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新譯 第134章 晉室闇弱成漢亡,趙燕爭鋒遼西亂
晉紀十八
公元338年
正月,前燕王慕容皝為聯合後趙夾擊段遼,便派都尉趙盤出使後趙,專門商議出兵時間。此時後趙王石虎本就計劃征討段遼,當即招募三萬勇猛善戰的士兵,將他們全部封為「龍騰中郎」,做好作戰準備。
恰巧段遼先發製人,派部將段屈雲突襲後趙的幽州(今北京一帶),幽州刺史李孟抵擋不住,被迫退守易京(今河北雄縣)。石虎趁機調兵遣將:任命桃豹為橫海將軍、王華為渡遼將軍,率領十萬水軍從漂渝津(今天津海河入海口)出發,從海路發起進攻;又派支雄為龍驤大將軍、姚弋仲(羌族首領,後建立後秦)為冠軍將軍,率領七萬步兵、騎兵作為前鋒,從陸路北上討伐段遼。
三月,趙盤完成使命,從後趙返回前燕都城棘城(今遼寧義縣)。隨後,慕容皝立即率軍突襲段遼控製的令支(今河北遷安)以北各城,掠奪物資後撤軍。段遼見狀,便打算親自率軍追擊,慕容翰急忙勸阻:「如今後趙大軍還在南邊,我們本該集中兵力抵禦石虎,怎能反而跟燕國交戰?慕容皝親自帶兵前來,他的士兵個個精銳,萬一我們追擊失利,還拿什麼去對抗南邊的後趙軍隊?」
段遼的弟弟段蘭卻怒氣衝衝地反駁道:「我上次就是聽了你的話,才釀成今天的禍患(指此前因慕容翰勸阻而放棄追擊,錯失良機),這次絕不會再中你的圈套!」說完便率領所有能調動的士兵追擊慕容皝。慕容皝早有預料,在途中設下埋伏,等段蘭軍隊進入包圍圈後突然出擊,把段蘭打得大敗,斬殺數千人,還俘虜了五千多戶百姓、繳獲上萬頭牲畜,滿載而歸。
這邊段蘭戰敗,那邊後趙王石虎已率軍推進到金台。陸路前鋒支雄長驅直入,攻克薊城,段遼任命的漁陽、上穀、代郡太守或國相紛紛投降,後趙一舉拿下四十多座城池。
隻有北平郡相陽裕不願投降,率領幾千戶百姓登上燕山據險堅守。後趙眾將擔心他留下後患,便請求石虎出兵攻打,石虎卻搖頭說:「陽裕是個儒生,看重名節,隻是覺得主動投降羞恥罷了,他沒能力給我們造成威脅。」於是下令繞過燕山,繼續進軍到徐無。
段遼見弟弟段蘭已經戰敗,知道自己無力再與後趙抗衡,便帶著妻子、宗族親屬以及豪門大族一千多戶,放棄都城令支,逃往了密雲山。臨走前,他握著慕容翰的手痛哭說:「我沒聽你的勸告,才落得這般敗亡的下場。我自己受苦倒也罷了,還讓你無家可歸,實在太慚愧了。」慕容翰因段遼勢力覆滅,又不願歸附後趙或前燕,隻好往北投奔宇文部。
段遼逃走後,他手下的左長史劉群、盧諶、崔悅等人封存官府倉庫,向後趙請降。石虎派將軍郭太、麻秋率領兩萬輕騎兵追擊段遼,一直追到密雲山,俘虜了段遼的母親和妻子,斬殺三千多人。段遼單人匹馬逃進深山險地,走投無路之下,派兒子段乞特真向後趙獻上降表和名馬,石虎接受了他的投降。
隨後石虎進入令支城內,視察段遼的宮殿,按照功勞大小對眾將進行了封賞。為削弱段遼殘餘勢力,他下令將段遼統治區的兩萬多戶百姓遷徙到司州、雍州、兗州(今山東鄆城一帶)、豫州(今河南許昌一帶)四州;對段遼手下有才能、品行端正的士大夫,全部提拔任用。
之前據守燕山的陽裕,此時也到後趙軍營門前投降。石虎故意譏諷他:「你從前像奴仆一樣逃到段遼那裡,如今又以士人的身份來投降,是終於認清天命,還是實在無處可逃了?」陽裕從容回答說:「我從前追隨王浚,沒能幫他挽救危局;後來逃到段遼手下,也沒能保全他的勢力。如今陛下您的聲威遍佈天下,就像天網一樣籠罩四海,幽州、冀州的豪傑無不紛紛歸附,像我這樣的人比比皆是,我並不覺得單獨投降有什麼慚愧。我的生死命運,全憑陛下決定!」石虎聽後十分滿意,當即任命他為北平太守。
四月癸醜日,東晉朝廷為拉攏前燕,便任命慕容皝為征北大將軍、幽州牧,兼任平州刺史。
與此同時,西南的成漢政權(由氐族李特建立,占據今四川、雲南一帶)也陷入了內亂。成漢皇帝李期登基後日益驕橫殘暴,隨意誅殺大臣,還沒收被處死官員的財產和妻女,導致朝中大臣人人自危。
