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天幕]皇帝聊天群 > 第31章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天幕]皇帝聊天群 第31章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劉秀:既然高祖已改立太子,
隻要不給兵權,韓信或可於長安得享終老?】

秦念點名所有漢帝,劉秀不能再保持沉默。

【劉恒:……朕認為可以。】

咬咬牙,
提心吊膽幾十年,劉恒覺得他能活得比韓信長。

………

但呂雉覺得不可以。

兩個她都覺得不可以。

【劉盈:阿母說不可。】

秦念差點被劉盈笑死。

其實她之前直接開罵時有點心虛。

都是打工人,這麼罵會不會不太好?

但秦念又想到要是完顏構進群,難道她也要和顏悅色嗎?

於是還是決定開罵。

現在看劉盈所言,秦念就放心了。

打工人的敬業!

劉秀的主意雖然被呂雉否絕,倒是給了秦念靈感:

韓信是絕無可能再效忠劉邦,但韓信年輕啊!

………

劉盈甘為太後傳話,正是因為秦念所言。

“你也會對天下人說壞事都是娘乾的,跟爹沒關係嗎?你漢室的孝是這麼個孝法?”

這句話讓劉盈羞愧欲死。

或是察覺自己所言不妥,
又或是內心的隱秘被剖析揭露,
總之劉盈徹底放棄掙紮。

這皇位,
遲早是要交給恒弟的。

他又何必再與阿母相爭?

呂雉這句“不可”是替另一個自己說的。

她所在的世界韓信已死。

對於年輕的自己,雖然太子從劉盈這個廢物變成了劉恒,但劉恒年幼。

劉邦很快就會崩逝,屆時還是她掌天下權。

留下韓信,
她將寢食難安。

韓信不會再被起用,
留下他隻有百害而無一利,
呂雉絕不答應此事。

【秦念:劉恒現在七歲,讓他去拜韓信為義父,並讓韓信教他兵法。】

【秦念:韓信重情,不太可能造親手帶大的養子的反。】

韓信繃著臉。

他知道這是後世秦皇的好意,但他不願受之。

【劉邦:不能是太子太傅嗎?】

【劉盈:阿母說可。】

秦念笑瘋了。

呂雉拆台拆得好啊!

也對,
劉恒又不是呂雉的親兒子,
幫劉恒認個爹她不需要有任何心理負擔。

這義父之說也不是秦念故意搞劉邦。

而是韓信現在肯定對劉邦極為怨恨,
區區一個太子太傅不可能拉攏他。

但太子義父就不同了,名義上直接變成皇帝皇後之下,萬人之上,能很大程度上彌補王爵被奪的恥辱。

劉邦的反對也能起到不小的效果。

——劉邦不樂意的事情,恨劉邦的韓信就有可能答應。

對於韓信而言,讓劉恒喊自己義父,就變成了報複劉邦的一種辦法。

……等等,劉邦該不會是故作反對吧?

以劉邦老流氓的人設,這不是不可能啊。

秦念覺得群裡還真是能人輩出。

【劉邦:……唉。韓信,你若是願意就入宮覲見。】

劉邦認為韓信依舊會拒絕這個提議。

他太瞭解韓信。

所以他還得繼續裝作不情願。

他越是不情願,韓信就越有可能為了讓他難堪,從而去接受秦皇的好意。

劉邦不在乎麵子。

後世秦皇必然知道該如何配合他。

韓信確實不會去。

他本就無過,是劉邦不敢用他,卻想用太子為義子束縛他,他為何要去?

哪怕這麼做能讓劉邦難堪,也難解心頭之恨。

更彆說他若是去了,就是貪生怕死、求生心切。

韓信不接受這樣的恥辱!

【秦念:你漢室拜義父是讓義父上門求拜嗎?】

【劉邦:……】

劉邦繼續裝作很不情願。

他不能直言不情願,會被規則判定為謊言。

但此時的沉默,不就是“不情願”嗎?

此時不僅看不到劉邦的人認為他不情願,就在身前的大部分重臣也認為他很不情願。

【秦念:應該是劉恒自己去拜義父,韓信不接受就蹲在門口哭,逼著韓信認他。】

【劉邦:秦皇所言極是。朕這就讓恒兒前往淮陰侯府,認韓信為義父,並拜他為太子太傅。】

劉邦藏好笑意,讓語氣儘量平緩。

這是秦唸的提議,他千方百計想要救下韓信的性命,韓信就得顧念秦唸的這份恩情。

如此這般,韓信纔不會為了臉麵拒絕太子。

天下人也都會知道漢室為了保下韓信,太子劉恒親自去淮陰侯府哭著拜義父。

往後韓信若想造反,那就是他不義在先。

劉恒又是聲譽榜排名相當靠前的皇帝,就算不能駕馭韓信,也可以一直不給他兵權。

不會像劉盈那般軟弱犯蠢。

有韓信在側,也能稍微製衡皇後。

劉盈的處境,劉邦看見了。

此時七歲的劉恒完全不覺得為難。

十日之前,他還隻是個不受重視的皇子,需事事小心時時謹慎。

拜兵仙為義父——倘若日後能以韓信為將,征戰匈奴。

未嘗不能雪阿父之恥!

