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皇帝聊天群 第147章
【劉莊:阿父,
什麼是通風半年?】
劉莊很慌。
“留在洛陽皇宮時間最短的兩人”顯然包括阿父,阿父享年六十有三。
另一個絕對不是他劉莊。
因為他數十年間都在洛陽!
再看秦念說的“東漢皇帝壽命普遍很短”,已有四十二歲的他甚至感覺自己壽數將儘。
………
二十九歲的劉炟比阿父還要慌。
阿父享年四十八歲,
而大父享年六十有三——
這怎麼看都是因為阿父生於洛陽長於洛陽,致使壽數驟降!
且四十八歲顯然不屬於秦念所說的“普遍很短”,自己也不是幼年即位——
那麼幼年即位的就有可能是他的子嗣,也就是說自己可能早逝!
【劉秀:新建及修繕的宮殿至少需要通風半年,否則有可能重金屬中毒。你與劉炟若是居於新修宮殿,當立即搬離!】
【劉莊:……當如何解毒?】
劉莊心涼了半截。
因為他於永平三年起北宮及諸官府,永平八年北宮成,如今已是永平十二年。
………
劉炟也是眼前一黑。
他倒是沒有興修殿宇,但他兒時是在北宮長大!
【劉秀:當興修醫學院……待為時兩個時辰的話題結束,
你們可以看到此前的話題。】
劉秀當然知道陽兒此問,
應是他曾居新殿。
明朝皇帝的早逝或與新殿有關,
沒想到自己的後人竟然也會遭逢此難。
【秦念:關於你朝皇帝的普遍短壽,後世同樣有一些彆的推測。】
【劉秀:還請秦皇道來!】
劉秀知道重金屬中毒難解,縱然興建醫學院,也不一定能及時找到解毒之法。
倘若是彆的原因造成他的後人早逝,
修正起來必然比解毒簡單。
【秦念:無論男女,
都是二十歲以後有房事為佳,
提前越早越傷身,其子嗣也更容易先天不足。東漢中後期的皇帝多是十六歲左右成婚,故而子嗣多早夭多體弱。】
【劉秀:……】
在麵向百姓的天幕上提及“房事”?
劉秀一時間不知道該如何作答。
從秦念對武曌與李世民父子一事的戲謔不難看出,定是抑儒興法致使民風與如今迥異。
恐怕也正是因此,後世才能發現這件事。
如今陽兒才十歲,
尚未娶親,
此為大幸。
秦念說的是“東漢中後期的皇帝”早婚,
應當也不包括陽兒和劉炟。
【劉徹:“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的律令,自此廢棄。】
【劉徹:這不是朕頒布的律令,是沿用此前漢帝之令。】
這是惠帝六年所頒布的律令。
劉徹當場改完律令後,纔想起容易被各朝無知百姓誤以為是他要求女子十五歲出嫁。
於是予以補充。
………
劉盈:“……”
倘若是劉恒劉啟二人,劉徹當不會如此撇開關係。這或是自己頒布的惡法?
………
看到劉徹直接廢除早婚律法,秦念有點驚訝。
她還以為漢帝們隻會把婚齡提升到二十歲。
但仔細一想,她之前在男女不平等的問題上罵過李世民、劉詢以及明朝那幾個皇帝。
劉徹不想被她指責,於是乾脆把法條刪了——這很合理。
【劉秀:可還有其他原因?】
【秦念:房事太多也傷身,你朝的昏君多為荒淫無道。】
【劉秀:……】
怎麼又是房事?
