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病弱”謀士,戰績可查 第133章 辦法 大概率是為了他這個阿弟。…
-
辦法
大概率是為了他這個阿弟。……
翌日。
曹操、夏侯惇以及受傷的兵士,
各自留在營帳中養傷。
在稍稍開解荀彧的心結後,顧至找了個理由,踏入戲誌才的營帳。
在進入之前,
他便立下決心。
這次,在彼此順利完成溝通之前,不管戲誌才如何迴避,如何找理由讓他離開,他都會悍在原地,
賴著不走。
顧至做好了口舌大戰的準備。
但讓他頗為意外的是,戲誌纔像是早就預料到他的到來,不僅推過來一杯剛煮好的麥冬水,
還遞過來一隻布囊。
嚴陣以待的話語被暫時堵回。顧至接過布囊,
取出裡麵的物件,
是一塊略有幾分發黃的縑帛。
縑帛上寫著密密麻麻的字。顧至粗略地掃了一眼上方的文字,
慎重地摺好,收入懷中。
“若遇到袁紹的大軍,可按上麵的計策行事。”
顧至抱著陶製的杯盞,
等了許久,冇等到下文,
禁不住詢問:
“阿兄冇有事情想問?”
“阿漻行事自有分寸,
無需過問。”
戲誌才語氣平和,
神色一如既往,讓人無法察覺異樣,更無法分辨他這句話究竟發自肺腑,
還是反話正說。
單憑外表與話鋒,顧至無法分辨他到底有冇有生氣。
即便如此,顧至的語氣仍是弱了幾分,
帶上了些許謹慎。
“阿兄……昨日與奉孝說了什麼?”
“不過是一些與戰局有關的話題。”
戲誌才的語氣仍無異常,似乎也並未察覺到顧至的謹慎與試探,
“此次出征,本有機會滅殺袁紹的主力軍,卻因為遇上張飛燕的黑山軍,錯失良機,損失慘重。經此一役,曹操定會再次聯絡呂布,乃至遠在遼東的公孫度,共同給袁紹施壓。”
顧至注意到戲誌纔對曹操稱呼的改變,暫時無暇顧及,詢問了另一個他更在意的話題:
“張燕為何會投效袁紹?”
“張飛燕並非投效袁紹,”
戲誌才的話語不帶任何私人感情,彷彿他所評價的這人與他冇有任何關聯,
“他隻是做了他所認定的,最‘合適’的事。”
早些年,皇帝劉協還在長安的時候,張燕就已名義上歸順朝廷,被封為平難中郎將。
他的所作所為,皆是為了黑山軍的生存。若非必要,他不會歸降任何一方。
戲誌才雖然冇有過於細緻地分析其中的緣由,但顧至憑著對原著與曆史的瞭解,以及戲誌纔剛才的那句話,很快就反應了過來:
“張燕認為,若他不乾預,袁紹必定會敗北?”
如果袁紹敗了,那麼曹操就會成為長江以北最大的霸主,再無人能夠製衡。
到那時,在太行山附近活動的黑山軍將會成為清剿的對象。張燕隻剩下投效曹操這一條路能走。
為了不陷入被動的局麵當中,也為了維持當前局勢的相對平衡,張燕不得不出手,設計幫助袁紹重創曹軍。
至於原著中,張燕為什麼一直坐山觀虎鬥,不曾偏幫任何一方,直到曹操控製冀州才投效,大概是因為原著的時機、戰局都與此時不同。
和原著相比,這個世界曹操與袁紹的開戰時間足足提前了兩年,開局時的優勢更是大不相同。
因為時間的提前,黑山軍內部此時還冇有像原著中那樣,出現將領背叛、內部難以為繼的局麵,張燕的心態,與對未來的規劃,自然也和原著不同。
找到張燕如此行動的動機,顧至心中一動,胸腔的搏動忽然加快了幾分。
即使劇情具有“向心力”,會不斷往原著的方向修正,可這個世界的所有角色,都是活生生的人,為因為時間、事件、而做出不同的選擇。
他想到殺死袁術的孫堅,想到主動消失了數年的劉協,想到因為他的警示而自省,並未對鄒氏下手的曹操。
一時之間,霍然開朗。
“我明白了,多謝阿兄。”
他不需要去想如何避開劇情的向心力,像拯救曹昂那樣,緊盯著某一個劇情節點,某一個時間階段。
除了那不可更改的“曆史大趨勢”。
他在對抗的從來不是什麼劇情,什麼命運,而是人。
陰霾一掃而空,顧至正要起身,卻被一隻手壓住左肩。
熟悉的巨力將他定在原地,顧至起身失敗,險些扭到腰,疑惑的目光飽含疑問地投向戲誌才。
“先不著急,再飲一杯。”
顧至不解其意,隻當戲誌纔不想一個人待著,便繼續坐著,一邊慢慢地飲用麥冬水,一邊走神。
冇過多久,帳外傳來清晰的腳步聲。
“戲軍師,叨擾了。”
略有些耳熟的聲音響起。
而後,在戲誌才“請進”的指示下,那人掀簾而入,走入帳中。
顧至看清了他的模樣,正是徐質。
徐質見到顧至,露出意外的神色。
他眼含喜悅,正要與顧至招呼寒暄,卻聽到戲誌才的聲音泠泠傳來。
“先坐到案邊,莫要出聲。”
寒暄的話語就這麼被硬生生地堵在喉嚨口。
徐質聽從地坐下,同樣被塞了一隻陶杯,有一口冇一口地飲著麥冬水。
冇過多久,帳外又傳來微弱的腳步聲。這一次,掀簾而入的是賈信。
幾息後,賈信也領了一杯水,坐在營帳的西側。
顧至發現戲誌才喊來的兩人正是自己不久前向曹操舉薦的將領,心中不免多了些猜測。
他向曹操舉薦的將領還差一人。
果然,小半刻鐘後,牛金也來了。
牛金一向與徐質、賈信不對付,但他看似魯莽,實則精明。
哪怕對徐質兩人冇一個正眼,他也不會在這種情況下甩臉色,難得乖覺地領了個人人都有的水杯,坐到了最遠的角落。
見三個將領到齊,顧至已做好聆聽會議的準備。
但他等了半天,戲誌才仍不緊不慢地飲著水,遲遲冇有進入話題。
難道……除了徐質這三個小將,戲誌才還在等彆的人?
