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皇帝聊天群 第167章
劉徹本該出言嘲諷。
隻是計劃,
竟能說得這般篤定!
可不知為何,竟是不能發一言。
“不去改變農民的苦,隻想著把農民牢牢禁錮在農田裡。如果這叫做愛民,
那可真是古往今來最大的笑話。”
秦念有資格說這句話。
【秦念:異族治下人口暴漲的另一個原因,在於各種耐旱耐瘠的高產作物。】
說完玉米、紅薯、土豆等作物的原產地都在美洲後,秦念順帶把橡膠、棉花等經濟作物的重要性和適用於古代的加工工藝也複製發到群裡。
早在公元前1000年—前500年,亞洲棉就已經傳入海南、雲南等地。
也就是說,即便是祖龍,也能在打下百越後見到棉花。
唐朝時海南地區的人們就在用棉花織布。
宋末元初的黃道婆流落海南後學習棉紡織加工,後來將這項技藝帶回家鄉,促進長三角地區的崛起,被譽為“衣被天下”的“女紡織技術家”。
明太祖立國之初就強製推行種棉花,
棉布在這個時期取代麻絲成為大眾衣料。
現代種植的棉花主要是原產地在美洲的陸地棉,
相比亞洲棉產量更高、適種範圍更廣,
秦念將這種棉花的原產地也發到群裡,順帶科普了一下生物領域的雜交技術也是育種的方式之一。
………
始皇帝時期。
農家弟子熱切地望向墨家弟子——
出海的船,也得儘快研發出來纔是!
墨家弟子:“……”
比起與征戰有關的海船,墨家弟子還是更願意研發農具。
可當海船與黔首的溫飽息息相關時,
那就得因時而異。
正如儒墨之辯中,
由於儒生總是攻擊墨家的“非攻”“天誌”“明鬼”,
墨家也在自我革新學說。
【秦念:群裡的各朝應該暫時還沒有人口過多的問題,但糧食增量若是跟不上,就應當提前控製人口增長。】
【劉徹:秦念,你朝或許應當控製人口,但其他各朝皆有地可往,
無需擔憂產糧之地不足。】
想到秦念錯過大航海時代,
而大漢卻並無此憂。
劉徹又得意起來。
【秦念:假設你朝一統地球,
卻沒有研發出前往另一個星球的科技。這時候人口太多,你該怎麼做?】
【劉徹:……】
劉徹這才發現,秦念雖然錯過大航海,但她與被稱為“日不落帝國”的西域之西已經交過手。
故而她知大地之廣袤,以及其有限。
自己看地圖華夏隻占一隅之地,就完全沒考慮過統一全球之後的事情。
【武曌:當如何控製人口?】
武曌接過話題。
此刻武曌想到的是五十六歲的李隆基正處於國家極盛之時,人口恐怕已經極多。
李隆基雖然承諾改錯,但畢竟“曾經”昏聵。
而且他已年老,也不知繼承人能力如何。
糧食不足以供給人口的問題,最有可能在李隆基時期出現。
【秦念:最簡單的辦法是提高婚齡,其次是研究避孕之法。】
【武曌:原來如此。】
秦念突然提控製人口,其實是想起一件事。
古人從鼓勵改嫁,逐漸演變為鼓勵守節,除了儒家思想作祟,也許還有人口過多的原因。
於是順口提一嘴。
【秦念:商稅的征收上,宋時主要征收關稅和交易稅。後世的稅類則主要分為三大類:流轉稅、所得稅、財產行為稅。】
參照現代稅收,結合嘉慶時期的生產力水平進行修改後,就有了長達近千字的稅類詳解。
好在速讀千字用不了多久。
打字當然沒那麼快,但秦念早就提前在文件中寫好,現在複製貼上就行。
【秦念:各朝應視情況修正,以損有餘而補不足為原則,多征富人而少征窮人,在保護農業的同時促進工商業的發展。】
【李世民:秦皇之愛民,古所未有。】
李世民歎道。
若無天幕現世,自己終其一生,都會以為輕徭薄賦就是愛民。
但這位後世秦皇,卻是提出另一個層次的愛民。
李世民想起自己曾在第一個話題就垂拱而治之說,與秦念產生爭執。
當時自己在爭論中無言,隻是不知如何反駁她,並非信服。
可如今李世民卻已心服口服。
“不管以什麼方式治國,能強國富民者就是明君。”
垂拱而治者,如何能做到這般富民?
