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天幕]皇帝聊天群 > 第173章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天幕]皇帝聊天群 第173章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劉邦:張良,
子房勸你入秦,縱不入秦也不能再圖複國之事。】

始皇帝時期。

張良緊咬牙關。

未來的自己後悔圖謀複韓。

想要複韓,竟是錯了?

………

劉季時期。

張良怔愣許久。

未來的自己竟是在輔佐劉邦?

秦念曾言,
天幕開啟兩個時辰後,本朝就能看到此前的八個話題。

待看完這些話題,再作決定也不遲……

可張良卻是極其不安。

倘若劉季死在入鹹陽之前,天下必然大亂。

六國複國,則戰亂再起,北方還有匈奴虎視眈眈!

“備車。”

“東家?”

“備車,去沛……不、去淮陰!”

【秦念:其二在於當時的法家主張愚民。民智不開,人才儲備完全跟不上。祖龍統一六國之後,各地官吏不僅數量嚴重不足,
還多為六國本就認字的那群人。這群人往往在舊國地位不低,
當然也就成為六國餘孽天然的保護傘,
甚至可以扭曲秦法,逼反百姓。】

數量嚴重不足,是基於《裡耶秦簡》的記載:

遷陵縣總體缺吏過半。

更離譜的是吏員爵位不夠,那也得去服徭役,
這就讓吏員不足的問題雪上加霜。

而秦念說六國本地官員充當保護傘,
看項梁的相關史實就能看出來:

項梁被抓,
靠秦吏的關係被放出來。

會稽郡吳縣縣令鄭昌與項梁相熟,就放任他在縣內養賓客為造反做準備。

項羽殺韓王成後,就是封鄭昌為韓王來對抗劉邦。

陳勝起義後,會稽郡守殷通原本也想造反,想要以項梁為將。

項梁殺殷通得會稽郡,
收服郡內各縣,
得精兵八千人。

可見各地官吏對秦朝的忠誠度極低。

………

劉季咋舌。

這就是他即將麵對的局麵。

六國故地的官吏窩藏六國餘孽,
各地都在養士以待起兵。

好在這些官吏並非全然心向六國,多為首鼠兩端之輩。

庇護六國餘孽,隻是為自己留後路。

既為秦吏,在始皇帝治下不敢有半點怠慢,始皇帝死後,其餘威依舊能令這部分秦吏不敢妄動。

秦念言“陳勝吳廣起義不到半年,六國全部複國”,實則是指六國餘孽在此之前皆為始皇帝餘威所鎮。

地方官吏不敢妄動,再加上天幕之神異以及始皇帝的餘威,劉季纔敢直奔淮陰縣尋韓信。

【嬴政:……其三為何?】

嬴政此刻才理解了秦念此言:

“外地官員大多與六國有舊,儘數誅殺誰來治理地方?六國餘孽極善藏匿,如何進行抓捕?”

這就如同西漢末年土地兼並極為嚴重,皇帝若想度田,就得麵對群盜四起的局麵,除了“殺豪強,分田地”來重整山河外彆無他法。

嬴政無法從現在的秦宗室中,找出能夠重整山河之人。

另一辦法,則是藉助天幕,讓六國餘孽無法煽動黔首造反。

可天幕聲譽榜上,隻有排名在尾部的胡亥。

【秦念:其三在於民心。即便選定秦帝,於天幕承諾改製,可比起新秦帝,百姓必然更願意相信已經得到天幕認可的劉邦。】

【秦念:胡亥即位之前,劉季就因為私放囚徒藏身山林之中,祖龍不可能命秦軍在兩個時辰內誅殺他。而六國餘孽可以在殺劉季之後,以他的名義行造反之事。】

秦念這話,是指如果始皇帝不能在兩個時辰內誅殺劉季,那就無法在天幕重新任命秦帝。

也就不可能讓新秦帝昭告天下,從而獲取民心。

如果秦念沒有提議讓劉季即位,就算新秦帝入群,百姓還是會因為此前的八個話題和聲譽榜的排名,更加信任劉邦。

這時劉季不入群,百姓就無法確定他的死活,那麼六國餘孽就能借劉邦的名義作亂。

【嬴政:……】

嬴政終於明白秦念為何篤定彼時之秦必亡。

不改製,彼時看到天幕的黔首必會民怨沸騰,六國餘孽更容易煽動黔首。

改製,則觸及大秦權貴的利益,新秦帝若是能力不足,必生內亂。

比起聲譽榜無其名的新秦帝,黔首定然更加信任聲譽榜排名前九的劉邦。

屆時六國餘孽可假借劉邦之名在外興亂,各郡縣官吏亦可扭曲秦法逼反百姓,再加上北方匈奴已經成勢、六國餘孽甚至會與匈奴勾結……

這就是死局。

【劉季:多謝秦皇相救!】

劉季連忙道謝。

他清楚若無這位秦皇相助,自己的境遇隻會比現在危險百倍。

畢竟始皇帝若是擇定新秦帝,則新秦帝必然會追殺自己,而六國餘孽也不會放過他。

如今至少可借天幕之威,名正言順奪各郡兵權!

