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天幕]皇帝聊天群 > 第158章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天幕]皇帝聊天群 第158章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劉季:但說無妨!】

劉季可不會輕易許諾。

天幕規則三是禁止謊言,
劉季已用旁人無法判斷真假的內容進行印證。

印證結果,是天幕的確能判斷是否為謊言。

那劉季就不能直接答應秦唸的要求。

倒不是他不想應,而是天幕可能會不讓他應。

【秦念:改帝王紀年為秦曆紀年,
以大秦一統天下為元年。比如秦二世元年,記作秦曆十三年。此紀年當一直沿用下去,你朝不得以帝王紀年,也不能有年號紀年。】

【嬴政:……朕隻剩十二年壽數?】

嬴政沒想到繼不得不讓劉邦即位之後,還會看到另一噩耗。

壽數僅五十歲?

五十不算短壽,但對比那聒噪的劉徹,卻是少了二十年。

【秦念:你求長生時吃了太多方士煉的毒丹,死於重金屬中毒。既然祖龍現在處於秦曆元年,那就還沒開始吃毒丹,
此世壽數定然更長。】

祖龍劇本果然是處在大秦一統的當年。

此前二鳳話題時,
秦念就刻意提及方士煉的丹有毒,
結果祖龍在意的是“焚香有毒”。

她當時就猜測祖龍處於始皇帝二十六年。

現在算是得到印證。

【嬴政:……】

若不是正在讓方士研製火藥,嬴政現在就想把全國的方士活埋!

此刻嬴政忽然意識到,秦念曾多次提及方士煉的丹有毒,原來是在示警於他?

嬴政越發惱怒。

【劉季:大秦一統之前,
又當如何計算?】

【秦念:始皇帝二十五年視作秦曆前一年,
秦昭襄王元年為秦曆前八十五年。】

【劉季:既是承秦之社稷,
秦曆紀年一事,吾當應之!】

劉季當然願意認可。

就算是讓他改姓嬴,劉季都不會有絲毫猶豫。

隻是改作秦曆紀年,那又有何妨?

年號之說,劉季聞所未聞。

改作秦曆紀年,
那他代秦一事就更加名正言順,
還有利於收秦臣秦民之心。

何樂而不為?

………

秦念讓劉季改紀年,
既是為了稍慰祖龍之心,也是在幫劉季收老秦人之心。

漢以秦曆紀年,就意味著漢代秦既是改朝換代,也是華夏傳承。

秦念不擔憂六國舊民的民心。

按照天幕設定,天下百姓都知道劉季是明君,短時間內六國舊貴族不可能煽動百姓造反。

但等到天幕消失,天幕對百姓的影響就會逐漸消退。

屆時這些想要複國、想要恢複家族地位的舊貴族必然會再度興風作浪,尤其是在改革觸及各階層的利益時,甚至極有可能勾結匈奴作亂。

劉季必須儘快掌權並清除六國舊貴族,來減少推行改革的阻力。

隻有完成改革,這次朝代更疊才能算是平穩落地。

如果能將內戰消弭於無形,或許漢朝從一開始就不必對匈奴呈守勢。

【劉徹:後世也是秦曆紀年?】

劉徹很是不滿。

因為以年號紀年,就是起於他。

秦念分明是在針對他!

所以他反問秦念時期又是以何紀年,難道她也放棄帝王紀年或年號紀年?

霍去病無奈。

方纔他見陛下欲言,就立即出言勸阻,不想陛下竟是裝作沒聽見,徑直出言。

紀年之事本無需起爭端,陛下若是不願,大可不采用。

後世秦皇也隻是要求承秦社稷的高祖使用秦曆,並非要求各朝。

【秦念:當然,亦是以大秦一統為元年。因為秦曆紀年的優點,那就是有利於華夏兒女瞭解曆史。】

【秦念:朕說你處於秦曆103年,秦曆25年的劉邦就知道你與他間隔78年,而不是看著你的“元狩四年”兩眼一抹黑。】

【劉徹:哼!】

劉徹慍怒。

但即便是怒,他也不得不承認秦曆紀年的便利。

此刻他甚至在想是否推行漢曆,就以高祖元年作為漢曆元年。

【劉邦:秦皇大才。朕雖非繼承大秦社稷,但漢承秦製,朕亦欲采用秦曆元年。】

劉邦坦然道。

他也想過是否啟用漢曆元年。

但思前想後,劉邦發覺若是以漢曆元年為,大漢亡國之時,下一朝或許就會再以本朝建國為元年。

秦曆元年卻不同,這是華夏初次一統,亦是第一次出現“皇帝”之說。

以此為元年,名正言順,不會有任何爭議。

倘若這是第一個話題,劉邦必然不會作此言。

可這是第九個話題,受到秦唸的影響,劉邦眼中也不再隻有漢朝。

當為華夏計。

以漢高祖的身份定下秦曆元年,這又何嘗不是他的功績?

況且定下此事,還對另外兩個自己有利。

【劉秀:遵高祖之意,本朝亦將改用秦曆紀年。】

【李世民:秦曆紀年既然有利於民,本朝亦當采用。】

【趙匡胤:承秦之政法,宋朝亦不例外。】

【朱元璋:秦皇助朕良多,大明亦用秦曆。】

【朱棣:謹遵父皇旨意。】

【武曌:朕時日無多,待太平即位,再行修史之事。】

武曌不願現在棄用年號。

雖然秦曆便利,但她取的年號更好聽。

當初她還是皇後的時候,就常與雉奴商議年號。

如今她已然年老,定秦曆的功績,不如留給太平。

【秦念:劉徹,就剩你沒表態了。】

秦念原本隻是想讓劉季改年號,沒想到劉邦這麼上道,還引得其他皇帝跟上。

那唯一不吱聲的劉徹就得被她點名。

剛纔是劉徹先給她墊話,讓她順勢說出了秦曆紀年的優點。

秦念當然也得給劉徹墊話。

這就叫默契。

【劉徹:……朕亦遵高祖之意。】

劉徹難得地生出悔意。

他剛才怎麼就裝作沒聽見去病的勸諫?

