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皇帝聊天群 第137章
【秦念:不僅美化的戰績無人在意,
在你孜孜不倦的貶低下,後世甚至覺得你能篡位成功,純屬朱允炆太廢——朕也是這麼想的。】
朱允炆:“……”
朱棣改史是朱棣的過錯,
而他削藩不成反被篡位,也的確說明他無能。
皇祖父留給他的兵力遠超燕王,他卻僅僅支撐了三年。
想到自己聽信黃子澄之言,將朱高熾放回北平,讓被朱棣認定是“色厲而中餒”的李景隆當統帥……
朱允炆隻得苦笑。
【朱棣:是朕不該改史。】
朱棣已經不知道這句話自己說了多少回。
偽史話題總算是結束了。
【秦念:那接下來就說說儲君的話題。是不是當初朱八八沒封你為太子,你就對不是太子的次子百般溺愛?】
【朱棣:朕已將高煦徙封到樂安州。】
朱棣呼吸一窒。
他當然清楚秦念想說什麼。
必是指他當初在儲君之事上猶豫不決,致使高煦、高燧多次誣陷太子。
但令朱棣恐慌的並不是此事。
四年前他將高煦徙遷樂安,儲君之事已定。
秦念既然知道現在是永樂十九年,她也必然知道高熾的太子之位已然穩固。
突然提及此事……
………
年輕的兩個朱棣皆驚。
都猜到必然是自己偏愛次子,
造成了不好的後果。
隻得慶幸自己所在的時間,
一切都可以挽回。
既然認定朱瞻基是皇太孫,
那麼他們的繼承人就隻能是高熾,不會再有儲君之爭。
【秦念:“縱衛士於京城劫掠,為兵部指揮徐野驢所執,高煦遣人捽野驢至,
以鐵爪撾殺之,
又聞其支解無罪人暗投之江”——這些罪行,
隻需要徙封樂安?】
朱棣望著天幕,這一刻他體會到了父皇的感受。
朱高煦也是在此刻才知道何謂恐慌。
他不是蠢貨,當然清楚秦念能迫使皇祖父賜死秦王和齊王,就能逼迫父皇賜死他!
【朱棣:靖難之役,高煦屢次救朕於危難,
功績斐然……是朕溺愛於他,
才致使其恃功驕恣,
多犯不法之事。】
【朱棣:秦皇,朕隻求留他性命。】
朱棣後悔不已。
溺愛子嗣,慣子如殺子的豈止是父皇?
【秦念:嗬,現在知道是你的溺愛致使他恃功驕恣?】
朱高煦“所為多不法”時,朱棣沒有懲治他。
反而認為是長史程石琮、紀善周巽等人不能糾正朱高煦的錯誤,就把這些人貶到交阯為吏。
多行不法卻不被懲處,朱高煦當然會變本加厲。
【朱棣:……】
【秦念:朱元璋,你大明的皇子皇孫們,可真就是畜生紮堆。】
【朱元璋:皆為朕的過錯。】
朱元璋長歎了一口氣。
此時的朱高煦才十三歲,是他的第十個孫子。
其言動輕佻,不為他所喜。
但他也沒想到未來的朱高煦竟然會縱容衛士擄掠、擅殺有功官吏、肢解無罪之人。
他甚至不能責怪老四。
對皇親國戚的縱容始於他朱元璋。
【秦念:朱高熾,你監國的時候也在縱容朱高煦,才讓朱高煦越發猖狂。朱棣要將他廢為庶人,又是你在求情。你有沒有想過這些無辜的死者?讓這種畜生當藩王,封地百姓遭到他的淩虐,你又在哪裡?你也是個虐民而不自知的東西!】
朱高煦在府中蓄養三千多不隸籍兵部的軍士,侵占各公主府牧地及民田為草場。
