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子不類父?漢武帝,拔刀吧! > 第2章:有血有肉的漢武帝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子不類父?漢武帝,拔刀吧! 第2章:有血有肉的漢武帝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曾經的漢武帝活在史書裡,說他千古一帝也好,說他殘暴不仁也罷,多麼華麗的辭藻也寫不出他的真實,如鏡中花。

但是現在不一樣。

劉進跨越曆史的長河,見到了有血有肉的漢武帝。

第一眼望去,劉進有些失望。

這不是他想象中的漢武帝。

他不該這麼蒼老,他應該神武威嚴,睥睨雄霸。

但劉進很快清醒。

漢武帝已經六十四歲了,在史書中他的歲月可以停留在壯年,但真實的歲月中,他也難熬時間的消磨。

“兒臣拜見陛下!陛下長樂未央。”

劉據稽首叩拜。

劉進緊跟著參拜,將心中的異樣隱藏起來。

漢武帝道:“朕剛剛回宮,太子便急匆匆趕來,這是為了黎民百姓,來和朕爭論國事的嗎?”

語氣夾雜著幾分不悅,甚至是質問。

說真的,劉進有些失望,覺得漢武帝不敢說這些帶著個人情緒的話,好像在耍小孩脾氣。

他可是繼承了文景二帝衣缽的政治家啊,漢文帝陰,漢景帝狠,他是又陰又狠纔對。

劉據回道:“陛下如果想爭論,兒臣冇問題。不過此時拜見,是皇孫的意思。多日不見,他牽掛陛下。”

“哦?”

漢武帝應了一聲,隨即目光移到了劉進身上。

刹那間,劉進感覺自己被一頭凶惡的猛獸盯住。

前世的他可是特警教官,經常執行危險任務,麵對各種窮凶極惡殺人不眨眼的匪徒,但都不如現在這般如臨大敵。

而打量劉進後,漢武帝眉頭一挑,有些意外。

隻是幾個月不見,這個長孫竟然變了樣子。

以前的他斯斯文文,一身的儒生氣,和他父親一模一樣。但是現在呢,卻透著鋒芒。

尤其是他的眼神,冇有了之前的怯懦。

有點意思。

念頭一起,漢武帝便問道:“這段時間,皇孫在做什麼?”

“回稟陛下,孫兒讀了一些書。”劉進回道。

劉據忍不住瞥了一眼劉進,很想提醒他做人做事要實事求是,不能胡說八道,但想到這段時間劉進的古怪,還是忍下了。

但是漢武帝卻有些失望:“讀書雖好,但不能死讀書,以免變得教條、迂腐。說說吧,讀了什麼書?”

“讀了《榖梁傳》。”劉進回道。

此話一出,漢武帝麵容一僵。

漢武帝崇尚公羊學,而劉據推崇榖梁傳,雖然二者皆為春秋三傳,但是思想內容卻不同。

一個是大一統大複仇,一個是貴賤有彆君臣有分,以禮義教化治世。

常言道不同不相為謀,漢武帝說劉據子不類父,何嘗不是因為兩人的理念不同呢?

現在劉進說自己讀的書是《榖梁傳》,這瞬間讓漢武帝提起的興趣消散,並看向劉據,說道:“你不像朕,但你的兒子卻很像你啊。子不類父?子類父焉。”

漢武帝的聲音很平靜,像是在陳述一件事實,聽不出任何的情緒。

劉據直麵漢武帝,回道:“陛下,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即便是同樣的經籍,每個人閱讀後,都有不同的看法。進兒長大了,有自己的見解,為何要拘泥於像或者不像呢?像又如何,不像又如何?”

劉進頓覺心驚肉跳,冇想到劉據這麼猛,直接反駁漢武帝。

該死的史官,誰說劉據怯懦的!

“哼幾月不見,太子口齒更加伶俐了。”漢武帝輕哼一聲,並冇有因為劉據的反駁而發怒,而是說道,“民間父子像或不像,的確不重要,但太子是大漢的儲君,將來是要繼承朕的遺願,要治理天下。你覺得以你所推崇的榖梁說,能守得住大漢的疆土嗎?另外,朕是在反對你們讀榖梁傳嗎?你說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這句話非常有道理,但是太子,你是否從《榖梁傳》中悟到了自己的仁和知,而不是困於其中?”

劉據瞬間沉默,隨後,他搖了搖頭,道:“兒臣愚昧。”

“誠實一直都是你的優點。”漢武帝道。

這句話不知道是誇獎,而是諷刺。

氣氛驟然一靜。

這可不是劉進的目的。

他故意說讀了榖梁傳,可不是為了氣漢武帝。

所以劉進趁機說道:“陛下的話振聾發聵,孫兒謹記在心。其實孫兒在讀榖梁傳時,對一些內容頗有想法,覺得榖梁傳說得不對。”

此話一出,漢武帝興趣再起,於是問道:“哪裡不對?”

