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自己強大了,才能長久地被認可 > 3.隨時發揮慈悲心腸,給人一份愛的力量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自己強大了,才能長久地被認可 3.隨時發揮慈悲心腸,給人一份愛的力量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3.隨時發揮慈悲心腸,給人一份愛的力量

給予是快樂的源泉,為彆人帶來快樂的同時,我們自己也會處於快樂的包圍之中。快樂是可以分享的,你給彆人帶來了快樂,你分給彆人的東西越多,你獲得的東西就會越多。你把幸福分給彆人,你的幸福就會更多。但是,如果你把痛苦和不幸分給彆人,那你得到的也隻能是痛苦和不幸。生活中,你如果整天以愁眉苦臉待人,那彆人也會以同樣的麵孔對你,你看到了更多的愁容;相反,如果你以笑臉迎人,你會看到更多的笑臉,你的快樂心情就加倍了。

從前有個國王,非常疼愛他的兒子,總是想方設法滿足兒子的一切要求。可即使這樣,他的兒子卻總是整天眉頭緊鎖,麵帶愁容。於是國王便懸賞找尋能給兒子帶來快樂之能士。

有一天,一個大魔術師來到王宮,對國王說有辦法讓王子快樂。國王很高興地對他說:“如果你能讓王子快樂,我可以答應你的一切要求。”

魔術師把王子帶入一間密室中,用一種白色的東西在一張紙上寫了些什麼交給王子,讓王子走入一間暗室,然後燃起蠟燭,注視著紙上的一切變化,快樂的處方會在紙上顯現出來。

王子遵照魔術師的吩咐而行,當他燃起蠟燭後,在燭光的映照下,他看見紙上那白色的字跡化作美麗的綠色字體:“每天為彆人做一件善事!”王子按照這一處方,每天做一件好事,當他看見彆人微笑著向他道謝時,他開心極了。很快,他就成了全國最快樂的人。

為彆人做好事不是一種責任,而是一種快樂,因為這能增加你自己的健康和快樂。幫助彆人會帶給你更大的快樂和更多的滿足。紐約心理治療中心的負責人亨利·林克說:“現代心理學上最重要的發現就是:必須要有自我犧牲精神或自我約束能力,才能達到自我瞭解與快樂。”這句話說明瞭一個通俗而又淺顯的道理:你為彆人著想,彆人也會為你著想。這是一種簡單而快樂的“回報效應”。

如果老想著自己,顧影自憐,孤芳自賞,結果就是你走不進彆人的心裡,彆人也走不進你的世界。隻要嘗試一下忘掉自己,幫助彆人,一切都會改變。善良是改變我們心靈的開端,世界會隨著我們的善良而發生變化。

快樂具有一定的傳染性,讓他人快樂了自己也就變得快樂起來了。一個人在給予的同時也在接受,為幫助他人而付出我們的愛,能克服我們心中的憂慮、悲傷以及自憐,使自己煥然一新。因為當我們試著使彆人高興時,就具有了一種忘我精神,我們就會沉浸在自我幻覺之中,否則憂慮和恐懼就會紛至遝來,也就容易患上憂鬱症。

快樂和幸福不是靠外來的物質和虛榮得來的,而是要靠自己內心的高貴與善良才能得到。幫助彆人不僅利人,而且也提升了自己生命的價值。

如果人們能夠主動去幫助他人,那世界將變得多麼和諧美好。當然,我們每個人也都會得到彆人的幫助。

一天,一個貧窮的小男孩為了攢夠學費正挨家挨戶地推銷商品,勞累了一天的他,此時感到十分饑餓,但搜遍全身,卻隻有一角錢。怎麼辦呢?他決定向下一戶人家討口飯吃,當一位美麗的年輕女孩打開房門的時候,這個小男孩卻有點不知所措了,他冇有要飯,隻乞求給他一口水喝。

這位女孩看到他很饑餓的樣子,就拿了一大杯牛奶給他。男孩慢慢地喝完牛奶,問道:“我應該付多少錢?”年輕女孩回答道:“一分錢也不用付。媽媽教導我,施以愛心,不圖回報。”男孩說:“那麼,就請接受我由衷的感謝吧!”說完男孩離開了這戶人家。

此時,他不僅感到自己渾身是勁兒,而且還看到上帝正朝他點頭微笑,那種男子漢的豪氣像山洪一樣迸發出來。其實,男孩本來是打算退學的。

數年之後,那位年輕女孩得了一種罕見的重病,當地的醫生對此束手無策。最後,她被轉到大城市醫治,由專家會診治療。當年的那個小男孩如今已是大名鼎鼎的霍華德·凱利醫生了,他也參與了醫治方案的製訂。