之前不能規勸他的程石琮、周巽等人被朱棣貶黜,新任長史蔡瑛、紀善周岐鳳就屢次勸諫朱高煦,被朱高煦找藉口送進錦衣衛獄。
這時是皇太子朱高熾監國,朱高熾怕得罪朱高煦,就把這兩人降職為長洲縣教諭。
自此“高煦益恣肆無忌”,纔有放縱衛士在京城劫掠、殺秉公執法的兵部指揮徐野驢、肢解無罪的人這些罪行。
朱棣要廢朱高煦為庶人,又是朱高熾跳出來為他求情。
這時勉強可以解釋為朱高熾是因為太子之位不穩,不得不裝作友愛兄弟為其求情。
但朱高熾登基之後,也沒有清算朱高煦。
即便他明知“高煦至樂安,深懷怨望,異謀益急,造偽鈔,造兵器,縱護衛軍為盜,及占民田地,強取馬牛,境內騷然”,朱高熾也沒對他動手。
雖說可以解釋朱高熾死得太早沒來得及清算,但也可以視作朱高熾不敢背負殺弟的名聲,隻要朱高煦不直接起兵造反,那這個弟弟再怎麼虐民他都不管。
【朱高熾:朕……】
秦念這話一出,朱高熾的民心驟降。
這是民怨。
【朱高熾:朕會立即補償無辜死者的家屬!】
朱高熾習慣了承受壓力,立即就知道麵對如此指責該如何挽回。
至於該如何處置朱高煦……
朱高熾此番不會再為朱高煦求情,父皇如何處置朱高煦,他便效仿父皇的決定。
如此民怨,他擔不起。
“虐民而不自知”,這種指責對於一個皇帝、尤其是以儒治國的皇帝,實在太過可怕。
此時朱高熾還不知道,明太祖話題中,秦念對明帝的指責更加難聽。
【朱棣:朕亦將補償無辜者家屬!】
朱棣連忙道。
他隻想能夠留下高煦的性命。
【秦念:不妨告訴你,待在封地的朱高煦正在積極準備謀反。】
【朱棣:……】
朱棣再無為朱高煦求情的餘地。
倘若此時他再在天幕為次子說話,那就是公然宣稱“謀逆不當死”!
其實他清楚次子有謀逆之心。
他將朱高煦徙樂安,就是因為“樂安距北京數百裡,但聞有異謀,可朝發而夕擒也”。
【秦念:朱高熾,你說是嗎?】
【朱高熾:……是。】
【秦念:朱棣,你這個二兒子,現在賜死還能死得痛快一點,也不至於連累子嗣。】
野史記載朱高煦死於銅缸炙烤,但《明史》隻記錄“漢王高煦及諸子相繼皆死”。
秦念覺得朱瞻基不像是會讓叔叔死得這麼難堪的皇帝,在封建時代,落這麼個名聲得不償失。
加上朱瞻基時期的史實不能詳說,秦念隻能籠統暗示朱高煦的結局。
【秦念:朱瞻基?】
朱瞻基對朱高煦的態度也很好,但秦念懷疑這是捧殺。
“仁宗皇帝大漸,時上在南京,被召還,高煦謀伏兵邀於路,倉猝不果。”
朱高熾病危,朱瞻基從南京回北京,朱高煦在路上設伏,因為行動倉促而沒能成功。
朱瞻基即位之後,朱高煦天天向朝堂提出請求,朱瞻基全部應允,就連與朝政有關的事務,他也全部照辦。
可見朱瞻基明知朱高煦心懷不軌,卻對朱高煦表現得極為尊敬。
朱高煦越發狂妄自大,在朱高熾死後的第二年八月就不自量力地起兵造反。
而朱瞻基輕鬆平定這次造反,將朱高煦幽禁,還嚇得朱高燧在次年主動放棄護衛。
幾年後朱瞻基的皇位徹底穩固,就把朱高煦和他的兒子們全殺了。
顯然朱瞻基不是心慈手軟的人,也不像他爹那麼在乎名聲。
【朱瞻基:……】
朱瞻基當然知道秦念在說什麼。
但麵對皇祖父,他不好直接作出回答。
【朱棣:謀反……朱高煦,你讓朕如何留你性命?】
