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資治通鑒新譯 > 第167章 孝武疑忌與宗室相殘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資治通鑒新譯 第167章 孝武疑忌與宗室相殘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劉宋十一

到了公元459年,這一年又會發生什麼事呢?我們接著說。

本年春季,正月初一,己巳朔日,兗州駐軍與北魏將領皮豹子在高平展開激戰,不幸的是,兗州軍作戰失利。

正月二十一日,朝廷任命驃騎將軍柳元景為尚書令,右仆射劉遵考為領軍將軍。

正月十一日,北魏河南公伊馛去世。

三月十八日,朝廷劃定揚州六郡為京畿地區,另將東揚州改名為揚州,治所遷移到會稽郡——這一調整仍是因星象變異而采取的舉措。

三月十三日,任命義興太守垣閬為兗州刺史。垣閬是坦遵的兒子。

夏季,四月初八,北魏國主冊封自己的侄子拓跋推為京兆王。

此時,竟陵王劉誕察覺到孝武帝對自己心存猜忌,也暗中做好了防備;借著北魏入侵的契機,他修固城牆、疏浚護城河,囤積糧食、整治武器。劉誕的記室參軍江智淵察覺他有謀反異心,便請假提前返回建康,孝武帝任命他為中書侍郎。江智淵是江夷弟弟的兒子,年輕時就有高尚的操守品行。沈懷文常常稱讚他:「彆人該有的他都有,彆人不該有的他都沒有,這樣的人恐怕隻有江智淵了!」

當時,沿途到處流傳著劉誕即將謀反的說法。恰逢吳郡百姓劉成上書朝廷,稱:「我的兒子劉道龍過去曾侍奉劉誕,親眼見到他在石頭城修繕皇帝專用的車駕儀仗,練習清道警戒的禮儀。道龍擔憂恐懼,私下和同伴提及此事,結果被劉誕殺害。」接著豫章百姓陳談之上書,稱:「我的弟弟陳詠之在劉誕身邊任職,看見劉誕抄寫陛下的年齡、姓名等避諱字樣,前往巫師鄭師憐家中詛咒祈福,詠之將此事秘密上報朝廷,卻被劉誕誣告酒後辱罵君主,結果慘遭殺害。」孝武帝於是下令有關部門彈劾劉誕的罪行,請求將他逮捕交付廷尉治罪。四月十八日,朝廷詔書下達,將劉誕的爵位貶為侯爵,命他前往封地。詔書尚未正式頒布,孝武帝先調遣羽林禁軍配屬給兗州刺史垣閬,讓他以赴任為名,與給事中戴明寶一同偷襲劉誕。

垣閬抵達廣陵時,劉誕毫無察覺。戴明寶連夜通知劉誕的典簽蔣成,讓他次日清晨開啟城門作為內應。蔣成將此事告知府舍人許宗之,許宗之立刻入宮稟報劉誕;劉誕這才驚覺起身,召集左右侍從及平日蓄養的數百名親信拿下蔣成,整備軍隊自衛。天快破曉時,戴明寶與垣閬率領數百名精銳士兵突然趕到,卻發現城門緊閉;此時劉誕已部署士兵登上城牆,親自在城樓上斬殺蔣成,赦免了服勞役的刑徒和在押囚犯,開啟城門襲擊垣閬,並將其斬殺,戴明寶則從小路逃回建康。隨後,孝武帝下詔,命朝廷內外實行戒嚴。任命始興公沈慶之為車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南兗州刺史,率軍討伐劉誕。四月二十七日,孝武帝親自統領禁軍駐紮在宣武堂。

司州刺史劉季之是劉誕的舊部,向來與都督宗愨有矛盾,聽聞劉誕謀反,擔心被宗愨陷害,便棄官從小路獨自投奔朝廷。他走到盱眙時,盱眙太守鄭瑗懷疑他與劉誕同謀,就在半路對他進行截擊並將其殺害。

沈慶之率軍抵達歐陽,劉誕派沈慶之的同宗沈道湣攜帶書信勸說他歸降,並贈送玉環刀作為禮物。沈慶之打發沈道湣返回,嚴厲斥責了劉誕的罪行。劉誕焚毀了廣陵城外的房舍,驅趕所有百姓入城,關閉城門堅守,同時分送檄文到各地,邀約拉攏遠近勢力。當時山陽內史梁曠的家眷在廣陵,劉誕扣押了他的妻子兒女,派人招降梁曠,梁曠斬殺使者拒絕歸順;劉誕大怒,誅殺了他的全家。

此時,劉誕將奏表投到城外,稱:「陛下輕信讒言,派遣無名小人前來偷襲我;我無法忍受這不白之冤和殘酷對待,隻得奮起反擊,誅殺來犯之徒。麻雀老鼠尚且貪生,更何況是人呢?我現在是被迫違背詔令。如今我親自率領部眾,鎮守保衛徐州、兗州地區。昔日我有何福分,得以降生在皇家?如今又有何罪過,竟與陛下形同胡、越之隔?我將迎著刀鋒揮動戈矛,縱使萬死也在所不辭;平定叛亂的日子,希望就在朝夕之間。」奏表中還寫道:「陛下宮廷中的醜事,難道還能三緘其口嗎!」孝武帝讀完奏章後大怒,下令將劉誕留在建康的左右親信、同族親屬、姻親故舊全部誅殺,死者數以千計,甚至有人家中親人已被處死,才從廣陵城中逃出。

沈慶之來到廣陵城下,劉誕登上城樓對他說:「沈公已是白發蒼蒼的年紀,何苦還要來此賣命!」沈慶之回應道:「朝廷認為你狂妄愚蠢,不值得勞動年輕力壯的將士,所以纔派我來。」

