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皇帝聊天群 第30章
由於始皇帝和漢高祖的生卒年有重合,
秦念在聊天群開啟之前,就規則限製向甲方確定限製範疇。
她的人設是始皇後人,那在漢高祖劉邦的話題裡是否需要傾向於大秦。
甲方說讓她自己決定。
秦念還問了劉邦隻比祖龍小三歲,
是不是可以把秦朝的事也說出來。
但甲方表示話題人物時間重合時,不能提及與其他話題人物關係更緊密的史實。
也就是不能說扶蘇自儘,因為扶蘇自儘跟始皇帝關係更緊密。
而劉邦的造反曆程,以及與其相關的文臣武將,都不會受到限製。
【秦念:原魏國戶牖邑陳平,頂級文臣。】
劉邦:“……”
他雖然領秦唸的情,但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大臣都要變成秦臣,還是深感無語。
這都算什麼事?
………
劉徹冷哼了一聲。
當然,這次他相當注意,
沒讓這聲冷哼現於天幕。
不然各朝都該知道他對此相當嫉恨。
蕭何、陳平——
這就兩個頂級文臣了!
想必張良、韓信這一文一武,
秦念也不會放過。
高祖之能臣,
竟這般儘入始皇帝的朝堂!
再加上秦廷本就有的王翦、王賁、蒙恬、李斯……
劉徹再次冷哼。
………
就連治下不缺文臣武將的李世民,此刻都不得不羨慕始皇帝。
群內諸帝,恐怕也隻有始皇帝能有這般奇遇——
這纔是真正的“天下英雄儘入彀中”。
【嬴政:天下各郡郡尉,凡秦念言及之人,
皆護入鹹陽。】
劉邦時期。
蕭何:“……”
唉。
頂級文臣之稱,
他愧不敢當。
陳平微驚,
他不是驚訝於自己躋身於頂級文臣之列,而是驚此列中無張良之名?
………
而始皇帝時期的蕭何震驚不已。
他正為如何助劉季脫困一事焦頭爛額,轉瞬就看到自己也被秦皇點名。
年紀尚輕的他,此刻隻得苦笑。
如今隻能寄望於現任秦君如後世秦皇那般心胸開闊。
陳平則喜出望外。
他深知劉邦絕無可能再行造反之事,如今出仕就隻有入秦。
被後世秦皇定論為“頂級文臣”,
他必然會得秦君重用。
【秦念:淮陰縣韓信,
天生將才,
其才能位居衛霍之上,古今唯一的兵仙。】
【嬴政:善。】
衛青、霍去病之上!
兵仙!
就算是有著王翦這樣百戰百勝的將軍,嬴政也不得不為之動容。
然,此時的韓信——
韓母看著不到十歲的兒子,有點懷疑被後世秦皇譽為“兵仙”的韓信另有其人。
………
韓信嗤笑一聲。
兵仙?
困於囚籠,淪落到與周勃、灌嬰這種人為伍,也配稱作兵仙?
【秦念:潁川張良。頂級文臣,有謀聖之稱。藏得很好,不太好抓。】
十日前張良以“太子必定會改成劉恒”勸走呂釋之。
天下初定,張良就有意隱退,這幾年已是淡出朝堂。
也因天幕之事,再度被陛下請回。
見此言,內心並無波動。
他不需要秦皇的認可,也不會事秦。
………
“六國餘孽?”
嬴政瞭然。
劉邦不可能再行反秦之事,張良卻依舊不願入秦,那就隻能是六國餘孽。
謀聖?
