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那些年的絕代芳華 一段錯愛的絕世情緣
-
一段錯愛的絕世情緣
孟小冬剛到北平的時候,為了儘快站穩腳跟,打下一片天地,她接受永慶社、慶麟社等坤班的邀請,奔波於京津兩地,頻繁地進行演出。由於她容貌姣好,光彩照人,再加上唱功颱風都堪與當時的名角老生相比,因此很快就聲名大振。當時,在北京城裡,最紅的旦角是梅蘭芳,人稱“伶王”,以男人扮女人;而最紅的生角就是孟小冬,人稱“冬皇”,以女人扮男人。他們二人顛倒陰陽,實在是新奇,因此就有好事者刻意將他倆請到一起,讓他倆同台演出。那個時候,演戲也有很多限製,一般情況下,男女是不能同班的。但是如果有人請他們去自己家唱堂會,就會打破這個限製。於是在眾人的撮合下,孟小冬和梅蘭芳多次同台,合作演出了《四郎探母》《遊龍戲鳳》《梅龍鎮》《二進宮》等經典劇目。
一個是伶界大王,一個是坤界之皇。戲台上的比肩接踵,言語間的你來我往,不可避免地給二人製造了許多曖昧的機會。二人本是梨園同行,惺惺相惜,於是很快就墜入愛河。在友人的鼓動下,孟小冬興之所至,頭腦一熱,決定嫁給梅蘭芳。1927年農曆正月二十四,兩人在東城東四牌樓馮公館內擺了喜宴,宴請一些朋友,生辰八字什麼的全不講究,就這樣利索地結婚了。
說起來,這樁婚事,是由戲迷撮合而成的。因此,在孟小冬的家人看來,不免有些潦草。孟小冬的啟蒙老師、姑父仇月祥對此就持反對態度。他的理由是,孟小冬此時名氣正盛,就好比是一棵搖錢樹,隨便唱唱便能賺得盆滿缽滿。而一旦嫁為人妻,就不能再拋頭露麵出來唱戲了。多年辛苦練就的功夫就浪費了。但是孟小冬覺得自己已經找到了人生歸宿,乾得好不如嫁得好,女人再怎麼能乾,最終還是要找個男人過此一生。所謂“女子無才便是德”,如果嫁對了人,那這戲不唱也罷。相夫教子纔是活著的最大價值。
孟小冬唯一擔心的是名分問題。因為它關係到自己在夫家所享受的待遇和所處的等級。在這一點上,上到皇後,下至村婦,都能達成共識。後宮裡的妃子們整天勾心鬥角,你死我活,為的就是一個名分。
這一年,孟小冬才19歲,梅蘭芳比她整整大了13歲。而且梅蘭芳已經有了兩房太太。清末民初,政府尚未實行“一夫一妻製”,舊社會的納妾製度還在民間延續著。孟小冬如果此時嫁入梅家,就相當於做妾。但孟小冬自然是不甘心做妾的,梅蘭芳為了安慰她,便提出自己當年曾過繼給自己的伯父,屬於兩房繼承人,可以娶兩房正室。孟小冬這才答應下來。
名分問題既然已經解決,孟小冬就放心地坐著轎子進了梅家。她不用擔心要給梅蘭芳的那兩位夫人倒茶問安,因為她也是正室。
梅蘭芳的正室叫王明華,另一位太太叫福芝芳。這兩位都是京劇演員,但是王明華身體不好,常年有病,因此不得梅蘭芳的歡心。梅蘭芳很寵愛福芝芳,家中事務一應交給她來打理。這便引起了王明華的嫉恨。於是在迎娶孟小冬一事上,王明華不斷地在旁邊攛掇,表示極大的支援,其實是想讓孟小冬這位新寵奪走福芝芳的位子,以解心頭之恨。
果然不出她所料,孟小冬進入梅家之後,很快就跟福芝芳發生了糾紛,下人們也立馬進入鬥爭模式,自動站隊,形成了“挺福派”和“挺孟派”。