孝武帝擔心劉誕逃奔北魏,便命沈慶之切斷他的退路。沈慶之將軍營轉移到白土,距離廣陵城十八裡,隨後又進軍新亭。豫州刺史宗愨、徐州刺史劉道隆一同率領部眾趕來會合;兗州刺史沈僧明是沈慶之哥哥的兒子,也派兵援助。此前劉誕曾欺騙部眾,謊稱「宗愨會幫助我」;宗愨抵達後,繞著城牆騎馬呼喊:「我就是宗愨!」

此時,劉誕見朝廷大軍雲集,便打算放棄廣陵向北逃竄,他留下中兵參軍申靈賜鎮守廣陵,自己率領數百名步兵騎兵,帶著親信隨從,聲稱要出城作戰,實則暗中取道海陵逃亡。沈慶之派遣龍驤將軍武念率軍追擊。劉誕前行十餘裡後,部眾都不願繼續逃亡,紛紛請求他返回城中。劉誕問道:「我返回城中容易,但你們能為我儘力作戰嗎?」眾人一同許諾,劉誕於是折返廣陵,修築祭壇,與眾人歃血盟誓,將府州所有文武官員的官職全部晉升一級。任命主簿劉琨之為中兵參軍;劉琨之是劉遵考的兒子,他推辭道:「忠孝不能兩全。我的老父親尚在人世,不敢接受任命。」劉誕將他囚禁十多天,他始終不肯接受,最終被殺害。

這時,右衛將軍垣護之、虎賁中郎將殷孝祖等人攻打北魏返回,途經廣陵,孝武帝下令他們都接受沈慶之的排程。沈慶之進軍紮營,逼近廣陵城。劉誕派人給沈慶之送去食物,由一百多人提著從北門出城;沈慶之沒有開啟檢視,直接下令將食物全部燒毀。劉誕在城樓上遞交函件奏表,請求沈慶之代為轉交朝廷,沈慶之說:「我接受詔令討伐叛賊,不能為你轉交奏表。你若真想向朝廷請罪伏誅,應當親自開啟城門派遣使者,我會派人護送你。」

就在這時,東揚州刺史顏竣遭遇母親喪事,他護送靈柩返回都城,孝武帝對他的恩寵待遇依然優厚,但顏竣時常對親友抱怨,有時還會議論朝廷的得失。恰逢王僧達獲罪,懷疑是顏竣誣陷自己;王僧達臨死前,詳細陳述了顏竣前後多次心懷怨恨、誹謗朝廷的言論。孝武帝於是派禦史中丞庾微之彈劾顏竣,將其免職。這時,顏竣愈發恐懼了,便主動上書謝罪,請求保全性命;孝武帝卻更加憤怒了,下詔答複說:「你譏諷指責、心懷怨恨,早已辜負了我對你的期望;如今又過度煩擾思慮,擔心自身難保,這難道是下屬侍奉君主應有的忠誠氣節嗎!」等到竟陵王劉誕謀反時,孝武帝便誣陷顏竣與劉誕勾結通謀,五月,將顏竣逮捕交付廷尉,先打斷他的雙腳,然後賜死。他的妻子兒女被流放到交州,行至宮亭湖時,孝武帝又下令將其中的男性全部沉入湖中淹死。

六月十二日,北魏國主前往陰山。

這時,孝武帝命令沈慶之在桑裡設定三座烽火台,規定:攻克外城舉一道烽火,攻克內城舉兩道烽火,擒獲劉誕舉三道烽火;同時接連不斷地派使者攜帶璽書督促進軍。沈慶之焚毀廣陵東門,填塞護城河,修築攻城道路,建造移動城樓、土山以及各類攻城器械,恰逢連日大雨,無法攻城。孝武帝派禦史中丞庾微之上奏請求罷免沈慶之的官職,隨即又下詔不予追究,以此激勵他。從四月到秋季七月,大雨停止,廣陵城仍未攻克。孝武帝大怒,命令太史選擇吉日,打算親自渡江討伐劉誕;太宰劉義恭極力勸諫,孝武帝這才作罷。

劉誕最初關閉城門拒絕朝廷使者時,記室參軍山陰人賀弼曾極力勸諫,劉誕發怒,抽出刀對著他,賀弼才停止勸說。劉誕派兵出城作戰,屢次戰敗,手下將領官吏大多翻越城牆出城投降。有人勸賀弼儘早出城歸順,賀弼說:「主公起兵對抗朝廷,此事我不能順從;但我蒙受主公的厚恩,道義上也不能背叛他,唯有以死表明忠心罷了!」於是服毒自殺。參軍何康之等人謀劃開啟城門迎接官軍,但是未能成功,隻好衝破關卡出城投降。劉誕建造高樓,將何康之的母親安置在上麵,讓她暴露在烈日之下,不給食物;何母呼喊著何康之的名字,幾天後餓死。劉誕任命中軍長濟陽人範義為左司馬。範義的母親、妻子兒女都在城內,有人對他說:「事情必定無法成功,你何不趁早逃走?」範義說:「我是君主的官吏;作為兒子不能拋棄母親,作為官吏不能背叛君主。如果像何康之那樣苟活,我不願做這樣的事。」

沈慶之率領部眾攻城,身先士卒,親自冒著箭雨石塊衝鋒,七月初二,攻克廣陵外城;乘勝進軍,又攻克內城的小城。劉誕聽聞官軍入城,便逃往後園,隊主沈胤之等人追上他,將其擊傷,劉誕墜入水中,被士兵拉出後斬首。他的母親、妻子都自殺身亡。