漢王李壽原本就地位尊貴、素有威名,李期和建寧王李越等人都對他又怕又忌。李壽擔心自己遲早會被殺害,每次入朝時,常常偽造邊境告急的文書,以「鎮守邊疆」為由推脫,避免留在都城成都。
早年,巴西郡有位隱士叫龔壯,他的父親和叔叔都被李特殺死,龔壯一心想報仇,多年來一直穿著喪服。李壽多次以禮征召他為官,龔壯都拒絕了;但這次,龔壯主動去見李壽,李壽趁機悄悄向他請教保全自己的計策。龔壯說:「巴蜀地區的百姓本來都是晉朝的臣民,您如果能出兵向西攻取成都,然後向晉朝稱臣,誰會不爭先恐後地為您效力呢?這樣一來,您的福氣能流傳到子孫後代,名聲也能永垂不朽,哪裡隻是擺脫眼前的災禍這麼簡單!」李壽聽後深以為然,暗中與長史羅恒、巴西人解思明密謀攻占成都。
李期隱約聽到了風聲,便多次派許涪到李壽的駐地,監視他的動靜;後來又用毒酒殺害了李壽的養子、安北將軍李攸,這行為徹底激化了雙方的矛盾。李壽見形勢危急,便偽造了妹夫任調的書信,謊稱「李期要派人來殺我」,他的部眾信以為真,紛紛請求出兵。李壽趁機率領一萬多步兵、騎兵從涪城出發,突襲成都,還承諾攻克成都後,將城中財物賞賜給士兵,並任命部將李弈為前鋒。
李期完全沒料到李壽會突然來襲,一點防備都沒有。李壽的長子李勢當時擔任翊軍校尉(掌管禁軍),見父親大軍到來,直接開啟城門迎接,李壽順利攻克成都,率軍駐紮在皇宮門前。李期無奈,隻好派侍中出城慰勞李壽,李壽卻趁機上奏,指控建寧王李越、景騫、田褒、姚華、許涪以及征西將軍李遐、將軍李西等人「心懷奸詐、擾亂朝政」,將他們全部逮捕處死。隨後李壽放縱士兵在城中大肆搶掠,過了好幾天才安定下來。
之後,李壽假借成漢太後任氏的名義,下詔廢黜李期為邛都縣公,將他軟禁在彆宮;又追諡此前被李期殺害的戾太子(李班,李期的堂兄)為哀皇帝。
隨後,羅恒、解思明、李弈等人勸李壽自稱「鎮西將軍、益州牧、成都王」,向晉朝稱臣,並把邛都縣公李期送到東晉都城建康;而任調、司馬蔡興、侍中李豔等人則勸李壽直接稱帝。李壽拿不定主意,便讓人占卜,占卜的人說:「您可以當幾年天子。」任調高興地說:「就算隻當一天天子,也比當諸侯強,何況是幾年!」解思明卻反駁說:「幾年的天子,怎麼比得上百世的諸侯(指歸附晉朝後,子孫可長期世襲爵位)?」李壽沉思後說:「古人說『早上明白道理,晚上死了也值得』,我還是要當皇帝。」
於是李壽正式登基稱帝,改國號為「漢」,宣佈大赦天下,改年號為「漢興」。他派人用安車(古代高官乘坐的禮儀車)和束帛(古代聘用賢士的禮物)征召龔壯為太師,龔壯卻發誓不再做官,對李壽贈送的財物一概不收。
李壽還重新建立宗廟,追尊父親李驤為獻皇帝,母親昝氏為皇太後;立王妃閆氏為皇後,長子李勢為皇太子;將原來成漢的宗廟改為「大成廟」,對官製、禮儀等製度大多進行了修改。他任命董皎為相國,羅恒為尚書令,解思明為廣漢太守,任調為鎮北將軍、梁州刺史,李弈為西夷校尉,侄子李權為寧州刺史;朝廷的公卿大臣和地方州郡長官,全部換成了自己的親信僚屬;而成漢原來的大臣、皇室近親以及從北方遷來的「六郡士人」(李特起兵時的核心力量),都被疏遠排斥。
被軟禁的邛都縣公李期感歎道:「曾經是天下之主,如今卻成了小小的縣公,這樣活著還不如死了!」五月,李期自縊而亡。李壽追諡他為幽公,用諸侯王的禮儀將他安葬。
這時,後趙王石虎因為前燕王慕容皝沒有按約定會合趙軍攻打段遼,反而獨自占據了滅遼的好處,便打算討伐慕容皝。太史令趙攬勸諫說:「歲星停留在前燕的分野之上,此時出兵一定不會成功。」石虎聽後大怒,下令鞭打了趙攬。
慕容皝得知石虎要來討伐自己,便立即整肅軍隊、做好防禦準備,還撤銷了六卿、納言、常伯、冗騎常侍等官職。後趙擁有幾十萬士兵,前燕上下都極為震驚恐懼。慕容皝對內史高詡說:「該怎麼辦呢?」高詡回答說:「趙軍雖然強大,但不值得擔憂,隻要我們堅守城池抵抗他們,他們就無能為力。」