甚至有韓信為義父,他或許就不會像兄長那般,連說話都要為……所控。

皇後呂雉不明白另一個自己為何說可。

………

太後呂雉凝視著天幕。

冒頓對她的侮辱,她絕不會忘。

既然有起用韓信報複冒頓的可能,她就替以前的自己做主,試上一試。

………

韓信神色略微緩和。

其實還是極為不情願……

那就讓大漢的太子在門口多哭一會。

【秦念:所以最後還是朕出的主意?要你們這些漢帝有何用?】

劉徹冷眼看天幕。

在他看來,即便是“兵仙”韓信,也不能讓他命太子去哭求拜其為義父。

也就隻有秦念這種開國君王,才會和高祖共謀這般行事。

【劉邦:能者多勞,能者多勞嘛。】

韓母鬆了口氣。

她極為感激秦皇救她兒性命。

“韓信,以後你要去效忠秦君。”

“諾。”

小韓信認真點頭。

【秦念:既然你人在長安,韓信還活著,那陳豨現在就還沒造反。】

秦念先談韓信,自然是因為太惋惜兵仙之死。

如今韓信保下來了,劉邦的劇本裡的平亂倒是簡單不少。

【劉邦:下一個造反的人是他啊。】

劉邦與秦念交談的過程中,還安排好了護送劉恒去淮陰侯府的人員。

韓信之事,宜早不宜遲。

此刻他已然發現,秦念先說韓信之事,不隻是因為秦皇惜才——

好在這樣的始皇後人是生在後世。

若秦念身為秦二世,劉邦不認為天下能起反秦之勢!

而此刻陳豨兩股戰戰。

光是韓信重新為劉邦所用,這一點就已足夠可怕,更彆說天下之民皆可見劉邦位列聲譽榜前九。

當韓信確定不會被殺後,劉邦的民心又迎來了一波上漲。

他造反成功的可能性幾近於無。

【秦念:他早已與韓王信部下暗中勾結。九月就會自立為代王,次年冬天就兵敗而亡。與匈奴勾結劫掠華夏,死不足惜。】

像這種等級的造反,在天幕設定下非常好處理。

誰會追隨註定敗亡的人造反?

白登之圍源於韓王信投降匈奴後聯匈攻漢。從劉邦聽到陳豨會反時平靜的態度來看,秦念判斷此時大概率是陳豨稱病不肯奉詔入京之後。

【劉邦:燕王、梁王,朕命你們即刻領兵誅殺陳豨。趙代兩地軍民不隨陳豨起兵者無罪,參與平亂可按照功勞予以封賞!】

燕王盧綰恭敬領命,立即召集大臣準備出兵。

梁王彭越原本因為燕王臧荼謀反被誅殺、韓王信投奔匈奴、趙王張敖被廢、楚王韓信被削而惶惶不可終日。

見到韓信受誣謀反被誅後,更是確定劉邦有削除異姓王的想法。

但如今見韓信從被軟禁轉變為太子太傅,甚至還是天下皆知的太子義父之後,彭越反倒不再感到恐懼。

“大王,陛下沒有恢複韓信楚王的封號與封地,他還是想要削異姓王啊!”

部將扈輒連忙勸說彭越。

彭越知道扈輒一心想勸他造反,但他就是不想造反。

以前不想反,現在更不敢反。

“如今韓信性命無憂,陛下得天意和萬民的認可,如果削除我的王位就可以保全性命,我願意這麼做。”

說完他就開始安排軍隊將領,準備親征。

【秦念:劉恒,彆裝死。】

【劉恒:……】

劉恒頭疼,此事著實不好敘說。

權衡再三之後,劉恒才斟酌著開口。

【劉恒:燕王盧綰,誅殺張勝。他將會誘騙你投降匈奴,你被匈奴封為東胡盧王後經常被蠻夷劫掠,最終客死異地。】

張勝臉色劇變,連忙申辯:“臣什麼都還沒有做,刑不及未罪之人!”

“孤沒有後世秦皇的胸懷。”

盧綰下令將張勝斬殺。

天幕禁止謊言,盧綰知道劉恒所言非虛。

既然如此,他當然不會留下張勝的性命!

待誅殺陳豨,他就去長安找陛下請罪。

………

劉邦沒想到盧綰也會反。

盧綰與他同年同月同日生,兩人一起長大,是最為親密的好友。

就是蕭何、曹參,也不如盧綰與他的親近。

雖然劉恒說盧綰是被誘騙投降,但也足以讓劉邦醒悟:

異姓王皆不可靠。

就連同姓王也會謀反。

此次天幕,是他削平諸異姓王的最好機會。

………

秦念打了一行字又給刪了。

在她看來,盧綰這種主動勾結匈奴的人就該死,至少也得公告天下:

盧綰並不無辜。

說是張勝誘騙,那不還是盧綰作的決定嗎?

確實,劉邦削王削得如此明目張膽,呂雉殺王殺得毫不手軟,異姓王隻剩下燕王盧綰和長沙王吳芮,他想要自保是情理之中。

但因此與匈奴合謀,還縱容劫掠趙代的陳豨襲擾邊境,想要以此養寇自重,最終訊息敗露逃亡——

這就極為令人不恥。

後來盧綰帶著親信在長城外等候,想要親自找劉邦請罪。

可劉邦死了,盧綰隻能投降匈奴,然後在匈奴飽受欺淩。

這纔是一切的原委。

秦念最終還是沒有將事實說出來。

漢高祖的意難平,可能就是盧綰這些人。

“被誘騙投降匈奴”,劉恒這段相當委婉的話,也足以讓劉邦削去盧綰的王爵,將其留在長安。

【劉恒:梁王彭越……】

彭越驚恐。

【秦念:說一半就不說了,你想嚇死他?】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