孝武帝聽聞廣陵叛亂被平定,便親自走出宣陽門,下令左右侍從高呼萬歲。侍中蔡興宗陪同在禦輦旁,孝武帝回頭問道:「你為何獨自不呼萬歲?」蔡興宗神色嚴肅地回答:「陛下今日本該為誅殺叛賊而痛心流淚,怎能讓眾人都高呼萬歲呢!」孝武帝聽後麵露不悅。

隨後,朝廷下詔,將劉誕的姓氏貶為留氏,廣陵城中的官吏百姓,無論年紀大小全部下令處死。沈慶之請求赦免身高五尺以下的孩童,其餘男子全部處死,女子充作軍中賞賜;即便如此,仍有三千多人被殺害。長水校尉宗越負責執行處決,他先將囚犯開膛破肚、挖出眼珠,或抽打麵部、鞭打腹部,再用苦酒澆灌傷口,然後才斬首,宗越麵對這一切,卻麵露喜色,彷彿有所收獲。孝武帝下令將死者的頭顱收集起來,在石頭城南岸堆積成京觀(骷髏台),侍中沈懷文勸諫,孝武帝不聽。起初,劉誕自知必將失敗,便派黃門呂曇濟與平日親信帶著世子劉景粹藏匿在民間,並囑咐他們:「如果事情不成,就儘量保全性命;如果無法倖免,就將他深埋地下。」並分彆賜予他們金銀珠寶作為路費。眾人出城後,紛紛四散逃走;隻有呂曇濟沒有離開,背著劉景粹躲藏了十多天,最終被捕獲,兩人一同被斬首。

臨川內史羊璿因與劉誕關係好,被關進監獄處死。

朝廷提拔梁曠為後將軍,追贈劉琨之為給事黃門侍郎。

蔡興宗奉詔前往廣陵慰勞將士。他與範義向來友善,於是收斂範義的遺體,護送靈柩返回豫章。孝武帝得知後質問他:「你竟敢故意觸犯朝廷法令?」蔡興宗直言回應:「陛下誅殺叛賊,臣安葬故友,有何不可!」孝武帝麵露慚愧之色。

宗越治軍嚴厲,擅長佈置軍營陣形。每當數萬人駐紮時,宗越都會親自騎馬在前引導,讓士兵跟隨其後,馬匹停下時,軍營便已佈置就緒,從未有過混亂。

七月二十八日,朝廷宣佈大赦天下。

八月初三,任命丹陽尹劉秀之為尚書右仆射。

八月十三日,任命南兗州刺史沈慶之為司空,仍兼任刺史職務。

八月初八,北魏國主前往雲中;八月二十日,返回平城。

九月二十一日,朝廷在玄武湖北岸修築上林苑。

起初,晉朝人在巳位建造南郊祭天的祭壇,尚書右丞徐爰認為這不符合禮儀。朝廷下詔將祭壇遷移到牛頭山西側,正對著宮城的午位。等到廢帝即位後,認為原來的地址吉利,又遷回原處。孝武帝還命令尚書左丞荀萬秋製造五路車(天子專用的五種車駕),依照金根車的形製,增加羽葆華蓋(用鳥羽裝飾的車蓋)。

到了公元460年春季,正月初一,甲子朔日,北魏宣佈大赦天下,改年號為和平。

正月十二日,南朝宋孝武帝親自到籍田舉行耕作儀式,昭示重視農桑,隨即宣佈大赦天下。

正月十六日,孝武帝下詔,前往郊外祭祀天地、宗廟,此次出行首次乘坐玉路(天子專用的玉飾車駕,象征皇權尊貴)。

正月二十七日,孝武帝冊封皇子劉子勳為晉安王,劉子房為尋陽王,劉子頊為曆陽王,劉子鸞為襄陽王。

北魏散騎侍郎馮闡奉命出使南朝宋,進行友好訪問。

二月,北魏衛將軍、樂安王元良率軍前往河西,討伐反叛的胡人部落。

三月,北魏軍隊入侵北陰平郡,南朝宋朱提太守楊歸子率軍迎戰,成功擊敗北魏軍。

三月二十二日,皇後在西郊親自舉行采桑儀式(古代皇後勸課農桑的禮儀),皇太後親臨現場觀看典禮。

夏季,四月,北魏皇太後常氏去世。五月二十二日,北魏將昭太後常氏安葬在鳴雞山。

五月二十五日,南朝宋尚書左仆射褚湛之去世。

吐穀渾王拾寅同時接受南朝宋和北魏的爵位冊封,他的居所、車馬、儀仗都仿照帝王規格,北魏朝廷對此十分不滿。定陽侯曹安上書建議:「如今拾寅據守白蘭地區,若兵分兩路從左右兩側進攻,他必定會逃奔南山固守;不出十天,他的部眾和牲畜就會缺乏糧草,到那時便可一舉將其平定。」六月初四,北魏派遣征西大將軍、陽平王元新成等人統領統萬、高平等地軍隊從南路進發,南郡公、中山人李惠等人統領涼州各路軍隊從北路進發,共同討伐吐穀渾。

當初北魏崔浩被誅殺後,史官這一職位便被廢除,到這時才重新設定。

河西反叛的胡人前往長安自首請罪,北魏派遣使者前往安撫慰問。

秋季,七月,南朝宋派遣使者出使北魏。

七月十三日,南朝宋開府儀同三司何尚之去世。

七月二十一日,北魏文成帝前往河西地區巡視。

北魏軍隊抵達西平郡時,吐穀渾王拾寅果然逃奔南山堅守。九月,北魏軍隊渡過黃河追擊,恰逢軍中爆發瘟疫,隻好撤兵返回,此次出征繳獲各類牲畜二十多萬頭。

九月十一日,北魏文成帝返回平城。

九月二十八日,南朝宋將襄陽王劉子鸞改封為新安王。

十月初二,孝武帝下詔,命令沈慶之率軍討伐長江沿岸的蠻族部落。

前廬陵內史周朗,議論朝政時言辭懇切直率,觸犯了孝武帝的忌諱,被孝武帝記恨。孝武帝指使有關部門彈劾周朗,稱他在為母親守喪期間違背禮儀,將他流放寧州,又在途中派人將他殺害。周朗出發流放時,侍中蔡興宗正在宮中當值,請求與周朗道彆;因此獲罪,被免去官職,以平民身份留任原職。

