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天幕]皇帝聊天群 > 第127章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天幕]皇帝聊天群 第127章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秦念:那就會出現一位“大明戰神”。】

直接說朱祁鎮的外號,
有可能違反規則。

所以秦念專門去問甲方,確定可以發。

顯然,甲方也不喜歡朱祁鎮。

【朱元璋:……】

朱元璋看了上下文數遍,
無法確定秦念所說的“大明戰神”是否為朱祁鎮。

秦念喜歡褒詞貶用,根本無法確定這話是褒是貶。

但朱元璋直覺這是貶義。

【朱棣:這是何意?】

【秦念:軍事指揮能力約等於無,卻不顧朝臣阻攔,非要帶著半個朝堂禦駕親征。結果數十萬精銳全軍覆沒,五六十名文武大臣戰死。而戰神本人,是一個沒跑掉的宋驢宗。】

趙光義:“……”

再次被牽連辱罵,他已經習以為常。

反正被軟禁在府內,也無人能恥笑於他。

就算不被軟禁,趙光義也無顏出府。

如今看到明朝皇帝親征被俘,
趙光義甚至還能為另一個自己暗中辯駁:

夜逃兩百裡,
也好過戰敗被俘。

【朱元璋:被俘?!】

沒跑掉的宋……太宗,
那不就是被異族俘虜?

朱元璋總算明白朱祁鎮的聲譽為何與徽欽二宗相仿!

竟然是同為被異族所俘!

………

朱瞻基一朝。

諸文武大臣直冒冷汗。

太子朱祁鎮居然會葬送半個朝堂?!

其中會不會有自己的後人、甚至是自己本人?

【朱棣:他帶半個朝堂親征作甚?】

禦駕親征,朱棣也經常這麼乾。

所以他完全不理解朱祁鎮為什麼要帶五六十名文武大臣。

【秦念:因為他把戰場當成兒戲,預設自己一定能贏,還想著藉助親征時的絕對軍權,
在戰場完成審計及收權。】

秦念之前看土木堡之變時,
全程皺著眉頭。

雖然《明實錄》在努力把所有過錯都推給王振,
但這時的朱祁鎮已經23歲,不是13歲。

沒錯,當時明軍吃空餉現象嚴重,必然是朝堂內外相互勾結。

但朱祁鎮把勳貴、宗室外戚、戶部、兵部、刑部、工部、禮部、都察院、通政司、太常寺、大理寺、太仆寺、鴻臚寺等半個朝堂帶上,就是在視戰爭為兒戲。

在“虜寇分道刻期入寇”的時候,
是誰給他的膽子借戰場集權?

當時的戰況是“也先寇大同,
至貓兒莊,
右參將吳浩迎戰,敗死。脫脫卜花王寇遼東,阿剌知院寇宣府,圍赤城,又彆遣人寇甘州,諸守將憑城拒守”。

瓦剌大軍三路壓境,這時候朱祁鎮居然預設自己能贏?

這就已經說明朱祁鎮對戰場毫無敬畏。

【朱棣:荒謬!】

朱棣怒視朱瞻基。

此時的朱瞻基也很絕望,他不明白自己尚未出生的兒子怎麼會蠢到這種地步。

他也上過戰場,深知戰場的詭譎。

結果朱祁鎮這個蠢物,居然妄想借戰場集權?

倘若是必勝之戰也就罷了,全軍覆沒的慘敗,就足以說明敵我實力並不懸殊。

在這種情況下,就必須君將互信。

朱祁鎮妄想借親征集權,實則是成為武將的掣肘,如此慘敗可以說是朱祁鎮一手造成!

………

皇帝朱瞻基現在對天幕尚有疑慮。

他根本就不認識“秦念”,此人卻幾句話就引得皇祖父想要換太子。

現在是以“親征慘敗”否定太子朱祁鎮。

看似隻是想要讓他換太子。

但朱祁鈺也是皇帝,顯然是朱祁鎮被俘之後才得以即位。

那麼“更改太宗皇帝廟號”的“不肖子孫”就是朱祁鈺的後人。

這是在同時否定他僅有的兩個皇子,必然動搖社稷。

但朱瞻基也不能因此否定天幕,因為比起否定兩個年幼的皇子,否定他這個皇帝更能動搖社稷。

叛賊若能掌控這般異象,何必如此迂迴?

