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天幕]皇帝聊天群 > 第172章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天幕]皇帝聊天群 第172章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嬴政:退役軍官按爵位轉入地方執法部門就職,
是轉為同級?】

嬴政立即問道。

雖然知道軍功爵製的弊端,但大秦尚武,嬴政亦是如此。

依照秦念之策改製,
有軍爵者利益皆受損。

唯有這按爵位轉職一事,繼承商君的“官爵之遷與斬首之功相稱也”。

皆設二十品,那就應是對應二十級。

【秦念:軍爵轉職,可轉入的部門為執法部和城管部。理論上最高可轉同級,但取決於這兩部門在各地的職位空缺,同時還需要通過相應級彆的考試,如果考不過彆人,那就隻能往下一級繼續考。若是都考不上,就不能轉職。】

【嬴政:故而指導員需教導軍士認字讀書。】

嬴政頷首。

秦念考慮得很是周全。

從軍者,
不一定能考入鄉學。軍中有指導員教導,
纔有可能考入地方執法部門。

【秦念:正是!】

【秦念:於地方執法部門就職兩年後,
才能參加其他部門的遴考。】

【嬴政:可。】

劉徹隻能承認秦唸的各項改製環環相扣。

他知道秦念這句話,實則是指執法部與城管部都屬於執法部門,軍爵轉職其中不算從政,算從法。

從法兩年,
即可視為已從軍中退役兩年,
就可以遴考從政。

【朱元璋:朝中應有哪些部門?】

朱元璋見縫插針地問道。

秦念時期明顯不隻六部,
軍部倒是與兵部相似,但二者也並不全然相同。

更彆說執法部、城管部、監察部等部門。

【秦念:軍事有國防部,即軍部;國安部,主職是反間諜,各朝與外族聯係密切之後,
就必須注重防間諜滲透。】

【趙匡胤:謝秦皇提醒。】

趙匡胤一驚。

他此時立即就想到秦滅六國之時,
就常以細作滲透各國,
或施反間計,或收買或暗殺。

大宋不僅應防範北方及海外異族的間諜,還應往外派遣間諜纔是!

【秦念:律法相關,有司法部、城管部、執法部。】

【秦念:政務部門,除吏部和監察部外,還有教育部、科技部、統計部、文化部、財政部、社會保障部、農業部、工業部、商務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醫療衛生部、生態環境部、城鄉建設部、銀行部、銀行審計部……】

秦念當然是借鑒現代行政機關體係來作答。

為防水土不服,她還貼心表示各朝應按實際情況增減部門。

同事們也很上道,對各部門的職權進行單獨詢問。

劉徹有桑弘羊在側,對銀行問得最為仔細。

………

各朝的丞相震驚失語。

他們原以為後世秦皇將軍事、吏部、律法相關皆剝離出丞相職權,後世與丞相相關的政務必然銳減。

結果政務部門居然有數十個部門!

光是看部門名稱,就足以讓諸位丞相脊背發涼。

而隨著諸帝詢問出各部門的職能詳情,想到後世秦皇曾言丞相需統籌各部並為政務擔責,不少自認能力或精力不足的丞相竟是有了致仕之心。

【朱元璋:社會保障部又是何意?】

【秦念:你設養濟院收養鰥寡孤獨及篤疾之人,社會福利製度為各朝中第一,朕當然要效仿。】

養濟院的前身,是唐玄宗李隆基於開元年間設定病坊收養京城乞兒,經費由官府拿本金放債獲取的利息提供。

宋元兩朝也都設定了救濟機構,但數量有限。

到明太祖時期,不僅養濟院設遍天下郡縣,更是以律法規定:

“凡鰥寡孤獨及篤疾之人,貧窮無親屬依倚,不能自存,所在官司應收養而不收養者,杖六十。若應給衣糧,而官吏克減者,以監守自盜論。”

秦念說完養濟院體係後,將社會保障部的另外兩大職責也詳細說明。

一是保障勞動者權益,二是統籌推進社會保險製度。

當然,以上兩者對於各朝都太過超前,但秦念提出來,各朝劇本就有改革的方向。

………

隻是看這些職責明確的部門,李世民就不得不感慨秦唸的“天下大同”絕非虛言。

也能從中窺見秦念一朝的經濟有多繁榮。

此時李世民突然想起秦唸的“考古”之說。

她當真需要貪圖帝王墓葬中的那些陪葬品嗎?