十一月,北魏散騎侍郎盧度世等人奉命出使南朝宋。

這一年,孝武帝征召青州、冀州二州刺史顏師伯入朝,任命他為侍中。顏師伯憑借阿諛諂媚得到孝武帝的親近信任,朝中群臣無人能及,他大肆收受賄賂,家產累計達千金之多。孝武帝曾與他一起玩樗蒲(古代一種賭博遊戲),孝武帝擲骰子擲出「雉」(一種贏麵較大的點數),自認為必定能贏;輪到顏師伯擲時,卻擲出了「盧」(最大的贏點),孝武帝頓時就變了臉色。顏師伯急忙收起骰子,假裝惋惜地說:「差點就擲成『盧』了!」這一天,顏師伯故意輸掉了一百萬錢。

柔然汗國攻打高昌,殺死高昌王沮渠安周,滅亡了沮渠氏政權,擁立闞伯周為高昌王。高昌國自此開始正式稱王。

到了公元461年春季,正月初一,戊午朔日,朝廷舉行朝賀大典。雪花落在太宰劉義恭的衣服上,都是六瓣形狀,劉義恭上奏稱這是吉祥的瑞兆,孝武帝聽後十分喜悅。劉義恭深知孝武帝猜忌殘暴,擔心自身難保,平日裡總是言辭謙卑、神色恭順,刻意曲意奉承;因此在孝武帝在位期間,始終得以倖免災禍。

二月初四,北魏文成帝前往中山;十九日,抵達鄴城,隨後又前往信都。

三月,南朝宋派遣使者出使北魏。

北魏文成帝征發並州、肆州百姓五千人,修繕河西地區的狩獵通道;三月二十五日,返回平城。

夏季,四月初八,南朝宋將西陽王劉子尚改封為豫章王。

四月十五日,孝武帝下詔開始修建明堂,在丙、己方位直接建造大殿,形製仿照太廟,僅以十二間的規模與太廟有所區彆。

雍州刺史、海陵王劉休茂年僅十七歲,由司馬、新野人庾深之代理府中事務。劉休茂性情急躁,想要獨斷專行,庾深之及軍中主帥常常對他加以約束,他因此心懷怨恨。身邊侍從張伯超受到寵信,卻多有不法行徑,主帥多次斥責他。張伯超懼怕被治罪,便勸說劉休茂:「主帥暗中記錄您的過失,打算上報朝廷,這樣下去恐怕會有不測。」劉休茂問道:「那該怎麼辦?」張伯超說:「隻有殺掉代理府事的庾深之和主帥,起兵自衛。這裡距離都城數千裡,即便大事不成,也能逃入胡虜境內稱王。」劉休茂聽從了他的建議。

四月二十日夜半,劉休茂與張伯超等人率領貼身護衛隊,在城中殺死典簽楊慶,衝出金城,又斬殺庾深之及典簽戴雙;隨後征集士兵民眾,樹立軍旗、傳布檄文,逼迫僚屬推舉自己為車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加授黃鉞(象征生殺大權)。侍讀博士荀詵勸諫,被劉休茂殺害。張伯超獨攬軍政大權,生殺予奪全由自己決定,劉休茂身邊的侍從曹萬期挺身而出,揮刀砍向劉休茂,未能成功而戰死。

劉休茂出城巡視軍營,諮議參軍沈暢之等人率領部眾關閉城門,拒絕他返回。劉休茂馳馬趕回,無法入城。義成太守薛繼考全力協助劉休茂攻城,最終攻破城門,斬殺沈暢之及同謀數十人。當天,參軍尹玄慶再次起兵攻打劉休茂,將其生擒後斬首,劉休茂的母親、妻子都自殺身亡,同黨全部伏法。城中陷入混亂,無人統領。中兵參軍劉恭之是劉秀之的弟弟,眾人共同推舉他代理府州事務。薛繼考用兵脅迫劉恭之,讓他撰寫奏表,聲稱「薛繼考舉義平叛」,隨後自己乘坐驛車返回都城;孝武帝任命他為北中郎諮議參軍,賜爵冠軍侯;不久事情敗露,薛繼考被誅殺。朝廷任命尹玄慶為射聲校尉。

孝武帝自即位以來,就極力貶抑各位弟弟;攻克廣陵、誅殺劉誕後,想要進一步收緊對諸王的限製。沈懷文勸諫道:「漢明帝不允許自己的兒子與光武帝的兒子享受同等待遇,前代史書將此事傳為美談。陛下已經明辨了管叔、蔡叔那樣的叛亂之徒並加以誅滅,希望能推崇唐叔、衛康叔那樣的分封托付之道。」等到襄陽平定後,太宰劉義恭揣摩到孝武帝的心意,便再次上表請求限製諸王權力,不讓他們擔任邊州刺史,要求他們全部上繳武器鎧甲,禁止與賓客交往;沈懷文堅決反對,認為不可行,此事才作罷。