【秦念:彼時之秦,劉季若死,必是天下大亂,死者千萬計,傷亡最嚴重的就是底層黔首與普通軍卒。你們絕對不能聽任何人的指令去襲殺劉季,等他掌權改製之後,你們的生活會遠勝現在。】

【劉季:吾再謝秦皇!】

【劉邦:朕不願誅儘六國遺民,因為其中必有許多如張良這般,非為一己私利而是忠於舊國之人,也定不會行勾結匈奴之舉,不應被視為餘孽。】

張良百感交集,隻得拱手謝恩:“……臣謝陛下。”

他方纔獻策,是讓陛下赦免藏匿六國餘孽的各地官吏,以防這些官吏在恐懼中生亂。

然陛下卻是先為自己出言。

【劉邦:各地官吏,你們藏匿六國餘孽的往事朕皆可既往不咎。但稍後朕會給出六國餘孽的名單及所在郡縣,並將其示於天幕,倘若各郡縣未能將其誅殺——朕知六國餘孽的狡猾,故即便他們走脫,朕也隻會將相關官員降職。】

始皇帝時期。

依舊在外藏匿的六國餘孽臉色劇變,此前嘲笑項氏一族叛楚,此刻卻是要直麵始皇帝的怒火。

“必定是張良這個小人暴露我等行蹤!”

張良卻是茫然地望著天幕。

他已不知該何去何從。

………

事實上,張良也不知道秦二世元年四月,所有反秦之人都在何地。

若隻是確定哪些人是六國餘孽,無需他出言,陛下自己就能確定名單。

畢竟舉世反秦之時,距離現在也才過去十二年。

至於所在郡縣,即便張良不知情,也總會有其他漢臣知情。

劉邦沒有讓張良來整理名單,而是讓陳平負責此事。

【劉季:未來的我所言,便是此時的我作下的承諾。】

劉季也沒想到,未來的他會送給自己這麼一份大禮。

如此一來,六國餘孽之危就此可解!

各地官吏皆鬆了一口氣。

就算六國餘孽走脫,也隻會是降職,而無生命之危。

甚至劉季此言,也能視為承諾改朝換代之後,他們這些秦朝官吏依舊可以留任。

“縣尉,召集軍卒,誅餘孽!”

與六國餘孽關係莫逆者,寧願降職也不會殺故舊。

但兩頭下注者,可不願因六國餘孽而降職。

天幕之現,實則意味著舉大事難成,倒不如效忠於這位仁慈的新帝。

【秦念:祖龍,官吏數量本就不足,何況大秦剛剛一統,包庇六國餘孽一事也多未發生,也請赦之。】

【嬴政:……可。】

大秦各地官吏齊齊鬆了口氣。

他們清楚劉邦能給出六國餘孽的名單,就能給出包庇六國餘孽官吏的名單。

嬴政此刻所想,則是按名單誅殺六國餘孽後,彼時之秦是否能夠延續。

隨即就想到若是立新秦帝,各地官吏知道大秦或將二世而亡,必然不會聽從詔令誅殺六國餘孽。

依舊是死局。

【劉邦:劉季,朕稍後會整理一份名單,其上之人皆可重用。】

其實此前秦念就給始皇帝提供過一份名單。

但秦念隻是提及部分才能出眾之人,劉邦卻是打算將能用之人皆道於天幕。

不隻是此時的漢臣,還有彼時的秦臣。

並且會刻意排好順序,讓彼時的自己能夠輕易分辨出哪些人必須用但不能儘信、而哪些人能用但需觀後效。

【劉季:自當用之!】

劉季極為欣喜!

有此名單,則入主鹹陽的難度將再度降低!

他清楚未來的自己,必會將此時尚在的秦臣之名皆道於天幕。

………

鹹陽令劉邦見陛下望過來,當即不斷稱頌陛下偉業,摻雜大量表忠心之言。

可不能讓另外兩個劉邦害了自己!