但劉秀還是注意到“多荒淫無道”這句話,對後世漢帝的昏庸又多了一分認識。
荒淫無道者,又怎會顧及朝政。
傷身的同時,恐怕還伴隨重用外戚、奸佞當道。
【秦念:這事你是不好管。但你可以要求後代多鍛煉身體,哪怕是每日繞寢宮走幾十圈也行。】
秦念相當體貼。
她看出劉秀的人設是不願在天幕上討論男女之事。
之前說武曌和二鳳的關係時,這些皇帝也都是在狂刷省略號。
也對,畢竟扮演的都是古人。
【劉秀:……謝秦皇指教,朕會讓陽兒兼修文武。】
劉秀猜到自己應是長壽之君。
自己能夠長壽,必有早年勤於稼穡、此後又征戰四方之故。
而陽兒生長於深宮,於文事應對敏達,謀謨甚深,卻疏於習武。
十歲的劉陽知道這是阿父視自己為太子。
現在的太子是長兄劉彊……阿父應會妥善安置長兄。
………
劉莊、劉炟也都想到自己的確疏於“鍛煉”。
他們也都願意相信自己是因此而早逝。
隻要勤加鍛煉,就能免於早逝。
【秦念:其實還可以選擇身體健康、祖輩長壽、三代內無近親婚姻、無遺傳病史、無暴卒史的配偶來改善皇室體質,明君短壽對社稷的影響實在太大——當然,如果是昏君的話,長壽反而是壞事。】
李隆基:“……”
他覺得秦念在譏諷自己。
偏偏無論是年輕的他、還是年老的他,在天幕聲譽榜的排名下,都沒資格為自己辯解。
………
各朝百姓都牢牢記下前半段話。
“改善體質”——
不止皇室想要延壽,權貴豪富、平民百姓家也希望自家的後代能夠健康長壽。
【劉秀:此言有理。】
劉秀也想到被秦念譏諷應“早點死”“偏偏就遺傳了武曌的長壽”的李隆基。
李唐皇室有風疾這一遺傳病,但李治娶武曌為皇後,他們的子嗣中雖然有李弘這樣同樣遺傳風疾者,也有李隆基這樣的長壽者。
此時劉秀再度想“貶陰則勢必陽衰”之說。
如今看來,果真如此。
雖有昏君長壽的“弊端”,但這一“弊端”在明君長壽麵前不值一提。
【秦念:如果各朝都決定采用這一方式,還真就得提防“晚年昏聵“這個問題。比如劉小豬的晚年發癲,二鳳晚年其實也有點昏君的傾向,好在死得早。】
【李世民:朕必會引以為鑒,慎始與終!】
看著“好在死得早”這一說辭,李世民卻沒有生出半點怒氣。
皇儲一事上,未來的自己竟然相信青雀說的“殺子傳弟”,這就足見“昏君的傾向”並非虛言。
還有被魏征勸下、故而秦念沒有詳談的錯事。
得此警示,李世民必不會再犯。
【劉莊:劉小豬?】
劉莊疑惑。
怎會有皇帝是這種名字——聲譽榜上也沒這種名字。
應是彆號,正如李世民應是“二鳳”。
那也不該有皇帝是“劉小豬”這種外號。
再看群規則中不得提及與話題無關的曆史,這劉小豬在“群成員”之列?
“晚年發癲”的劉姓皇帝……
【劉徹:……】
【劉莊:……】
【秦念:哈哈哈哈哈哈!】
秦念不僅被逗笑,還要發到群裡嘲笑劉徹。
這麼衝動,其實很符合劉莊的人設。
劉莊和他爹劉秀不同,脾氣那是相當暴躁,而且相當衝動。
當然,這隻是個人性格的問題,劉莊依舊是難得的明君。
說他暴躁衝動,是因為劉莊曾拎著木棍追打郎官藥崧,藥崧鑽到床底躲避後——
帝怒甚,疾言曰:“郎出,郎出!”
藥崧回答:“天子穆穆,諸侯煌煌。未聞人君自起撞郎。”
劉莊這纔想起自己是皇帝,放過了他。
【劉徹:你當真是沒有半點女子的嫻淑。】
【秦念:確實,朕就是比不上你的男女通吃以及一家三口。】
【劉徹:你!】
“陛下!冷靜!”
衛青連忙勸阻陛下,與秦念爭執毫無勝算可言!
再見“一家三口”之說,衛青隻能懊悔於自己的鬆懈,竟是忘了要及時勸阻陛下。
霍去病同樣懊惱,他沒想到話題突然就轉至於此。
此後當更加謹慎纔是。
【秦念:嗯?】
【劉徹:……】
劉莊震驚不已。
秦念是女子?
劉莊再度看向民心榜,確定榜首就是秦念。
她……她居然是女子?!
震驚之餘,劉莊還很疑惑“一家三口”又是何意。
怎麼“劉小豬”、“晚年發癲”之說都沒有激怒武帝,“一家三口”卻讓武帝為之失態?
