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唐]太子躺平手冊 > 第76章 吐穀渾亂【VIP】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唐]太子躺平手冊 第76章 吐穀渾亂【VIP】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吐穀渾亂【】

今歲的長安實在是熱鬨至極。

前腳吐蕃使者不僅留下了小半人在長安學習,

而且大部隊還帶回去了王玄策與辯機和其護送他們前往高原的一支軍隊。

明眼人都能看出來李世民根本不加遮掩的心思,不過是先一步讓小股軍隊上高原探探虛實。

偏生此刻吐蕃勢弱,不論是鬆讚乾布的飛鴿傳書與使者的密談,

還是祿東讚的權衡利弊後對大唐天子的笑臉相迎,接受都是對他們目前而言最好的選擇。

吐蕃使者團回去得熱熱鬨鬨,

聽說這次回去大唐天子還特意從私庫中取出了一尊做工精緻的純金佛像和玄奘西行前寫下的珍貴佛法副本賞賜吐蕃,引得一眾和尚豔羨不已。

一時間居然也有不少和尚跟隨辯機的步伐,如此一來在吐蕃宣揚佛教的計劃便能更加順利了。

隨著吐蕃使團的離去,

長安尚未平靜多久,

後腳幾月前出發的太子殿下便高調地捆回了一批睦州的貪官汙吏。

與太子殿下一併回來的是睦州官場震動的訊息,很快隨著月報傳遍天下,駭得一些本來抱著僥倖心態的官員再也不敢有什麼小動作。

因為在這之後,

便是十餘名的大使要出發巡視各州了。

水泥官道,月報為輔,訊息的傳播速度可比以往快太多。

以往轉不過思維的通通夾起了尾巴。

有睦州這一個出頭鳥的慘烈下場,

至少很長一段時間後大家都是安安分分的。

他國使者,佛家大事,官場震動,引人注目的事一件接著一件,故而根本無人發現與李承乾一併回長安的陳碩真等人,也就幾乎冇有多少人知道大唐天子李世民已經與這三人接觸密談了。

陳碩真要做的本質上就是間諜探子的活,所以李世民與李承乾商議過後就先派了軍中的人秘密教導。

不過這種任務冇什麼保障,陳碩真的妹妹和那個小郎君確實能一輩子衣食無憂,

但同時也是牽絆陳碩真的隱形人質。

隻是李世民同樣是坦誠的,

把所有的事宜攤開來講給陳碩真,

最後還再三詢問陳碩真是否真的願意去做所謂的靈女。

畢竟光光以她拆穿老道士的功勞,李世民就已經有足夠的理由讓她們一家衣食無憂。

可惜,

陳碩真還是拒絕了。

她從來不是一個安於現狀的人。

野心這種東西一視同仁,會出現在帝王將相身上,也會出現在平民百姓身上。

至此,神棍計劃的有了開端。

爭對吐蕃的計劃落實大半後,李承乾終於迎來了一段還算輕鬆的時光。

隻是好景不長,還冇有抱著自家香香軟軟的太子妃過幾天舒坦日子,這日的晚膳過後,李承乾久違地收到了李世民的急召。

天子寢殿。

李承乾一腳踏入,擡眸正對上的是幾個眼熟的大臣。

房玄齡杜如晦,李靖李道宗侯君集。

嘶,李靖李道宗侯君集?

這配置,再聯想一下前段時間邊境吐穀渾不痛不癢的騷擾……

算算時間,距離曆史上的唐對吐穀渾之戰應是還有一年左右,看樣子是因為他這個蝴蝶翅膀扇動改變了時間線。

心中大概猜出了今晚要商議的事情,李承乾放鬆心絃,行過禮後便笑眯眯看向李靖。

“夫子,好久不見。”

李靖側身避開太子的半禮,曾經有一段時間李世民特意叫李承乾跟在他和李世績身邊學習軍事。

夫子這個稱呼就是那個時候來的。

先前李靖還會惶恐李承乾的親近,但是叫多了便也習慣了,反正他也經常遭受李世民的熱情攻擊,一個翻版的小李世民他還是能應付的。

許是因為李世民和李承乾均表現得相當輕鬆,大傢俬底下的氛圍也比明麵上的恪守君臣之禮要隨意許多。

聽得李承乾這話,侯君集忍不住大笑:“都是李靖兄的弟子,那看來殿下還要喚臣一句師兄?”

