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自控:如何成為一個冷靜智慧的人 > 珍惜你可支配的每一分鐘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自控:如何成為一個冷靜智慧的人 珍惜你可支配的每一分鐘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珍惜你可支配的每一分鐘

人生的“名義時間”雖有70年之多(很多人還達不到),但其中真正有效的“實際時間”隻有40年左右,還要七折八扣,又要扣除睡眠花費的1/3的時間,那麼可供開支的“純時間”確實不多了。所以,人生既是漫長的,又是短暫的,那就更要求我們認真思考人生的價值和時間的價值。法國哲學家兼文學家伏爾泰,當他對人的生命時間做了種種扣除時,他悲觀了:“那我們就一無所餘了。對了,可憐的東西,你還有什麼可自豪的呀!”當他理智地思考人生的價值時,他又樂觀了:“在所有的動物中,最完善、最幸福、最長壽的是人。”

麵對人生的短暫,產生了兩種不同的時間觀。據說德國大詩人歌德的孫子,在自己的紀念冊上抄了作家尚·保爾的一句話:“人生在這裡隻有兩分半鐘的時間:一分鐘微笑,一分鐘歎息,半分鐘愛;因為在愛的這一分鐘中間他死去了。”在中國,元代盧摯寫過一首詩《蟾宮曲》,也是歎息人生“實際時間”的短少。清朝張際亮的結論:“是以古之賢人君子,恒汲汲然,不敢一日自廢惰,期其學之克成焉而已!”而盧摯的結論則反之:“仔細沉吟,都不如快活了便宜。”

生命的短暫,人生可供利用的“純時間”的短少,使很多的成功人士驚醒。愛迪生大聲疾呼:“生命是如此短促,我有許多事要做,必須爭分奪秒啊!”一個“爭”,一個“奪”,兩個字用得多好!時間是轉瞬即逝的,隻有“爭”“奪”,那分分秒秒才能被我們抓住,如果不“爭”、不“奪”,那許許多多分分秒秒,就會白白流去。古今中外的成功者,無一不是非常珍惜可供利用“純時間”的人。世界著名音樂家柴可夫斯基,有一天正在專心地工作,忽然響起了叩門聲,原來是仆人送來了飯菜。柴可夫斯基一見就立刻喊道:“快拿回去。”“為什麼?先生,是不是菜燒壞了?”仆人摸不著頭腦,瞪著眼睛問道。“不,”柴可夫斯基說,“菜燒得很好,但是離開飯的時間還有20分鐘呢。時間!是很寶貴的,彆小看這20分鐘,我還可以利用來寫很多呢!”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