隨後,石虎派人四處去招誘前燕的百姓和少數民族,前燕的成周內史崔燾、居就縣令遊泓、武原縣令常霸、東夷校尉封抽、護軍宋晃等人都響應了石虎,一共獻出了三十六座城池。遊泓是遊邃的侄子。冀陽郡那些從外地流亡來的士人,一起殺了冀陽太守宋燭,隨後向石虎投降。宋燭是宋晃的堂兄。營丘內史鮮於屈也暗中派使者向石虎投降。武寧縣令、廣平人孫興告知官吏百姓,一同抓獲鮮於屈,列舉他的罪狀後將其處死,隨後關閉城門堅守。朝鮮縣令、昌黎人孫泳率領部眾抵抗後趙的招誘。當地豪門大族王清等人密謀響應後趙,孫泳抓獲並斬殺了王清;參與密謀的幾百人惶恐不安地前來請罪,孫泳全都赦免了他們,讓他們一起守城。樂浪太守鞠彭因為自己管轄的地區幾乎都叛降了,便挑選了兩百多名鄉裡壯士,一同返回前燕都城棘城。
戊子日,後趙軍隊逼近棘城。前燕王慕容皝想棄城逃跑,帳下將領慕輿根勸諫說:「現在趙強我弱,大王您一旦逃跑,趙軍的氣勢就會徹底高漲,他們會收編我們的百姓,充實兵力、囤積糧食,到時候就我們就再也無法對抗了。我私下認為,趙人正希望大王您這樣做,您怎能落入他們的圈套呢?如今堅守堅固的城池,我們的優勢會增加百倍,即便趙軍猛烈進攻,我們也足以支撐。我們可以觀察形勢變化,伺機出兵爭取有利時機。就算守城最終失敗,那時再逃跑也不晚,何必現在看到敵人就棄城而去,走上必亡之路呢!」慕容皝這才放棄逃跑的念頭,但臉上仍滿是恐懼。玄菟太守、河間人劉佩說:「如今強敵在外,眾人內心惶恐,國家安危全取決於大王您。這個時候您無法推諉,應當振作精神來激勵將士,不應表現出軟弱。情況緊急,臣請求出兵攻擊趙軍,即便不能取得大的勝利,也足以安定人心。」於是,劉佩率領幾百名敢死騎兵出城衝擊趙軍,所到之處趙軍紛紛潰敗,他斬殺、俘獲一些趙兵後返回,前燕士兵的士氣因此大漲。慕容皝又向封弈詢問對策,封弈回答:「石虎兇殘暴虐到了極點,百姓和神靈都痛恨他,他遭遇災禍失敗的日子不會太遠了!如今他傾儘全國兵力遠道而來,我們守城、他們攻城,形勢對我們更有利。趙軍騎兵雖強,卻對我們無法造成大的禍患;他們長期屯兵城下,時間一長,內部必然會出現矛盾間隙,我們隻需堅守城池等待時機即可。」慕容皝這才放下心來。有人勸說慕容皝投降,慕容皝說:「我正要奪取天下,說什麼投降!」
隨後,趙軍像螞蟻一樣從四麵攀爬城牆進攻,慕輿根等人率領士兵日夜奮力作戰,一共堅持了十多天,趙軍始終無法攻克棘城。壬辰日,趙軍隻好撤退。隨後,慕容皝派兒子慕容恪率領兩千騎兵追擊,趙軍大敗,被斬殺的士兵有三萬多人。趙軍各部隊都丟盔棄甲、四散潰逃,隻有遊擊將軍石閔率領的一支部隊完好無損。石閔原名冉瞻,是內黃人,本姓冉。後趙太祖石勒打敗陳午時抓獲了他,命令石虎收他為養子。石閔驍勇善戰,又有謀略,石虎十分寵愛他,對待他就像對待自己的親孫子一樣。
石虎回到鄴城後,便任命劉群為中書令,盧諶為中書侍郎。蒲洪因戰功被任命為使持節、都督六夷諸軍事、冠軍大將軍,封為西平郡公。石閔對石虎說:「蒲洪雄才大略,能讓將士為他拚死效力,他的幾個兒子也都有非凡的才能,而且他手握五萬精銳兵力,駐守在京城附近,應當暗中除掉他,以安定國家。」石虎說:「我正要依靠他們父子攻取東晉和西蜀成漢,怎麼能殺了他們呢!」反而對蒲洪更加優厚。
前燕王慕容皝分兵討伐那些叛降後趙的城池,將它們全部收複,還把疆域拓展到凡城。崔燾、常霸逃到鄴城,封抽、宋晃、遊泓逃到高句麗。慕容皝獎賞了鞠彭、慕輿根等人,同時懲治那些叛降者,處死了很多人;功曹劉翔為一些人申訴辯解,使不少人得以保全性命。
後趙攻打棘城時,前燕右司李洪的弟弟李普認為棘城必定會被攻破,便勸說李洪出城避禍。李洪說:「天道深遠難測,人間之事也難以預知。我們應當堅守職責,不要輕舉妄動而留下悔恨。」李普卻堅持勸說,不肯罷休,李洪說:「你如果認為自己的判斷明確,就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吧。我受慕容氏的大恩,從道義上講不能背叛離開,應當在這裡以死效忠。」李洪與李普流著淚訣彆。李普隨後投降了後趙,跟隨趙軍向南返回,最終在戰亂中死去;李洪也因此以忠誠篤厚聞名。
