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天幕]皇帝聊天群 > 第26章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天幕]皇帝聊天群 第26章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秦念:假如昏君對社稷的傷害是五十,
還不足以摧毀王朝;若恰好碰上傷害為五十的災害,那就是一百的傷害,亡國。】

【秦念:君王昏庸到一百的程度,
沒有天災也會亡國;而當災害本身已經達到甚至超過一百,那君王就算不是昏君,也很容易亡國。】

沒有引經據典,甚至沒有引用過去的曆史。

秦念說得極為清晰易懂,就連從未讀過書的黔首們都能理解。

十二名皇帝當然更能理解其所言。

甚至發現秦念之言,比起儒家的天人感應更有道理。

………

“如何預測天災?”

諸多帝王皆有此問,然而都被天幕以規則二阻攔。

嘗試多次無果後,李世民隻能歎道:

“何日以秦念為話題?”

【劉徹:天災無法避免,天災導致的亡國是否為天意?】

【秦念:昏君會加重災害的程度,
而明君可以削減——比如你要是放著黃河決堤不管,
之後的旱災蝗災也全都不管,
再多打幾次敗仗,那應該也能達成亡國之君的成就。】

【劉徹:……】

雖是無言,但劉徹對於天災的疑惑已經解開。

而後世之君,則是能從秦念所言想到相關的亡國之君——

王莽、隋煬帝楊廣。

【劉徹:垂拱而治是明君,
還是日昃不暇食為明君?】

秦念確定了。

從劉徹的追問可以看出他想問的就是天人三問。

天人三問,隻取“堯禪讓舜”之說。

可即便是賦詩斷章,正如“三分天下取其二的至德之臣”不會被君王接受那般,君王也不可能接受“禪讓賢臣”之說。

【劉徹:堯禪讓舜。】

劉徹沒想到這句話竟然未被天幕所阻攔。

他突然這麼說,是因為秦念所說“天下不歸堯子丹朱而歸舜”應屬於“與話題無關的曆史事件”。

為何沒有違反規則二?

這四個字嚇了秦念一跳。

原來她誤解了扮演劉徹的打工人!

先前劉徹追問天意,既是不能違反他自己的人設,也是在示意她趕緊找補,並在之後用“你隻是不信天意”圓上她的找補。

這次也是以“堯禪讓舜”提醒她:

又違規了!

堯禪讓舜是典型的曆史事件!

【秦念:說堯禪讓舜不會違規,因為它根本不屬於曆史事件,它屬於故事。】

大多數正史的記載都是堯禪讓舜。

但《竹書紀年》的記載是堯晚年德行衰微,被舜所囚禁;舜又流放了太子丹朱,奪權上位。

秦念更喜歡後者的記載,但目前的主流還是禪讓製。

剛才懟得太爽,不小心違反規則。

她隻能假裝自己所處的後世已經確定禪讓為假、《竹書紀年》的記載纔是真實曆史。

這樣應該可以糊弄過去。

………

堯禪讓舜不是曆史是故事?

故事本是“過去的事”,但秦念所言的“故事”一詞,“理解”起來指的是“編造的事跡”。

堯並非禪讓於舜?

那舜如何即位?

“上古聖王,竟是如此?”

劉徹自言自語,複而有所明悟:

難怪秦念對儒學如此厭惡。

姬周伐商,是三分天下有其二的“至德”。

舜奪權上位,被傳為禪讓的聖皇。

春秋筆法,恐怕也不是始於儒家的孔子。

“舜禪讓禹。”

劉徹再度嘗試,這句話卻再度被天幕所阻。

難道是“舜禪讓禹”屬於史實?

還是說“朕以為這是史實”,故而不能示於天幕?

【李世民:禪讓之說並非隻有堯舜。】

直言舜禪讓於禹被阻,李世民換個方式詢問。

他同樣疑惑於舜禪讓禹為何不能道出。

【秦念:舜禪讓禹也是故事。】

【劉徹:舜禪讓禹。】

是因他不確定當時的史實如何,才會被天幕以規則二限製。

劉徹得出結論。

當秦念篤定地說出舜禪讓禹為假時,他才能將此事道出。

由此可見,並不能藉助天幕規則判斷史書真假。

………

各朝儒生皆震恐。

聖王禪讓居然都是“故事”,而不是史實?

那基於聖王之說的儒家經典算什麼?

孔子是否知道真相?

儒家該何去何從?

………

秦念疑惑。

劉徹怎麼成複讀機了?

很快秦念就反應過來。

劉徹回的不是自己,他是在回答李世民那句“禪讓之說並非隻有堯舜”。

應該是網路波動導致劉徹的回複晚了一步。

看群裡的沒人再說“禪讓”的問題,甚至沒人再搭話,秦念貼心地選擇轉移話題。

在皇帝聊天群聊禪讓,確實有點超綱。

太容易背離人設了。

【秦念:至於努力治國為什麼達不到預期的效果,董仲舒的回答是努力的方向錯了,應當以仁德治理天下。】

董仲舒無奈。

他答陛下此問的策論很長,絕非“努力的方向錯了,應以仁德治理天下”這麼簡單。

但細想之下,秦念之言卻極為精煉。

將他引用的經典全部剔除之後,剩下的也確實是這樣一句話。

再想到他的引經據典引據的極有可能是錯誤的經典,董仲舒再歎。

儒家之道,前路渺茫。

【秦念:當然,這裡沒人真信以德治國。真信這話的皇帝,在聲譽榜上的排名都相當難看。】

雖然看不到聲譽榜排名,但群裡這十二個皇帝的排名肯定不會低。

董仲舒的天人三策中的第二策,為了論述以德治國的重要性,還花了不短的篇幅貶低秦朝的依法治國。

還以周朝有四十年不用刑罰的成康之治,證明用仁德教化萬民纔可以使天下大治。

要不是擔心再次犯規,秦念非得把“成康之治”拿出來嘲一遍不可——

21世紀都做不到犯罪率歸零,周朝卻能四十年不用刑法?

這分明是這四十年裡不管誰犯罪都不會受到懲治!

董仲舒又說秦國以法治天下,使得周朝傳導下來的仁義遭到破壞,以至於奸邪不止,簡稱:

周朝不用刑罰就沒有犯罪,社會風氣真好。

秦朝以法治天下,刑罰不止犯罪不息,社會風氣真差。

對此秦唸的評價是:

神經。

【劉徹:有人真信?】

劉徹驚訝。

怎麼會有皇帝真信“以德治國”?

外儒內法,法纔是治國的關鍵。

嚴法都壓不住的貪官汙吏,以德治國之下隻會更加猖獗!

看到陛下這句疑問,董仲舒默然許久。

但更令董仲舒絕望的,卻是秦皇所說的以德治國的皇帝,在聲譽榜上的排名“很難看”。

天幕禁止謊言。

《春秋》是“春秋筆法”,聖王不是真的聖王。

董仲舒早就知道改史有錯,可直到此時,他才發現改史造成的後果有多嚴重。

史書有如此多的謬誤,何以觀往以知來?

【秦念:規則限製下朕不能細說,但——劉秀,你怎麼看?】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