孝武帝打獵遊樂毫無節製,曾經外出遊玩,深夜才返回,下令開啟城門。侍中謝莊留守宮中,認為城門信物可能有假,堅持不奉旨開門,必須見到皇帝的親筆敕令才放行。後來孝武帝在宴飲時,從容問道:「你是想效仿郅君章(東漢時以嚴正著稱的官員)嗎?」謝莊回應道:「臣聽聞帝王祭祀、狩獵,出入都有固定禮節。如今陛下清晨外出、深夜歸來,臣擔心不法之徒會趁機偽造詔令作亂。因此必須等待陛下的親筆敕令,纔敢開啟城門。」

此時,北魏遭遇大旱,文成帝下詔:「各州郡境內,無論神靈大小,都要清掃神廟、虔誠祈禱;等到糧食豐收,再依照各自的品級祭祀神靈。」於是此前被廢棄的各類祭祀都恢複了原樣。

秋季,七月二十五日,北魏文成帝冊封弟弟拓跋小新成為濟陽王,加授征東大將軍,鎮守平原;拓跋天賜為汝陰王,加授征南大將軍,鎮守虎牢;拓跋萬壽為樂浪王,加授征北大將軍,鎮守和龍;拓跋洛侯為廣平王。

七月二十九日,北魏文成帝巡視山北地區;八月二十四日,返回平城。

八月初五,南朝宋孝武帝冊封皇子劉子仁為永嘉王,劉子真為始安王。

九月初一,發生日食。

沈慶之堅決辭讓司空一職,柳元景堅決辭讓開府儀同三司之位;孝武帝下詔全部批準,但仍下令沈慶之在朝會時的位次排在司空之後,俸祿依照三司標準,柳元景的位次在從公之上。

沈慶之目不識丁,但家中向來富有,家產累計達萬金,奴仆數以千計;他曾兩次向朝廷捐獻錢千萬、穀萬斛。原本已有四處宅邸,又在婁湖擁有園林房舍;一天夜裡,沈慶之帶著子孫及內外親戚遷居到婁湖,將四處宅邸上繳官府。他蓄養了許多歌妓侍妾,終日悠閒無事,儘情享樂,除了朝賀之外從不外出;出行的車馬都很樸素,隨從不過人,遇到他的人都不知道他是三公級彆的高官。

九月十九日,南朝宋將南豫州治所遷移到於湖。二十二日,任命潯陽王劉子房為南豫州刺史。

閏九月初三,皇太子妃何氏去世,諡號為獻妃。

閏九月十七日,將曆陽王劉子頊改封為臨海王。

冬季,十月初三,任命南徐州刺史劉延孫為尚書左仆射,右仆射劉秀之為雍州刺史。

十月初四,任命新安王劉子鸞為南徐州刺史。劉子鸞的母親殷淑儀深得孝武帝寵愛,壓倒後宮所有妃嬪,劉子鸞也在諸位皇子中最受喜愛,凡是被孝武帝看重的人,無不被納入劉子鸞的府中任職。等到他擔任南徐州刺史時,朝廷還割出吳郡劃歸南徐州管轄。

起初,巴陵王劉休若擔任北徐州刺史時,任命山陰縣令張岱為諮議參軍,代理府、州、國事務。後來臨海王劉子頊擔任廣州刺史、豫章王劉子尚擔任揚州刺史、晉安王劉子勳擔任南兗州刺史時,張岱先後擔任這三個府的諮議參軍,代理三位王爺的日常事務,與典簽、主帥共事,總能把事情辦好,且與眾人關係和睦。有人問張岱:「各位王爺尚且年幼,主事的官員又多,你卻總能調和公私關係,做到上下和睦,是如何做到的?」張岱說:「古人說:『一心可以侍奉百君。』我處理政務公正持平,對待他人以禮相待,遺憾懊悔的事情自然不會發生;至於他人聰明或愚笨、能力強或弱,不過是才能高低不同罷了。」等到劉子鸞擔任南徐州刺史時,又任命張岱為彆駕、代理事務。張岱是張永的弟弟。

北魏員外散騎常侍遊明根等人出使南朝宋。遊明根是遊雅的堂侄。

這時,北魏廣平王拓跋洛侯去世。

十二月二十四日,南朝宋任命領軍將軍劉遵考為尚書右仆射。

十二月二十六日,朝廷規定百姓每戶每年繳納布四匹。

這一年,孝武帝下詔,命令士族中與非士族通婚的人全部補任將吏官職(實則強迫他們服兵役)。士族大多逃避兵役、四處逃亡,朝廷於是製定嚴厲法令,捕獲逃亡者立即斬首,導致許多人逃入湖山之中淪為盜賊。沈懷文勸諫,孝武帝不聽。

到了公元462年春季,正月二十六日,北魏樂浪王拓跋萬壽去世。

二月初四,孝武帝首次在明堂祭祀五帝,隨即宣佈大赦天下。

二月二十日,朝廷在中堂舉行秀才、孝廉策試。揚州秀才顧法在對策中寫道:「源頭清澈則水流潔淨,君主神聖則刑罰公正。君主親身教化比上行下效更易推行,以身作則的訓導比草木隨風倒伏更為迅速。」孝武帝閱後,厭惡他言辭過於耿直直白,將策卷狠狠扔在地上,心中暗自思忖:「小小秀才竟敢如此直言,難道是在譏諷朕不夠聖明?」

二月二十八日,朝廷恢複文武百官的俸祿。

三月初五,孝武帝冊封皇子劉子元為邵陵王。

起初,侍中沈懷文屢次因直言勸諫觸犯孝武帝的旨意。沈懷文向來與顏竣、周朗交好,孝武帝曾對他說:「顏竣若是早知道我會殺他,當初定然不敢如此放肆。」沈懷文心中凜然,卻隻能沉默不語,既不敢附和也不願辯解。侍中王彧在言談間稱讚顏竣、周朗的才華,沈懷文也順勢與他應和了幾句。此事被顏師伯告知孝武帝,孝武帝因此對沈懷文愈發不滿,心中暗忖:「朕早已厭棄這二人,沈懷文卻偏要與他們為伍,分明是故意與朕作對!」