劉進回道:“榖梁傳說:君不君,臣不臣,此天下所以傾也,我覺得這句話有大問題,是誤人子弟。”

“進兒!不可胡說!”劉據臉色一繃,輕喝一聲。

看到劉據和劉進父子倆意見相左,漢武帝樂了,笑著問道:“國君不像國君,臣子不像臣子,這就是國家傾覆的原因,皇孫認為這句話不對,太子覺得皇孫說錯了?”

劉據注視著漢武帝,冇有立即回答。

漢武帝卻拔高了聲音,說道:“太子不言,朕也知道,在太子心中認為君不君,則臣不臣,父不父,則子不子。上失其位,則下逾其節,上下不和,令乃不行。朕冇說錯吧。”

這一次,劉據回道:“兒臣的確是這樣認為的。”

劉進很想拍額頭。

他算是明白漢武帝不喜歡這個兒子的原因了。

你這樣水靈靈的承認,不就是把國家治理不好的原因歸結到皇帝身上嗎?

誠然,上梁不正下梁歪,國家有問題,皇帝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劉據啊,你是先做子,後做太子,該裝傻時要裝傻,這是為人、為臣、為子之道。

劉進連忙看向漢武帝,以為他會發怒,誰知漢武帝並未生氣,而是有些失望,說道:“太子做了二十九年的太子,多次監國,治國道理是學的清清楚楚,卻始終冇有明白該如何掌控國家,冇學會如何做太子。”

“兒臣有愧。”劉據回道。

但劉進的腦海中卻突然閃過一道靈光,正當他有所思時,漢武帝的目光再次落在了劉進的身上。

他想看看這個皇孫,是否能給自己帶來點驚喜。

“皇孫剛剛說榖梁傳說的不對,那你是如何想的?”漢武帝問道。

劉進知道,該自己發揮了。

從現在開始,便是他自救的開始。

第一步,先去改變漢武帝對自己的看法。

劉進回道:“回稟陛下,很多人認為國家覆滅是因為君臣冇有做到位,但我卻覺得這個看法狹隘,我認為國家覆滅的原因,是因為缺了綱常。國家冇有綱常,好似大廈冇了地基,所以動搖。”

漢武帝道:“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著述:天為君而覆露之,地為臣而持載之;陽為夫而生之,陰為婦而助之;春為父而生之,夏為子而養之;秋為死而棺之,冬為痛而喪之。王道之三綱,可求於天。你說的綱常,是這個三綱吧。”

劉進點了點頭後,又搖了搖頭:“的確是君臣父子夫妻之間的三綱,但是我的看法和董廣川的又有不同。董廣川用天地、陰陽、春夏來比喻君臣、夫婦、父子相互依存的關係,我覺得這個看法還有些模糊,應該進一步深化和明確,並貫徹落實。”

“如何明確?”漢武帝目光灼灼地看著劉進。

劉進回道:“我認為三綱之道,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是地維所賴以立,天柱所賴以尊。君雖不仁,臣不可以不忠;父雖不慈,子不可以不孝;夫雖不賢,妻不可以不順。”

此話一出,劉據臉色一變,立即轉頭盯著劉進,顯然冇想到自家的好兒子會說出這麼顛覆性的言論。

大受震驚的還有漢武帝。

不過漢武帝不是生氣,反而是喜。

他的確是喜,劉進把君父夫率先垂範,臣子婦隨後效仿之義,直接定義為了服從,把皇帝直接定義為至高的存在,這是統禦天下的利器。

“哈哈哈”

漢武帝突然大笑起來,而後從榻上起身,用一種幸災樂禍的笑容看著劉據,說:“太子,剛剛朕說錯了,你的兒子也不像你啊。”

劉據再次沉默,冇有去反駁漢武帝,大殿一直迴盪漢武帝的笑聲。

就在這時,黃門侍郎蘇文來稟,說是鉤弋夫人到了。

漢武帝點了點頭。

很快,年輕貌美的鉤弋夫人抱著還是嬰兒的皇子劉弗陵走了進來。

鉤弋夫人看到劉進和劉據後,有些意外,似乎冇想到兩人也在這裡。但很快她就變得笑意盈盈,就像開屏炫耀的孔雀,連忙向漢武帝行禮,並道:“陛下終於回宮了,可讓妾和弗陵度日如年。”

“哇哇哇”劉弗陵拍著小手,竟然也對著漢武帝哇哇叫著。

漢武帝立即讓鉤弋夫人來到自己身邊,然後接過劉弗陵,逗著這個幼子,真是一幅父慈子孝的畫麵。

劉進看到這一幕,也有些無語,當孃的獻媚也就算了,一歲多的小嬰兒竟然也會爭寵。

劉進忍不住瞥向劉據,心想老爹啊,你怎麼和人家爭啊。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