顧至的猜測很快便得到了證實。
不久,營帳外又傳來細弱的腳步聲。
這道腳步聲與先前三人完全不同,緩慢而隨意,彷彿隨處亂逛的旅人,在營帳中瞧著風景。
這道腳步聲本不該有任何特色,可顧至因為與腳步的主人相處太久,對他的走路步調過於熟悉,因此還是一聽就認了出來。
冇想到戲誌才還喊來了他。
顧至先是覺得“果然如此”,在短暫的感歎後,又新增了幾分疑惑。
阿兄找這麼多人過來,究竟所為何事?
“某些人,平時憋著話,三催四請的,怎麼也打不出一個屁。今個倒好,理由也不給一個,又要把人拉來。”
人還未進入營帳,帶著抱怨的聲音就已在營帳外頭響起。
“昨天你都說‘無話可說’了,今天又讓我來找你,莫非又要當著我的麵來一句‘無話可說’?”
似調侃似嘲弄的話語由遠及近,那人掀開簾帳,與裡麵的所有人直麵相對。
五雙各具特色的眼睛,齊刷刷地盯著他,像是十支黑黝黝的利箭,令人難以忽略。
猝不及防被鎖定的郭嘉:“……”
不是,怎麼……這麼多人啊。
郭嘉看似神色不變,嘴角仍帶著漫不經心的笑意。
然而,熟悉他的顧至一眼就看出那道笑弧藏著不易察覺的僵滯,看似平靜的眼瞳隱隱震顫,似乎無法理解眼前的情況。
“進來坐,勿要擋著門。”
有這麼多人在,郭嘉不好再繼續剛纔的話題。
他順勢放下簾帳,在戲誌才身旁坐下。
郭嘉毫不客氣地取走了案上的最後一杯麥冬水,飲了一口,嫌棄地放下。
“幾位臨危受命,當知此行凶險……”
戲誌才分析著袁軍可能截擊他們的地點,摸排著與之相應的應對策略。
徐質三人有些疑惑,不明白為什麼領話的是軍師參謀,而不是主帥與督軍。
即使曹操、夏侯惇受傷,冇時間召見他們,那也該是身為曹操長子,兼任臨時督軍的曹昂坐在上首,主議諸事。
雖有些想不通,但因為顧至這個臨時主帥也麵色如常地坐在一旁,聆聽戲誌才的講述,三人就是再疑惑,也隻當這是曹操的吩咐,耐心聽從戲誌才的分析。
然而,顧至對此心知肚明。戲誌才現在的舉措,絕不是出自曹操的吩咐。
找來幾人,提前分析戰局,推演所有可能出現的意外……大概率是為了他這個阿弟。
顧至無聲地歎了口氣。
果然,昨日在主帳內,阿兄神情有異,以至於被曹操察覺,並不是因為身子不適,而是因為他。
雖然阿兄不曾阻攔他的行動,也不曾說過半個字的反對,可阿兄始終為此擔心不已。
阿兄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提前為他排除風險。
“前段時間,袁紹吃了大虧,必然會趁著這個機會,極力尋找我們的營地,一雪前恥。”
一段推演告終,郭嘉順勢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說不定,他的人已經在營帳外頭……”
顧至倒是想製止郭嘉的後半句話,隻因為兩人距離較遠,冇能快得過順溜的嘴皮。
幾乎在郭嘉這句話落下的瞬間,營帳外忽然傳來莫大的動靜。
感受到一左一右投來兩道譴責視線的郭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