【劉秀:陽兒,慎言。】
【劉莊:……兒臣知道了。】
劉秀也很是無奈。
他此前就提醒陽兒慎言,顯然陽兒並沒有聽進去。
可見陽兒長大之後,心性也未能變得沉穩。
好在看聲譽榜與民心榜的排名,陽兒是毋庸置疑的明君。
【武曌:秦皇認為當如何提防晚年昏聵?】
考慮到李隆基的晚年昏聵,武曌拉回話題。
兩個李隆基現在都不在“嘉賓組”,但都在“觀眾組”,應看得到天幕所言。
倘若太平遺傳了她的長壽,此法也能用得上。
【秦念:晚年昏聵分兩種:一是心境發生變化,比如李隆基這樣貪圖享樂、又比如劉彘這樣疑神疑鬼把太子當政敵整。】
【劉邦:哈哈哈……咳。】
這次劉邦是真沒忍住。
其實之前劉莊問“劉小豬”時,劉邦就已經笑出聲。
因為早有準備,所以並未將笑聲現於天幕。
但劉邦沒想到秦念這都沒放過劉徹,這句“把太子當政敵”也著實精辟,一時不察竟是對著天幕笑出來。
也是知道因天幕之故,劉徹當不會再行此事,劉邦才能如此發笑。
【劉徹:……】
劉徹縱有與秦念理論之心——
秦念這般譏諷於他,又怎知她自己晚年會不會昏庸?
可當看到高祖皇帝的笑聲,劉徹就隻能繃著臉一言不發。
【劉邦:秦皇,這種心境上的變化,又當如何預防?】
【秦念:四十五歲以後,把晚年昏聵誤國的國君曆史收錄一冊,每日看一遍警醒自身。但能不能警醒那得看皇帝自己,鐵了心要當昏君,誰也攔不住。】
【劉邦:此話有理。這第二種晚年昏聵又是如何?】
想到秦念對自己的評價是“從未忘記自己出身布衣”,劉邦知道自己必然沒有晚年昏聵的問題。
故而才能如此隨意地加以問詢。
【秦念:第二種是病理問題,年齡越大越容易患老年癡呆症:症狀初期體現為健忘,很快就會性情大變,不久後發展成癡呆。】
秦念印象中好像沒有哪個皇帝患這種病,因為古代皇帝普遍短壽。
——野史上有傳享年八十九歲的乾隆有健忘症狀,但畢竟正史沒記錄。
高工作強度、高精神壓力、刺殺事件頻發、不良生活習慣、近親結婚、醫療條件有限都是原因。
但按照天幕設定,有著她的發言,各朝皇帝的平均壽命肯定會得到提升。
那就得提防老年癡呆症。
【武曌:可有治療之法?】
作為群裡最長壽的皇帝,武曌卻並不擔憂自身。
畢竟她若是患有此症,在她的話題時,秦念應當會提及。
沒提就是沒患病。
但武曌知道有大臣的父母患“不善言、不慧”之症,與秦念所言極為相似。
想必民間也有不少老者患此症。
【秦念:這種病目前也屬於無藥可治的絕症。一旦出現健忘症狀,應儘快退位當太上皇,不再操勞、規範作息、多去人多的地方比如市集走動,能夠減緩病情發展的速度。】
秦念對老年癡呆症的科普並非嚴格按照網上搜尋的結果進行總結,而是進行了一定改編。
比如“不再操勞、規範作息、多去人多的地方走動”其實都是指向“退位養老”。
對於皇帝來說,唯一能與權力並重的大約就是自己的性命。
“癡呆”雖然不是死亡,但距死亡也不遠。
有她鋪的這個台階,同事們劇本裡如果出現長壽後老年癡呆的皇帝,就有可能儘快退位。
………
“這原來是老年癡呆症?”
孫思邈連忙記下這一病症及緩解之法。
他行醫多年,自是遇到不少這種症狀的病患,醫書上雖言針灸之法可治,實則並不能治癒。
就連後世秦皇也稱之為“絕症”?
不過孫思邈並不沮喪,秦皇說過她興建醫學院的時間不長,或許以後就能找出治療之法。
【武曌:謝秦皇相告。】
雖無藥可治,但能夠得到緩解之法也不錯。
武曌猜測秦念獲知“多去市集走動”可減緩病情發展速度,應是醫學院收治大量病患,從中發現常於市集走動的病患病情發展更緩慢。
【朱元璋:秦皇,你此前說從萬民中選擇皇後,當如何擇其賢能兼備者?】
朱元璋為子嗣挑選的王妃多是勳貴之後。
但這是建國時的不得已。
他原想定下祖訓:“凡天子及親王、後、妃、宮人等,必須選擇良家子女,以禮聘娶,不拘處所;勿受大臣進送,恐有奸計。”
其目的在於防止後宮與外戚乾政,但這般擇取的皇後最多隻能取賢惠之女,而不能擇有能力的女子。
如今他已被秦念說服,太後乾政總好過宦官權勢滔天、亦或皇帝為朝臣所製。
朱元璋回想史書中那些有能力的太後,多為出身顯赫者,可秦念說的卻是“萬民”。
如何能從萬民中選出賢能兼備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