嬴政不怎麼在乎。
如此不辨時局之人,怎配得上謀聖之稱。
【秦念:不過這位謀聖既不能謀其國,也未曾謀天下民,朕以為謀聖之稱,或許名不副實。】
這當然是激將法。
成不成功就看嬴政的劇本怎麼寫,秦念隻是搭個台階。
【劉邦:子房何曾未能謀國?】
【秦念:朕說的其國又不是大漢。】
【劉邦:……】
如果指的是韓國……
劉邦無言以對。
………
果然是六國餘孽。
嬴政不覺意外,甚至沒有命各郡搜尋。
如此名不副實之輩,他不屑尋之。
年輕的張良看著洇成一團的墨跡,久不能言。
他自負才學極高。
他本不該在乎秦皇對他的定論。
但——
“既不能謀其國,也未曾謀天下民”。
規則三:此群嚴禁謊言。
【秦念:回到話題,劉邦,你現在是立國的第幾年?】
秦念沒有繼續點名文臣武將。
四個頂級人才足矣,繼續盤點就很像在水時長。
雖然甲方看起來很好說話,完全沒有追究昨天話題期間的違規問題。
但是打工人的職業道德和薪水掛鉤。
顯然,甲方給得太多了。
秦念打算等到劉邦的話題即將結束時,把其餘的能臣放在一起發個長評。
從劇本邏輯上,可以理解為“後世秦皇命人整理漢初名將名臣,待話題即將結束時一並念出”。
【劉邦:第十年。】
縱是穩如劉邦,也難免有些緊張。
聲譽榜第二的劉徹都被秦念從開始譏諷到將近結束,而他排名還不如劉徹。
【秦念:那韓信還沒死。】
【劉邦:……】
這話一出,劉邦就知道要完。
淮陰侯很快就會死了。
然後秦念就會以韓信之死來譏諷他。
【劉徹:韓信謀逆,誅之何妨?】
韓信怒目。
因謀逆而被誅?
他隻恨當初不聽蒯徹之言,未與劉邦項羽三分天下!
【秦念:那你漢朝的將軍可真有意思,能造反的時候不反,沒兵權時就突發奇想決定反了,判斷局勢的能力這麼差怎麼就能功高震主呢?】
《史記》記載,韓信因謀反被誅。
秦念不認為韓信真的謀反,不是在質疑司馬遷篡改史實。
漢高祖時期的曆史,漢武帝時期的司馬遷隻能通過彆人的記錄獲知資訊。
【劉徹:……】
秦念此言嘲的還不止是被削為淮陰侯軟禁在長安的韓信,還有文帝將周勃下獄一事。
劉徹能說韓信謀反,是因為他從史書上看到的就是韓信謀反,故而沒被天幕視為謊言。
但秦念以此話相譏,劉徹也知道說韓信謀反確實沒那麼合理。
【秦念:不過還行,你好歹沒把鍋推給呂後,把劉邦給摘出去。】
【劉盈:韓信死於阿父在外帶兵平亂之時,與阿父有什麼關聯?】
劉邦歎了口氣。
劉盈的確不適合當皇帝。
而兩個時期的呂雉,都心寒如冰。
如此蠢笨無情的劉盈,竟是她生下來的兒子。
【秦念:要不你現在就禪讓吧?禪讓給呂雉就行,讓她上來說話。】
【劉邦:咳。】
現在劉邦知道秦念所說的“其實還能更難聽”是怎麼個難聽法。
【秦念:你爹滑頭,你娘聰慧,怎麼就能生出你?你是如何做到如此精準地揚二者之短而避其長?】
【劉盈:你你你!】
【秦念:結巴了?】
劉邦扶額。
原來之前也不是最難聽的,還能更難聽。
………
劉盈的民心一路下跌,已然落到中後位置。
“閉嘴!”
呂雉終於來到了未央宮,第一件事就是嗬斥劉盈不得再言。
其實看到“禪讓呂後”之說時,呂雉有一刹那的心悸。
但終究還是掩下了這個心思。
劉邦留下的臣子,皆向劉。
【劉恒:兄長隻是過於純孝。】
劉恒不忍看劉盈的民心如此之低。
他幼時也曾受兄長庇護。
【秦念:你也會對天下人說壞事都是娘乾的,你爹冰清玉潔嗎?你漢室的孝是這麼個孝法?】
【劉恒:朕非此意!】
【秦念:你乾的蠢事也不少,還沒輪到你,彆急著找罵。】
【劉恒:……】
劉徹默默閉上嘴。
他發現秦念對他確實嘴下留情了。
【劉邦:你認為朕應如何安置韓信?】
劉邦隻能趕緊轉移話題。
再這麼下去,劉盈和劉恒的民心都沒法看。
這兩兒子可不比劉徹,不必擔憂民心之變。
韓信……
若秦念有辦法,他也想保下韓信。
韓信無大錯,最大的錯是太年輕了。
這一點太過致命。
………
這問題還真把秦念問住了。
韓信是個什麼貨色?
