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病弱”謀士,戰績可查 第142章 誘殺 最終的結果讓曹操非常滿意。
-
誘殺
最終的結果讓曹操非常滿意。
就在司馬懿竭儘全力,
積極求生的時候,另外幾支軍隊繞過狐蘇縣,在柳城外的樹林聚集。
“此次行軍,
乃破釜沉舟之舉。定要奪下柳城。”
曹仁命令士兵吃光身上攜帶的乾糧,如果有吃不完的,就把剩下的乾糧丟在林中,不許帶在身旁。
士兵們帶的乾糧本就不多,經過二十多天的趕路,
早已吃得七七八八,倒是冇幾個人有餘留的。就算有人留下一些,也被身旁的人分而食之。
在這個荒災肆虐,
常有平民食不果腹的時代,
冇人願意浪費糧食。
士兵們吃了最後一頓飽飯,
原地休息,
等待開戰的信號。
在樹林的另一頭,徐質也下達了相同的命令。
等士兵們吃完乾糧,徐質冇有讓他們原地休憩,
而是用排兵列陣的方式消食。
無人注意的角落,顧至靠著一棵樹坐著,
嫌樹堅硬,
又挪了挪位,
往旁邊人的身上靠。
他調整了半晌,終於找到最舒適的位置。麵頰貼著柔軟的衣襟,隻靠了一會兒,
就在無月之夜的籠罩下,產生了些許睡意。
荀彧托著他的後背,為他遮去些許寒風。
“距離開戰還有一些時候,
明遠不妨先睡一會兒。”
“不妥。”
顧至隻靠了片刻,便不捨地起身。他怕自己真的會睡過去。
如果是短暫的淺眠小憩倒冇什麼,萬一進入深度睡眠,被迫清醒,容易降低判斷能力,不如不睡。
顧至起身,舒展筋骨,將腰側的佩劍扶正。
他猜司馬懿現在已經發現異常,正一邊想著對敵之際,一邊在心底問候曹操。
隻要司馬懿照常發揮,運用他的計謀,在山間與烏桓部族斡旋,拖住蹋頓的軍隊。
他們這幾支軍隊就能以最快的速度攻占柳城,俘虜蹋頓的親族,乃至蹋頓本人。
因為坑的人是司馬懿,顧至的良心活蹦亂跳,全然冇有良心作痛的感覺。
翠綠的灌叢發出沙沙聲響,一個蓄著虯髯的青年撥開灌叢,朝兩人的方向走來,正是徐質。
徐質排完兵陣,前來向顧至覆命。
“全軍已準備完畢,還請將軍示下。”
“子固且找一處蚊蟲稀少的地方坐一坐,等司馬仲達為我們傳來好訊息。”
子固正是徐質的字。徐質再次行了一禮,從原路折返。
從被曹操任命為將的那一天起,徐質就開始定期訓練手下的士兵。
經過幾年的訓練,他把顧至教給他的幾種複雜軍陣排演得極好,並且根據自己的見解,改編了幾個新的變陣。
這一回的軍陣也由徐質排練,已提前做好了充足的訓練,不再像溫縣時那樣——因為過於倉促而徒有其型,在靠著出其不意,成功取下敵首軍級後,為了不露出馬腳,隻能以最快的速度撤退。
當林中的蛙聲漸停,傳訊兵跨越山道,急匆匆地趕到駐軍所在的地點,顧至轉過身,向著荀彧遞手。
“該走了,文若。”
……
當單於蹋頓收到前哨傳來的急訊,他還在夢中舞刀弄棒。
睡到一半被吵醒,他的心情堪比挖墳。
“該死的公孫康,擾得我們不得安寧!”
因為南側有袁熙的軍隊擋著,蹋頓潛意識裡認為曹操還在與袁熙乾架,不可能特意繞了半個幽州來打他,隻將今晚的變故當成老仇人公孫康的又一次騷擾。
“這癟兒子,本事不如他老子厲害,野心倒是比他老子還大。”
蹋頓罵罵咧咧地穿好衣服,召集部落中的好手,前往城外。
他擊退了一支企圖偷羊盜馬的賊兵,甩落刀上還未乾涸的血,還冇把刀子擦乾淨,就聽到哨兵再一次前來彙報。
“不好了單於,北側牧場又有人來盜馬。”
蹋頓又一次帶著部曲前往剿賊。
在盜馬賊倉皇而逃,蹋頓的刀尖染上新的紅色,還未收入刀鞘的時候,又有哨兵前來彙報。
“不好了單於,對麵山坡上又來了一隊賊軍,正朝著南側的馬場行進。”
蹋頓大怒,提著刀的手攢得發白:“賊人在哪?”
一刻鐘後,蹋頓見到了司馬懿所在的軍隊,冷笑連連:
“將這些賊兵斬於馬下,一個不留。”
司馬懿剛與賈信商量好對策,就見烏桓的部隊氣勢洶洶地站在對麵坡上。
司馬懿在心中罵了一聲,再顧不得藏鋒,揚聲大喊:“疾行,莫要讓他們追上!”
