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子躺平手冊 第121章 請降反覆【VIP】
-
請降反覆【】
遼東城破的訊息傳得相當快,
畢竟遼東城破也破得快嘛。
又有誰能想到這個曾經抵禦了隋朝不知多少大軍的遼東城,不過是與李世民打了個照麵便不複存在了。
李世民也不愧是李世民,要攻城也從來都不會隻著眼於一城,
而是多路大軍進發,斷其臂膀破了遼東城的防線,
最終致使遼東城孤立無援。
大軍貴精而不貴多,當然更重要的還是看指揮大軍的那一個人。
李世民已是多年未上戰場,此前不乏心懷僥倖的人幻想他是否已是在軍事一道上“泯然眾人”。
可李世民的第一戰就打得極為漂亮,
漂亮到李世民還是曾經那個百戰百勝的天策上將,
漂亮到那些心懷僥倖的人徹底冇了念想。
隻要李世民一日不死,大唐就永遠會壓著他們一日。
這個想法已是牢牢刻入所有人的大腦。
當然隨著遼東城破這個振奮人心的訊息傳出,另外一則訊息同樣是傳得飛快,
甚至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一則訊息反而更加叫一些人看重。
得名得利固然是多數人的追求,但……
總有些其他東西是比名利更加重要的。
遼東城外。
李世民穿著甲冑,若非他那一身與眾不同的氣質,
其他與士卒都是一樣的。
所以此刻的他站在士卒堆裡半點不顯突兀。
其實拋卻天子這個身份,他本就是個軍人。
攻下遼東城後,李世民並冇有立馬發大軍繼續推進戰線,反而是掐著時間在不影響戰事的情況下在遼東城休整了幾日。
這休整的幾日不僅僅是為問守將一些高句麗的內部情況和其他城池的守備情況,還是因為李世民收到了他們行進路線上下一座城池白岩城的請降之書。
當然除卻這兩個原因,更加重要的是遼東城周圍的京觀……實在是太多太多了。
多到幾乎數不清。
李世民見過京觀,但數量如此密集的京觀,他這輩子還真的是頭一回見。
而這些京觀堆裡的屍骸或許便有他麾下士卒的家人。
可就算有,
時過境遷,
早就都成了白骨,
又怎麼可能認得出來呢?
李世民看著周圍儘數被毀掉的京觀,可他在看著的又不僅僅是京觀,
還有那些似哭似笑的士卒。
他們這口氣,憋的實在是太久太久,發泄出來也是好事。
李世民沉默好半晌,微微側首輕聲對身邊人道:“聽說拆京觀的活你也去幫忙了?”
李世民身側的人摘下兜鍪,看那張臉,赫然就是薛仁貴。
薛仁貴這人的勇猛早在救下郎將劉君邛就傳遍了全軍。
任何時候,軍中都是最仰慕強者的地方。
薛仁貴雖然身份不顯,但是他的一手好武藝卻是吸引眼球。
更不用說這人還格外有趣,日日上戰場穿的都是一身白,想不叫人注意都難。
可有人敬佩薛仁貴,自然也會有人討厭他這樣近乎刻意出風頭的舉動。
一部分人私下裡還都在說,就衝他上戰場那不要命又招搖的模樣,指不定哪天就被敵軍一支冷箭給射死了。
支援他的人自然是不服氣的,都是覺得他這趟回去隻怕是要連升好幾品了。
結果就在他們私下爭論不休的時候,攻遼東城那夜,薛仁貴先是拿了個先登之攻,後又直接被他們心中最最敬仰的天子給叫走陪著了。
這可好,所有人都傻了眼。
喜歡的討厭的可都冇有想到過薛仁貴這樣直接一步登天的結局啊。
這下子,薛仁貴這個名字可謂是徹徹底底成為了所有士卒心中的一個傳奇。
隻是大家看著薛仁貴去伴駕麵上冷靜沉穩的模樣,可根本冇有人知道他心中是有多麼緊張。
陪著就是這般了,現下麵對李世民的問話這份緊張便是“更上一層樓了”。
薛仁貴環顧四周,輕輕吐出一口氣道:“是,陛下所說不錯。”
李世民看出了薛仁貴的緊張,腦子中冒出的卻全然都是李承乾曾經與他說過的薛仁貴為帥的各種“不好”。
坑殺降卒,縱兵劫掠……
這樣的兩樁事可不像是眼前這個略顯靦腆的人能乾出來的。
不過李世民從來明白,他不應該為還冇發生的事苛責薛仁貴,他也自信他可以將一張白紙從頭開始帶,並將這張白紙給帶好。
隻是,薛仁貴這人他貞觀朝怕是用不上了,便希望李承乾能好好用吧。
一個知曉後世的李承乾,想來他應是能叫薛仁貴變得比曆史上更加耀眼纔對。
李世民笑笑,不動聲色地縮近和薛仁貴的距離:“怎麼想著去做這些?”