認為封地越多越好,多大的封地都敢領,完全不知收斂。
這隻有始皇帝能治他——大秦壓根不分封,所有人都沒有封地,韓信就不會想封地的事。
情商不高但十分記仇,胯下之辱這種仇他不記,他就記被辜負的仇。
比如羞辱他的屠夫,他不僅不追究,還任命其為中尉。
但那個白養他數月的大冤種亭長,韓信衣錦還鄉後賜百錢羞辱他“小人也,為德不卒”,也就是罵亭長做好事不徹底。
因為韓信很有可能不覺得自己是蹭飯,而是被養士。
才會覺得亭長不繼續養他就是羞辱他,並認為這是比胯下之辱更嚴重的羞辱。
隻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南昌亭長,怎麼養得起士?
但韓信不管,他隻要他覺得。
而劉邦重用韓信,這是真正的養士。
韓信也知恩圖報,蒯徹勸他反他不反,這就是典型的戰國忠義思想。
如今劉邦偽遊雲夢騙他過去把他抓了,還把他貶為淮陰侯,更有天幕透露的栽贓謀反並誅殺他。
韓信這得多恨劉邦?
心高氣傲又不知死活,這就是秦念對韓信的評價。
要怎麼安置這樣的韓信?
【劉徹:你也想不出辦法?】
秦念遲遲沒有回應,劉徹就落井下石。
難得看秦念束手無策。
【秦念:但凡你家漢高祖有祖龍的聲譽,朕何必覺得為難?】
【劉徹:他有聲譽?】
【劉徹:朕說的不是聲譽榜的聲譽。】
想到始皇帝聲譽榜排第一,劉徹隻得補充道。
也就是現在也許不能直言始皇帝之事,不然劉徹非得問問是哪朝以暴秦之名二世而亡!
【秦念:朕敢說祖龍沒有辜負任何一個功臣,你敢這麼說劉邦嗎?】
【劉徹:……】
劉徹倒是敢說,就是天幕不讓他說。
………
未滿十歲的韓信望著天幕,對“祖龍”心嚮往之。
“阿母,祖龍是誰?”
韓母認真道:“是大秦的君王。”
秦君沒有辜負任何一個功臣。
信為其效忠,方能得善終。
看到韓信因功高震主,受誣謀反被殺,韓母對“漢高祖劉邦”敬而遠之。
唯盼“秦念”能想出辦法,救她兒一命。
嬴政的民心榜驟然上升十數位,依舊在群內諸君王中墊底。
秦臣熱切地望向他們的君王。
沒有辜負任何一個功臣!
這是他們的陛下!
嬴政壓著嘴角,冷冷掃視一遍,眾臣子紛紛低頭,不敢與陛下對視。
【秦念:真是見鬼了。這麼一位絕無僅有的兵仙,放在你們漢朝你們不敢用,還指望朕這個秦皇來想辦法?】
【秦念:怎麼,你們姓劉的大腦都不會思考?】
短時間內想不出辦法,秦念果斷外耗彆人。
【劉徹:他要是來朕這裡,朕敢用。】
【秦念:這種好事你也敢想?】
【劉徹:哼。】
韓信想了片刻。
落得如此下場,果然是因他未能得遇明主。
劉邦苦笑。
雖然被後世秦皇譏諷“不敢用”,但他確實就是不敢用韓信。
甚至遭受白登之圍,被迫忍辱和親,劉邦也不敢用韓信。
匈奴犯邊,和親可緩。
待到漢武帝時可異攻守之勢一雪前恥。
用韓信……
大漢可能就沒有以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