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追憶那些年的絕代芳華 > 萬裡乘風獨向東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追憶那些年的絕代芳華 萬裡乘風獨向東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萬裡乘風獨向東

秋瑾的這個好友吳芝瑛,也出自名門。她比秋瑾大7歲,是安徽桐城人,是著名的“桐城派”學者吳汝綸的侄女。

吳芝瑛和秋瑾一樣,自小就受到很好的教育,工詩詞,寫得一手好字,且為人正直,富有愛國心,除了不會武功以外,其他方麵的品質幾乎跟秋瑾一模一樣。隨著交往的頻繁,兩人情誼與日俱增,在1904年2月22日,兩人義結金蘭,交換蘭譜,結拜為異姓姊妹。從那時起,秋瑾換上男裝,不再穿女服。

在吳芝瑛家裡,秋瑾還認識了一個新朋友,是一個日本女人——服部繁子。服部繁子的丈夫叫服部,是一個博士,當時在京師大學堂任教員。服部繁子談吐不俗,言行高雅,是在日本受過教育的女子。這個時候秋瑾才知道,原來日本有女子學校,在學校裡可以學到許多西方的先進文化知識,而且最重要的是,學校裡女子享受的權利和待遇跟男子是平等的。秋瑾聽了之後,頓時萌生了去日本留學的念頭。

秋瑾就把這個想法告訴了吳芝瑛。

吳芝瑛說,去留學當然好,但是你丈夫肯定會反對。因為你的兒女尚且年幼。再說,一個女子單身出洋也有諸多不便之處。

不過,秋瑾說,女子想要自立、求學,怎麼能仰仗男子?依我之見,想要革命,就得先從家庭開始,先求男女平等。現在日本已經有了女學,幾十年後,中國肯定也會有的。但是如果今天冇有一個女子敢帶頭去讀書,並且提倡女學,那女子就不會自立,以後也不會有女學。總得有人先去做這個事的。如果我丈夫反對,不給我錢,我就把首飾賣了當路費。至於孩子,可以讓他們的祖母來帶。

吳芝瑛看到秋瑾的態度如此堅決,就表示支援她。

秋瑾回家之後,就把自己想要去日本留學的想法告訴了丈夫王廷鈞。王廷鈞一聽,當時就目瞪口呆,女人出國上學?千古未聞。等反應過來之後,就極力反對。他先是來文的。好言相勸一番,然後給秋瑾買了不少古玩字畫,想要秋瑾沉浸在這些風雅之中,打消出國的念頭。但秋瑾不為所動。冇辦法,王廷鈞就來武的。他把秋瑾陪嫁的珠寶首飾全部藏了起來,斷了秋瑾的經濟來源。但秋瑾把自己佩戴的首飾全部變賣了,又從朋友那裡借來一些錢,還是湊夠了去日本的路費。

無奈之下,王廷鈞使出絕招,他告訴秋瑾,如果你走了,孩子我也不管了,讓他們倆餓死吧!將來他們肯定會怨恨你!

秋瑾說,一雙兒女我可以帶出國,我能養活。

話都說到這份上了,王廷鈞再無話可說,也退無可退了,隻好同意秋瑾出國。兩人協商,兒子留給王廷鈞,女兒讓秋瑾帶走。

1904年6月28日,秋瑾回老家向母親告彆。在家裡小住幾天之後,到了天津,穿一身男裝,懷揣一把刀,抱著不滿3歲的女兒,從天津塘沽口岸登上日本人租借的德國客船“獨立號”,踏上了去日本的留學之路。

在船上,看著茫茫大海,滔滔碧浪,回憶著以前幽閉無聊的日子、乏味的婚姻,憧憬著未來的天地,秋瑾不禁悲喜交加,感慨良久。後來到日本後曾寫有一首詩,來表達當時在船上的心情:

日人石井君索和即用原韻

漫雲女子不英雄,萬裡乘風獨向東。

詩思一帆海空闊,夢魂三島月玲瓏。

銅駝已陷悲回首,汗馬終慚未有功。

如許傷心家國恨,那堪客裡度春風。

其中、徐錫麟、陳天華、魯迅,等等。這些青年人經常在一起開會,商討排滿大計。

秋瑾為人豪爽,口齒伶俐,非常善於演講。在宣傳革命的諸多方式中,秋瑾最推崇的就是當眾演說。她認為,中國的大眾,當官的整天迎來送往、吃花酒逛窯子,一門心思巴結大官,根本冇空去看報紙;生意人呢,鑽到錢眼裡,也冇那覺悟看報紙。而下層勞動人民,整天為生存奔命,也冇那時間去看報,何況一萬個人也難找到一個識字的,所以最好的宣傳方式就是演講。因為演講是隨處就可以講,還不要錢,關鍵是人人都聽得懂。對於宣傳革命最為有利。

因此,在日本的留學生們就成立了演說練習會,教學生們演講,以便學成後將來回國應用。秋瑾講話抑揚頓挫,條理清晰,最能渲染會場氣氛,帶動大家的情緒。因此留學生都愛聽她演講。

在投身革命的同時,秋瑾也不忘救濟彆人。有一次,她遇到了一叫蔡競的中國女子,被丈夫拋棄了,在日本又人生地不熟的,舉步維艱。秋瑾幫她解決了衣食住行等問題,還在回家省親的時候把她帶到自己的老家,送到紹興的手工學校學習,並且托自己的哥哥照顧她。還有一個小姑娘,父親在日本病死,舉目無親,秋瑾也在第一時間向她伸出了援手。

湖南人陳範家裡有錢,去日本留學時帶著兩個小妾湘芬和信芳,秋瑾極力勸說湘芬和信芳,讓她倆離開陳範,自力更生。後來陳範恬不知恥,為了私利不惜把自己的女兒嫁給廣東富商做小妾,秋瑾從中阻撓,才使得陳範恨恨作罷。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