樣到設計排練計劃(甚至運用了體能力學原理為阿哲優化鼓手體位)。當然,他最核心的任務,是為樂隊構建獨一無二的視覺語言——

燈光。

就是在這個日漸充滿生氣的家裡,在這個擁有了貝斯低鳴和鼓點震蕩的陽台上,翟星辰重寫了那首《陽台情書》。

歌詞不再僅僅是封控期的孤獨與渴望,更多地融入了對未來的期許,日常的瑣碎,和某種沉甸甸的安穩。他唱清晨一起挑選窗簾的顏色,唱深夜共享一碗煮糊了的泡麵,唱郝斯羨修理裝置時微微蹙起的眉頭,唱自己縫補衣物時被嘲笑的針腳……也唱林磊沉默背景音裡的可靠,唱阿哲暴躁鼓點下的溫柔。

他寫完後,第一次完整地彈唱給樂隊的成員們聽。

林磊安靜地聽著,手指無意識地在貝斯品柱上滑動。阿哲靠在牆上,抱著雙臂,眼神專注。郝斯羨坐在對麵的椅子上,夕陽的餘暉給他周身鍍上一層金邊,他微微垂著眼,長睫在眼下投下細密的陰影。

當翟星辰唱到最後一句:

“這方寸之地,是宇宙的中心,光與聲的錨點。”

他停了下來,最後一個和絃的餘韻在暮色中緩緩消散。

阿哲第一個吹了聲口哨:“牛逼!這詞寫得,有那味兒了!”

林磊點了點頭,言簡意賅:“和聲可以再豐富點。”

翟星辰有些緊張地看向郝斯羨。

郝斯羨擡起頭,目光沉靜地回望他。夕陽的光線落入他偏圓的桃花眼裡,漾開一片溫暖的琥珀色。他沒有立刻評價歌詞或旋律,而是沉默了幾秒,然後開口,聲音比平時更低沉柔和:

“這首歌,配得上一套專屬的燈光程式。”

翟星辰愣了一下,隨即,巨大的喜悅和安心像暖流一樣席捲全身。他明白了郝斯羨的認可方式——

不是言語的讚美,而是行動的共鳴,是將他的音樂納入自己最擅長的領域,與之融為一體。

“好啊。”翟星辰笑起來,眼睛亮晶晶的,“郝老師,全靠你了。”

接下來的日子,郝斯羨投入了巨大的熱情設計那套燈光程式。他不再僅僅考慮技術引數,更多地捕捉音樂裡的情緒起伏,甚至考慮了每個樂隊成員演奏時的動態。他將自己的聯覺感受,一點點翻譯成精確的光色、亮度、運動軌跡和變化節奏。

當程式首次與完整樂隊排練同步執行時,翟星辰看著隨音樂流淌變幻的光影,那些溫暖的光束,清冷的光暈,跳躍的光點,不僅貼合著每一個音符,彷彿也照亮了林磊沉穩的側臉,勾勒出阿哲揮舞鼓棒的剪影。

他停下彈唱,看著站在控台前、眼神專注而明亮的郝斯羨,看著他的隊友們,心裡被一種飽脹的情緒填滿。

這首歌與這束光,不再僅僅是他個人愛情的見證。

它們是他們這個小集體共同構建的、微小而堅固的宇宙。在這裡,流浪的星星找到了歸途的錨,持燈的旅人築起了守護的塔,而低音與節奏,則為這片星空注入了堅實的心跳。

光與聲的協奏,從陽台開始,終將響徹更廣闊的天地。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