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皇帝聊天群 第39章
“菜”之一字,
在後世竟然是“能力不足”的意思?
劉邦氣悶。
他確實被圍過幾次,但也打過不少勝仗,憑什麼說他菜?
這分明就是秦念對韓信過度偏愛!
【秦念:瞧你這話說的——誰能不偏愛兵仙呢?那可是兵仙啊!】
【劉邦:……】
韓信:“……”
他受到許多人的尊敬,
甚至許多人就算對他很尊敬,他都看不起人家。
但被後世秦皇以如此直白的方式表達偏愛——
哪怕是韓信,都產生了一絲自我懷疑:
孤值得如此偏愛?
【劉徹:就算你的將軍不聽調令,致使戰敗,要給他更多的封地,他才會聽令,你也願意偏愛?】
【劉徹:彆說戰敗是君王的錯,那是因為將領不聽調遣!】
秦念樂得不行。
劉徹說的是龍且戰死之後,漢高祖想要和韓信、彭越一起合圍項羽。
結果這倆都沒來,
以至於漢高祖戰敗。
漢高祖聽從張良的建議,
給彭越封梁王並劃分封地,
又給韓信增加很大一塊封地,這倆纔出兵。
這次出兵也是楚漢的最後一場大決戰,韓信是統帥。
彭越就是先前那個不敢造反、也不完全聽命,最終被漢高祖剁成肉醬分發諸侯的倒黴蛋。
實話說,
韓信被漢高祖猜忌那完全就是自找的。
挾製稱王、不加封地不出兵都是任何君王都無法接受的行徑。
漢高祖把韓信抓了後沒當場處死,
而是降為淮陰侯軟禁在長安,
此時的漢高祖說實話——
已足夠大度。
不過這是“皇帝聊天群”,跟她對話的是“劉邦”,那她就隻能站韓信這邊。
若是站漢高祖這邊指責韓信不懂為臣之道,對話不了幾次就會無話可說。
麵對需要持續四個小時的話題,肯定得走對話更多的路線。
【秦念:不給封地韓信就不支援,
不給封王彭越也不支援,
這難道不是因為劉邦信譽堪憂嗎?信譽太低,
那就隻能先結賬後發貨。】
彭越冷汗涔涔。
他實在不想在天幕上看到後世秦皇提及他不聽從調令的往事!
此時彭越與燕王盧綰受命領兵誅殺陳豨,但他清楚:
趙代軍卒必然多會卸甲歸降,而不是頑抗到底。
所有人都能看到天幕,趙代之地的軍卒都能看到陳豨勾結匈奴,也都知道陳豨必敗,又怎麼會願意追隨他?
彭越所不知的,是形勢比他所設想的還要好:
陳豨已被代國抵禦匈奴的守軍所誅。
深知民心向漢,陳豨就想要北遁匈奴。
但是代國北境守軍本就與匈奴仇怨極深,且殺陳豨是為平亂可獲軍功,怎麼可能會放他過去?
待到彭越與盧綰得知陳豨之叛已平,他倆就該即刻入長安覲見。
【劉邦:……此話從何說起?】
劉邦自認信譽不低!
——雖然比不得始皇帝。
就算是殺功臣,那也是天下已定之後。
楚漢爭雄期間,他可是連韓信挾製稱王都忍了下來!
雖說他本不想忍,甚至勃然大怒。
是張良和陳平都踩他的腳,提醒他不能與韓信決裂,不如先封韓信為王。
他才改口罵道:“大丈夫定諸侯,即為真王耳,何以假為!”
直接封韓信為齊王,而不是韓信所要求的假齊王。
如此心胸,秦念憑什麼說他信譽堪憂?
