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強大了,才能長久地被認可 3.做行動的積極分子
-
3.做行動的積極分子
釋迦牟尼曾有一番頗具啟示性的談話,說世界上有四種馬:第一種馬是看到主人的鞭子就立刻飛奔出去的駿馬;第二種馬是看到了彆的馬被鞭打,就立刻快步奔跑的良馬;第三種是要等到自己受了鞭笞纔開始跑的凡馬;第四種是非要受到嚴厲的鞭打纔開始走的駑馬。同樣,世界上也有四種人:第一種是遠遠地看到彆人陷入老病死的痛苦中就立刻心生警惕;第二種人是要等到老病死離自己不遠時纔會心生警惕;第三種人必須是自己的近親陷入老病死的痛苦才知道警惕;第四種人是非要自己親身感到了老病死的痛苦才知道悔不當初。
我們可以由這個比喻發揮一下,說遇到問題時,世界上有這樣四種人:第一種是今天立即解決的人;第二種是等待明天解決的人,第三種是一味發愁今天明天都難以解決的人;第四種是問題已造成惡果再也難以解決的人。
英國j..巴利曾講過一個關於她丈夫的有趣的故事:
我跟布希結婚之前,早就知道他是個雄心勃勃的人。那時我們還冇有訂婚,他就把心底裡的秘密告訴了我:他要寫一本大部頭著作,書名叫作《倫理學研究》。
“不過我還冇有動手,”他習慣地說,“冬天一到我就動手,每天晚上堅持寫。”
白天裡,布希在一家公司供職當秘書。公司器重他,他隻得把自己一天裡最好的時間花在寫信記賬上。他說,等書出版了,他就出名了。
我說:“要是你能多些時間自己支配來寫書就好了。”
“我倒不在乎忙。”他像一個永遠壓不垮的英雄那樣輕鬆愉快地說,“你留意到嗎?世界上大凡偉大的著作,幾乎都是出自忙人的手筆。毫無疑問,一個人隻要有寫作天才,作品是遲早要問世的。”
他說這些話的時候,眼睛熠熠發亮,語調充滿激情。這種激情很快感染了我。
每次我們一見麵,便儘談些未來,或由他滔滔而論,我合掌傾聽。
不久,我們就訂婚了。布希可不是個一般見識的情人,他不會三天兩頭嚷嚷“好人兒”呀、“漂亮”呀這類詞——他從不屑這些。我們單獨待在一起時,他就把手伸給我,讓我一邊兒牽著,一邊兒聽他熱切地描述他那本《倫理學研究》。
我們訂婚不久,布希好言好語,要同我結婚。
“我定不下神寫書,除非結了婚。”他說。
他一心一意想定下神寫書,所以我就依了他。
九月裡的一天,我們結婚了。蜜月裡我們一談起寫書,就更覺得甜蜜。整個蜜月我們形影不離。布希太愛我了,他不忍心丟下我不管,自己去寫書。
我把我這個體會告訴他,他笑眯眯的。我越說,他越樂。我想,他對我的這種感情,一定就叫作“體貼”。
過完了蜜月,我們回到了蜃景村的可愛小家庭,真是快樂極了!
“你就要動手寫書啦?”到家那天我問。
“正想著這事。”他說,“你知道,這事使我牽腸掛肚。不過,通盤考慮起來,還是下星期再說吧!”
“你千萬不要因為我把它耽擱了。”我熱切地說。
“我當然就是為了你呀!”
“可是,浪費時間不好。”
“犯不著急嘛!”他不耐煩地一揮手。
我吃驚地看著他,他解釋說:“我的意思是先要把全書綱要通盤考慮好。”
那段時間裡,我們的小家庭常常有客人來訪。我把布希寫書的事跟他們許多人都說了。可現在遲遲不見他動手,我漸漸有點後悔自己不會保守秘密。
眼睜睜一個星期過去,接著又一個星期過去。我急了,便要他吃完晚飯就到書房裡去坐下。他磨磨蹭蹭,一臉烏雲。我把墨水瓶注滿,把稿紙擺好,把一支新蘸筆交到他手裡。他接了,嘴上也冇一聲“謝謝”。
兩小時以後,我送去一杯茶。他靜靜地坐在火爐邊,筆落在地上。
“你睡著了,布希?”我問。
“睡著了?!”他叫了起來,好像我是說他犯了罪,“我在構思!”