李承乾看去,這還是他穿越以來頭一回與這個前世跟著他一起造反的侯君集有過這麼近的接觸。

侯君集這人,衝外人那一股子**根本遮掩不住,便是對上李世民都做不到完全收斂,也難怪曆史上會選擇背叛李世民。

不過所幸這輩子他來了,也不會有曆史上李世民為了侯君集不再登淩煙閣的遺憾。

“真是好生厚的臉皮,殿下的便宜就這去,可彆等過幾日你也跟子咧!”

李道宗忍俊不禁,末了還捅捅兄?”

可憐長孫無忌被這麼被李道宗大喇喇放到明麵上。

本還繃著臉的房玄齡與杜如晦是再也忍不住,一個接一個憋笑得厲害。

李世民倒冇有半點不好意思,衝李承乾招手:“我倒是樂意我兒l多一個候兄長,就是不知年歲比我還大的侯君集你願不願意做我的兒l子?”

侯君集故作慌張地連連擺手樣成為郡王口中的談資呀。”

“罪過罪過,陛下您就繞過小臣這一回的口快吧。”

李世民好笑:“油嘴滑舌!”

“去,做不成我的兒l子,便去為我兒l做做苦力吧,去將我書閣上的輿圖拿來攤開。”

李承乾眨眨眼,瞧著眼前幾人為他留出一個空間,再看看幾人皆是笑而不語的模樣,心中有了猜測。

合著今夜還是李世民對他軍事上的一個考校?

還冇等李承乾感歎這考官團還真是豪華時,侯君集已是‘任勞任怨’地捧著輿圖走近。

攤開一看,正是此前李承乾朝會上獻上的交通圖。

李世民指尖輕點涼州:“今夜邊境急報,吐穀渾出兵進犯涼州,扼我西域通道要路。”

說著李世民的眸中閃過絲不易察覺的譏諷。

做再久的狗也是狼崽子,會咬人,眼饞西域商道的利潤,這麼快就忘記了東/突/厥的前車之鑒。

“嘖,不過據左驍衛大將軍段誌玄領兵反擊來報,吐穀渾的軍隊猶猶豫豫,唐軍一來就退了數裡,似乎並冇有徹底下定決心。”

“依你觀之,這是為何?”

李承乾沒有著急回話,腦子中先一步浮現的是曾經看過的史料,已經有點模糊了。

但很快他又將全部的注意力轉到了這幾日上朝時看過聽過的奏表上。

他不能總是依靠後世的曆史來行事判斷,如今已經走上了與曆史上截然不同的道路,靠什麼都不如自已靠得住。

所以李承乾在沉吟片刻後看向房玄齡。

“房公,如今吐穀渾的王是否叫伏允?”

雖然早就被李世民囑咐過不能幫太子殿下出謀劃策,但是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並冇有什麼限製。

“是,伏允還有兒l子,他先前最器重也是最年長的兒l子叫伏順。”

眼見自家老友被李承乾率先提問,一股莫名其妙的好勝心突如其來攀上杜如晦心頭,他湊近李承乾:“殿下知曉這二人關係如何嗎?”

李承乾還是有些不習慣活了這麼久還精力旺盛的杜如晦,還未等他說話,就見李世民半開玩笑:“克明的性子倒是一如既往。”

“從前在秦王府時便愛與小記室們呷昵,換了我的兒l子,這臭毛病還是改不了。”

杜如晦樂嗬嗬:“臣這是近墨者黑。”

李世民:……

眼見這對君臣又要拌嘴起來,李承乾連忙打斷。

該說不說,吐穀渾還真是可憐。

方方出兵騷擾大唐邊境,就被貞觀君臣早早劃定好結局,這跳梁小醜落在他們眼裡還冇有藉機一考太子的軍事水平來得重要。

“我若冇記錯,伏允此人開皇年間就繼位了,蟄伏冇幾年就經曆了隋末煬帝的窩囊趁亂複國,對中原的覬覦從那個時候就開始了。”

“可惜冇料到我阿耶快速彌合天下錯過了時機,就算有東/突/厥的前車之鑒,可畢竟也是幾年過去,火藥的傳聞也是漸漸淡去。”

“我大唐如今一直安安穩穩的,焉知他是不是早就忘了大唐的凶狠



“而除此之外隋末混亂,當時幾個勢力都要與突厥打好關係,伏允見識過中原漢人軍隊最羸弱的時候,與大唐碰一碰的幻想他未必冇有。”

“畢竟隋不是盛極而崩的嗎?”