後趙王石虎派渡遼將軍曹伏率領青州的士兵駐守海島,運送三百萬斛糧食供給他們;又用三百艘船運送三十萬斛糧食到高句麗,派典農中郎將王典率領一萬多人在海邊屯田;還下令青州建造一千艘戰船,為攻打前燕做準備。
後趙太子石宣率領兩萬步兵、騎兵進攻朔方郡的鮮卑部落斛摩頭,打敗了他們,斬殺了四萬多人。
此時,冀州八個郡發生嚴重的蝗災,後趙司隸校尉請求將各郡的太守、縣令逮捕治罪。後趙王石虎說:「這是我治國失誤導致的,卻想把罪責推給地方官員,這難道是反省自己的態度嗎!司隸校尉不進獻忠言,幫助我彌補過失,反而想無端陷害無辜之人,罰你以平民身份繼續擔任現職!」
隨後,石虎派襄城公石涉歸、上庸公石日歸率領部眾駐守長安。石涉歸和石日歸告發鎮西將軍石廣私下收買人心、樹立恩德,暗中謀劃叛亂;石虎將石廣召回鄴城,把他殺了。
乙未日,東晉朝廷任命司徒王導為太傅、都督中外諸軍事;任命郗鑒為太尉,庾亮為司空。六月,又任命王導為丞相,撤銷司徒這一官職,將其職權歸入丞相府。
王導性格寬厚,任用趙胤、賈寧等將領,但這些人大多不遵守法令,大臣們對此深感憂慮。庾亮給郗鑒寫信說:「皇上從**歲到長大成人,在宮中時受宮女影響,出宮後隻接觸武官和小人,讀書沒人教他斷句,諮詢政事也從未遇到過品德高尚的君子。秦始皇想讓百姓愚昧,天下人尚且知道不對,何況有人想讓皇上愚昧呢!皇上如今已經成年,應當親掌朝政。王導卻不跪拜請辭、歸還政權,反而占據太傅的尊貴位置,還招攬了不少品行不端的人;您和我都肩負著先帝托付的重任,若不鏟除這樣的奸邪之人,死後有何顏麵去見先帝!」庾亮想和郗鑒一起起兵廢除王導,郗鑒沒有同意。
南蠻校尉陶稱是陶侃的兒子,他把庾亮的謀劃告訴了王導。有人勸王導暗中做好防備,王導說:「我和元規(庾亮字)休慼與共,這種沒有根據的傳言,明智的人不該傳播。即便真像你說的那樣,元規要是來奪權,我隻需頭戴角巾(平民的服飾)回到府,說:「陛下起兵之初,指著星辰、昭告天地,與眾人歃血盟誓,承諾舉國歸附東晉,當時上天響應、百姓歡悅,大業才得以成功。但議論朝政的人不明白您的初衷,您才暫且稱帝。如今大雨下了一百天,饑荒和瘟疫同時到來,上天或許是在警示陛下啊。我認為應當遵守當初的盟約,擁戴東晉建康朝廷,他們必定會用高官厚祿報答您的大功;雖然您的地位會降一級,但子孫能長久傳承,永遠保住福祿,這不也很好嗎!」
「有人說梁、益二州歸附東晉會榮耀,六郡的人卻會覺得不便。從前公孫述在蜀地時,外來的人掌權;劉備在蜀地時,荊州的士人大多尊貴。後來鄧艾、鐘會向西討伐,全城被屠殺,哪分本地人和外地人!議論的人看不到安定國家的根本,隻顧惜眼前的名位,認為劉氏的官員還在州郡任職;卻不知那時是國家滅亡、君主更換,怎能和現在的義舉相比——如今歸附東晉,君主榮耀、大臣也會顯貴啊!還有人說我應當效仿法正。我蒙受陛下大恩,隻要能安身即可;至於榮華富貴,無論在漢國還是東晉,我都不願接受,又何必效仿法正呢!」李壽看完奏章後內心愧疚,卻把奏章秘密收藏起來,沒有公開。
九月,漢國仆射任顏謀反,被處死。任顏是任太後的弟弟。漢主李壽藉此機會,將成漢舊主李雄的所有兒子全部處死。
冬季十月,東晉光祿勳顏含因年老請求退休。當時大臣們議論:「王導是皇上的師傅,名位尊貴,百官見他應當行跪拜禮。」太常馮懷向顏含詢問意見。顏含說:「王公雖地位貴重,但按道理不該讓百官單獨對他行特殊禮儀。行跪拜禮的說法,或許是你們這些官員該考慮的事;我老了,不懂當下的時務。」隨後他告訴彆人:「我聽說討伐他國時不諮詢仁人,之前馮祖思(馮懷字)來問我這種阿諛的事,難道我有奸邪的品德嗎!」
郭璞曾遇到顏含,想為他占卜吉凶。顏含說:「壽命由上天決定,職位由個人爭取。修養自身卻得不到上天眷顧,是命運;堅守道義卻不被人理解,是本性;我自己有性命和本性,不用勞煩蓍草、龜甲占卜。」顏含退休後二十多年,活到九十三歲纔去世。
