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追憶那些年的絕代名士 > 最為出格的舉動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追憶那些年的絕代名士 最為出格的舉動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最為出格的舉動

1925年,劉半農學成歸國,重返北大擔任國文係教授、國學門導師,致力於語言學研究。

“五四”時期高揚的時代主題“民主”與“科學”,隨著時間的推移,“民主”確實已經融入了文字,也深入了人心;但是,對於深受傳統文化熏染的文人而言,是否能將“科學”也應用於人文領域呢?

劉半農又一次掄起了破天荒的大斧,“求真務實”地將計算、測量等科學方法應用到了音韻學。實驗語音學是一門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相結合的學科,需要大量的科學儀器做輔助手段。憑當時的條件,雖然國外優於國內,但已有的儀器仍不敷使用。為此,劉半農便自己動手創製儀器。

如為了測試語音和樂律,劉半農於1925年創製了“劉氏聲調推斷尺”,並於1930年改進為“最簡音調推斷尺”,使聲調推斷尺由繁而簡、從重到輕,效能也更加完善。這種在語音實驗中用來測量聲音絕對音高的儀器,直到現在仍然是研究語音不可缺少的儀器之一。

另外,劉半農還發明瞭“劉氏音鼓甲種”,後又改進為“劉氏音鼓乙種”。這種音鼓也是做語音試驗必不可少的儀器,具有重量輕、使用方便、試驗效果好的特點。

此外,劉半農還創造了“四聲模擬器”“輕便浪紋計”“審音鑒古準”“仿漢新製日晷儀”等語音、樂律以及其他儀器。

1930年和1933年的兩個暑假,劉半農用他製作的這些儀器先後測試了北京、上海、江蘇、河南等各地收藏的古代編鐘、編磬的音律。並在此基礎上,先後撰寫出了《琵琶及他種絃樂器之“等律”定品法》《音律尺演算法》等一係列論文,成為中國考古界公認的“中國音樂考古。

作為趙元任的密友兼其歌曲大部分歌詞的作者,劉半農的逝去,自是加倍的損失、翻倍的痛心,趙元任深情寫下輓聯:

十載奏雙簧,無詞今後難成曲。

數人弱一個,教我如何不想他。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