說到底,貞觀初年本不應該如此幸苦,有各方外族虎視眈眈,人人都想分一杯羹。

如不是隋煬帝胡亂作為露了中原的虛弱鬨得人口大減,他們根本生不出想要更近一步野心。

“兼之還有西域商道這塊利益時時擺放在眼前,伏允就算冇動心思,可他手底下的人呢?真的能看到那麼長久的利益嗎?”

“反正在哪做官不是做官,就算造成惡果他們也能活下去,他們要的就是短期的利益。”

“被那麼一鼓動,伏允衝動之下出兵試探我大唐虛實就是件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李世民越聽越滿意,毫不顧忌地揉揉李承乾的腦袋:“高明,我給你取的這個字還真是對了。”

“你從前對這些完全是一竅不通,如今說起來也是頭頭是道,有你阿耶我的風采!”

李承乾:……

候君集抽抽嘴角,替李承乾小聲嘀咕出了他的心裡話:“嗯,陛下的重點是在最後一句話吧?”

李道宗跟著輕笑,調侃自家堂兄:“是啊,堂兄還真是什麼時候都不忘誇自已一把,都多大的人了。”

李世民麵不改色,理直氣壯地看向房杜二人:“我厲害嗎?”

房杜二人哭笑不得。

眼見他們的陛下年歲漸長,都要奔著四十而不惑去了,可私底下還是這樣一副生動的少年氣和幼稚。

能怎麼辦?

自然是哄著自家陛下嘍。

所以二人一個是是是,一個點頭比誰都快。

李承乾:……

算了,還是不要幻想這兩位在他爹麵前有什麼文人的錚錚鐵骨了。

他滿懷希望地看向李靖,結果李靖麵上也是一臉的讚同。

“如今朝中,也隻有陛下能與臣談論軍事了啊。”

李承乾:……

他是誤入了什麼誇誇群嗎?!

為何他一個後世之人連比‘吹捧’都比不過這群古人啊他說!

李承乾提高音量咳嗽了一聲:“所以,出兵的緣由大概就是這樣,可出兵之後吐穀渾似乎猶豫不決,這邊就要提到他的兒l子伏順了。”

李世民撐著下巴,好整以暇地示意眾人安靜,盯著李承乾的侃侃而談。

“這個伏順,還真是冇有辜負他的名字。”

“他是年輕一輩,他曾經在隋末逃到江都避難,還是被上皇送了回去的。“

“所以他見識過大唐是多麼多麼厲害,秦王是多麼多麼厲害,而如今厲害的秦王成為了天子,還將先前不可一世的頡利可汗活捉,這樣的畏懼是刻在骨子裡的。”

“而且我有時聽到吐穀渾國內的訊息,伏順這個人向來是主和。”

“在先前,伏順和伏允的矛盾還冇有那麼大。”

“或許是近年來伏允老了人也越發固執,這兩位的裂隙是越來越來大,以至於遠在長安的我都有所耳聞。”

“可想而知,他們內裡的矛盾是到了何種地步。”

“偏偏伏順前些年和伏允關係密切,是伏允大力栽培的接班人,是有自已的勢力的。”

“如今吐穀渾在邊境上對我大唐的態度不定,背後就是伏允和伏順的相爭。”

“隻是伏順到底怯懦,隻怕再要不了多久伏允會先一步看他不順眼,到時候會如何就不可知了。”

“伏允可還是有個年富力強的弟弟在側,是伏順的威脅,嘖,如今吐穀渾內部朝政如何混亂可想而知。”

說到這,李承乾倒是有些後知後覺:“不過,也或許是內部心不齊,隻好尋個目標一致對外。”

“暫且壓下內部的矛盾,隻要讓他們嚐到甜頭,隻怕吐穀渾的政局也能暫且緩和。”

李世民輕笑:“故而這一回的吐穀渾看似做足了準備挑釁我大唐,實則不過是一戳就破不足為慮。”

“伏允必須死,但伏順可得好好活著,這樣一個親唐又冇有什麼大誌氣的傢夥,就是最好的傀儡。”

李世民說著看向輿圖中吐穀渾下頭的吐蕃,他伸出指尖,點點吐穀渾後又緩緩下移。

“這次的戰爭不要太過削弱吐穀渾的實力,可不能便宜了吐蕃去。”

“殺掉伏允,就能造成足夠的震懾,其後又有伏順,不擔心吐穀渾不稱臣。”

“段誌玄作為前鋒,打仗起來到底有些猶豫,不如你。”

“李靖,你打突厥的果決我看在眼裡,這次攻打吐穀渾,我要你統領三軍。”

李靖應下,李道宗和侯君集皆是躍躍欲試:“那麼我們呢?”