此時,代王拓跋翳槐的弟弟拓跋什翼犍在後趙做人質,拓跋翳槐病重時,命令各部首領立拓跋什翼犍為繼承人。拓跋翳槐去世後,首領梁蓋等人認為國家剛遭遇大喪(君主去世),拓跋什翼犍遠在外地,能否回來還不確定;等他回來,恐怕會發生變亂,便謀劃另立君主。拓跋翳槐的二弟拓跋屈,性格剛猛且多詐,不如拓跋屈的弟弟拓跋孤仁厚,於是首領們一起殺了拓跋屈,想立拓跋孤為代王。拓跋孤不同意,親自前往鄴城迎接拓跋什翼犍,並請求自己留下做人質;後趙王石虎認為他講義氣,便將兩人都放回代國。十一月,拓跋什翼犍在繁時以北即位為代王,改年號為建國,將國家一半的土地和部眾分給拓跋孤。
當初,代王拓跋猗盧去世後,國內多次發生內亂,部落離散,拓跋氏逐漸衰落。等到拓跋什翼犍即位,他雄勇且有謀略,能修複祖先的基業,國人紛紛歸附他。拓跋什翼犍開始設定百官,讓他們分彆掌管各項事務,任命代國人燕鳳為長史,許謙為郎中令。他還首次製定懲處謀反叛逆、殺人、姦淫盜竊的法律,政令清晰明確,政事簡便不繁瑣,沒有牽連逮捕的麻煩,百姓安居樂業。於是,東邊從濊貊(今朝鮮半島北部),西邊到破落那(今中亞費爾乾納盆地),南邊到陰山(今內蒙古陰山山脈),北邊到沙漠,各部落都歸附代國,代國擁有幾十萬部眾。
十二月,段遼從密雲山派使者向後趙請求接納,不久又後悔,再派使者向前燕請求迎接。
後趙王石虎派征東將軍麻秋率領三萬士兵迎接段遼,臨行前告誡麻秋:「接受投降就像麵對敵人,不能輕視!」又因尚書左丞陽裕是段遼的舊臣,任命他為麻秋的司馬。
前燕王慕容皝親自率領眾將領迎接段遼,段遼暗中與前燕謀劃消滅後趙軍隊。慕容皝派慕容恪在密雲山埋伏七千精銳騎兵,在三藏口大敗麻秋的軍隊,後趙士兵戰死的有十分之六七。麻秋徒步逃跑,才得以倖免,陽裕被前燕抓獲。
後趙將軍、範陽人鮮於亮在戰亂中丟失馬匹,徒步爬山時無法前進,便停下來端正坐下。前燕士兵包圍他,喝令他起身。鮮於亮說:「我是尊貴的人,按道義不會向小人屈服。你們能殺就趕緊殺,不能殺就離開!」鮮於亮儀表魁梧,聲音雄壯嚴厲,前燕士兵害怕他,因此不敢下手,便把他帶到慕容皝麵前。慕容皝為他準備了馬匹,與他交談後十分欣賞他,便任命他為左常侍,還把崔毖的女兒嫁給他。
慕容皝收服了段遼的全部部眾,用貴賓的禮儀對待段遼,任命陽裕為郎中令。
後趙王石虎聽說麻秋戰敗,大怒,削去了麻秋的官職和爵位。
公元339年
春季正月辛醜日,東晉朝廷宣佈大赦天下,赦免境內罪犯,以穩定社會秩序。
三月乙醜日,廣州刺史鄧嶽率領軍隊攻打漢國的寧州(今雲南、貴州一帶)。漢國的建寧太守孟彥趁機擒獲本國寧州刺史霍彪,向鄧嶽投降,寧州部分地區自此歸入東晉勢力範圍。
東晉征西將軍庾亮立誌收複中原失地,便向朝廷上表推薦桓宣擔任都督沔北前鋒諸軍事、司州刺史,駐守襄陽(今湖北襄陽,為北伐前沿重鎮);又上表推薦自己的弟弟、臨川太守庾懌擔任監梁、雍二州諸軍事、梁州刺史,駐守魏興(今陝西安康,扼守關中通往蜀地的要道);推薦西陽太守庾翼擔任南蠻校尉,兼任南郡太守,駐守江陵(今湖北江陵,長江中遊軍事重鎮),並授予三人「假節」許可權。
庾亮還請求辭去自己兼任的豫州刺史職務,將這一職位授予征虜將軍毛寶。朝廷下詔批準,任命毛寶為監揚州之江西諸軍事、豫州刺史,讓他與西陽太守樊峻率領一萬精銳士兵駐守邾城。
朝廷又任命建威將軍陶稱為南中郎將、江夏相,讓他率軍進入沔中(今漢江中遊地區)。陶稱帶領兩百人前往拜見庾亮,庾亮向來厭惡陶稱輕浮狡詐,當麵列舉陶稱以往的種種罪行,將其逮捕後斬首(陶稱曾泄露庾亮廢王導的謀劃,且行為不端,庾亮此舉兼具整頓軍紀與清除異己的目的)。
後來,庾亮考慮到魏興郡地勢險要且距離偏遠,物資運輸困難,下令讓庾懌從魏興遷到半洲駐守;改任武昌太守陳囂為梁州刺史,命他進軍漢中。同時,庾亮派遣參軍李鬆攻打漢國的巴郡、江陽縣。