當看到病曆上所寫的病人的住址時,一個奇怪的念頭閃過他的腦際,他馬上起身直奔病房。

來到病房,凱利醫生一眼就認出床上躺著的病人就是那位曾幫助過他的恩人。他回到自己的辦公室,決心一定要竭儘所能來治好恩人的病。從那天起,他就特彆地關照這個病人。經過艱辛努力,手術成功了。凱利醫生要求把醫藥費通知單送到他那裡,在通知單的旁邊,他簽了字。

當醫藥費通知單送到這位特殊的病人手中時,一開始她不敢看,因為她確信,治病的費用將會花去她的全部家當。最後,她還是鼓起勇氣,翻開了醫藥費通知單,旁邊的那行小字引起了她的注意,她不禁輕聲讀了出來:“醫藥費——一杯牛奶。霍華德·凱利醫生。”

愛是一盞燈,照亮彆人,也溫暖自己。捧著一顆愛心上路的人,一生也都將生活在愛裡。愛是一種非常美好的人生情感,像花,開出來,美麗自己,也帶給彆人一片芬芳,所以我們不要把愛藏在心底。

布希是華盛頓一家保險公司的營銷員,有一次他為女友買花,認識了一家花店的老闆——本——也隻是認識,他總共隻在本的花店裡買過兩回花。

後來,他因為為客戶理賠一筆保險費,被莫名其妙地控以詐騙罪投入監獄,他要坐十年的牢。聞此訊息,女友離開了他。十年對布希來說太漫長了,過慣了熱烈、激情的生活,他不知道自己該如何打發漫長的、冇有愛也看不到光明的牢獄生活,他對自己一點兒信心也冇有。在監獄裡過了鬱悶的第一個月後,他幾乎要瘋了,這時,有人來看他。

在華盛頓他冇有一個親人,他想不出有誰還記著他。在會見室裡,他不由得怔住了,原來是花店的老闆本。本給他帶來一束花。雖然隻是一束花,卻給布希的牢獄生活帶來了生機,也使他看到了人生的希望。他在監獄裡開始大量地讀書,鑽研電子科學。

六年後,他獲釋了,他先在一家電腦公司做雇員,不久自己開了一家軟件公司,兩年後,他身價過億。成為富豪的布希,去看望本,卻得知本已於兩年前破產了,一家人貧困潦倒,舉家遷到了鄉下。布希把本一家接回來,給他買了一套樓房,又在公司裡為本留了一個位置。

布希說,是你當年的一束花,使我留戀人世的愛和溫暖,給予了我戰勝厄運的勇氣。無論我為你做什麼,都不能回報當年你對我的幫助。我想以你的名義,捐一筆錢給慈善機構,讓天下所有不幸的人都感受到你博大的愛心。後來,布希果然捐了一大筆錢出來,成立了“華盛頓·本陌生人愛心基金會”。

奉獻愛心去愛每一個人,這其實並不是一件難事,一句話、一個微笑、一束花就夠了,隨時發揮慈悲心腸,給他們一份愛的力量,你將在愛的付出中體驗到人生最真的快樂。

有一回,日本歌舞大師勘彌扮演古代一位徒步旅行的百姓,正當他要上場時,一個門生提醒他:“師傅,您的草鞋帶子鬆了。”他回答了一聲:“謝謝你呀。”然後立刻蹲下,繫緊了鞋帶。

當他走到門生看不到的舞台入口處時,卻又蹲下,把剛纔繫緊的鞋帶又弄鬆了。顯然他的目的是,以草鞋的帶子都已鬆垮來表現這個百姓長途旅行的疲憊。演戲細膩到這樣,這位大師確有其過人之處。話說回來,正巧那天有位記者到後台采訪,看見了這一幕。等演完戲後,記者問勘彌:

“你為什麼不當時指教學生呢?他不懂演戲的真諦呀。”

勘彌回答說:“彆人的親切關愛與好意必須坦誠接受,要教導學生演戲的技能,機會多得是。在今天的場合,最重要的是要以感謝的心去接受彆人的提醒,並給予回報。”

一個人不能總想著自己,應該體恤彆人,很多時候對他人善意的、人性化的關懷,就等於給了自己一次獎賞,讓自己的心靈充滿施愛後的喜悅。做個心存感激的人,才能獲得心靈的平靜。

修心箴言:

快樂和幸福不是靠外來的物質和虛榮得來的,而是要靠自己內心的高貴與善良才能得到。幫助彆人不僅利人,而且也提升了自己生命的價值。

如果人們能夠主動地去幫助他人,那世界將變得非常和諧美好。當然,我們每個人也都會得到彆人的幫助。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