【秦念:更可笑的是他不信武將信宦官,由不通軍事的宦官來決定行軍路線。“初議從紫荊關入……始欲邀駕幸其第,既而又恐損其鄉土禾稼,複轉從宣府行”——行軍作戰同樣兒戲。】

皇帝不懂軍事,但非要禦駕親征也不是不行。

把指揮權交給武將,就當個鼓舞士氣的吉祥物也行。

但朱祁鎮他不是啊,他就是想要集權,集權之後自己又不懂軍事,卻敢信任同樣不通軍事的宦官王振。

出征之前,大同軍隊“與虜寇戰於陽和後口”。

“時太監郭敬監軍,諸將悉為所製,師無紀律,全軍覆敗。瑛、冕俱死,敬伏草中得免。”

這個郭敬就是王振的心腹,明明已經有前車之鑒,朱祁鎮卻還是更加信任宦官。

【朱元璋:朕早就說過內臣不得乾預政事,預者斬,他為何會寵信宦官?】

朱元璋知道自己定的祖訓是有問題,且十日前就廢除祖訓治國。

但這朱祁鎮時期,顯然他還沒廢除祖訓。

怎麼就能視他在宮門口立下的鐵牌於無物?!

【秦念:是啊,這是為什麼呢?朱棣,你說呢?】

【朱棣:……】

【朱元璋:老四,是你先讓內官乾政?】

【朱棣:……】

朱元璋深呼吸。

麵對正在跪著認錯的太子朱棣、以及天幕上不敢吱聲的“明成祖”,他這怒火已經是快壓不住了。

【秦念:你也彆怪朱棣,宦官也是有好有壞。他重用的鄭和能與張騫齊名,鄭和下西洋的路線被譽為海上絲綢之路。朱棣時期尋找海外無主大陸,說不定就得靠他。】

【朱棣:朕正有此意!】

此時的鄭和正在用之前五次下西洋的海圖與後世秦皇描述的地圖進行比對。

他想藉助她透露的大航海知識,選定合適的出海時間與航線。

突然看到自己的功績被後人所認可,鄭和愣了半晌。

不知不覺間,竟是淚流滿麵。

若非陛下的重用,他又怎能有此功績?

【朱元璋:……】

既然秦念為朱棣說話,那朱元璋也就不好繼續追究。

太子朱棣苦著臉。

今日是“明成祖朱棣”的話題,他還不知道要被“未來的自己”連累多少次。

【秦念:隨行文武大臣皆死,“官軍人等死傷者數十萬”。明帝被俘後,不僅多次派人找己方拿錢財“賞賜”異族,更是多次被異族押在城門下,要求守軍開門,於是這位大明戰神又獲得一個外號:叫門天子。】

有人給朱祁鎮洗白說他沒有叫門,理由是《明實錄》記載:

“是日,虜眾複奉上皇至大同東門……上皇密謂之曰:汝去與郭登說固守城池,不可開城門。”

但《明實錄》記載的叫門事件不止這一起。

正統十四年八月十七日,朱祁鎮先被押到宣府城南要求開門,被拒。

“奉至宣府城南,傳旨諭楊洪、紀廣、朱謙、羅亨信開門來迎。城上人對曰:所守者皆皇上城池,天暮不敢開門。”

八月二十一日,被押到大同,郭登沒開門,朱祁鎮讓他取二萬二千兩銀子“賜”給俘虜他的異族。還記載“時上談笑自若,神采毅然。登等相謂曰:聖主可謂處困而亨者矣”。

郭登想派夜不收五人營救朱祁鎮,但朱祁鎮怕死,拒絕了。

“上曰:‘我命在天,今若為此,萬一不虞,乃自取也。’不從。”

——朱祁鎮說:“我命在天,現在要是這麼做,萬一發生意外,我就是咎由自取。”所以不聽從。

十月份朱祁鎮再次被瓦剌押到大同東門,纔有那句“不可開城門”。假如朱祁鎮真有這種覺悟,八月份拒絕郭登營救時為什麼不說?