【秦念:今勝於古,是理所應當。今不如古,那叫社會倒退。】
【李世民:朕當謹記此言。】
相比崇古,這句話更能讓人為之動容。
今勝於古,則社會前進。
秦念治下之民,必是一直期待著未來,而不是懷念過往。
【秦念:劉小豬,祖龍還有哪些過錯?】
【劉徹:……】
劉徹沉默,不是因為找不出始皇帝的其他過錯。
始皇帝不立太子就是明顯的過錯。
但就像劉徹不能指責始皇帝大修陵寢——因為大修陵寢這種事,他也乾了。
也不能指責始皇帝求長生,畢竟他不但也求長生,甚至還因篤信巫蠱之術引發巫蠱之禍,牽連全國,死者數萬人。
不立太子同樣不能指責,因為自己雖然立了太子,但改立,且改立的是八歲的太子。
他若是拿這件事指責始皇帝,秦念必然會先譏諷他。
【秦念:你這是老實了?】
【劉徹:……】
秦念挑釁劉徹當然是在墊話。
但很可惜,這次劉徹居然沒有接話。
秦念重新捋了一遍,發現與求長生、嚴刑峻法、焚書坑儒、徭役賦稅、大興土木相關的過錯已經提及。
真要論始皇帝的過錯,那就隻剩下不立太子,給了胡亥矯詔的機會。
但在立太子這件事上,這九個常駐皇帝裡,恐怕隻有劉秀有資格指責始皇帝。
其他人在這方麵都有點問題。
而劉秀相當謹慎,與自身利益無關的事情鮮少出言。
秦念以為隻能自己主動提太子這事時,就看到祖龍主動發問。
【嬴政:朕當以何人為太子?】
見劉徹不語,嬴政就知自己的過錯僅止於此。
那就隻剩下一個過錯——胡亥矯詔登基。
此前劉秀言及扶蘇為方士求情,故而被貶去上郡監軍蒙恬,此後胡亥矯詔,將其賜死。
嬴政知道自己必是未立扶蘇為太子,扶蘇才會以為自己被厭棄,因此自儘。
可見扶蘇不適合成為儲君。
【秦念:公子高不應在候選人之列。】
【嬴政:為何?】
【秦念:因為對於扶蘇胡亥以外的其他公子公主,史書隻記錄了他們是怎麼被殺的,我無從得知誰更適合當太子,但祖龍有可能因為偏愛我而選擇公子高。】
【嬴政:無需如此。】
嬴政不覺因偏愛秦念,而擇高為太子有何不可。
更不能因偏愛秦念,就讓高與儲君無緣。
【秦念:祖龍,這是我的請求。】
秦念早就想要改變各朝選太子的方式。
當然不能因為人設問題,就讓公子高成為大秦太子。
何況在她看來,公子高視至親重於自身,實在不適合當皇帝。
【嬴政:……可。】
公子高默然。
他知道以陛下對秦唸的喜愛,隻要她出言請求,自己極有可能成為太子。
現在卻因秦唸的請求,自己反而與儲君之位再無瓜葛。
但他很快就調整好心態。
能為妻兒子女主動赴死,比起自身,他更在意家人。
包括秦念這個不知道多少代以後的後人。
【秦念:在選擇太子上,應該讓公子公主入各級官學就讀,體驗科舉選官的全過程,甚至去地方就任官職。這個流程走一遍,祖龍就知道誰更適合當太子。】
【嬴政:善。】
【武曌:公主亦當為候選?】
武曌不是反對此事,她的太子就是太平。
但太平是因其四個兄長儘皆無能,才被立為皇儲。
始皇帝子嗣眾多,秦念卻將公主也列入候選,其意義顯然不同。
武曌認為此言不能一筆帶過。
應讓秦念詳細說明,其餘各朝才更有可能考慮以公主為儲君。
【秦念:太子之位本就該有能者居之,朕若是公主,難道還有皇子比朕更適合當太子?】
【武曌:秦皇所言極是!】
各朝看著秦念如此張狂的言語,竟是無人能反駁。
就連劉徹,在想到若秦念是自己的子嗣時,都下意識認可她應為太子。
【秦念:朕這一朝,男女可以分到同樣麵積的土地,也都可以成為戶主,男可嫁女可娶,有平等的繼承權與贍養父母的義務。陰陽平衡,所以國力為各朝中最強。】
秦念也看出武曌想要強調公主的繼承權。
那她就再助力一把。
各朝不可能因為她這句話,就讓女子獲得平等的地位。
但這話可以成為各朝女子努力的方向。
從天幕設定來說,民心居首、國力第一的皇帝說出的這句話,也能成為各朝女子爭取權利的大義——
陰陽平衡以強國力。
【武曌:朕若早日看到此言……如今也不晚,謝秦皇!】
武曌笑容滿麵。
許多女子可能還不知道秦念這句話的重要性。
但無妨。
終有一日,天下皆知。
【朱元璋:為何是各級官學?既然各級官學以國學為最,應在國學就讀纔是。】
朱元璋很是不解。
新科舉製已經開始試點,朱元璋清楚鄉學的老師能力極差,如何能夠教導皇子……皇女?
此時太子是朱棣,朱棣之後必為朱高熾、朱瞻基。
朱元璋已無選擇儲君之憂。
但以後的大明需要。
至少不能再選出朱祁鎮這等太子。
【秦念:讓皇子皇女讀官學,是為了讓他們瞭解民情與人性,這纔是明君的必修課。就像現在群裡能發言的十個人都在民間待過,知道人性複雜,也都知道民間究竟是何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