“盜墓多難聽,朕這叫考古,叫保護性挖掘。”

李世民啞然失笑。

【嬴政:秦念,你曾言“縱是霍光赴秦,亦不能救”。但如今看來,於天幕昭告天下以安民心,讓李斯依你所言改製,縱是幼主登基,彼時之秦或許也能得以延續。不能救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見秦念已將諸多改製道儘,嬴政出言問道。

這些改製雖然困難重重,但還沒到李斯全然不可能完成的地步。

自己還什麼都沒做,隻是於天幕認可秦念之製,民心就已從下遊上升至前百之列。

可見彼時之秦雖民心儘失,但也能藉助天幕獲取民心。

嬴政並非懷疑秦念在欺騙他。

天幕禁止謊言。

故他隻是詢問緣由——彼時之秦必亡的緣由。

【秦念:原因有三,一在祖龍太善。】

【嬴政:?】

嬴政愣住。

他知道秦念對自己相當敬重,但敬重到說出這種話,還未被天幕視作謊言。

就屬實超出了他的預料。

【劉徹:天幕是瞎了嗎?】

劉徹此問,道出無數人的心聲。

縱然此心聲對神異的天幕很是不敬。

雖然今日秦念為始皇帝多次辯言,讓各朝對始皇帝有了新的認知。

譬如挾書律功大於過、焚書坑儒並非暴政、秦之稅賦並無儒家所言那般嚴重。

但始皇帝大興徭役、秦法嚴苛、刑徒百萬,已足以稱之為暴君——

退一萬步說,即便是因“先行者”之故,不能言始皇帝為暴君,那他也與“善”之一字毫無關聯!

【秦念:秦滅六國之時,既沒有屠城,也沒有將六國舊貴族舊臣誅殺殆儘,才給了六國餘孽在民間相互串聯、興風作浪的機會。陳勝吳廣起義不到半年,六國全部複國。】

至於秦念為什麼認定六國餘孽相互串聯——

項梁犯事,被關在櫟陽城,位於現在的陝西西安。

“乃請蘄獄掾曹咎書抵櫟陽獄掾司馬欣,以故事得已”。

項梁請泗水郡蘄縣(位於安徽宿州)的獄掾曹咎,寫信給櫟陽的獄掾司馬欣,因這件事,項梁的罪行被了結。

之後項梁回到會稽郡吳縣(位於江蘇蘇州)積蓄反秦勢力。

項伯殺人,是居住在下邳的張良隱匿他的行蹤。

顯然,六國餘孽聯係相當緊密。

………

劉季正帶著沛縣軍卒及部分親信馳往淮陰。

見天幕之言,暗自認同。

他曾去碭郡外黃多次與張耳交遊,又曾任泗水亭長接待四方來客,自是清楚六國舊貴族舊臣的動向。

也正是因此,他在始皇帝還活著的時候就篤定大秦必亂,早早以“赤帝子斬白蛇“之說為自己造勢。

【嬴政:滅國之後,應屠城,或誅儘舊貴族舊臣?】

嬴政冷下臉。

他隻是將各國王族和大族遷徙關內或蜀地,最多也就誅殺其王。

對暗中作亂行謀逆之舉的六國餘孽,雖是不勝其煩,但還真沒有儘誅六國舊臣之意。

甚至在嬴政看來,六國既然已經並入大秦,順秦者即為秦民。

結果陳勝吳廣一反,半年不到六國全部複國?

