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做自己的心理醫生:現代人的心理困惑和自我 > 你為什麼會被一句話輕易激怒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做自己的心理醫生:現代人的心理困惑和自我 你為什麼會被一句話輕易激怒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你為什麼會被一句話輕易激怒

生活中,我們總能遇上這樣一種人:情緒起伏非常大,就像小孩子一樣喜怒無常。開心的時候,似乎美好的未來就在麵前衝他們招手;難過的時候,好像全世界都拋棄了他們。這種類型的人總是聽憑情緒牽著自己的鼻子走,在情緒的旋渦中難以自拔。

一位飯店老闆因為不滿顧客的“挑理”,口舌之餘,竟然動手把杯子裡的水潑向顧客;夫妻由於雞毛蒜皮的小事有些矛盾,雙方互把陳芝麻爛穀子的事情拿出來嘲諷指責,像對仇人一樣抓住對方的痛處攻擊;老闆聽到下屬的一句反駁,就覺得自己的權威和尊嚴受到了挑戰,非要處處為難這名下屬……

過於情緒化的人容易為一些微不足道的事而大喜大悲,對情緒的操控能力很薄弱。要知道,情緒對人具有無形的操控力。積極的情緒可以讓人渾身充滿正能量,讓人容光煥發;消極的情緒能瞬間讓人麻木頹廢,周圍人也不知不覺間被這種負能量所感染。當一個人完全被情緒牽著鼻子走的時候,他可能會完全對周圍美好的事物視而不見,把彆人的善言善舉當成諷刺挖苦,對彆人的需求麻木不仁,把自己當成是宇宙的中心。當一個人不能跟自己的情緒做朋友,就會成為情緒的奴隸,用自己的主觀看法去評價這個世界。

從前,有一位好鬥的武士向一位老禪師請教天堂和地獄的含義。老禪師品了一口茶,淡淡地說:“你性格乖戾,為人粗野,好凶鬥狠,我可冇有閒工夫跟你坐而論道。”話音未落,武士氣得拍案而起,拔出佩劍指著禪師,瞪著眼睛吼道:“你竟然敢這樣無禮對我,看我一劍殺死你!”禪師麵不改色,緩緩說道:“這就是地獄。”武士聽罷,羞愧地抬不起頭來。他萬分後悔地向老禪師謝罪:“感謝您的指點,請您原諒我的無知。”禪師微微一笑:“這就是天堂。”

情緒與我們形影不離,但我們總是視而不見。生活中,我們要和很多人溝通交流,這樣的“天堂”和“地獄”可能每天都要經曆無數次。喜怒無常的人對外界事物過於敏感,對自己內心感受又過於在乎。例如,上班前跟家人的幾句拌嘴,擠地鐵遇到了冇有禮貌的人,一進公司就看見那個讓自己十分反感的同事……這些瑣碎的小事,都有可能影響到我們的情緒。

既然這樣,情緒起伏比較大的人該如何避免被情緒牽著鼻子走呢?在論及改正之前,首先這類人要能夠承認自己情緒波動,接受這個容易悲喜的自己。每個人都有優缺點,喜怒無常的人並不意味著他在其他方麵的失敗。例如,某君比較愛計較,容易被彆人的話激怒,這意味著首先他要承認自己的缺點,知道自己的“短板”纔有改正的可能。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和性格,在遭遇外界形形色色的刺激時,不同的人難免在不同程度範圍內喜悅、悲傷、激動、憤怒,這是很正常的事情,情緒容易波動的人也不必把這些看得太過嚴重。當然,情緒有時會變成一把無形的利刃,阻塞人們的智識,破壞人們的思考,讓舉止優雅的人歇斯底裡、言行失控。老子說,能夠控製自己的人纔是強者。翻開曆史典籍,那些名垂青史的人常常是情緒掌控力非常強大的人。

不少人知道這樣一句話:上帝欲使其滅亡,必先使其瘋狂。一個正常的人可能因為憤怒而變得瘋狂,理智的人知道如何抵禦情緒的“暴君”。有一首著名的打油詩《莫生氣》裡有這樣的文字:“為了小事發脾氣,回頭想想又何必。彆人生氣我不氣,氣出病來無人替。我若氣死誰如意?況且傷神又費力……”生氣是用彆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據傳,晚清名臣林則徐的脾氣比較暴躁。他也深知自己的性格特點,於是在家中高處懸掛了一塊牌匾,上書兩個大字:製怒。每當林則徐情緒即將失控的時候,他就抬起頭望望牌匾,將心中的怒火壓下去。有一次,他一怒之下砸碎了一個茶杯,當他看到牌匾後,自己便動手清理了茶杯的殘片。

古人有言:主靜則悠遠博厚,自強則堅實精明,操存則氣血循規而不亂,收斂則精神內守而不浮,是勤可以致壽考也。大意是,如果一個人可以做到心平氣和、不驕不躁,就能變得心寬敦厚;能有高遠的誌向自強不息,則可以堅定不移,聰明伶俐,進退有度,新陳代謝、氣血運行就井然有序;為人處世有底線有收斂,持守良好的精氣神而不耗散,就不會成為虛浮的人。堅持不懈地做到以上幾點,人就能夠健康長壽。

不僅我國的思想家這麼認為,世界著名成功學導師安東尼·羅賓斯也說過:“成功的秘訣在於懂得怎樣控製痛苦與快樂這股力量,而不是為這股力量所反製。如果你能做到這一點,就能掌控自己的人生,反之,你的人生就無法掌控。”

情緒便利貼

喜怒無常是一劑毒藥,我們不應該被情緒牽著鼻子走,而應當做情緒的主人。努力提升情緒掌控能力,收束自己的心,成功地管理突如其來的情緒,我們才能無往而不勝。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