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追憶那些年的絕代名士 > 你不可剪辮子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追憶那些年的絕代名士 你不可剪辮子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你不可剪辮子

1857年7月18日,辜鴻銘誕生在南洋馬來半島西北側的檳榔嶼的尼蒙橡膠園內。他是辜家的第二子。

尼蒙橡膠園的園主是英國人布朗先生,而辜鴻銘的父親辜紫雲是尼蒙橡膠園的總管。

辜紫雲,祖籍福建廈門,一口流利的閩南話,能講英語和馬來語。他的妻子、辜鴻銘的母親則是一位金髮碧眼的葡萄牙女子。長子辜鴻德、次子辜鴻銘,都是一副混血兒模樣:皮膚白晳,頭髮微黃,眼眸泛著藍光。

地處馬六甲海峽入口處的檳榔嶼島堪稱“東方的珍珠”,島上的半數居民是華僑。英國人對於這塊寶地早已垂涎三尺。

那一年,英國船隊在稱霸諸多地方後,又將觸角伸到了檳榔嶼:船長賴特打著英國國旗,率領東印度公司的夥計們,將大英帝國的疆界在這裡畫上了一筆——檳榔嶼成了名正言順的“威爾斯王子島”。

辜鴻銘的曾祖父辜禮歡就是在這個時候,以他靈敏的嗅覺,抓住了機遇,被賴特委任為地方政府首腦,協助其將這裡開發成繁榮的港市。因此,辜禮歡也獲得钜額財富以及顯赫聲譽。

辜禮歡的子孫們也似乎都繼承了他開拓的勇氣和漂泊的習性,樂於同洋人打交道,而且總能摸透洋人的習性而將他們伺候得很周到。

在尼蒙橡膠園擔任總管的辜紫雲,以其忠誠能乾、積極負責的品性,深得園主布朗夫婦的信任,私交甚深。

出生在這樣一種家庭環境下,辜鴻銘自幼對語言便有著出奇的理解力和記憶力。膝下無子的布朗夫婦也倍加疼愛聰慧的小辜鴻銘,甚至將他認作義子。而這,對於辜鴻銘日後練就一雙能夠透視西洋的火眼金睛無疑是至關重要的一步。

布朗先生的書房隨時為小辜鴻銘打開,小辜鴻銘常會抽出半天時間、似懂非懂地沉浸在莎士比亞、培根、彌爾頓等人的作品中。

父親辜紫雲數典不忘祖,常常將兩個孩子領到供奉祖先牌位的桌案前按時祭拜,並告誡他們:“我們的祖國在遙遠的地方,不論身在何處,千萬不要忘了那兒是我們祖先的家園。”

這樣的告誡,在幼小的辜鴻銘聽來,是太嚴肅、太抽象問題,或許遠冇有他親眼看到的白人的高大、南洋華人和土著的卑下來得深刻。

祖國於他而言,是太遙遠的概念,比天上的星星還要遙遠。星星微茫,卻在眼裡;而祖國,隻是在耳邊。

義父布朗先生雖是白人,卻對西方物質主義感到厭倦,而對中國文化極具好感,時常矯正著小辜鴻銘的愛國心:“你可知道,你的祖國——中國,已被放在砧板上,惡狠狠的侵略者正揮起屠刀,準備分而食之。我希望你學通中西,擔起富國治國的責任,教化歐洲和美洲。”

1867年,布朗夫婦準備返回久彆的蘇格蘭,將橡膠園委托給辜紫雲,並向他提出了帶義子辜鴻銘同去的打算。

辜紫雲欣然同意,認為這樣的安排定會對兒子的前途起不小的作用。

臨行前,辜紫雲將辜鴻銘領到祖先的牌位前,焚香告誡:“不論你走到哪裡,不論你身邊是英國人、德國人還是法國人,都不要忘了,你是中國人。”

然後,摸著他腦後的小辮子,說:“還有兩件事我要叮囑你:第一,你不可信耶穌教;第二,你不可剪辮子。”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