“噤聲。”

嬴政隻覺劉邦聒噪,和劉徹一脈相承。

【秦念:最後要說的就是祖龍的功績——實在是太多了。】

【嬴政:……】

各朝皇帝亦皆知縱然曆朝曆代皆稱始皇帝為暴君。

但始皇帝的功績就是毋庸置疑地居首。

【秦念:統一六國,結束戰國割據,首次實現華夏大一統;廢除分封製,推行郡縣製;首稱皇帝,構建三公九卿製——奠定後世數千年政治格局,故為祖龍。】

【劉邦:大丈夫當如此也!】

【嬴政:……】

這些是他已經完成的功績。

看著兩人的一唱一和,嬴政心情好轉些許。

【秦念: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修五尺道開拓西南,秦之疆域成為後世大一統王朝的主要要求,未儘收複者隻能算是割據政權。】

這話其實太過絕對。

不過秦念這麼說,其實是為了讓各朝更加重視疆域,不能輕易割地求和。

………

嬴政垂眼看向地圖。

此世的大秦不會僅止於此。

【趙匡胤:朕必會收複失地!】

割據政權四字,令趙匡胤無法接受。

他的目標也將不僅是燕雲十六州。

【秦念:華夏所失之地皆為失地,都應該收複——朕以此自勉。】

【朱元璋:秦皇所自勉的收複失地,是指唐之疆域,還是元之疆域?】

【秦念:朕說過,朕也認元朝為正統。】

李世民看明白了。

這元朝的疆域,超過了大唐。

既為盛唐,怎能不是最盛?

………

劉徹嗤笑一聲。

他的目標比秦念更遠大。

但劉徹沒有於天幕譏諷她。

錯過開拓疆域的最佳時機,非秦念之過。

【朱元璋:老四、朱瞻基,爾等亦當自勉!】

【朱棣:遵旨!】

朱棣也已經年邁。

但另外兩個時期的自己尚且年輕。

皇太孫朱瞻基也不會再為儒學所誤。

【秦念:祖龍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車同軌、書同文,塑造華夏統一的意識形態。】

【武曌:始皇帝聲譽榜居首,功稱其位。】

武曌亦為始皇帝賀,主因在於對秦念極為欣賞。

當然,此話能現於天幕,就不是違心之言。

即便曆朝曆代都稱始皇帝為暴君,天幕初現之時,常駐皇帝也無人質疑始皇帝的排名。

功績之盛,儒家的春秋筆法也不能掩其輝。

【秦念:軍事、政治、文化,於三方麵奠定華夏文明的基礎,所謂“秦皇築基、漢武鑄魂”,這或許就是天幕將“秦皇漢武”並稱的緣故。】

【劉徹:朕與有榮焉。】

天幕之上的秦皇漢武,其後為“略輸文采”。

劉徹並不認為自己略輸文采,可秦念屢次譏諷他的詩詞時,劉徹都沒有反駁。

正是因為與秦皇並稱,此為殊榮。

【嬴政:……】

嬴政依舊沉默。

秦皇築基……

大秦二世而亡,但他的功業卻被視作為華夏築基?

【秦念:劉小豬,在儒家昌盛的時代,你和祖龍也並稱暴君來著,對吧,二鳳?】

【李世民:朕已知其謬誤!】

李世民現在還沒公開評議過秦皇漢武。

但他清楚,在天幕出現之前,自己的確視二者皆為暴君。

………

秦念所指的是貞觀十二年時,唐太宗所說的一段話:

“近代平一天下,拓定邊方者,惟秦皇、漢武。始皇暴虐,至子而亡;漢武驕奢,國祚幾絕。”

後一句是唐太宗說自己平定四海,遠夷歸附,使得百姓安居樂業,自認不比秦皇漢武差。

然而這兩人都不能保全自己,所以唐太宗不敢懈怠,總是擔憂國家危亡,希望臣子能直言正諫,匡扶社稷,不要總是歌功頌德。

唐太宗說這話是為了警示自身,並不是為了貶低秦皇漢武。

秦念提及這話也不是為了譏諷李世民。

【劉徹:嗬!】

【嬴政:……】

嬴政壓住嘴角。

他看出了秦唸的用意。

這是後人的親昵。

就在這時,天幕正上方又多出一條置頂。

【係統置頂:祖龍魂死秦猶在。】

嬴政怔愣片刻,隨後釋然而笑。

他不知道天幕之意,是指大秦雖亡,然百代皆行秦政法。

還是指自己雖死,秦念猶在。

但鬱氣已然儘散。

再看這“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現在又何嘗不是今朝?

【嬴政:秦念,既往勿言,今慎爾身。】

不知為何,嬴政總覺得天幕驟然出現這行字,應有告彆之意。

十個常駐皇帝,本應是十個話題。

可若隻有九個話題,也不奇怪。

無人知曉秦唸的後事,又如何以她為話題?

【秦念:我本來還想說靈渠與鄭國渠功在千秋……劉邦,速報天災和名單。】

秦念這才發現時間已經不多了。

“祖龍魂死秦猶在”應該是甲方給這個聊天群作最後的總結。

以漢武帝為始,以秦始皇為終。

這應該會是她最難以忘懷的一次兼職。

小貼士:找看好看得小說,就來呀~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