這顯然是指六國舊臣從未忠於秦!

【秦念:不,我隻是說祖龍你這麼做,是因為你善,而這群蟲豸辜負了你的善。百姓無辜,屠城放在任何時候都是大錯特錯。】

【嬴政:……】

如果不是確定秦念對自己恭敬有加,嬴政都要懷疑這是在譏諷他。

善被辜負,說明他就不該善!

但很快嬴政就在看到後半句時,想起項羽屠鹹陽一事。

劉邦入關中,秋毫無犯。

此刻,始皇帝的民心驟升十餘名次。

六國舊民在此刻想起後世秦皇曾言“屠城成風的秦末”。

那項羽屠鹹陽之前,就是“喜屠城,所過之處無不殘滅”。

兩相比較,新秦人隻覺慶幸。

陛下不是項羽那等屠殺百姓的殘暴之徒!

【劉邦:蟲豸之說……其實亦有非為一己私利,隻因忠於舊國而欲複國者,秦皇亦是複國之人。】

劉邦知道秦念為何怒斥六國餘孽為蟲豸。

她此前就說過“隻顧自身利益不顧天下百姓的六國舊貴族為了複國,必會傾儘全力圍殺劉季”。

但劉邦看到怔愣的子房,還是忍不住為其辯解。

他不認為彼時的張良看完天幕之後,會為私利圍殺“劉季”。

【秦念:你是說張良?那你問問他,看到複國後的韓王投降匈奴劫掠華夏百姓,他心中有幾分愧疚?】

始皇帝時期。

張良不敢置信地望著天幕。

複國後的韓王,投降匈奴劫掠華夏百姓?

其實此前秦念就曾說與匈奴勾結劫掠華夏的陳豨“與韓王信部下暗中勾結”。

隻是秦念僅提了這一句,張良就可以將“韓王信部下”視為非韓王信本人,或韓王信隻是與陳豨相約叛漢,並未與匈奴勾結。

此刻張良無法再自欺欺人。

連續八個話題,張良也逐漸認同秦念所言華夏重於社稷。

尤其今日,秦念讓劉季繼承彼時之秦,更是讓張良深受觸動。

如今再看韓王勾結匈奴,張良豈能不為之驚心?

【劉邦:……】

留侯張良此時隻能沉默以對。

其實他早就發覺始皇帝一統天下不是錯,反而是唯一的止戰之道。

故漢室初定,他就有隱退之意,也未入韓國輔佐韓王信。

得知韓王信投降匈奴時,張良隻歎韓國就此而亡,不再有複國之念。

並無……半分愧疚。

此刻他彷彿再次直麵“未曾謀天下民”的指責。

不同的是,七十日前他隻覺秦唸的激將法過於拙劣。

而如今,秦念分明未作此說,張良卻不由得捫心自問:

可曾謀天下民?

可曾為韓民謀?

【秦念:春秋戰國的五百多年紛爭,因秦一統天下而止。秦因軍功爵製未能停下戰爭機械,三征南越也的確造成諸多傷亡——但那也遠遠好過華夏內戰不止,百姓永無寧日。】

【秦念:像陳勝這樣活不下去揭竿而起,像劉邦那樣有意承秦一統,朕都能理解。】

【秦念:可想要複國的六國餘孽隻在乎一家一姓之利,不在乎百姓的死活!他們不僅想要分裂華夏、重演戰國之亂,甚至還會勾結匈奴殘害華夏百姓——開曆史倒車的廢物們,說他們是蟲豸都算侮辱蟲豸。】

兩朝的“六國餘孽”都被辱罵得麵無人色。

看著嬴政和劉季同時上升的民心,他們清楚這不僅意味著皇帝獲得民心,更意味著六國舊民開始抗拒複國。

準確地說,是抗拒內戰不止、永無寧日。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