若是自己不問秦念,她就不會說秦曆元年於華夏有利,高祖皇帝就不會定下以秦曆紀年!

………

嬴政心中鬱氣稍散。

以大秦一統作為秦曆元年,無論王朝如何更疊,隻要華夏永存,則皆以秦曆紀年。

這何嘗不是大秦的“永生”?

秦念讓後世以秦曆紀年,足見她並非不在意秦之社稷。

隻是她更重視華夏。

【秦念:祖龍,為了配合秦曆紀年,你得把歲首改為正月一日才行。】

【嬴政:……可。】

嬴政早已不信五德終始之說。

大秦二世而亡,如此“天命”有何可信?

隻是他不願讓秦念太快得逞,故而略作遲疑之態。

但看到天幕呈現的文字,嬴政才發覺這般遲疑,並不像是為難秦念。

反倒像是自己對她無可奈何。

【秦念:秦曆紀年有利民之意,也不應采用乾支紀日。十二月十二日就寫十二月十二日,不要用甲子、乙醜這類不利於百姓理解的紀日。】

【嬴政:可。】

各朝連紀年都采用秦曆紀年,改為數字紀日當然也無不可。

【秦念:曆法應陽曆與農曆並行。前者有利於國政施行,後者有利於農事……】

和紀年紀日不同,陽曆和農曆解釋起來就麻煩多了。

陽曆就是太陽曆,400年97閏的規則下,3萬年才會累積1天的誤差。

每年都是12個月,不會每4年多出1個閏月,可以提前幾千年確定閏日。

缺點是跟月相毫無關聯,不能指導沿海漁業。

農曆不是陰曆,因為太陰曆實則是按照月相變化形成的曆法,而農曆屬於陰陽合曆。

最初版本是《太初曆》,在曆史上經曆數次大變革。

1970年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天文學家們製定了現行農曆。

農曆完美融合月相、節日、節氣、天象,唯一的缺點是月相週期與太陽回歸年之間的長度差異會影響閏月的計算,無法提前幾百年精確定位閏月。

秦念將兩種曆法的計算方式與利弊都發到了群裡。

等到各朝都表示會采用這兩種曆法後,她將《太初曆》的史實也發在了群裡。

【秦念:劉徹,太初元年你朝頒布《太初曆》。這是由鄧平、落下閎提出的八十一分律曆,是第一部有完整文字記載、正式頒行的陰陽合曆,被視作後世農曆的重要。雖然精確度不夠,卻是首次將二十四節氣收入曆法,同樣屬於你的一大功績——這一年是秦曆118年。】

參與修曆的另一個名人是司馬遷。

但他是上書漢武帝應該修曆法的官員之一,而不是曆法的實際製定者,秦念就不提了。

【劉徹:十五年後?朕的功績就是如此之多!】

劉徹發現這秦曆紀年果真便利。

被迫采用秦曆的惱怒也是一掃而空——

本朝采用秦曆紀年,但秦曆紀年是源於他製定的《太初曆》!

………

秦曆紀年之說,已經讓劉季時期的秦臣越發相信天幕所透露的訊息為真。

陽曆與農曆一出,凡是對天文有所瞭解的秦臣,已是徹底信服。

這絕非此世之人所能製定的曆法!

可若是曆經數千年演變,故而得此曆法,這就說得通了。

低調的太史令此刻站了出來,向滿朝文武講述“農曆”是何等難得。

【秦念:……】

秦念回複一串省略號之後,果斷轉移話題。

【秦念:劉季時期的韓信,你看完前八個話題之後,可能會對劉季有點意見。但這一次他應該不會負你,你可以再信他一次,你也隻能再信他一次。彆養門客,和所有文武官員保持距離,朕相信你這一世依舊能成就兵仙之名。】

韓信:“……”

劉季原本會負他?

兵仙……

縱然被負,也成就如此盛名?

【劉季:……】

劉季的笑容僵住片刻,很快又笑了起來。

應是他忌憚韓信的能力,才會有負他之舉。

兵仙,如此稱號,實在令人見之生懼。

秦念此言並非是譏諷自己,相反,這是在助他。

可倘若韓信不養門客,不結交官員,那便是極有能力的孤臣。

劉季怎會不能容他?

………

身為太子義父的韓信若有所思。

成就兵仙之名……

若無劉邦的賞識,他如何能建立功勳,得後世之稱頌?

韓信依舊是容易受情感左右之人。

他教導劉恒已有兩月有餘。

【秦念:那現在就該說如何改製。】

【劉徹:始皇帝的過錯你就隻字不提?】

霍去病:“……”

他是真沒想到,陛下先是吃了悶虧,又得後世秦皇的稱讚,現在居然又主動挑事。

衛青隻得希冀於秦念不要提及他與去病。

他早就習慣陛下這般作為。

【秦念:劉邦話題時,也沒見你跳出來指出他的過錯。】

【劉徹:……】

一句話把劉徹乾沉默之後,秦念也意識到同事應該是在提醒她。

可能甲方想看她把所有皇帝的過錯都說一遍,包括祖龍。

但她早就立下敬重祖龍的人設,不能像指責其他皇帝那樣指責祖龍。

秦念很快就想出對策。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