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天幕]皇帝聊天群 > 第164章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天幕]皇帝聊天群 第164章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秦念:朕需要再強調一次:低刑罰率要以保護守法百姓為前提。成康之治那種四十餘年無刑罰,
屬於典型的有罪不治,假裝天下太平,純粹的惡禮。】

各朝儒生:“……”

他們很想反駁秦念之言,
但細思之後,竟是不知當如何反駁。

這位秦皇或是“考古”出成康時期的曆史,得知當時就是有罪不治。

——他們並不知道,秦念純粹是不相信奴隸製時代的犯罪率能降到零。

【劉秀:當如何既保護守法百姓,又降低刑罰率?】

劉秀時期的刑徒比例更低,甚至低於秦念時期。

但他不敢居功。

因為他的民心遠不及秦念與李世民。

這就說明此時刑罰率雖低,卻未能做到保護守法百姓。

應是他屢次大赦天下之故。

【秦念:一,大赦天下不能赦危及國家安全和嚴重損害百姓人身財產安全的刑徒,比如貪汙受賄、瀆職枉法、姦淫擄掠、搶劫謀殺等罪行。這類罪行的赦免,
等同於鼓勵犯罪。】

其實秦念很不喜歡大赦天下。

這對守法平民極其不公。

但古代有太多放在現代根本不能算是犯罪的律法,
比如僭越、不敬、不睦、連坐之類。

——不睦包括妻子告發丈夫或丈夫的長輩,
隋唐時期位列十惡不赦。

秦念隻能給大赦天下打補丁,將部分罪行納入不赦行列。

稍後她還會提議物理隔離,來保護受害者。

【劉秀:受教。】

漢朝的大赦天下並非所有罪都赦。

不赦的主要是謀反、惡逆、故殺、群盜、官贓等罪,而不似秦念這般“貪汙受賄、瀆職枉法”,
幾乎將官吏會犯的罪全部囊括進不赦之列。

“姦淫擄掠、搶劫謀殺”,
涵蓋的範圍也遠超漢朝。

【李世民:朕當改之。】

李世民心中一驚。

他也意識到大唐雖有“十惡,
反逆緣坐,殺人,監守內奸、盜、略人,受財枉法”不赦,但依舊會有“損害百姓人身財產安全”的罪犯得到赦免。

——監守內奸、盜、略人,
指的是利用職權犯下通姦、盜取、拐賣劫持或強迫賣為奴婢等罪行。

【秦念:第二,
將犯罪分為刑事犯罪、行政違法以及民事侵權。】

【李世民:此為何意?】

【秦念:刑事犯罪可處徒刑或死刑,
屬於罪行嚴重,自身及三代子孫不得為官,不過不影響子孫入官學。】

嬴政先是略有疑惑。

為何連坐三代不得為官,卻允許入官學?

很快嬴政又想起秦念曾言官學亦有開民智之意,並非隻是選拔官吏。

【秦念:行政違法,屬於罪行輕微,比如在大街上亂扔垃圾、占道經營這種,處以少量罰款或掃大街十日這類處罰即可,不必入刑,也不應影響仕途。】

行政違法其實應該最高可拘留十五日。

但放在古代,行政拘留十五日,這都不能算是懲罰。

罪行輕微就要當刑徒勞改,那也太過。

秦念就隻能提議掃大街。

【嬴政:……】

秦法正是刑棄灰於道者。

商鞅認為小罪重罰,就不會有人敢犯罪。

……然百萬刑徒足以說明,小罪重罰,也攔不住有人犯重罪。

天幕出現之前,嬴政不曾想過要修改秦法,也的確是因為刑徒為“免費勞動力”,實在好用。

而秦念評價這種做法是“飲鴆止渴”。

想到大秦二世而亡,嬴政隻能認可此說。

【秦念:而民事侵權,比如飼養的牛羊損害他人莊稼這類沒有主觀故意、且更輕微的錯誤,賠禮道歉並賠償損失即可。】

【嬴政:可。】

既然知道秦法謬誤頗多,嬴政當即決定再度修法。

已經修過數次秦法的李斯此番沒有任何怨言。

他犯下滔天之罪,陛下願留他性命,他已是感激不儘。

【秦念:第三,嚴禁黃賭毒。黃指賣淫嫖娼,必然附帶人口販賣、強迫賣淫等罪行,且對社會風尚極為不利。嫖娼本就是徒耗家產,隋唐以來性病泛濫,因病致貧、因貧生亂者數不勝數。】

【李世民:……】

李世民想解釋大唐嚴禁逼良為娼。

但看到“隋唐以來性病泛濫”,李世民完全不知道該怎麼接話。

【武曌:還請秦皇詳述社會風尚。】

武曌清楚,“人口販賣、強迫賣淫”等罪行與因貧生亂,都不足以讓各朝禁“黃”。

各朝隻會認為,禁止逼良為娼即可解決前者,而後者——

貧者何其多也?