事情,你是河東薛氏一脈的,魏曉勇名將薛安都的後人。”
“可對否?”
薛仁貴一愣。
其實他已經好久冇有再聽過
他們這一支逐漸走向敗落,還什麼薛安都,他,。
隻是冇想到陛下會知道得那麼清楚。
輕輕點頭。
“我還知你之所以從軍是因著家道中落家境貧寒,想要立功揚名富貴還鄉。”
李世民這話語光光看內容是直白地不得了,可是他的語氣卻又是
溫和的,溫和到薛仁貴恍惚中還以為是一直關愛的長輩在與他對話。
“不瞞陛下,我這人就是這樣,俗氣得不得了,若陛下想要聽什麼好聽的為國為大義,那就要叫陛下失望了。”
薛仁貴自嘲一笑,卻在這時突兀地想起了他走那日自家娘子的低泣。
雖然她在送他時是笑著的,還要勸他建功立業,但是在他轉身之際他卻……
她以為他冇聽到,但他卻聽得真真切切。
投軍爭功可從來都是凶險的,一個不小心便再也回不了家了。
他知她的難受,但也知道她對他的支援。
所以那一天他腳步不停,最終冇有回頭。
回頭又能如何呢?
她不過是會抹掉眼淚笑著催著他快行罷了。
為他娘子為他薛家,他心中又哪來那麼多的大義呢?
“我有什麼好失望的?”
李世民的這個回覆實在是出乎薛仁貴的意料。
薛仁貴下意識擡眸,方方對上李世民的視線便反應過來,直麵天子之顏於他這個身份而言可是相當僭越的。
可還冇等他低頭請罪時,他的肩膀處卻傳來一陣溫暖的觸感。
那是李世民的手。
“軍中我是你們的主帥,哪有那麼多講究。”
“你想看便看,我這張臉有那麼拿不出手嗎?”
李世民半開玩笑,薛仁貴被這樣輕快的語氣給安撫了,他頓了頓輕聲道:“誰說的,陛下可是我瞧過的最好看的主帥了。”
李世民忍俊不禁:“我都多大的年歲了。”
薛仁貴卻執拗地搖頭:“陛下又哪裡老去了。”
“隻恨我出生太晚,不能伴著從前的陛下奪取天下。”
那該是件多麼豪情萬丈的事情啊。
自從李世民一部抵達遼東城下後,薛仁貴就一直在默默關注著這個所有人口中的傳奇。
年華逝去,遮不住的是他的風采與魅力。
也難怪,他身邊那個偶然能看見的“貼身親衛”都已是滿頭白髮了,還是跟著李世民出入戰場。
而那個所謂的“貼身親衛”,薛仁貴後來打聽過,原來是尉遲敬德。
“不過……”
薛仁貴語氣認真:“出生太早也冇有意思,那個時候陛下身邊有太多太多的人,尉遲將軍秦將軍李將軍……”
“我有自知之明,我隻怕是一個都比不上。”
“又哪裡會像眼下這般,陛下身邊的將領也已老去,我就這麼叫陛下給注意上了呢?”
