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新譯 第168章 廢帝暴政終覆滅 劉宋內亂危局生
劉宋十二
到了公元465年,這一年可是不尋常的一年,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呢?我們往下看。
本年春季,正月初一,南朝宋廢帝改年號為永光,然後實行大赦。
緊接著到了初二,北魏也實行了大赦。這算是本年開頭南北朝乾的王劉子尚兼任尚書令。十六日,任命始興公沈慶之為侍中、太尉;沈慶之堅決推辭。征召青、冀二州刺史王玄謨為領軍將軍。
這時,北魏將文成帝安葬在金陵,廟號高宗。
九月初四,廢帝前往湖熟;初九,返回建康。
新安王劉子鸞深受宋世祖寵愛,廢帝因此對他心懷忌恨。十二日,派遣使者賜劉子鸞死,又殺死他的同母弟弟南海王劉子師以及同母妹妹,挖開殷貴妃的陵墓;還想挖掘景寧陵(世祖陵寢),太史認為這樣做對廢帝不利,這才作罷。
當初,金紫光祿大夫謝莊為殷貴妃撰寫悼文,其中有「讚軌堯門」一句(將殷貴妃比作堯的妻子)。廢帝認為謝莊把殷貴妃比作鉤弋夫人,便想要殺他。有人勸說廢帝:「死亡是人人都會經曆的,一時的痛苦不足以讓人困擾。謝莊生長在富貴之家,如今把他關押在尚方署(掌管宮廷手工業的機構),讓他嘗嘗天下最苦的滋味,然後再殺他也不晚。」廢帝聽從了這個建議。
徐州刺史義陽王劉昶,素來被宋世祖厭惡,民間常常流傳謠言說劉昶要謀反;這一年,謠言尤其厲害。廢帝常對身邊的人說:「我即位以來,還從沒實行過戒嚴,真讓人不痛快!」劉昶派典簽蘧法生前往建康呈遞奏表,請求入朝覲見,廢帝對蘧法生說:「義陽王和太宰(劉義恭)謀反,我正打算討伐他。如今他知道請求回來,很好!」又屢次責問蘧法生:「義陽王謀反,你為什麼不稟報?」蘧法生害怕丟了小命,便急忙逃回了彭城;廢帝趁機出兵討伐劉昶。二十日,下詔討伐劉昶,朝廷內外實行戒嚴。廢帝親自率軍渡過長江,命令沈慶之統領各路軍隊擔任先鋒。
蘧法生回到彭城後,劉昶立即聚集軍隊謀反;他向管轄範圍內的各郡發布檄文,各郡都拒不從命,還斬殺了劉昶的使者,手下的文武官員也都心懷異心。劉昶知道謀反之事無法成功,便拋棄母親、妻子,帶著寵妾,連夜與數十名騎兵開啟北門逃往北魏。劉昶涉獵過不少典籍,擅長寫文章。北魏人很器重他,讓他娶公主為妻,任命他為侍中、征南將軍、駙馬都尉,賜爵丹陽王。
吏部尚書袁覬,起初受到廢帝的寵信重用,不久後違背了廢帝的心意,待遇頓時變差,廢帝還讓有關部門彈劾他的罪行,讓他以平民身份留任職務。袁覬害怕被殺,便用虛假的理由請求外調。二十五日,任命袁覬為督雍、梁等四州諸軍事、雍州刺史。袁覬的舅舅蔡興宗對他說:「襄陽的星象不吉利,怎麼能去呢?」袁覬說:「『白刃當前,不必顧慮流箭。』這次出行,隻希望能逃出虎口罷了。況且天道遙遠,未必都會應驗!」
當時,臨海王劉子頊擔任都督荊、湘等八州諸軍事、荊州刺史,朝廷任命蔡興宗為劉子頊的長史、南郡太守,代理府、州事務,蔡興宗推辭不去。袁覬勸說蔡興宗:「朝廷的形勢,人人都看得清楚。留在京城的大臣,朝不保夕,舅舅如今外出駐守陝西,擔任八州代理長官,我在襄、沔一帶,地勢優越、兵力強盛,距離江陵近在咫尺,水陸交通便利。如果朝廷發生變故,我們可以共同建立齊桓公、晉文公那樣的功業,難道不比受凶暴君主控製、麵臨難以預料的災禍更好嗎?如今能趁機離開卻不走,以後再想請求外調,還能行嗎!」蔡興宗說:「我出身寒門,憑借平順的仕途升遷,與主上關係疏遠,應該不會有禍患。宮廷內外,人人都無法自保,想必會有變故發生。如果內部的災禍能夠消除,外部的戰亂未必可以估量。你想在外尋求機會保全,我想在朝中避免災禍,各自按自己的意願行事,不也很好嗎!」