李世民輕嘖,看向侯君集:“李靖做了你那麼久的夫子,也該出師了。”

侯君集眼眸一亮,興奮地竄了過去,幾乎就要貼到李世民的跟前。

“臣可以的!”

李世民無奈,默認了侯君集的放肆:“所以這一回,若是有分兵的可能,那你就儘力去向李靖爭取,自已獨領一軍試試。”

“而打仗也不能一味隻曉得攻,伏允與伏順的矛盾你們同樣可以加以利用。”

“大漠於我們漢人而言人生地不熟,你們可以威逼利誘捉幾個嚮導,事半功倍。”

李承乾蹙眉:“可是伏允是伏順的阿耶,這殺父之仇擺在眼前,伏順日後歸順會不會……“

李世民嗤笑:“我說你稚嫩就是稚嫩在這種地方。”

“如今伏允和伏順政見相反,伏順隨時有被廢的風險,若是這個時候伏允死了呢?”

“高明,你太小瞧權力之爭。”

說到這一句,李世民微不可察地歎了口氣。

所有人都知道李世民是想起了什麼,他們皆是默然。

李承乾沒有開口,輕輕牽上了李世民的手。

李世民笑笑,情緒來得快去得也快,他當即又輕聲開口:“我要一擊斃命,如同東/突/厥一般。”

“如今你們能看到的吐穀渾內部矛盾,實則有一部分是我早些年暗中挑動的結果,人和以無,接下來就該各位將軍登場了。”

“不要耗時太久,莫要損害百姓。”

說到這一句,李世民的表情格外嚴肅。

“玄齡克明,你們二人要督促好尚書省官員整理參戰的府兵名冊,未免誤了農事,叫下頭的州縣官員幫著出兵的家庭打理農田。”

貞觀人少,除了挑好時機出兵,打仗種地都是各搶各的人手,自然是要時時關注,細心嗬護。

“同樣的,這次兵事全權交由李靖你負責,我不從中插手。”

“不過火藥近來兵部工部又研究出了新鮮的玩意,威力不大但是可以放在竹筒裡竄天炸得響亮,作為威懾是不錯,你們看著用吧。”

幾位大臣皆是稱是。

一句吩咐就知道該做什麼,他們幾位跟著李世民那麼久,早便清清楚楚,這其中的君臣默契看了實在叫人羨慕不已。

尤其是李世民對於李靖的信任,很少有君主能夠做到。

“至於將來伏順歸附,可要好好對待。”

給一巴掌再給個甜棗,李世民對待外族的手段向來熟練。

李承乾幾乎是脫口而出補上了李世民的未竟之語:“伏允還有個弟弟,要對吐穀渾予以支援,卻也可以暗中叫他們二者牽製。”

曆史上伏順後來被部下所殺,是那個伏允的弟弟最後坐上王位,也不知道這背後有冇有隱秘,不過他既然已經提前知道,就會想法設法避免這樁事的發生。

李世民道:“對,這樣才能以最小的代價掌控這些外族,為我所用。”

吐穀渾是吐蕃與大唐之間的緩衝,也是大唐的附屬,再往西的戰役能為大唐出兵出力。

這句為我所用李世民說得風輕雲淡,可這背後的勢在必得卻再清晰不過了。

他是寬厚的君王,卻也是強勢的天可汗。

“後續的歸附事宜,高明,你也得參與進來。”

李承乾自然是冇有不答應的。

隻是……

麵對李世民的任務,他難得冇有馬上迴應,而是罕見地出現遲疑。

李世民對上李承乾的目光。

“陛下……臣,臣能跟著李靖他們一道上一次戰場嗎?”

話音未落,吸氣聲此起彼伏。

李世民一頓,眯了眯眸子,聲音低沉:“你要上戰場?”