“現在這樣入了陛下的眼,挺好。”
“反正我求名求利,我的抱負已經完成了大半。”
李世民輕笑:“可若僅僅隻是求名求利,你會去幫著他們拆京觀幫著這些屍骸入土為安嗎?”
薛仁貴忽然就不說話了。
“在軍中跟著大家吃喝一起,上陣也是並肩作戰,這是看著戰友有家人留在這高句麗不得安息受觸動了?”
李世民見薛仁貴不說話也不惱,反而是看著他,耐心十足。
“軍中就是這樣,糧錢官位,這都是大家追求的,但你心中也需得有些東西要比這些更加重要。”
“對一些人來講這東西或許是為國的大義,但對另外一些人來講這東西便或許是報仇的決心了。”
李世民用拳頭輕抵薛仁貴的胸口:“你該明白一個道理。”
薛仁貴腦子懵懵的,潛意識順著李世民的話道:“什、什麼?”
李世民說得直白:“為將,你的勇猛凶悍早便夠用,可是為帥,你還遠遠不夠。”
“將心比心,雖說慈不掌兵,可若為帥一味逞凶鬥狠,那也是做不長久的。”
薛仁貴腦子過著李世民的話,可他的心卻還念著李世民的那一句為帥。
他的心臟砰砰直跳,跳得他呼吸急促,跳得他心口是汗,跳得他腦子發暈。
為帥,陛下的意思是他想的那個意思嗎?!
“你要學會得人心,不僅是得副將的人心和士卒的人心,還有敵將的人心。”
李世民盯著薛仁貴的雙眸,一字一頓:“不要讓士卒報複的決心用到你的身上。”
“不要成為彆人眼中的高句麗軍。”
薛仁貴深吸一口氣,他牢牢地將李世民的每一句都記下,然後他沙啞著嗓音:“謝陛下教誨。”
李世民點點頭:“這段時間你就跟著我吧。”
薛仁貴險些被這個驚喜砸懵,他以為今次得了這一回的伴駕和陛下的教導已然是珍貴非常,卻冇想到陛下想要把他留在身邊。
若是能跟著陛下,他能學到多少東西,光是想想就叫他激動不已。
薛仁貴這回回話的速度很快了,生怕李世民反悔似的。
“多謝陛下!”
李世民看著全然一副愣頭青模樣的薛仁貴失笑道:“哪來那麼多謝。”
說起來親自帶帶後起的將領這於李世民來說本就是件常事。
在他還是秦王的時候,李世績也算得上他的半個學生。
其實年輕又本事不錯的將領不止薛仁貴一個,李承乾後來還跟他說過其他人,比如蘇定方。
可是蘇定方的性格顯然冇有薛仁貴這樣有“缺陷”,自然也不需要李世民親自來帶。
“我這邊可還有件要與你講,先說話,你可不許再謝了。”
“要謝我,就跟在我身邊好好學,好好上陣殺敵。”
薛仁貴好奇:“還有?”
李世民點頭:“自然。”
“我還打聽過,你因著家道中落你來從軍前本是想要遷葬祖輩的墳墓吧?”
這樁事李承乾也曾與他說過,不過李世民還是秉持著耳聽為虛的說法,自已又寫信派當地的官員調查一番。
前幾日才收到回信確實如此。
“我會叫當地官員幫你,不過這個可不是因為其他啊,你自從上戰場以來立了那麼多功,對有功之人,自然是要多幫襯一二的。”
薛仁貴一瞬紅了眼眶,好半晌,他艱澀地從喉嚨口擠出幾個字:“……我必不會讓陛下失望的。”
陛下不叫他說謝,他就不說。
他會好好跟著陛下的,他絕對不會讓陛下失望的。
就在這時,遠處李世績皺著眉頭往他們這處而來。
李世民見狀輕嘖,就見李世績已是快步上前。
李世民看到了李世績看向薛仁貴的目光,他擺擺手:“不妨礙的,說的事他也可以聽聽。”
李世績這才道:“白岩城可真是把我們唐軍當什麼了!”
“說好投降獻城,他們又反悔了!”
“實在是可惡至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