為了緩和家庭矛盾,梅蘭芳就彆置院落,在東城無量大人衚衕裡找了一處四合院,與孟小冬住在這裡。這個院落名為“綴玉軒”,梅蘭芳經常和前來拜訪的朋友們一起談古論今,說文道藝。孟小冬感受著這裡熱鬨而溫馨的氣氛,覺得很幸福。雖然她也在思想新潮裡沐浴過,但從骨子裡講,她還是一個傳統的舊式女子。戲文裡所寫的和舊社會所宣揚的女人價值觀,早已深深地植入她的腦海裡,並生根發芽。她以為相夫教子的生活是寧靜而又快樂的。然而,不久之後,一個不速之客的到來,打破了這片寧靜。
那是一個秋天的午後,梅家的會客廳裡突然來了一個陌生的年輕男子。這名男子文質彬彬,麵色蒼白,看上去年紀也不大,僅20出頭。他叫王惟琛,是北平朝陽大學的學生。王惟琛平日愛聽戲,是孟小冬的忠實戲迷,為了聽戲,連學業都冇有完成,其實是個紈絝子弟。他聽說自己最愛的孟小冬被梅蘭芳娶走了,便心生妒恨,想找梅蘭芳尋釁。
王惟琛打聽了梅蘭芳的住處之後,就帶著一把槍來了。當時梅蘭芳正在午休,出來接待的是梅蘭芳的老友張漢舉。張漢舉是《大陸晚報》的經理,與梅蘭芳交往甚密,也是綴玉軒的常客。王惟琛看到出來的人不是梅蘭芳,便拿槍挾持了張漢舉做人質。然後要求梅蘭芳出來,賠他的未婚妻,或者給他十萬塊錢作為精神損失費。梅蘭芳出來後,張漢舉強作鎮定,說這位先生要借十萬塊錢。梅蘭芳瞬間明白是怎麼回事,就奔入後堂,打電話給警察局。
不一會兒的工夫,一大批軍警就趕過來,包圍了梅宅。王惟琛發現軍警之後,情緒十分激動,就對著張漢舉開了幾槍。張漢舉飲彈而亡,軍警看到人質已死,就舉槍齊射,把王惟琛也射殺了。隨後把王惟琛的首級割下,掛在前門外的電線杆上示眾三天。
這場血案發生後,有關梅蘭芳與孟小冬的緋聞立馬鋪天蓋地。有的無良小報就開始編造花邊新聞,說孟小冬原本就是王惟琛的未婚妻,梅蘭芳是橫刀奪愛。這個謠言很快流傳開來,鬨得滿城風雨。梅蘭芳的另一個夫人福芝芳就趁機要求孟小冬離開梅蘭芳,原因是:大爺的命要緊。梅蘭芳的確也怕死,一度避居上海。
受這件事的影響,孟小冬跟梅蘭芳的關係開始變淡。孟小冬對梅蘭芳事事聽取福芝芳的態度感到十分不滿,她一氣之下,與雪豔琴搭班去天津唱戲。由於先前聲望還在,因此未唱先紅,依舊風光無限。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930年8月,梅蘭芳訪美回國,剛到天津就接到自己伯母去世的訊息。由於他曾過繼給伯父,因此這跟喪母冇有區彆。按照規矩,梅蘭芳的幾個夫人都應該披麻戴孝在靈堂接待前來弔唁的賓客,但是當孟小冬趕到梅宅的時候,卻被下人以“孟小姐”的身份擋在了門外。連梅家的門都不讓進,意味著就冇把她當梅家人。這件事讓孟小冬大為惱火,也直接導致了她與梅蘭芳感情破裂。
福芝芳與孟小冬的衝突,梅蘭芳自然不會不知道。但是他卻放任福芝芳這麼乾了,說明他心裡是偏愛福芝芳的。這大概有兩點原因,一是福芝芳為他生下七個孩子,而孟小冬卻冇有生子,對於一個男人來講,傳宗接代是很重要的使命,因此他偏向了福芝芳。還有一個原因是,他在赴美演出之前,曾分彆給了福芝芳和孟小冬幾萬元錢。等他回來時,孟小冬的錢早已花光,不知用在了什麼地方;而福芝芳卻將錢都用在了打理家務上,把家裡收拾得井然有序,而且還剩下不少錢。梅蘭芳由此而感覺到福芝芳纔是真正宜於家室的女人,於是跟孟小冬分手。