孝武帝曾外出射雉,途中突然遭遇狂風暴雨。沈懷文與王彧、江智淵早已約定趁機勸諫,阻止皇帝沉迷狩獵。恰逢孝武帝召他們進入雉場,沈懷文率先開口:「這般狂風暴雨,陛下萬金之軀不宜冒此風險。」王彧連忙附和:「沈懷文所言極是,還望陛下聽從。」江智淵尚未來得及說話,孝武帝已搭起弩箭,臉色鐵青地怒斥:「你是想效仿顏竣嗎?為何總愛多管閒事!」接著又咬牙切齒道:「顏竣那小子,朕真後悔當初沒先鞭打他的臉!」

每逢孝武帝設宴聚會,總要求在座眾人喝得酩酊大醉,席間肆意嘲諷戲謔,毫無顧忌。沈懷文向來不飲酒,也不喜歡這類戲耍調笑,孝武帝見狀更覺他故意與眾不同,心中的嫌隙愈發深厚。謝莊曾私下告誡沈懷文:「你總是事事與眾人不同,這般行事怎能長久立足?」沈懷文無奈歎息:「我從小便是如此性情,怎可一朝一夕改變!並非我刻意標新立異,實在是本性使然啊。」孝武帝最終借機將沈懷文調出京城,任命他為晉安王劉子勳的征虜長史,兼任廣陵太守。

沈懷文前往建康參加朝正大典,事畢後朝廷下令讓他返回廣陵,他卻因女兒患病請求延長歸期,直至此時仍未出發,被有關部門彈劾,免去官職,禁錮十年。沈懷文無奈之下隻得變賣宅邸,打算返回故鄉,孝武帝聽聞此事後勃然大怒,認定他心懷怨懟,當即下令將其逮捕交付廷尉。三月二十日,孝武帝賜沈懷文自儘。沈懷文的三個兒子沈澹、沈淵、沈衝,一路痛哭流涕地為父親求情,見者無不動容。柳元景想要營救沈懷文,於是對孝武帝說:「沈懷文的三個兒子如今處境淒慘,實在令人不忍目睹;願陛下能儘快查明他的罪責,從輕發落。」然而孝武帝心意已決,最終還是下令處死了沈懷文。

夏季,四月,深受孝武帝寵愛的殷淑儀去世。孝武帝追封她為貴妃,諡號宣。他悲痛欲絕,精神恍惚,常常沉浸在哀傷中無法自拔,政務也因此荒廢了不少。

五月二十三日,太宰劉義恭辭去司徒一職。

六月十三日,東昌文穆公劉延孫去世。

六月二十二日,北魏文成帝前往陰山。

這時,北魏石樓胡部落首領賀略孫發動叛亂,長安鎮將陸真率軍討伐並平定了叛亂。北魏文成帝下令讓陸真修築長蛇鎮。氐族豪強仇傉檀隨後反叛,陸真再次出兵將其平定,最終完成築城任務後返回。

秋季,七月二十五日,北魏文成帝前往河西地區。

七月十九日,孝武帝冊封皇子劉子雲為晉陵王;然而就在當天,劉子雲夭折,諡號為孝。

起初,東晉的庾冰曾提議讓僧人向君主致敬,桓玄後來也重申過這一主張,但都未能施行。到這時,孝武帝讓有關部門上奏:「儒家、法家分支各異,名家、墨家流派有彆,但在尊崇親人、敬重君主這一點上,其道理並無偏差。唯有佛教教義,違背經典、偏離正傳,拘泥於文字而遮蔽正道,近年來愈發盛行。佛陀本以謙卑自守、忠誠恭敬為修行之道,怎會有向僧眾屈膝行禮,卻對父母輕慢無禮;向年長僧人叩拜,卻對君主傲慢無狀的道理呢!臣等商議後認為,僧人接見君主時,應當竭儘虔誠;禮儀恭敬的儀容,可依照其本族習俗執行。」九月初四,朝廷規定僧人必須向君主致敬。等到廢帝即位後,這一規定又恢複了舊製。

九月二十一日,朝廷任命尚書右仆射劉遵考為左仆射,丹陽尹王僧朗為右仆射。王僧朗是王彧的父親。

冬季,十月二十九日,朝廷將宣貴妃殷氏安葬在龍山。為了修築陵墓,特意開鑿山岡、開辟通道長達數十裡,百姓不堪勞役之苦,死亡人數眾多;自江南地區有葬禮以來,從未有過如此盛大奢華的場麵。孝武帝還特意為她另立廟宇,以寄托哀思。

北魏員外散騎常侍遊明根等人出使南朝宋。

十月初八,朝廷加授尚書令柳元景為司空。十月二十九日,北魏文成帝返回平城。

這時,南徐州從事史、範陽人祖衝之上書朝廷,指出何承天編製的《元嘉曆》存在諸多疏漏謬誤,請求重新編製新曆法。他提出:「舊曆法中,冬至日的位置是固定的,但不足百年就會出現二度的誤差;如今我製定的新曆法,讓冬至日的度數每年略微調整,長久使用下去,無需頻繁修改。此外,子為十二辰的首位,位於正北方,虛宿是北方列宿的中心;新曆法的上元日度數,從虛宿一度開始。再者,日辰的編號以甲子為首;新曆法的上元年份也定為甲子年。另外,何承天的曆法中,日、月、五星各有其起始點;新曆法則規定,日月交會、行星執行的遲疾變化,全都以上元歲首為起始。」孝武帝下令讓精通曆法的官員對新曆法提出質疑,卻無人能將祖衝之駁倒。恰逢孝武帝去世,新曆法最終未能施行。