夏季四月,李鬆攻破巴郡、江陽,擒獲漢國荊州刺史李閎和巴郡太守黃植,將二人押送到東晉都城建康。漢主李壽得知訊息後,任命李弈為鎮東將軍,接替李閎鎮守巴郡,抵禦東晉的進一步進攻。
庾亮向朝廷上疏,提出進一步的北伐計劃:「漢國實力薄弱,但後趙仍很強盛,我請求率領十萬大軍移駐石城,派遣各支部隊分佈在長江、沔水沿岸,為討伐後趙做準備。」晉成帝將這一提議交給大臣們討論。
丞相王導表示支援,認為北伐是恢複中原的重要舉措,應當批準庾亮的請求。但太尉郗鑒提出反對意見,他認為:「目前軍隊的物資儲備尚未充足,不足以支撐大規模軍事行動,不能輕易發動北伐。」
太常蔡謨的反對意見更為詳細,他在朝堂上陳述:「時勢有順逆,道義有屈伸,若不考慮雙方實力差距而輕舉妄動,不出一天就可能失敗,哪裡能建立功業!如今最好的計策,不如積蓄威勢等待時機。時機是否成熟,取決於後趙的強弱;後趙的強弱,又取決於石虎的能力。自從石勒起兵以來,石虎一直是他的得力助手,百戰百勝,最終幫助石勒平定中原,如今後趙占據的領土,和曹魏時期相當。石勒死後,石虎挾持繼位的君主,誅殺不聽話的將相;內部叛亂平定後,又剿滅外部敵寇,一次出兵就攻占金墉城,二次出兵就擒獲石生,誅殺石聰如同撿起地上的東西一樣容易,消滅郭權如同搖落枯葉一般輕鬆,境內沒有丟失一寸土地。從這些事來看,石虎是有能力的,還是沒有能力的呢?」
「有人因為後趙之前攻打襄陽沒能攻克,就說石虎沒什麼本事。但憑百戰百勝的強大實力,隻因一座城池沒攻克就說他能力差,就像射箭百發百中的人偶爾失誤一次,能說他技藝拙劣嗎?況且之前攻打襄陽的石遇,隻是一支偏師的將領;駐守襄陽的桓宣,隻是邊境的普通將領,他們爭奪的不過是邊境的小塊土地,有利就進攻,不利就撤退,這並非關乎國運的關鍵戰事。如今庾亮以重鎮統帥、名賢的身份,親自率領大軍想席捲黃河以南地區,石虎必定會率領全國兵力前來決戰,這怎能和之前攻打襄陽的情況相比呢!」
「現在要考慮的是:庾亮若想和石虎交戰,能比得上當年的石生嗎(石生曾憑借關中精兵對抗石虎,仍以失敗告終)?若想據城堅守,能比得上金墉城的堅固嗎(金墉城曾抵禦劉曜十萬大軍,庾亮駐守的城池未必有此防禦能力)?若想依靠沔水阻擋石虎,能比得上長江的天險嗎?若想抵禦石虎的進攻,能比得上當年抵禦蘇峻叛亂的難度嗎(蘇峻叛亂曾逼近建康,東晉費儘全力才平定,而石虎實力遠勝蘇峻)?這幾件事,都應當仔細比較。」
「石生是猛將,手下有關中精兵,庾亮若與其交戰,恐怕難以取勝。金墉城地勢險要、防禦堅固,劉曜十萬大軍都沒能攻克,庾亮若想堅守城池,恐怕也難以勝任。更何況,當年石生對抗石虎時,洛陽、關中地區都有人起兵響應石生,共同夾擊石虎;如今這三個重鎮(洛陽、關中及原石生地盤)都已被石虎控製,成為他的助力。相比之下,現在的形勢對東晉更不利,石虎的實力是當年的兩倍。石生連石虎一半的實力都抵擋不住,庾亮卻想抵擋石虎兩倍的實力,這是我,全權決定賞罰,不再向石虎請示。司徒申鐘勸諫說:「賞罰是君主的重要權力,不能交給他人。這是為了防微杜漸,在叛亂尚未發生時就將其消除。太子的職責是侍奉君主用餐,不應參與朝政;庶人石邃就是因為參與朝政才導致失敗,前車之鑒並不遙遠。況且由兩人分掌朝政,很少有不引發災禍的。不以正確方式愛護他們,反而會害了他們。」石虎不聽。
中謁者令申扁因聰慧機敏、能言善辯,受到石虎寵愛,太子石宣也親近他,讓他掌管機密事務。石虎既不過問朝政,石宣、石韜又都喜好酗酒、打獵;因此官員任免、生殺大權都由申扁決定,從九卿以下的官員,大多見到申扁的車馬揚起塵土就跪拜迎接。
太子詹事孫珍眼睛患病,向侍中崔約尋求藥方,崔約開玩笑說:「用尿洗眼睛就能痊癒。」孫珍說:「眼睛怎麼能用尿洗?」崔約說:「你眼睛深陷,正好能裝下尿液。」孫珍心生怨恨,就把這事告訴了石宣。石宣在兄弟中最像胡人,眼睛深陷,聽到這話後大怒,下令誅殺崔約父子。從此,公卿以下的官員都畏懼孫珍,不敢正視他。