袁覬於是狼狽地上路了,還擔心被追殺,走到尋陽時,高興地說:「如今終於安全了。」鄧琬擔任晉安王劉子勳的鎮軍長史、尋陽內史,代理江州事務。袁覬與他交往親密超過尋常,每當清閒時,必定日夜相聚。袁覬與鄧琬的出身、地位本就懸殊,看到他們如此親近的人,都知道袁覬有了異心。不久後,朝廷又任命蔡興宗為吏部尚書。
二十九日,朝廷解除戒嚴。廢帝趁機從白下渡過長江,到達瓜步。
沈慶之再次上奏請求允許百姓私自鑄造錢幣,從此錢幣製度混亂敗壞。一千枚錢連三寸長都不到,大小與此相稱,被稱為「鵝眼錢」;比這更劣質的,被稱為「??環錢」(用線串起來的環形薄錢);用線串起這些錢,放入水中不會下沉,隨手就能捏碎。集市上不再按數量計數,十萬錢還裝不滿一捧,一鬥米價格高達一萬錢,商品交易無法正常進行。
冬季,十月初七,廢帝返回建康。
廢帝的舅舅、東陽太守王藻娶了宋世祖的女兒臨川長公主。公主生性嫉妒,在廢帝麵前誣陷王藻。二十日,王藻被關進監獄處死。
會稽太守孔靈符,在所到之處都有政績;但因得罪了親近的大臣,這些大臣誣陷他,廢帝派遣使者將孔靈符鞭打致死,還誅殺了他的兩個兒子。
寧朔將軍何邁,是何瑀的兒子,娶了廢帝的姑姑新蔡長公主。廢帝將新蔡長公主納入後宮,封為謝貴嬪;沒過多久,就謊稱公主去世,又殺死一名宮女,送給何邁等人安葬,還舉行了喪禮。二十一日,冊封謝貴嬪為夫人,賜予她鸞車、龍旗,出入時實行警戒清道(如同帝王待遇)。何邁素來豪爽俠義,收養了許多敢死之士。他謀劃趁廢帝外出遊玩時,廢黜廢帝,擁立晉安王劉子勳為帝。事情泄露,十一月初三,廢帝親自率軍誅殺了何邁。
當初,沈慶之告發了顏師伯、柳元景的密謀後,便主動親近廢帝,多次直言勸諫,廢帝漸漸感到不悅。沈慶之害怕招來禍患,便閉門不出,不接待賓客。他曾派身邊的人範羨前往吏部尚書蔡興宗的住所,蔡興宗派範羨對沈慶之說:「您閉門拒絕賓客,是為了躲避那些紛紛擾擾的請托之人罷了。像我蔡興宗,並不是有求於您的人,為什麼要拒絕見麵呢!」沈慶之讓範羨邀請蔡興宗前來。
蔡興宗前往拜見沈慶之,趁機勸說他:「主上近來的所作所為,已經違背了人倫之道;指望他遵循道德、改正過錯,已經沒有希望了。如今主上所忌憚的,隻有您一人;百姓們翹首以盼、所依賴的,也隻有您一人而已。您威名素來顯著,天下人都信服您。如今滿朝上下人心惶惶,人人心懷恐懼。隻要您一聲令下,誰會不響應!如果您猶豫不決,想要坐觀成敗,不僅早晚都會招致禍患,天下人也會把重任歸咎於您!我承蒙您的特殊眷顧,所以纔敢直言相告,希望您仔細考慮這個計劃。」沈慶之說:「我確實知道如今的憂患危險,連自己都難以保全,但我隻能儘忠報國,始終如一,至於成敗,就聽天由命吧。加上我年老退休在家,兵力匱乏,即使想有所作為,也不可能成功。」蔡興宗說:「如今心懷謀略、想要奮起反抗的人,並不是為了謀求功勞富貴,隻是為了擺脫眼前的死亡威脅罷了!宮中的將帥,隻等待外麵的訊息,隻要有一人帶頭,局勢立刻就能平定。況且您曆經多朝統領軍隊,舊日的部下遍佈宮廷和官府,受過您恩惠的人很多,沈修之等人都是您的宗族子弟,還擔心他們不聽從您的命令嗎!而且您的門徒、親信,都是三吳地區的勇士。殿中將軍陸攸之,是您的同鄉,如今前往東部討伐盜賊,擁有大量鎧甲兵器,還在青溪沒有出發。您可以奪取他的兵器裝備來配備自己的部下,讓陸攸之率領軍隊作為先鋒,我在尚書省,自然會率領百官按照前代的舊例,另選賢明之人來輔佐社稷,天下大事就能立刻平定。