【秦念:漢高祖五年,你封戰功約等於無的韓王信為韓王。】
這個韓王信也叫韓信,是韓襄王的庶孫。
秦念在網上經常看到有人將韓王信與兵仙韓信混淆。
還有人將韓信還定三秦的計策歸功於韓王信。
事實上韓王信雖然隨劉邦入關時建議劉邦東出,但他隻是口頭喊“東出才能爭天下”。
至於具體怎麼東出,是兵仙韓信的謀劃。
【劉邦:怎能說約等於無?他平定韓國十餘座城池,又攻下陽城,使項羽殺韓王成後另立的韓王鄭昌降漢。】
劉邦當然厭惡這個韓王信。
先是投降匈奴攻打太原,被他擊敗後,韓王信又跑去匈奴與冒頓會和繼續攻漢。
三年前的白登之圍正是因此而起。
如今韓王信還在匈奴茍活。
劉邦恨之入骨,但他不認為當初是無功而封韓王信。
【秦念:那對比兵仙韓信的戰績看看呢?還定三秦、攻克魏國、摧毀代國、滅亡趙國、說降燕國、攻取齊國——這是多少座城池?】
【劉邦:……】
【秦念:甚至張耳都憑借跟著韓信滅趙的功勞封趙王了,韓信呢?】
【秦念:你甚至沒給他封侯。】
在韓信之前,劉邦封的王侯主要有三種:
舊六國貴族、前來投靠的軍閥、沛縣元老。
韓信都不是。
關於韓信有可能是貴族後裔的說法,秦念也有耳聞。
理由是他有佩劍習慣,且認字,精通兵法。
隻是這“可能是貴族後裔”的身份,並未在史書上體現出來,也未能在封王侯一事中給予他助力,暫且不論。
戰功第一的韓信,卻連侯爵都沒有受封。
並非不能理解——功高震主到韓信這種地步,劉邦想要壓製他合情合理。
但不公就是不公。
【秦念:他要是不挾製稱王,還不知道什麼時候能被封王。】
【劉邦:吾……這……確實不太妥當。】
劉恒恍然大悟。
原來義父說的“孤以功勳封王”是這個意思!
義父有這麼多功績,阿父卻不給封王,連封侯都不給。
確實有點過了。
………
嬴政這才知道韓信為何被秦念稱為“兵仙”。
如此戰功實在顯赫。
在他看來,劉邦如此有功不賞,韓信竟然到攻取齊國之後才挾製稱“假齊王”,已經是極為難得。
………
長孫皇後細細擦拭陛下額上的冷汗。
她知道陛下必然是想起他曾認為韓信之死非漢高祖之過。
皆是韓信不懂為臣之道。
如今看來,竟是漢高祖不公在先。
【秦念:就你這個信譽,不先給報酬韓信憑什麼出兵?】
【劉邦:吾亦是無可奈何。你也知道,給韓信封王,以他的能力,朕寢食難安啊。】
甚至都不是寢食難安的問題。
劉邦深知,但凡韓信起了謀逆之心,大漢無人能阻其鋒。
【秦念:所以說你根本不懂韓信。他但凡真有謀反的心思,你能輕易取走他的兵權?還三次!】
【劉邦:那是朕機敏!】
【秦念:你還好意思自誇機敏?】
【秦念:韓信攻破魏代之後,你派個使者就把他的精兵全部調走,讓他重新整兵再去打趙國。】
【秦念:如果韓信沒有斷層領先的軍事天賦,這波操作極有可能讓他攻趙失利。】
【劉邦:吾不得已……】
【秦念:你當然不得已,因為韓信在贏你在輸,你把兵輸沒了就找韓信要。】
【劉邦:……】
劉邦摸摸鼻子,無言以對。
啊,事實如此。
殿內眾臣都繃著臉,不敢露出絲毫異常。
韓信為何能在武將中威望極高,高到功臣排第五的樊噲都要以跪拜禮送迎韓信,這就是原因——
斷層領先的軍事天賦!
“義父真厲害!”
劉恒崇拜地望著他的義父,此刻他已經不是不介意認義父了,而是慶幸於認這個義父!
太強了!