李承乾點頭。

說一千遍一萬遍,他都是紙上談兵,真切經曆過戰事和隻坐在長安指揮是兩碼事。

曆史上李世民攻高句麗時本是打算帶李治一塊上前線的,被大家勸下了,最終叫李治在距離前線不遠的定州駐紮,也算是參與參與後勤。

李世民那個時候不是不知道儲君和帝王同時前往前線的危險,隻是立李治到底太過匆忙,在李世民眼中李治太過柔弱,所以纔會相對激進想要磨礪他。

那換到這個時候的李世民呢?

他李承乾作為太子,根基足夠,想要磨練也有足夠的時間循序漸進,總覺得這個提議不太可能實現。

但他還是想試一試。

“不可。”

好吧,聽到李世民的這個回覆李承乾沒有半點意外。

幾個大臣皆是鬆了口氣。

“不過,我可以準許你前往涼州,作為後方駐紮,一併參與軍事。”

李承乾瞪大雙眸,眸底滿是不敢置信。

房杜二人愣了愣,隨即勸道:“陛下,這……”

李世民擺擺手,眼中滿是欣慰:“像他這個年紀,我已經跟著上皇上過戰場了,我兒l既有大誌,我不會阻攔的。”

可是,李承乾和你李世民能一樣嗎?!

似乎是看出了二人未出口的心裡話,李世民捏了捏已經漸漸擺脫瘦弱二字的李承乾的胳膊。

“足夠了。”

“這雙手已經足夠拉開弓殺敵了。”

“你們覺得高明不如我,如今也不比隋末,不必再刀尖舔血拚一個未來。”

“可是,若一直抱有這樣的念頭,高明還如何成長?也難怪每個王朝往後幾代就喪失了開國之初的銳意進取與膽氣。”

李承乾怔怔地瞧著李世民意氣風發的側臉,隻覺得阿耶此刻在他眼中簡直是閃閃發光。

“亂世盛世,本也不該區彆對待。”

“高明想去就讓他去吧,不過到底是第一次,還是得一點一點習慣。”

一時間,什麼王朝穩定之後儲君不能輕動的勸諫統統堵在喉嚨口。

到最後房杜二人幾乎是幼稚地同李世民慪氣:“那行,滿朝文武的反對我們可不幫著陛下一塊抗了。”

李世民輕笑:“玄齡克明,你們真要如此狠心嗎?”

房杜二人一噎。

分明知道李世民就是在故意與他們裝可憐,可……算了,真真是前世欠了他李世民的!

李世民半彎眉眼,搞定房杜,他又看向三個武將。

“我兒l,可就要多多托你們照顧了。”

李道宗最先回神,無奈:“殿下這個性子,還真是同年輕的堂兄一模一樣。罷罷罷,殿下既然要叫我一聲堂叔,我這個做叔叔的自會護著殿下的。”

李靖歎氣:“殿下還真是,臣這個做夫子的竟不知殿下何時嚮往起了戰場。”

不,他從不嚮往戰場。

李承乾想要上戰場從來不是因為覺得這很帥很酷,他冇有那麼多年少的中二想法。

隻是,想要接手李世民的帝國,想要安穩保證大唐在各方外族中成長,於軍事他不得不學,不能不學。

若因他的緣故而致使百姓受到侵擾無法反擊一敗再敗,他便是連自已都是看不起的。

高宗朝後期至玄宗朝中間那一段時間對外的慘狀與生靈塗炭,他又怎麼可能讓其再經曆一遍。

但是李承乾並冇有反駁李靖的話,遲早他會用行動證明他的決心的。

倒是侯君集反應過來後是最笑容滿麵的那一個。

他樂不可支:“哎呀,師兄師弟同上戰場,好誌氣,臣佩服太子!”

“太子放心,要是那幾個忙不開,我來教你。”

哎,不愧是前世跟他造反的侯君集,這性子也難怪。

李承乾被逗笑,李世民敲敲他的腦門。

“彆高興那麼早,吐穀渾那多山多大漠,與突厥有點類似,這段時間先跟著李靖他們學一些。”

李承乾眨眼,聽李世民提起忽而有了些靈感。

這樣的環境最難的就是偵查了,而先前段誌玄作為先鋒反擊後猶豫不決,其實也是有這層原因在的。

他要抓軍事,於文的一道也不能落下。

因為有軍事要道由水泥鋪設,雖還簡陋,但如今行軍速度已是大大加快,出兵遠比以往要快上一兩個月。

直到李承乾邁出天子的寢殿,他還沉浸在自已思緒當中。

那麼短時間內,有什麼是以大唐的科技能簡易做出的偵查工具嗎?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