另外,朝廷的各種所作所為,民間都在傳言您全都參與其中。您如今不做決斷,必定會有先於您起事的人,到時候您也免不了被牽連的禍患。聽說主上屢次駕臨您的府王劉子尚,頑劣悖逆,有他哥哥的作風。二十九日,湘東王以太皇太後的命令,賜劉子尚和會稽公主死。建安王劉休仁等人這才得以出宮居住。釋放了被囚禁的謝莊。廢帝的屍體還橫在太醫閣門口,蔡興宗對尚書右仆射王彧說:「他雖然凶暴悖逆,但畢竟曾經是天下的君主,應當讓他的喪禮大致完備;如果就這麼放著,天下人必定會趁機發難。」於是將廢帝安葬在秣陵縣南部。
起初,湘東王的母親沈婕妤早逝,路太後撫養他長大。湘東王侍奉路太後十分恭敬,路太後也非常疼愛他。湘東王殺死廢帝後,想要安慰路太後的心,便下令任命路太後的侄子路休之為黃門侍郎,路茂之為中書侍郎。隨後,就是論功行賞環節,壽寂之等十四人都被封為縣侯、縣子。
十二月初一,朝廷任命東海王劉禕為中書監、太尉。晉升鎮軍將軍、江州刺史晉安王劉子勳為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初四,任命建安王劉休仁為司徒、尚書令、揚州刺史,山陽王劉休佑為荊州刺史,桂陽王劉休範為南徐州刺史。初六,改封安陸王劉子綏為江夏王。
初七,湘東王正式即位為皇帝,實行大赦,改年號為泰始。廢帝在位時製定的荒謬製度和不當封賞,全部予以廢除。
十一日,任命右衛將軍劉道隆為中護軍。劉道隆曾經親近廢帝,還對建安太妃有過無禮行為;到這時,建安王劉休仁請求辭職,明帝於是賜劉道隆死。
宗越、譚金、童太一等人雖然受到明帝的安撫,但內心仍然不安;明帝也不想讓他們留在宮中,便從容地對他們說:「你們遭遇殘暴的朝廷,長期辛勞,應當得到一個休養的地方;無論兵馬眾多的大郡,還是其他地方,都任由你們選擇。」宗越等人本來就心存疑慮,聽到這話後,都麵麵相覷,大驚失色,於是密謀作亂;他們把計劃告訴了沈攸之,沈攸之嚮明帝告發了此事。明帝逮捕了宗越等人,將他們關進監獄處死。沈攸之重新擔任直閣將軍。
十二日,朝廷改封臨賀王劉子產為南平王,晉熙王劉子輿為廬陵王。
十三日,任命尚書右仆射王景文為尚書仆射。王景文就是王彧,為了避明帝的名諱,用表字行世。
十六日,追尊沈太妃為宣太後,陵墓名為崇寧陵。
起初,豫州刺史山陽王劉休佑入朝,任命長史、南梁郡太守陳郡人殷琰代理府州事務。等到劉休佑改任荊州刺史後,就任命殷琰為督豫、司二州諸軍事、豫州刺史。
有關部門上奏說,路太後應當沿用以前的封號,移居到外宮;明帝沒有同意。十九日,尊路太後為崇憲皇太後,居住在崇憲宮,供奉的禮儀與過去一樣。立妃子王氏為皇後,王皇後是王景文的妹妹。
接著,又廢除二銖錢,禁止使用鵝眼錢、??環錢,其餘的錢幣都可以通行。
江州的官員收到明帝下達的命令書後,都很高興,一起去拜見鄧琬,說:「暴亂已經消除,殿下又被授予開府儀同三司的職位,實在是公私兩方麵的大喜事。」鄧琬因為晉安王劉子勳在兄弟中排行製度,廢黜昏庸,擁立賢明。」又指責明帝「殺害賢良,篡奪皇位,擾亂皇室輩分,殘害我的兄弟。我兄弟中尚且存活的還有十三人,先帝的神靈有何罪過,竟然得不到祭祀。」
郢州刺史安陸王劉子綏接到劉子勳最初的檄文後,想要進攻廢帝;聽說廢帝已經死亡,便立即解除武裝,取消戒嚴。不久後得知江州、雍州仍然在整頓軍隊,郢州府行事苟卞之非常害怕,當即派遣諮議、領中兵參軍鄭景玄率領軍隊火速東下,並運送軍糧。荊州行事孔道存擁戴刺史臨海王劉子頊,會稽的將領僚屬擁戴太守尋陽王劉子房,都起兵響應劉子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