七歲的孩子再有心機,也終究是慕強心理更嚴重。
就是之前哭得太狠,這稱讚太過嘶啞難聽。
韓信命人取溫水。
【秦念:第二次奪兵權就更搞笑了。一年後你又被楚軍圍了,隻有你和夏侯嬰兩人逃出成臯。之後自稱使臣,跑到韓信和張耳的臥室,在他們還沒起床的時候就把印信和兵符拿了,帶著兩人的軍隊跑了。】
【秦念:好家夥,韓信一醒,軍隊又沒了。】
【劉邦:……咳。】
劉徹默默飲了口茶。
學史的時候不是沒看到這些記載,但當時隻覺高祖開國艱辛。
完全沒想過對於韓信而言,有高祖這樣動輒取走軍隊的君王意味著什麼。
果然是斷層領先的軍事天賦。
就是衛青霍去病,那也得是他給帝國雙璧提供軍隊。
哪有將軍給君王提供軍隊的道理?
現在劉徹才對韓信居於衛霍之上的說法心服口服。
【秦念:這次倒是沒白帶走軍隊,好歹拜韓信為相國了。】
【秦念:然後命他收趙兵攻齊——“收趙兵未發者擊齊”,指的是趙國原本的降兵吧?精兵換降兵,你可太會精打細算了。】
在秦念看來,韓信就是斷檔領先的武將。
可以說古今無二。
雖說韓信能夠募兵,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劉邦提供的聲望與後勤。
但古往今來,哪個將軍會在連勝之下,訓練好的軍隊被君王搶走,自己再去招募散兵繼續征戰?
彆的頂級武將是得到君王全力支援,如秦昭襄王嬴稷親赴河內郡動員全國民力,以援白起的長平之戰。
這是國力與武將相互成就的巔峰之戰。
韓信的所向披靡,卻多是以弱勝強、以少勝多。
弱,就是弱在國力。
這就不能說韓信是國力成就的將軍。
兵仙一詞,隻有韓信,也隻能是韓信。
沒有他兩次為劉邦供給精銳軍隊且威脅項羽後方,劉邦可真不一定擋得住項羽的猛攻。
【劉邦:成臯為重地,無成臯不可控敖倉,唯有占據成臯才能斷楚軍糧草。】
劉邦無法辯解,隻得轉移話題,說成臯的重要性。
至於奪韓信之兵……
韓信是他的部下,韓信的軍隊就是他的軍隊。
他調走自己的軍隊有什麼問題?
想是這麼想,說是不敢說。
自己都覺得心虛的話,說出來隻會被天幕視為謊言。
【秦念:你就沒想過你的使者能夠輕易調走韓信的兵,而你假扮的使者可以在他未醒時直接進臥室拿走印信兵符,意味著他絲毫沒有謀反的想法?】
【劉邦:……朕知韓信之忠。】
韓信再度握緊拳頭,眼中全是怒火。
天幕禁止謊言。
既然劉邦知道他的忠誠,為什麼要如此對待他?
【劉邦:但朕不能相信韓信之忠。】
【劉邦:以天下為賭注,賭韓信不會思變。】
【劉邦:朕不敢信,也不能信。】
因為對忠臣的不公,劉邦的民心一直在下降。
但在此刻,雖未回升,但已經止跌。
韓信的軍事天賦越是斷層領先,也就意味著劉邦越缺乏與之對抗的將軍。
一旦韓信決意謀反,大漢必危,天下必亂。
韓信閉上眼。
再度睜開,怒火儘散。
原來如此。
竟是如此。
他看懂了,也明白了。
但,無法釋懷。
【秦念:第三次奪兵權,是楚漢之爭的最終戰:垓下之戰。韓信領三十萬軍大敗楚軍後,“高祖襲奪齊王軍”。】
劉邦說得很有道理。
但秦念對兵仙的偏愛有著多方麵的原因,就算理解劉邦的“不敢信不能信”,她也還是想要把韓信遭受的委屈說完。
當然,主要是為了水時長。
不對,這不能算水,這屬於正常的工作內容。
【秦念:這個先不論,先說說垓下之戰以前,為了讓韓信出兵,你許諾了多大的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