“你還冇有動筆?”
“我正想動筆,你就進來了。喝了這杯茶我就動筆。”
“那麼我不打攪你了,親愛的。”九點整,我走進房間,隻見他照舊坐著。“我希望你給我弄杯茶。”他說。“一小時前我就端給你了。”“哦,乾嗎不講一聲?”“唉,布希,我講過的。瞧,就在桌頭,你冇喝。”
“我想你冇講過——也可能我想得太專心,冇留意你講過。你要叫得我答應纔對。”
“我叫了,你也答了。”
“唉,親愛的,”他一臉苦相,“你聽我說,我腦子亂糟糟的,從冇這樣過!今晚上的工作全泡湯了!”
第二天晚上,布希說,他寫東西的心情一點兒也冇有。我聽了這話大約顯得很失望,因為他一下子變得怒氣沖沖:
“我可不能冇完冇了老寫,寫,寫!”他高聲說。
“可你壓根兒還冇寫過一個字呢!”
“你挖苦我。”
“你過去一講到寫書,就好像寫書很快樂。”
“難道我講過寫書不快樂?如果你讀過一點兒文學史,你就會知道,就連最勤勉多產的作家,有時候也會一個字都寫不出。”
“畢竟,他們總會起個頭吧!”“好,明天晚上我就起個頭。”到了“明天”晚上,他又磨磨蹭蹭不想進書房。“我去把臥室的畫掛掛好。”
他說。“不,不,你還是去寫書好。”
“你是非要看我坐下寫書才定神了?”
“是你自己說要坐下寫書才定神的。”
“我正是要坐下寫書才定神,難道我說過坐下寫書便不定神?”
他大步跨出客廳向書房走去。出門時,把門“砰”的一聲帶上。大約一小時以後,我送茶去。書房門開著,我老遠便看見他躺在躺椅上。他大約聽見茶杯托盤聲,立刻跳起來,三步跨到書桌邊。等我進門時,他已擺好了正在奮筆疾書的姿勢。
“進展如何,親愛的?”我心裡涼了半截。
“順利極了,親愛的,順利極了!”
我故意盯著看他,他的臉紅起來。
“我覺得,”喝完茶,他說,“今晚上寫夠了,寫過度了不好。”
“把寫好的念給我聽好嗎?”
“等星期六吧!”他紅著臉說。
“那麼我把稿紙整理一下。”我很想看看他到底寫過冇有,就這麼說。
“得了得了。”他趕緊用肘部把稿紙壓住。
第二天早上,我數了數空白稿紙,一如我放到書桌上的數目。這樣過了半個月,情況有了點變化:他大約懷疑我數稿紙,或者防備我可能數,為保險起見,就把所謂手稿放進一隻抽屜裡,鎖起來。湊巧我一串鑰匙裡有一把開得了那鎖。一天,我打開鎖把裡邊的“手稿”細細察看一遍,一共24張。潔白的稿紙冇一張有片言隻語。每個晚上,他不多不少加進去兩張。我看著噁心,便揭了他的底。他便搪塞說:“冇法子——煤油燈下冇法寫,恐怕非得等開春。開春再起頭好不好?”
“可你說過冬天最適合寫書。”
“那時我是這麼想,現在知道想錯了。暫時放棄寫作,我很沮喪,可又不得不放棄。”
等春天來了,我提醒他說,寫書的時機到了。
“你總是冇完冇了地嚷嚷著寫書寫書寫書。”他齜牙咧嘴地說。
“我有整整一個月不提寫書了。”
“哼,你那麼看著我,就好像我非寫不可。”
“是你自己曾經感情熱烈,好像非寫不可。”
“我一向感情熱烈,可總不能老寫書呀!”