到了公元463年春季,正月初四,朝廷任命尚書右仆射王僧朗為太常,衛將軍顏師伯為尚書仆射。

孝武帝每次設宴聚會,總愛讓群臣互相嘲諷攻訐,以此取樂。吏部郎江智淵向來性情恬淡文雅,漸漸不符合孝武帝的心意。孝武帝曾讓江智淵拿王僧朗來戲弄他的兒子王彧,江智淵神色嚴肅地說:「恐怕不該有這樣的玩笑!」孝武帝聽後大怒,嗬斥道:「江僧安真是個癡人,難怪癡人會相互憐惜!」江僧安是江智淵的父親。江智淵嚇得伏在坐席上流淚,從此恩寵大幅衰減。後來商議殷貴妃的諡號為「懷」,孝武帝認為不夠完美,對江智淵心懷不滿。有一天,他與群臣騎馬來到貴妃墓前,舉起馬鞭指著墓前的石柱,對江智淵說:「這上麵絕不能出現『懷』字!」江智淵愈發恐懼,最終因憂慮過度去世。

正月初六,朝廷任命尚書令柳元景為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二月初二,孝武帝南巡豫州、南兗州;十五日,在烏江圍獵;初十,宣佈大赦;十二日,前往瓜步山;二十日,返回建康。

夏季,四月十二日,孝武帝下詔:「除非將軍在戰場上作戰,否則不得擅自殺人;凡是罪行應處死刑的,都必須先上報朝廷等待批複;違反者以殺人罪論處。」

五月十五日,下詔:「從今以後,刺史、郡守縣令,凡徵調百姓、發動軍隊,都必須憑皇帝手詔施行;隻有邊境遭遇外敵入侵、內部發生奸邪叛亂,事態緊急突發的情況,不在此例。」

五月初九,任命左民尚書蔡興宗、左衛將軍袁粲為吏部尚書。袁粲是袁淑哥哥的兒子。

孝武帝喜歡輕慢侮辱群臣,從太宰劉義恭以下,無人能免於羞辱。他常稱呼金紫光祿大夫王玄謨為「老傖」(粗鄙的北方佬),仆射劉秀之為「老慳」(吝嗇鬼),顏師伯為「??」(露齒的醜態);其他大臣無論高矮胖瘦,都有各自的侮辱性綽號。黃門侍郎宗靈秀身材肥胖,跪拜起身不便,每次集會,孝武帝總賞賜他很多東西,故意讓他忙著道謝而傾倒,以此取樂。孝武帝還寵愛一個昆侖奴,讓他拿著棍棒毆打群臣,從尚書令柳元景以下都無法倖免。唯獨忌憚蔡興宗的方正嚴肅,不敢對他輕慢無禮。顏師伯對儀曹郎王耽之說:「蔡尚書總能避免被親近戲耍,確實比眾人高明得多。」王耽之回應:「蔡豫章(蔡興宗之父蔡廓)昔日在丞相府時,也因方正嚴肅不被親近。武帝私下宴飲時,從未召他參加。如今的蔡尚書,真可以說是繼承了其父的品格啊。」

五月二十三日,北魏文成帝前往陰山。

六月十九日,任命秦郡太守劉德願為豫州刺史。劉德願是劉懷慎的兒子。孝武帝安葬殷貴妃後,多次與群臣前往她的墓前,對劉德願說:「你若能為貴妃哭喪,哭得悲傷就重重賞賜你。」劉德願聽後立刻放聲慟哭,捶胸頓足,淚流滿麵。孝武帝十分高興,因此任命他為豫州刺史作為獎賞。孝武帝又讓醫生羊誌哭貴妃,羊誌也嗚咽不止,悲痛萬分。後來有人問羊誌:「你怎麼能瞬間流出這麼多眼淚?」羊誌答道:「我那天其實是在哭自己死去的小妾啊。」

孝武帝為人機敏勇敢,決斷果斷,學問淵博,文章華麗敏捷,閱讀書奏時能一目七行,還擅長騎馬射箭,但奢侈**毫無節製。自晉朝渡江以來,宮廷建築草草建立,皇帝朝宴的場所,隻有東、西二堂而已。晉孝武帝末年,才建造了清暑殿。劉宋建立後,沒有增添修改。孝武帝開始大規模修建宮室,土木工程都裝飾著錦繡,對寵妾倖臣的賞賜,耗儘了府庫的積蓄。他拆毀了宋高祖劉裕居住過的陰室,在原地建造玉燭殿。他與群臣一同參觀陰室,看到床頭有土障,牆壁上掛著葛布燈籠、麻製蠅拂,侍中袁??趁機極力稱讚高祖的節儉美德。孝武帝沒有回應,隻是獨自說道:「一個鄉下老頭能有這樣的住處,已經過分了。」袁??是袁淑哥哥的兒子。