朱棣當然看得出朱高煦因謀反被誅,甚至是連累子嗣一同被朱瞻基所誅殺。
秦念不知道瞻基所在的時間,卻篤定他知道高煦被殺一事。
那麼朱高煦謀反的時間,要麼是高熾在位時,亦或是瞻基登基不久。
自己隻剩三年壽數,而高熾在位時間不長。
換言之,朱高煦幾年後就行謀逆之事。
朱棣甚至不能責怪孫子殺兒子。
謀逆之人,不得不殺。
【朱棣:朕賜你自儘,不累及後代。】
朱棣聲音哽咽。
高煦是他最疼愛的子嗣。
卻是在他的溺愛之下愈發驕橫,淩虐百姓,甚至膽大包天到實施謀反。
縱然秦念不提此事,高煦也會死於謀反被誅。
慣子……
如殺子。
………
朱高熾沒有出言附和。
既是不願讓父皇看到兄弟相殘,也是清楚此時的漢王朱高煦極有可能造反,多說無益。
在父皇一朝,沒人會隨同朱高煦造反,他就算不自儘,也會有人幫他自儘。
但在自己這一朝,就不一定了。
“父皇,兒臣願領軍平叛!”
朱瞻基主動請命。
“若你二叔沒有造反,就不要誅殺他的子嗣。”
………
其餘兩個朱棣隻覺冷汗涔涔。
此時的朱高煦還沒有犯下種種重罪,他們還不需要殺親子。
他們甚至還得感謝秦念主動提起朱高煦之事。
若不能防範於未然,他們必會更偏愛類己的次子,次子就極有可能因謀逆被誅殺。
【朱高熾:永樂二十一年,護衛指揮孟賢等人以偽詔謀不軌,險些牽連三弟。】
朱高熾此言,既是在提醒父皇儘快處理孟賢,也是在隱晦地詢問未來的瞻基,趙王朱高燧有沒有謀反。
若是瞻基時期趙王未反,卻在更未來的時期謀反,後世秦皇也當會出言警示。
………
難道高燧亦反?
朱棣幾乎站立不穩。
想到自己於永樂二年封幼子為趙王,卻沒有讓他就藩,而是讓高燧駐守北京,直至現在。
朱棣更是手腳冰冷。
難道在他的溺愛下,高燧也未得善終?
【朱瞻基:三叔未行謀逆之舉。】
朱瞻基當然看出了父皇突然提及三叔的用意。
此時的趙王沒有謀逆。
至於三叔是否在日後有異心,就得看後世秦皇是否補充後事。
但朱瞻基能夠確定,既然天幕榜上無朱高燧之名,那麼就算趙王有異心,也沒有翻出風浪。
………
朱高熾時期。
朱高燧極為慌張。
他曾對儲君之位亦有覬覦之心,但他生性膽小。
即便見到朱瞻基說他沒有謀逆,朱高燧也沒有放下心來。
想到父皇時期的二哥被父皇賜死,再想到朱瞻基時期的二哥被誅殺,甚至牽連子嗣……
他得儘快表明沒有謀逆之意!
………
朱高燧跪倒在地:“父皇!兒臣自請削去藩地!”
朱棣等了片刻,確定秦念沒有出言補充後續,才慶幸於高燧的膽怯,讓他免於再失一子之痛。
“甚好。”
【秦念:漢朝有推恩令,朱重八,你這一朝打算怎麼削藩?】
朱高燧其實也不是什麼好東西,早年也參與奪嫡,還犯過不法之事。
但史書沒有記載具體犯了什麼事,秦念隻能放過他。
何況朱高燧膽子小,不法之事被朱棣發現後,朱高熾為他求情才免除懲罰,此後就沒再有不法之事的記錄。
永樂二十一年牽連進偽詔事件,是朱高熾為他求情,自此以後就更加收斂。
於是秦念把話題轉向削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