“我們結婚都七個月了,可你仍舊一行字也冇寫。”
他起身就走,“砰”的一聲把門帶上。
一個星期以後,他說春天極不宜寫書:
“春天裡,人喜歡多多出門,看看樹葉是怎樣綠的。隻有到了七月,人才願意待在家裡。到那時我準定每天寫作四小時。”
到了夏天,他說:“天太熱了,簡直冇法寫字。給弄杯冰汽水吧。寫書的事,秋天乾!”
我們結婚到現在有五年多了。可書呢,還冇起頭。
最大的成功者並不是那些嘴上說得天花亂墜的人,也不是那些把一切都設想得極其美妙的人,而是那些最腳踏實地去乾的人。掌握今天是至關重要的,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到美國首都華盛頓觀光的旅客總不免要到華盛頓紀念碑一遊。不過紀念碑遊客如織,導遊大概會告訴你,排隊等搭電梯上紀念碑頂就要等上兩個鐘頭。但是他還會加上一句:“如果你願意爬樓梯,那麼一秒鐘也不必等。”
仔細想想,這句話說得多麼真切!不止華盛頓紀念碑如此,對於人生之旅又何嘗不是!說得更精確一點,通往人生頂峰的電梯不隻是客滿而已,它已經故障了,而且永遠都修不好,每一個想要上去的人都必須老老實實地爬樓梯。隻要你願意爬樓梯,一次一步,那麼我們將在頂峰相會。
現在就準備好,立即出發!
除非你開始行動,否則到不了任何地方。治療失敗最好的方法是——再試一下。趕快行動,否則今日很快就會變成昨日。身體力行還是勝過高談闊論。若想欣賞遠山的美景,至少得爬上山頂。生命中的每個行動,都是日後扣人心絃的回憶。如果不想悔恨,就趕快行動。行動是打擊焦慮的最佳妙方。行動派的人從來不知道煩惱為何物。老天給了大麥,但烤成麪包就得靠自己。此時此刻是做任何事情的最佳時刻,如果想在一切就緒後才行動,你永遠成不了大事。有機會不去行動,就像有汽車不去加油,永遠動不了。有意義的人生,不在於有什麼,而在於做什麼。經驗是知識加上行動的成果,能者默默耕耘,無能者光說不練。
立即開始行動吧!你還在等什麼?
彆人的鼓勵和支援會使你充滿信心,自我激勵會帶給你無窮的力量。
自我激勵的秘訣就是“行動”。自我發動法實際上就是一句自我激勵警句:“立即行動!”無論何時,當“立即行動”這個警句從你的潛意識心理閃現到意識心理時,你就該立即行動。
平時就要養成一種習慣:用自我激勵警句“立即行動”,對某些小事情做出有效的反應。這樣,一旦發生了緊急事件,或者當機會自行到來時,你同樣能做出強有力的反應,立即行動起來。
假定你把鬧鐘定在上午六點。然而,當鬧鐘鬨響時,你睡意仍濃,於是起身關掉鬧鐘,又回到床上去睡。久而久之,你會養成早晨不按時起床的習慣。但如果你聽從“立即行動”這一命令的話,你就會立刻起床,不再睡懶覺。
許多人都有延宕的習慣。由於這種習慣,他們可能出門誤車,上班遲到,或者更重要的——失去可能更好地改變他們整個生活進程的良機。曆史已經證明瞭有些戰役的失敗僅僅是由於某些人延誤了采取得力行動的良機。
記住自我發動的警句:“立即行動!”“立即行動!”可以影響你各方麵的生活。它能幫助你去做你所不想做而又必須做的事,同時也能幫助你,去做那些你想做的事。它能幫助你抓住寶貴的時機——這些時機一旦失去,就決不會再回來——哪怕隻是打電話給你的一位夥伴,告訴他:你很想念他。
自我發動警句“立即行動!”是一句重要的自我激勵語句,記住了這一句話便是向前走了重要的一步。
修心箴言:
通往人生頂峰的電梯不隻是客滿而已,它已經故障了,而且永遠都修不好,每一個想要上去的人都必須老老實實地爬樓梯。隻要你願意爬樓梯,一次一步,那麼我們將在頂峰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