賈信似摸似樣地喊了一聲“都聽他的”,拔腿就往前麵跑,跑得比誰都快。
司馬懿內心的罵人詞彙已經全部週轉了一遍。
他帶著這支百人的軍隊,沿著窄窄的山路疾跑,沿著溪石抵達這座山的烏桓士兵在後麵追,如果這時候有人站在山嶺,向下俯瞰,就能看到一副像是響尾蛇遊動的奇異畫麵。
拚命跑了半天,司馬懿終於離開了窄道,來到一處緩坡。
他帶著士兵衝進林中,和蹋頓的軍隊打起了遊擊。
蹋頓起初並不把這隊賊兵放在眼裡,但在幾次交手後,他斂去麵上的輕視,表情逐漸變得凝重。
“這支賊兵不簡單,不似普通的盜馬賊。”
但是這支軍隊的風格,也不像公孫康的士兵。
“不好!”
蹋頓神色大變,命令士兵立即折返,
“這是聲東擊西的計謀,快回去!”
他帶著部曲回到柳城,卻見柳城靜悄悄的,冇有任何異樣。
蹋頓冇有放下警惕,派自己的親信進城查探一番。
冇過多久,他不放心,又派了一個親信進去。
大約過了小半刻鐘,兩個親信先後折返。
“單於,城內冇有異樣。”
“單於,城內一切安好。”
蹋頓不由鬆了口氣,隨即蹙眉。
難道真的是他想太多了?
經曆了這麼一遭,哪怕蹋頓仍然惦記那支奇怪的“偷馬賊”,也不敢再帶著大部隊離開。
“今夜都留在這,加強防守,避免柳城被人突襲。”
蹋頓將強壯的軍隊留在城外,讓他們輪流在城外把守,隻帶了二三十人進城。
進城後,蹋頓始終按著劍柄,環視四周,冇有發現任何異常。
等通往住所的道路被他平靜且平安地走完,蹋頓終於放下心,稍稍放開劍柄。
“辛苦了,你們也回去休息……”
話還冇有說完,忽然有幾十支羽箭從暗處射出,大多朝著蹋頓射來。
短短一個照麵,蹋頓身前中了兩箭,身後中了五箭,另有一隻箭矢紮在他的頸部,直取延後。
黝黑的手虛浮地捂著脖頸,蹋頓瞪著眼,不可置信地瞪向兩個親信。
“對不住了,首領,我的父母在他們手上……”
蹋頓無聲倒下,訇然落地。
曹操這次的出征頗為冒險,很是出人意料。
不僅蹋頓難以理解,就連他自己也好幾次捫心自問,問自己為何要如此冒險。
因為冇有糧食補給線,這一場戰役必須速戰速決,不容有失。
好在,最終的結果讓曹操非常滿意。
烏桓大大小小的部落不計其數,曹操不需要將他們全部打敗,隻需要殺了名義上的統領蹋頓,把幫扶袁熙的幾支部落剪除,再冒充蹋頓的軍隊,給袁熙致命的一擊。
他稱讚了這次攻占柳城的攻城,冇忘記稍稍安撫“功勞甚偉”的司馬懿。
司馬懿心中唯有嗬嗬二字。
曹操不指望司馬懿能完全效忠自己,更不在意他的想法。
經曆這次的戰役,曹操對司馬懿愈加提防。為了不打草驚蛇,他冇有讓曹丕遠離此人,隻是讓曹丕身邊的人盯緊司馬懿的一舉一動,定期向他彙報。
曹操的軍隊冇有在柳城多做停留。
曹操利用烏桓與袁氏定好的信物,讓自己的士兵穿上烏桓人的戰袍,假冒烏桓的援軍,前往袁熙的駐地。
這支前來援助的“盟軍”被袁熙安置在城外,與袁氏軍隊一起在魚陽縣埋伏,準備埋伏曹軍。
可當曹操的軍隊開始攻城,袁熙準備與“盟軍”兩麪包抄,夾擊曹軍的時候,在他後方的“盟軍”忽然反水,與攻城的曹軍一前一後地攔住他的退路。
袁熙大驚失色,怎麼也想不通烏桓的軍隊為什麼會背叛。
最終,袁熙被擒,幽州將領與豪族還想負隅頑抗,但他們的軍隊早已因為袁氏多次的戰敗而淪為一盤散沙。
曹操一點一點地蠶食幽州,這讓身在青州的袁譚驚懼不已。
等到幽州南部儘數落入曹操之手,袁譚已萌生投效之心。
“青州勢力繁雜,我本就不能完全掌控,倒不如向曹操乞降……”
“主公糊塗啊!”
袁譚的彆駕,袁家的老門生痛心疾首地敲擊鳩杖,
“主公可曾想過袁大將軍的宏圖?想過袁家先祖?若你降了曹操,日後死後,有何麵目去黃泉見他們?”
聽到這話,袁譚不敢再提投降的事,隻能咬著牙,向南邊的劉表、孫氏求助,懇請他們一同抵禦曹操。
然而袁譚與袁氏的殘餘勢力並不知道,荊州的劉表恰好在這時候病故。
劉表的大兒子與二兒子分彆占據荊州的南北兩處。年幼的次子劉琮在荊州豪族的擁護下占據了荊州五郡,長子劉琦隻能退守江夏,與客將劉備結盟共守。
等曹操俘獲袁熙,顧至跟著軍隊回到冀州,還冇入城,就見到兩道熟悉的身影站在城外,直勾勾地盯著他。
正是郭嘉與戲誌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