一個皇帝被異族俘虜,屢次被押在城門前叫門,就算不自儘也該銘記恥辱再報複回去。

結果朱祁鎮在史書中把被俘虜寫成“也先聞車駕來,驚愕未信。及見,致禮甚恭”;描寫也先是怎麼恭送自己這個俘虜回北京;編造“時虜有欲謀逆者,見上幄有瑞異,乃止”這種異象給自己挽尊。

可能朱祁鎮覺得這樣可以淡化自己被俘的恥辱。

但在秦念看來,這種“雖囚猶榮”,反而佐證朱祁鎮就是個厚顏無恥、會叫門的皇帝。

………

劉詢從下往上看,朱姓皇帝中於聲譽榜排名最低的是朱祁鎮。

想必也不會有比“叫門天子”聲譽更低的皇帝。

他看得出秦念說的不是朱棣的子嗣,而是朱瞻基的子嗣。

顯然,自己被秦念稱為“類似的過錯”就是選錯了繼承人。

因為劉奭的聲譽排名算中遊偏下,故而秦念稱“朱瞻基也比自己嚴重得多”。

【朱元璋:朱瞻基,這就是你選的太子?】

朱元璋暴怒!

他的性情再怎麼好轉,看到大明的皇帝被俘之後,竟然恬不知恥地為異族叫本國的門——

這如何能忍!

【朱棣:選取這等蠢物為太子,朕看你也不必當皇帝!】

朱棣同樣勃然大怒。

以前他覺得宋太宗被稱為“高梁河車神”很是可笑,結果朱祁鎮還不如宋太宗!

至少宋太宗沒被異族所俘!

宋太宗沒有叫宋朝的門!

竟是如此奇恥大辱!

【朱瞻基:臣會立即更易幼子為太子!】

朱瞻基對天幕還是有所疑慮。

但他清楚,在天幕顯示朱祁鎮是叫門天子開始,朱祁鎮就不能再為太子。

哪怕天幕為假。

其實在看到秦念之言時,他就當機立斷說出“朕會改立朱祁鈺為太子”,但被天幕所阻。

直到被太祖皇帝和太宗皇帝怒斥之後,朱瞻基才繞開規則,宣告會立即改立太子。

【朱棣:改立的太子,其子嗣也是些蠢物。】

朱瞻基這麼快就決定“更易幼子”為太子,這幼子應當就是朱祁鈺。

但朱棣怒意未減。

朱祁鈺的聲譽排名不低,但之後的厚字輩應是朱祁鈺的後人,為一己私利改了他的廟號。

朱高熾一脈居然都是這種蠢貨,如果不是秦念同樣否定朱高煦和朱高燧,朱棣現在就想廢太子。

【秦念:改你廟號的不是弟弟的後代,因為叫門天子趁著弟弟重病之際,以奪門之變把皇位搶回去了。】

秦念一看就知道朱棣是對廟號被改耿耿於懷。

那肯定得幫朱祁鈺解釋一下。

………

朱瞻基對天幕已無疑慮。

如果天幕是為了禍亂社稷,“秦念”就不該為朱祁鈺解釋。

如此神異天象,本就非人力所能為。

天幕之上是太祖皇帝、太宗皇帝以及父皇的在天之靈?

不對,皇祖父曾問是否要更易太子,可見彼時的父皇仍是太子。

【朱棣:他怎麼沒死?】

既然改他廟號的厚字輩不是朱祁鈺的後代,朱棣對朱祁鈺倒是不再反感。

而是更加厭惡朱祁鎮。

想到大明又回到朱祁鎮一脈,朱棣隻覺荒謬!

【秦念:弟弟與功臣打贏了北京保衛戰,瓦剌覺得叫門天子反正叫不開門,也沒什麼用,就送回去給明朝添堵。】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