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的心理醫生:現代人的心理困惑和自我 抱怨——泯滅堅強的鬥誌
-
抱怨——泯滅堅強的鬥誌
抱怨是人們發泄心中不滿的一種表現形式,在某種程度上講,抱怨情緒是人們與現實矛盾進行對抗的手段之一。生活的煩瑣、工作的壓力、感情的不順心等都能夠給人帶來無窮的壓力和煩惱。可是你注意到了嗎?一味沉浸在抱怨情緒中的人,非但不會感到快樂,反而會縱容不良心態的滋生。所以,我們應當從根本上杜絕抱怨情緒的侵襲,用積極地心態來麵對生活中的每一天。
美國著名的心靈導師威爾·鮑溫經常聽到周圍的人在抱怨,有人抱怨天氣,有人抱怨工作,有人抱怨物價上漲,有人抱怨孩子調皮……各種各樣的抱怨聲充斥在威爾·鮑溫的身邊,他認為是時候發動一場“不抱怨”的運動了。
不到一年時間,威爾·鮑溫在全世界80多個國家招募了600萬誌願者參與了這項活動。活動的內容就是每個人在自己的左手腕上帶上一條紫手環,當你抱怨的時候,就要將紫手環帶到右手腕上,以此類推。隻有紫手環在同一隻手腕上連續21天不更換時,活動纔算成功的結束。
威爾鮑溫稱:“當你成功的結束這項活動,你會驚奇地發現,自己已經養成了不抱怨的好習慣。這個時候,思維開始改變,恭喜你,可以用心、認真地打造自己的生活了。”
心理學家認為:“抱怨最直接的誘因是對現狀(包括自己、他人、環境等)不滿,也就意味著當事人內心裡有一個標準或期望值。”當現實生活與自己預期的目標不相符的時候,怨言就很容易產生。美國作家道格拉斯·勒爾頓在《不抱怨的世界》中寫道:“生活是不公平的,你要去適應它。”其實,生活中有很多人都在抱怨,可是抱怨並不能解決問題,反而讓自己陷入悲觀和憤懣之中,失去了昂揚的鬥誌。
人生隨時可能會遇到種種不如意,抱怨情緒產生的時候,個體也會承受巨大的壓力。在負麵情緒和消極心態的雙重作用下,喋喋不休的抱怨者看到的都是生活陰暗麵。反之,如果你用積極的思維去看問題,那麼不但可以減少抱怨,而且還能讓自己生活得有滋有味。
明明不是自己的錯誤,經理卻將楊雪穎劈頭蓋臉地訓斥一頓。
原來,昨天晚上應該楊雪穎值班,可是同事小趙在臨近下班前找到了她,低聲下氣地說:“楊姐,明天我有事,咱倆把值班時間對調一下。今天晚上我值夜班,明天的白班歸你。”看著小趙誠懇請求的樣子,楊雪穎同意了。不過,工作認真謹慎的楊雪穎及時打電話通知了人事部,做了值班調換備案。
誰知道那天晚上,貪玩的小趙趁著值班時間溜出去找朋友喝酒,一直喝到大天亮。就在冇人值守的當口,機器運轉出現了嚴重故障,生產線被迫全部停止,公司損失慘重。
經理在半夜接到機器故障的電話後,急急忙忙地趕往工廠,可是他冇有看到任何值班人員。經理查詢到原來的值班表格,發現當晚值班的竟然是工作一向努力的楊雪穎,不禁大發雷霆。
聽著經理的責罵,楊雪穎心中十分委屈,她決定找個合適的機會向經理解釋。散會後,楊雪穎找到經理,將自己與小趙換班的情況如實訴說,並且告知經理對調值班的事情人事部已經知曉。經理在查證楊雪穎所說屬實的情況下,立即向她道歉。
走出經理辦公室,楊雪穎的內心依然不能平靜,平白無故被領導責怪了一通,心裡多多少少存在個疙瘩。就在這時,同事們圍了上來,你一言我一語地說個不停。
小a說:“要我說,你就應該和經理好好理論理論。”
“要是我,肯定會當眾反駁,絕對不會給經理留任何麵子。”小b說道。
聽著同事的話語,楊雪穎也很想抱怨,不過她突然想起自己在書中看到的一句話“不抱怨的天空才美麗”。於是,她笑了笑,輕聲地對大家說:“謝謝你們對我的關心,事情已經解決了,過去就不要再提了。”同事們聽到楊雪穎的話,都非常詫異,他們無論如何也冇有想到,受瞭如此之大的委屈,楊雪穎竟然能夠一笑了之。
楊雪穎及時調整了自己的心情,她自言自語地說:“抱怨冇有任何用處,要用實際行動向大家證明我的責任心。”之後,楊雪穎積極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去。
楊雪穎的舉動都被經理看在眼裡,記在心上,他認為楊雪穎是一個值得信任的優秀員工,決定給予重用。
有的時候我們很可能會被一些事情搞得心煩意亂。在這種情況下,抱怨就像是無用功,不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可能會加深矛盾。故事中的楊雪穎是一位非常睿智的職業人,她並冇有用言語來發泄心中的不滿,而是管住了自己的嘴巴,用樂觀的態度來對待事物,從而激勵自己不斷前行。
心理學家皮瑞拉博士講過:“有很多困境,其實都是自己造成的。”與其用抱怨來為自己製造困境,倒不如擺脫負麵情緒的桎梏,用積極思維去對待世間的一切,尋找不一樣的世界,領略不一樣的風采。
情緒便利貼
深陷抱怨情緒中的人,很容易被負麵心態所掌控,令自己處於很難改變的被動局麵。所以,我們應當做到遇事不要著急,冷靜地分析對待,用實際行動終止無用的抱怨,重新喚起堅強的鬥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