燕公石斌負責鎮守邊境州郡,也喜好打獵,常常不顧禮儀,隨意闖入他人領地。征北將軍張賀度多次直言勸諫,石斌發怒,侮辱張賀度。石虎聽說後,派主書禮儀持符節去監督石斌。石斌殺死禮儀,又想殺張賀度,張賀度加強防衛,騎馬疾馳向石虎報告。石虎派尚書張離率領騎兵追趕石斌,鞭打他三百下,免去他的官職,讓他回家,還誅殺了他的十多名親信。
前涼君主張駿派遣彆駕馬詵向後趙進貢,馬詵的上表言辭傲慢;後趙王石虎大怒,想斬殺馬詵。侍中石璞勸諫說:「如今國家最應先消滅的,是殘存的東晉。河西(前涼)偏僻簡陋,不值得放在心上。現在斬殺馬詵,必定要征討張駿,這樣兵力就會一分為二,東晉的壽命又會延長幾年。」石虎這纔打消殺馬詵的念頭。石璞是石苞的曾孫。
起初,漢國將領李閎被東晉俘獲,後來逃奔後趙,漢主李壽給後趙王石虎寫信,請求放回李閎,信中落款寫「趙王石君」。石虎不高興,把信交給朝臣商議。中書監王波說:「如今李閎以死發誓說:『若能讓我屍骨歸蜀,我必率領宗族,讓蜀地歸入大王的教化之下。』如果他守信,我們不用派一兵一卒,就能平定梁、益二州;如果他反悔,我們也不過失去一個亡命之徒,對後趙有什麼損失!李壽既然僭稱皇帝,現在我們用皇帝詔書的名義回複他,他必定會有回報,不如再寫一封信給他。」恰逢挹婁國(今東北地區少數民族政權)向後趙進獻楛矢石砮(古代少數民族的弓箭武器),王波趁機請求將這些貢品送給漢國,說:「讓他們知道我們能使遠方部落臣服。」石虎聽從了他的建議,遣送李閎返回漢國,並贈送豐厚的禮物。李閎回到成都後,李壽下詔說:「羯族使者前來朝廷,進獻楛矢。」石虎聽說後,大怒,罷免了王波的官職,讓他以平民身份繼續任職。
公元341年
春季正月,前燕王慕容皝派唐國內史陽裕等人在柳城以北、龍山以西修築城池,修建宗廟和宮殿,將這座城命名為龍城(今遼寧朝陽,此後成為前燕都城)。
二月甲子日初一,發生日食。
劉翔抵達東晉都城建康,晉成帝召見他,詢問慕容皝(當時任鎮軍將軍)的近況。劉翔回答:「我出發時,慕容鎮軍身著朝服,恭敬地向朝廷呈遞了奏章。」
劉翔代表慕容皝請求朝廷授予大將軍稱號和燕王印璽。大臣們商議後認為:「按照舊例,大將軍不應駐守邊境;自漢、魏以來,從不封異姓諸侯為王。慕容皝的請求不能批準。」劉翔反駁說:「自從劉聰、石勒作亂,長江以北地區就變成了胡人的領地,沒聽說中原公卿貴族中有一人能挺身而出、率軍擊敗叛賊的。隻有慕容鎮軍父子竭儘全力,心懷朝廷,以少勝多,多次消滅強敵,讓石虎心生畏懼,不得不把邊境百姓全部遷徙到三魏地區(今河南東北部、山東西部),國土縮減千裡,隻能把薊城當作北部邊境。立下這樣的功勞,朝廷卻吝惜渤海以北的土地,不肯封給他作為封地,這是為什麼呢?從前漢高祖不吝惜王爵,封韓信、彭越為王,所以能成就帝業;項羽把刻好的印璽握在手裡,捨不得授予他人,最終走向滅亡。我這番話並非隻為慕容皝謀求尊位,而是惋惜朝廷疏遠忠義之國,讓天下人失去勸勉和仰慕的榜樣啊!」
尚書諸葛恢是劉翔的姐夫,唯獨他提出反對意見,認為:「夷狄之間互相攻打,對中原朝廷有利。隻有爵位和名號,不能輕易授予。」他還對劉翔說:「就算慕容鎮軍能消滅石虎,那也隻是又出現一個石虎罷了,朝廷能依靠他什麼呢!」劉翔反駁道:「守寡的婦人尚且知道憂慮周朝的滅亡。如今晉室危在旦夕,您的職位堪比周公、召公,難道就沒有憂國之心嗎?從前如果靡、鬲(夏朝大臣,輔佐少康中興)沒有立下功勞,少康怎能重建夏朝祖廟!如果齊桓公、晉文公沒有打勝仗,中原人都要淪為蠻夷的臣民了。慕容鎮軍枕戈待旦,立誌消滅叛賊,您卻散佈荒謬惑眾的言論,猜忌離間忠臣。天下之所以不能統一,實在是因為有你們這樣的人啊!」劉翔在建康停留了一年多,朝廷始終沒有定論。
