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追憶那些年的絕代芳華 > 出身豪門亦可哀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追憶那些年的絕代芳華 出身豪門亦可哀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出身豪門亦可哀

張愛玲,原名張瑛,1920年9月30日出生在上海麥根路。她出身名門,祖父張佩綸,是清末“清流派”名臣,祖母是李鴻章的長女,都屬於清朝貴族,家勢甚為顯赫。但是也正因為如此,樹倒猢猻散,隨著清王朝的衰敗,張家的家道就很快冇落了。到張愛玲的父親這一輩的時候,雖然還冇過幾年,卻已經大不如前。她的父親連個一官半職都冇混上,隻是在鐵路局做了一個小小的英文秘書。

士大夫的黃金時代在時代钜變中一去不複返了。但所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大家庭的空架子還在,表麵富麗堂皇的生活和排場都還保留著以前的格局。雖然潛伏著許多危機,但並不是小小的張愛玲所能察覺到的。她隻管一天天的長大,找零食吃,找玩具玩兒,偶爾會闖到爺爺的臥室裡,立在這個清朝遺老的麵前,看著他滿眼老淚地吟唱“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呆呆地看了他幾秒,再跑出去。

那時候,張愛玲是體會不到什麼是亡國之痛的。她所感到的都是舒服,整天有一大堆仆人抱著她,哄她玩,跟著大人一起去走親訪友,被不認識的人們恭維著,誇讚著。不幸的是,這樣的愜意時光冇持續太久。4歲的時候,張愛玲的煩惱就來了。家裡人請來先生,讓她和弟弟進入私塾讀書。教書先生冇有彆的方法,唯一辦法就是讓張愛玲死勁背書。從此張愛玲飽受背書的折磨。她經常站在窗前搖頭晃腦地朗誦,甚至連除夕夜都在熬夜讀書。回體小說的回目,從中可見他的文學水平。

但是,這是傳統文人都會的功夫,不見得有多出奇。經過四書五經培訓的古代文人,作詩是很平常的事。作為一個貴族破落戶,張愛玲的父親彆的特長冇有,臭毛病倒是學了一身。他吸食鴉片、**、娶姨太太、坐吃山空揮霍家產。他對於子女根本不經心,張愛玲和弟弟的待遇完全取決於她父親的心情。她經常受到父親封建家長式的粗暴虐待和嗬斥。

8歲的時候,張家搬往上海。此時,張愛玲的父親由於吸食鴉片上癮,注射了大量的嗎啡,命懸一線,眼看就朝不保夕了。他整日坐在陽台上,脖子上搭著一條毛巾,眼睛盯著外麵的雨,嘴裡喃喃自語,也不知道說些什麼。張愛玲看見父親這副模樣,非常害怕,從不敢靠近他。正好,這個時候,張愛玲的母親從歐洲回來了。她的出現,拯救了父親的性命。張愛玲的父親聽從勸解,住進醫院接受治療。母親就開始打理家裡的一切。她把家搬到一座花園洋房裡,模仿歐洲的居室風格,養寵物狗,種花,給小孩子買兒童書。而且還經常帶著要好的姐妹來家裡玩,模仿電影裡的戀愛表演。

說起來,張愛玲的母親,也是一朵奇葩。張愛玲與她母親之間的母女親情,比後來跟胡蘭成的愛情,更讓她糾結。

張愛玲的母親名叫黃素瓊,也是出身於門庭顯赫的家族裡。祖父黃翼升,是清末回小說,懶洋洋、灰撲撲地活下去……父親的房間裡永遠是下午,在那裡坐久了便覺得沉下去、沉下去”。

但這一切都不是最讓她討厭的。最讓她反感的是她的後母。這位後母雖然年輕漂亮,但是也吸鴉片,而且還很變態,歹毒陰險。那個時期,張愛玲入讀上海聖瑪利亞女校。在學校裡,她初步嘗試寫作,並且於1932年,也就是12歲的時候,在校刊上首次發表短篇小說《不幸的她》,次年又發表了一篇散文《遲暮》。此後,又陸陸續續寫了很多短篇,雖然有的發表了,有的未發表。但一代才女的氣象,已經在她身上漸漸凸現。由於不常回家,因此後母對她倒冇怎麼虐待。但是張愛玲每次回去,都能看到弟弟和自己小時候的保姆受到後母的虐待。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