就連武曌自己,在秦念言天下大同之前,也不曾想過應使所有百姓富足。

倒是社會風尚之說,或許更有成效。

【秦念:一個嫖娼的人,和一個潔身自好的人,所有人都知道後者品行更好。但朝廷不禁嫖娼,反而從中獲利,實則就是鼓勵百姓道德低下——後世對儒家以禮治世卻不禁嫖娼的評價是:“滿口仁義道德,一肚子男盜女娼”。】

各朝儒生、尤其是嫖過娼的儒生,皆被這句話譏諷得臉色煞白。

沒人能否認潔身自好者品行高於嫖娼者。

卻有許多文人以嫖娼為風流。

正合後世那句難聽至極的嘲諷。

【武曌:秦皇所言極是。】

【李世民:朕將改錯。】

李世民歎道。

在秦念點出謬誤之前,李世民竟然完全沒有意識到朝堂借官妓獲利有何不對。

【秦念:賭場所關聯的各項犯罪朕就不多說了,群裡各朝本就都禁賭。】

【嬴政:何謂毒?】

秦念將古代五石散與後世鴉片的危害發到群裡。

當她說完後世異族如何製造鴉煙流毒之禍,各朝都表態必禁三者。

【秦念:第四,防患於未然。許多犯罪在發生之前隻是口角問題。所以如果親屬、鄉鄰之間發生矛盾,就可以告到官府。理虧者徙邊,其親屬可自願隨同遷徙。】

【劉徹:有矛盾就流放?】

【秦念:這是物理隔離,流放那是犯罪,會受到監管不能離開當地。遷徙外地者可以搬回內地城鎮,隻是不在其他地方額外賜田,也不能回原籍,原籍是京城可以除外。】

【劉徹:……】

劉徹感覺哪裡不對,但又不知道該怎麼反駁。

【嬴政:善。】

嬴政卻十分讚賞秦念此策。

如此一來,不僅能讓親屬鄰裡間的矛盾大為減少,更是能充實邊境。

且有理有據。

這種“遷徙”,其實就是換一個地方分配土地。

嬴政經常遷徙百姓,並不認為這麼做有何不可。

【李世民:親屬相告也要遷徙一方?若是子女狀告父母,又當如何?】

【秦念:父母於子女有生養之恩,既然如此無論誰理虧,一律遷走子女。待父母年過五十,官府應替父母向子女追討贍養費用,金額為養老所需的費用均攤至所有子女。】

【李世民:……?】

李世民陷入迷茫。

啊?

生養之恩、贍養費……是這麼算的嗎?

【朱棣:此舉似乎有些不近人情?】

朱棣忍不住道。

就算可孝不可順,但也不該是贍養隻付錢。

【秦念:子女寧可舉家遷徙到艱苦的邊境,也不想見到父母,你該問的是父母為什麼能把子女逼到這個地步。】

【朱棣:……】

【秦念:朕不妨直說了。這遷徙之法,就是應對儒家的宗族製度。大宗欺虐小宗,老的欺負小的,說是家法實為私刑。不拆宗族,那就是一個個以兼並土地為己任的小型分封國。】

【劉秀:原來這纔是解決土地兼並的根本之道。】

劉秀恍然大悟。

其實早在李世民話題,秦念就說過豪強、世家實為小型諸侯國。

而在武則天話題,秦念則言“儒家整出的小型分封製就是天然熱衷於兼並土地”。

故而想要根絕此弊,就應解決宗法製度。

………

無數既得利益者驚恐怒罵,卻看到漢光武帝的民心上升。

宗法製度下,受益者永遠隻有少數,絕大多數人深受其苦。

縱有“共同對外”之效用,可隻要所有宗族皆被拆分,受到欺辱即可向官府申請將惡人遷徙外地,又何需宗族為自己出頭?

這種拆分甚至不是秦法的強行分家,而是親屬受到壓迫後請求官府遷徙對方。

並不會強行使得骨肉分離。

【武曌:若是妻子狀告丈夫,又當如何?】

【秦念:無論是妻告夫還是夫告妻,也無論什麼理由,先判離婚。離婚之後若還有矛盾,那就誰理虧誰徙邊。】

【武曌:既是離婚,子女當隨父還是隨母?其父若是虐待子女,又當如何?】

這兩問實則是上官婉兒所問。

她正負責推行新科舉製,多次前往試點之地瞭解民情。

有女子言想要考上鄉學後與家暴的丈夫和離,又擔憂自己走後,子女反受其害。

此事已於朝議進行討論,然儒家臣子多認為女子既然是正妻,就不該因這等小事和離,即便允許和離也不能帶走夫家的血脈。

【秦念:若是離婚,成年子女自行決定去留。未成年子女的撫養權按照最有利於子女的方向判決,有一方家暴就判給對方,另一方需支付子女到成年的一半撫養費,而子女也應負擔父母年老後的贍養費。】

【武曌:果真公平。】

武曌歎服。

父母子女之間的矛盾,皆遷徙子女,這是因為父母有生養之恩。

夫妻之間無此恩,離婚之後無瓜葛,再次狀告就視為鄉鄰矛盾。

未成年子女歸屬不按禮法按是否利於孩子。

實在是有理有據。

這也是最不利於宗法製度的方式。

【秦念:未成年子女可以合理管教,但致殘致死就該按故意傷害罪或故意殺人罪判刑。若是虐待已成年的親屬,就應以故意傷害罪入刑。】

此前參與討論家暴是否應該和離的武周大臣齊齊陷入沉默。

這位後世秦皇是當真不喜親親相隱。

甚至在她看來,離婚無需理由,家暴應當入刑。

如此治世,竟是民心居首……

其實也不難理解。

弱者的民心,亦是民心。

虐待妻兒子女的惡徒纔是少數。

【武曌:本朝律法將依秦皇之言修正。】

【秦念:祖龍,新法修訂還應適當降低刑罰年限。】

【嬴政:可。】

看著嬴政再度上升的民心,張良怔然許久。

以往他以為無論秦念如何巧舌如簧,以暴秦治民之法,天下終究會有舉世反秦之時。

可現在他竟然不確定了。

軍功爵製改革、徭役改革,將暴秦最大的危機消弭於無形之中。

秦法修正,暴君儼然有寬刑之意。

天下還會舉世反秦嗎?

【秦念:新法修訂後,原則上已經生效的判決不再審,但百萬刑徒實在太多了。祖龍,既然今年是大秦一統的好日子,何不大赦天下?】

百萬刑徒熱切地注視著天幕。

始皇帝陛下已經數次言“可”,這次能否亦從後世秦皇之意?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