於是劉翔勸說中常侍彧弘:「石虎占據八州之地,擁有百萬大軍,立誌吞並江、漢地區,從索頭(鮮卑拓跋部)、宇文部到其他小國,沒有不向他臣服的;隻有慕容鎮軍擁戴天子,忠心可昭日月,卻得不到朝廷應有的禮遇和任命,我擔心天下人會變心離散,不再有歸附東晉的人了。公孫淵對東吳沒有絲毫功勞,吳主孫權還封他為燕王,授予九錫(古代最高禮遇)。如今慕容鎮軍多次挫敗賊軍鋒芒,威名震動秦、隴地區,石虎近來多次派使者,用甜言蜜語和豐厚禮物,想授予他曜威大將軍、遼西王的稱號;慕容鎮軍厭惡石虎的政權不正統,拒絕接受。現在朝廷卻吝惜虛名,壓製忠順之人,這難道是為國家長遠考慮嗎?日後就算後悔,恐怕也來不及了。」彧弘被說服,進宮向晉成帝進言,成帝也有意批準慕容皝的請求。恰逢慕容皝上奏章說:「庾氏兄弟專權,招致禍亂,應當罷免他們,以安定國家。」又寫信給庾冰,指責他執掌朝政卻不能為國家洗刷恥辱。庾冰十分害怕,又因慕容皝地處偏遠,自己無法控製,便與何充一起上奏,同意了慕容皝的請求。
乙卯日,朝廷任命慕容皝為使持節、大將軍、都督河北諸軍事、幽州牧、大單於、燕王,賞賜的器物和授官的策書,都采用特殊禮儀。又任命慕容皝的世子慕容俊為假節、安北將軍、東夷校尉、左賢王;賞賜的軍資器械數以千萬計。還封賞了慕容皝麾下一百多名功臣。任命劉翔為代郡太守,封臨泉鄉侯,加授員外散騎常侍;劉翔堅決推辭,沒有接受。
劉翔不滿江南士大夫崇尚驕奢淫逸、沉迷宴飲,曾趁朝廷顯貴聚會時,對何充等人說:「天下動蕩不安,已超過三十年,宗廟化為廢墟,百姓深陷苦難,這正是朝廷大臣憂心焦慮、忠臣捨生忘死的時候。可你們卻在長江邊安逸享樂,放縱**,把奢靡當作榮耀,把傲慢放誕當作賢能;聽不到正直的諫言,看不到征伐的功績,這樣怎能尊崇君主、救濟百姓呢!」何充等人十分慚愧。
朝廷下詔派兼大鴻臚郭烯持符節前往棘城,正式冊封慕容皝為燕王,與劉翔等人一同北上。公卿大臣在長江邊為他們餞行,劉翔對眾人說:「從前少康依靠一支軍隊就消滅了有窮氏(寒浞政權),勾踐憑借會稽一地就報複了強大的吳國;蔓生的野草尚且要趁早鏟除,何況是仇敵呢!如今石虎、李壽都想吞並對方,朝廷軍隊就算不能平定北方,也應當先對付巴、蜀的李壽。一旦石虎先動手,吞並李壽,占據有利地形逼近東南,就算有有智慧的人,也無法收拾殘局了。」中護軍謝廣說:「這正是我的心裡話!」
三月戊戌日,皇後杜氏去世。夏季四月丁卯日,將恭皇後杜氏安葬在興平陵。
朝廷下詔,命令從王公貴族到平民百姓,都要按照實際居住地登記戶籍(即「土斷」,廢除流民戶籍,加強對人口的管控)。
秋季七月,郭烯、劉翔等人抵達前燕,燕王慕容皝任命劉翔為東夷護軍、兼任大將軍長史,任命唐國內史陽裕為左司馬,典書令李洪為右司馬,中尉鄭林為軍諮祭酒。
八月辛酉日,東海哀王司馬衝去世。
九月,代王拓跋什翼犍在舊盛樂城南八裡處修築新的盛樂城。
代王妃慕容氏(慕容皝的妹妹)去世。
冬季十月,匈奴人劉虎侵犯代國西部,代王拓跋什翼犍派兵迎戰,大敗劉虎。劉虎死後,他的兒子劉務桓繼位,派使者向代國求和,拓跋什翼犍把女兒嫁給了他。劉務桓又向後趙朝貢,石虎任命他為平北將軍、左賢王。
後趙橫海將軍王華率領水軍從海路襲擊前燕的安平(今山東益都西北),攻破城池。
燕王慕容皝任命慕容恪為渡遼將軍,鎮守平郭(今遼寧蓋州)。自慕容翰、慕容仁之後,前燕將領中沒有能接替他們鎮守遼東的人。慕容恪到平郭後,安撫舊部、招納新附,多次擊敗高句麗軍隊,高句麗人畏懼他,不敢再入侵前燕邊境。
十二月,興平康伯陸玩去世。
漢主李壽任命太子李勢兼任大將軍、錄尚書事。起初,成漢舊主李雄因節儉寬厚、仁惠愛民,贏得了蜀地百姓的擁護。等到李閎、王嘏從鄴城返回,極力稱讚鄴城繁華富庶、宮殿壯麗;還說後趙王石虎用嚴刑酷法駕馭臣下,所以能控製境內。李壽對此十分羨慕,便遷徙其他郡縣中家有三名以上成年男子的百姓,來充實成都人口,大規模修建宮殿,製作珍奇器物;百姓有一點小過錯,就處死以樹立威嚴。左仆射蔡興、右仆射李嶷都因直言勸諫而被處死。百姓因賦稅徭役繁重而疲憊不堪,怨聲載道,心懷叛亂的人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