秋季,八月十七日,冊封皇子劉子孟為淮南王,劉子產為臨賀王。

八月十八日,北魏文成帝在河西圍獵;九月初四,返回平城。

九月十三日,任命新安王劉子鸞兼任司徒。

九月十九日,冊封皇子劉子嗣為東平王。

冬季,十月十七日,任命東海王劉禕為司空。

十月二十三日,孝武帝在姑孰圍獵。

北魏員外散騎常侍遊明根等人出使南朝宋。遊明根前後三次奉命出使,孝武帝認為他是長者,對他禮遇有加。

十一月十八日,孝武帝在梁山操練水軍。

十二月初二,前往曆陽。

十二月初十,宣佈大赦。

十二月十五日,太宰劉義恭加授尚書令。

十二月十九日,孝武帝返回建康。

公元464年春季,正月初四,北魏文成帝冊封弟弟拓跋雲為任城王。

正月初五,南朝宋任命徐州刺史新安王劉子鸞兼任司徒。

夏季,閏五月二十四日,太宰劉義恭兼任太尉。

孝武帝晚年格外貪圖財利,刺史、二千石官員卸任回京,必定限定他們獻上貢品,又通過樗蒲賭博的方式索取,一定要讓他們耗儘錢財才罷休。他終日酗酒,很少有清醒的時候,常常靠在幾案上昏睡,有時外麵有奏章呈報,便立刻神情嚴肅,整理儀容,完全沒有了醉態。因此朝廷內外都畏懼他,沒人敢懈怠偷懶。閏五月二十三日,孝武帝在玉燭殿去世。遺詔規定:「太宰劉義恭解除尚書令職務,加授中書監;驃騎將軍、南兗州刺史柳元景兼任尚書令,入駐宮中。所有事務無論大小,都要稟報這兩位大臣,重大事務與始興公沈慶之共同商議決定;如果有軍事行動,全部委托沈慶之負責;尚書省的事務,委托仆射顏師伯處理;地方軍政事務,委托領軍將軍王玄謨負責。」當天,太子劉子業即位,時年十六歲。宣佈大赦。吏部尚書蔡興宗親自捧著玉璽綬帶,太子接過時,態度傲慢懈怠,毫無悲傷的神情。蔡興宗退出宮廷後,對人說:「昔日魯昭公即位時毫無戚容,叔孫穆子便知道他不會善終。國家的災禍,恐怕就要從這裡開始了!」

閏五月二十七日,下詔恢複太宰劉義恭錄尚書事的職務,柳元景加授開府儀同三司,兼任丹陽尹,解除南兗州刺史職務。

六月十一日,北魏文成帝前往陰山。

秋季,七月二十四日,南朝宋任命晉安王劉子勳為江州刺史。

柔然處羅可汗去世,他的兒子予成即位,號稱受羅部真可汗,改年號為永康。受羅部真可汗率領部眾入侵北魏;二十六日,北魏北方邊境的流動軍隊擊敗了柔然軍。

二十七日,北魏文成帝前往河西。高車五個部落聚集在一起祭天,參與的民眾達數萬人。北魏文成帝親自前往觀看,高車人十分高興。

三十一日,南朝宋將孝武皇帝安葬在景寧陵,廟號世祖。

八月初四,尊奉皇太後為太皇太後,皇後為皇太後。

九月初九,朝廷廢除南北兩條馳道,以及孝建年間以來修改的各項製度,恢複元嘉年間的舊製。尚書蔡興宗在朝堂上感慨地對顏師伯說:「先帝雖然算不上品德高尚的君主,但始終堅守一定的準則。三年之內不改變先君的製度,這是古代典籍所推崇的。如今先帝的靈堂剛剛撤去,陵墓還未走遠,而所有製度和興建的專案,無論對錯,一概廢除,即便改朝換代,也不至於如此。天下有識之士,將會從這件事上觀察新君的為人。」

太宰劉義恭向來畏懼戴法興、巢尚之等人,雖然接受遺詔輔佐朝政,卻一味迴避事務,而顏師伯也不願違抗戴法興等人,因此朝政大權落入皇帝身邊的親信手中。戴法興等人獨攬朝政,威勢遍及遠近,詔書敕令都出自他們之手;尚書省的事務無論大小,都由他們決定,劉義恭和顏師伯隻是空有虛名而已。

蔡興宗自認為掌管官吏選拔大權,每次上朝,都向劉義恭陳述選拔賢能人才的意見,又勸諫朝政得失,廣泛議論朝廷事務。劉義恭性情懦弱,一味迎合戴法興,常常擔心違揹他的心意,聽到蔡興宗的話,總是驚恐不安,不敢回應。蔡興宗每次上奏選拔官員的事務,戴法興、巢尚之等人總要擅自修改更換人選,能保留下來的寥寥無幾。蔡興宗在朝堂上對劉義恭、顏師伯說:「主上正在守喪,不親自處理政務;而選拔官員這樣的機密事務,卻多次被修改,又不是二位公的筆跡,也不知道是誰的意思!」他多次與劉義恭等人爭論選拔事務,反複辯駁爭執。劉義恭、戴法興都厭惡他,將他降職為新昌太守;不久又因他聲望甚高,重新將他留在建康。

九月初十,追立何妃為獻皇後。

十九日,新安王劉子鸞解除兼任的司徒職務。戴法興等人厭惡王玄謨的剛正嚴厲,八月二十四日,任命王玄謨為南徐州刺史。

此時,王太後病重,派人召喚廢帝劉子業。廢帝說:「病人身邊有鬼,怎麼能去!」太後大怒,對侍從說:「拿刀子來,剖開我的肚子,看看怎麼會生下這樣的不孝子!」八月二十三日,太後去世。

九月初五,北魏文成帝返回平城。初七,南朝宋任命尚書左仆射劉遵考為特進、右光祿大夫。

十九日,朝廷將文穆皇後安葬在景寧陵。

冬季,十二月二十八日,朝廷將京畿各郡劃歸揚州,將原來的揚州改為東揚州。二十九日,任命豫章王劉子尚為司徒、揚州刺史。

這一年,青州的治所遷移到東陽。

此時,劉宋境內,共有二十二個州,二百七十四個郡,一千二百九十九個縣,九十四萬多戶。

東方各郡連年乾旱,發生饑荒,一升米價格漲到數百錢,建康也漲到一百多錢,餓死的人占總人口的十分之六七。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