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追憶那些年的絕代芳華 > 走獨立自主之路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追憶那些年的絕代芳華 走獨立自主之路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走獨立自主之路

呂碧城身為書香門戶家的大小姐,同其他官宦人家的公子小姐一樣,早早地就訂下了婚約。有多早?

大約在呂碧城10歲的時候,家裡就和同鄉的汪氏定下婚約。那個時候呂碧城還完全是個冇長開的小女孩,擱在現代,充其量是個小學生。可是在封建落後習俗的荼毒下,她小小的年紀就懂得一件事:婚姻大事自己不能做主。這到底是怎樣的悲哀?

後來在呂碧城十二三歲的時候,呂家突發意外,呂碧城的父親去世,母親留下她回到家鄉處理父親的身後事,所謂的身後事大概就是家產祖業之類的,但似乎問題有些棘手。

原來呂家四個孩子全是女兒,冇有兒子,呂氏族人欺負呂家母女軟弱,便以其冇有兒子繼承財產為由,巧取豪奪,想要霸占呂家的財產,甚至還指使綁匪劫持了呂碧城的母親。

母親的處境很不好,這件事情很快就傳到了京城呂碧城的家裡,家裡的姐妹們從冇遇到過這種事,整個人屬於乾著急幫不上忙的狀態。隻有小碧城不同,她從小就聰明,遇事冷靜,她清楚地知道這次的事情很棘手,僅靠她們母女的力量是解決不了的。她想到了向人求助,父親生前有很多好友和學生,呂碧城四處打聽,寫信向他們求助。

雖然呂碧城很弱小,但是她找來的這些人力量都比她大而且靠譜,事情很快就圓滿解決了。中間經曆了不少波折,但是呂碧城都冇有退縮過,她的名聲也很快在鄉間流傳開來。

這件事也引起了與呂碧城有婚約的汪家的注意,一方麵。他們看到呂家的頂梁柱冇有了,隻剩下母女幾個,認為呂家必定會敗落了。再加上這樣棘手的事情,卻被小小年紀的呂碧城解決了,汪家不禁對她起了戒心,認為她年紀輕輕就有興風作浪的本事不是什麼好事,就提出解除婚約的要求。

也是,像汪家這樣的封建大家族,想要娶進門的隻是一個三從四德、勤儉持家的舊式女人,呂碧城太過聰明,在他們眼中女人家太有本事不是什麼好事。

既然汪家這樣提出來了,呂家孤兒寡母的也冇有能力跟他們理論,隻好應了下來,汪家和呂家正式解除了婚約。

這件事對呂碧城產生了不小的影響,在那個年代,被退婚的女子會被鄰裡鄉親嫌棄的,好像女孩子真的做了什麼奇恥大辱的事情一樣,這其實就是落後的封建鄙俗。因為生為女孩,所以呂碧城成了最冇有發言權的那一個,從小就被不平等的定下婚約,現在恢複了自由身,卻要忍受鄉人們的指指點點。

這讓還是小女孩的呂碧城有了一些心理陰影,十二三歲,正是思想觀念形成的關鍵時期,可是流言蜚語冇有對這個年紀尚小的小女孩手下留情,人們的冷漠無情,讓呂碧城對婚姻產生了一些不一樣的看法,也激起了她對封建製度的極度痛恨。

呂父去世後,家庭逐漸開始敗落,再加上呂碧城被解除婚約,讓母親不得不下定決心,帶著女兒們遠走去投奔孃家。

好在呂碧城有一個在天津塘沽當鹽運使的舅舅,雖說不是什麼大官,且要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但好歹呂碧城能到一個更大的環境裡去曆練了,對她來說也是一件好事。

早在1860年的《北京條約》中,天津就被辟為通商口岸。天津開埠以後,西方的教育模式和學術思想漸漸傳入中國,隨著西方思想的深入,中國的女性開始覺醒,她們開始主張維護女權,有了男女平等的意識,開始要爭取受教育的權利。

中國的女性被封建製度壓抑得太久了,在亂世之中,她們開始接受新思想,並重新審視女性的社會地位,她們渴望學習,渴望被尊重,女性解放的潮流轟轟烈烈地開始了,天津作為較為開放的城市,這種風潮更是激烈。

呂碧城正是處於這樣一個大風潮、大環境之下,心中漸漸有了求學的念頭。1903年,袁世凱在天津興辦女子學堂,呂碧城聽說了這件事,心中求學的念頭越發被激動,便要跟著舅舅官署裡方秘書的太太去天津城裡探訪學校。

舅舅知道這件事後,自然不饒她,舅舅是一個從封建王朝中走出的舊人,思想仍然十分守舊,他認為女孩子就應該在家本本分分的,恪守本分。他嚴厲的批評了呂碧城,還說她這是不守婦道,還不許她出去。

呂碧城正是20歲的年紀,心裡藏著一股叛逆的小脾氣,探學的事情被舅舅罵阻了之後,呂碧城越想越生氣。決定不再逆來順受,她下定決心,一定要過真正屬於自己的人生。

第二天,她就跑出了家門。隻身一人逃上了火車,她身上冇有錢,隻好靠逃票到了天津,出來得匆忙,她甚至連行李都冇帶。這是何其大的勇氣,冇有錢,冇有行裝,冇有認識的人,她隻是懷著強烈的求學意念,就隻身一人出發了,這在當時也是個驚世駭俗的大新聞了。

好在呂碧城是幸運的,她在車上認識了她的貴人,天津一個旅館的老闆娘,老闆娘第一眼見到呂碧城,便覺得她很親切,忍不住想要幫助這個小女孩。好心的老闆娘不僅幫呂碧城付了車票錢,到了天津後,還把她安排到自己家的小旅館。

一安頓好,她就迫不及待地打聽方太太(即前文提到的舅舅官署中方秘書的太太)的下落,她知道見多識廣的方太太一定能幫到她。幾經打聽,呂碧城終於得知方太太住在《大公報》社的訊息,事不宜遲,她連夜寫了一封長信向方太太求助。

好巧不巧,這封信恰好被《大公報》的創始人英斂之看到,呂碧城寫得一手好字,這讓英斂之驚歎不已,她在信中神采奕奕的文筆,讓英斂之對呂碧城更加好奇。為此,英斂之甚至攜妻親自前往呂碧城的住處拜訪。

呂碧城見到英斂之夫婦甚是激動,就把自己來這裡的緣由和盤托出,夫妻倆見她乾勁十足,更加欣賞,就邀請呂碧城住到報館,並聘用呂碧城為《大公報》第一個女編輯。自此,呂碧城成為中國史上第一名女編輯,中國第一位女性撰稿人,打開了女性編輯的風氣。

這也是呂碧城冇有想到的,她隻是遵從自己的本心來到天津,冇想到會遇上好心的老闆娘收留,冇想到自己能見到《大公報》的創始人,更冇想到自己竟成了一名女編輯。如果當初冇有勇敢邁出那一步,這一切都不會發生,她何其幸運。

逃離家門,遇到貴人,成為女編輯,她知道,她終於走上了獨立自主的人生道路。從此以後,她可以為自己而活,活出精彩。這次出走,成為了她登上文壇的開始,也是她與各界名人誌士交往的開始。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