孟小冬自從跟了梅蘭芳,已經有四年冇有唱戲,早已斷絕了生活來源。現在梅蘭芳跟她離婚,她自然要索取生活費。在杜月笙的調停下,由梅蘭芳一次性付給孟小冬四萬元作為補償,雙方從此再無瓜葛。
在天津《大公報》上登報離婚之後,孟小冬傷心欲絕,她一度絕食,生了重病,甚至還在天津居士林出家,皈依佛門。並且此生再也冇有跟梅蘭芳見麵。1931年杜家祠堂落成,杜月笙請了南北名伶在家唱堂會,孟小冬也在被請之列,但是因為梅蘭芳在場,她就避而不出。1947年,杜月笙利用六十大壽的名義,給南北名伶發帖子,邀請他們到上海唱戲,並把門票收入捐給災區。當時真是盛況空前,各界人士送的花籃在劇場門口都擺了一裡路長。戲迷們一邊期待著聽戲,一邊期待著梅蘭芳和孟小冬能夠再次同台,但是毫無疑問,這對兩人來說是很尷尬的事,所以,在杜月笙的精心安排下,梅蘭芳唱四場大軸,孟小冬唱一場大軸,避開了這一局麵。
不過,舞台上兩人冇有相遇,心湖卻不免蕩起波瀾。據梅蘭芳的管家姚玉芙說,孟小冬演了兩場《搜孤救孤》,梅蘭芳在家裡聽了兩次電台轉播。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去巫山不是雲。其實,孟小冬與梅蘭芳的愛情從一開始就註定了這是一場悲劇。因為兩人都是藝術天才,都性情孤傲。當19歲的孟小冬遇見了32歲的梅蘭芳的時候,她心花怒放。老早就輾轉戲場為生活奔波的她,一直渴望著能有個人罩著她、寵愛她。現在,這個人來了。有情飲水飽,她果斷地放下藝術夢想,去做他的女人。但是,她的一身傲氣和靈氣,決定了她不會像梅蘭芳的那兩位太太一樣,放棄自己的一切,一心一意地為他操持家務,相夫教子。
在愛情和婚姻中,男女關係大概可以分為三種。一是女人成全男人,比如福芝芳為了梅蘭芳,把自己的京劇事業拋下,現實中也有大把這樣的例子。二是男人成全女人,這種情況比較少見。三就是男女互相成全。孟小冬和梅蘭芳同為藝苑名伶,如果彼此理解支援,不僅僅是在藝術上惺惺相惜,在生活上更能互相引為知己的話,那就會成就一段佳話。但可惜的是,梅蘭芳已經有了妻室,他的婚姻已經呈現出第一種男女關係。愛情的世界裡,中心隻能有一個。雖然舊社會的納妾製度給了他可以違規的漏洞,但是愛情世界裡的法則他卻不能違背絲毫,他無法在被福芝芳成全的情況下,再全心全意地跟孟小冬建立一個互相成全的關係。而孟小冬,一方麵是名伶,色藝雙絕,一方麵又是受了先進思想的影響,自然不能忍受自己成為彆人的一個妾。所以,悲劇是註定的。
在愛情的天空裡,藝人們都是折翼的“鳥”,雖然在儘力拍動翅膀,卻始終難以飛向遠方。
幸運的是,當孟小冬這隻“鳥”從天空上往下墜的時候,一個人編了一張結實的網接住了她。這人就是大名鼎鼎的上海灘黑社會老大——杜月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