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皇帝聊天群 第43章
劉秀自是看不慣秦念如此譏諷高祖。
但他比劉徹更擅長隱忍。
他隻是在問秦念對項羽的態度。
並沒有補充項羽“西屠鹹陽,
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
【秦念:不,
朕隻是想說明章邯雖敗,但並不意味著他菜。】
【劉邦:秀兒,你也彆說了。】
【劉秀:……】
目前唯一一個被秦念譏諷為“菜”的人,正是高祖。
劉秀默默向高祖致歉。
他也沒想到秦念如此敏銳,反擊得如此迅速。
【秦念:數十萬張楚軍攻破函穀關,章邯領驪山刑徒東出,擊潰張楚軍,迫使陳勝潰逃。】
【秦念:這是他初次領軍作戰。】
“為何是章邯領兵?”
天幕提示違反規則二,嬴政隻得再度打量章邯。
還是有點嫌棄。
他有很多武將,
皆少有敗績。
王翦、王賁、內史騰為主將時皆無敗績。
李信雖然敗了一次,
但也沒敗到降敵的地步。
秦念更是向他舉薦了兵仙韓信。
章邯早已心如死灰。
早在看到自己降楚的時候,
他就已經驚出一身冷汗。
陛下不加追究,後世秦皇又語出維護,他已是感激不儘。
【嬴政:章邯有何特殊之處?】
雖然嫌棄,但這明顯又是秦唸的舉薦。
能被秦念視為頂級武將的人,
應有其過人之處。
故而嬴政還是決定給章邯一個機會。
【秦念:他能在短時間內將數十萬刑徒軍的戰鬥力提升至超過正規軍。】
驪山刑徒。
秦念又在暗示什麼?
嬴政想起秦念十日前反對劉徹修建陵寢一事。
西域之西,
東海之東,
匈奴之北,南有南越。
正值盛年的嬴政陷入抉擇。
………
秦念等了一會,並沒有等到祖龍的其他問題。
這位打工人扮演的祖龍,人設應該就是很高冷。
連省略號都不多。
於是秦念切回之前的話題。
【秦念:項梁立熊心為楚王時,張良建議項梁立韓國公子成為韓王,
張良輔佐韓成攻打韓國舊地,
沒能占據任何一座城池。】
年輕的張良再次感受到秦唸的惡意。
【劉邦:當時子房與韓成麾下隻有千人,
得城複失實屬正常。】
“陛下不必為臣辯說,秦念此人睚眥必報,不宜駁斥於他。”
張良不在意秦念對他的貶抑。
他本就不是武將,將兵非他所長。
劉邦豈能不知秦唸的性格?
但他要是什麼都不說,又如何讓年輕的張良與“自己”結緣?
在年輕的張良認定自己不會為秦效力的時候,劉邦卻認為他入秦隻是遲與早的問題。
【秦念:張良手底下還有千人,你給韓信留了多少人?】
【秦念:都是漢初三傑,你這麼區彆對待,該不會是因為張良“貌如婦人好女”吧?】
張良:“……”
這下不僅年輕的張良氣得臉漲紅,就連養氣多年的老年張良都額角青筋直跳!
身為帝王,卻公然製造君臣之間的佞幸之謠!
後世秦皇難道就沒有人君該有的德行嗎?
韓信默然片刻,嚴肅教導太子:
“此事,你不要學秦皇。”
劉恒連連點頭。
【劉邦:此言過矣!朕與子房絕非你所猜測的那般!】
劉邦絲毫不慌。
天幕禁止謊言倒也不是全然是壞事。
他隻需解釋清楚,這種謠言當場可破。
【秦念:這不是朕的猜測,是拜你與後世許多漢皇都男女不忌所賜,後世很多人懷疑你們跟寵幸的臣子有不正當關係。】
【劉邦:!】
劉邦大驚。
“後世很多人懷疑”?
後世是怎麼回事,怎能如此惡意揣測君臣相得?!
【秦念:劉徹,衛青霍去病陪葬茂陵,後世盛傳你們是一家三口。】
【劉徹:休得胡言!!!】
仍舊在塞外的衛青擦了擦額頭的冷汗。
還好有秦皇於天幕提及此事,陛下方能及時駁斥此事。
後世怎麼會傳成這樣……
此時衛青想起了被王太後下令賜死的韓嫣。
衛青:“……”
原來是因為陛下啊。
那沒事了。
霍去病兵鋒已然逼至北海,天氣愈冷,無法繼續北進。
秦念說“匈奴之北”未被天幕認定為謊言,難道北海之北還有敵國?
霍去病正歎天寒地凍,隻能止步於此。
隨即就在天幕看到秦唸的造謠。
跟從在霍去病身後的李敢笑出了聲。
“一家三口”。
根據“理解”的結果,霍將軍顯然被後世視為陛下與衛大將軍的……子嗣?
霍去病冷笑:“李將軍,天寒體冷,不如切磋熱身。”
於是李敢被霍去病揍得擡不起頭。
但不妨礙躺在地上的李敢繼續放聲大笑。
霍去病:“……”
他總不能因為被李敢恥笑,就將其射殺。
這裡沒有鹿。
【秦念:你們應該感謝朕給你們辟謠的機會,說謝謝了嗎?男女不忌的漢高祖、漢武帝?以及其他心裡應該有點數的漢皇們?】
【劉邦:……】
【劉徹:……】
【劉盈:……】
【劉恒:……】
不能發言但能看到天幕的還有劉詢。
而這一連串的省略號,已足以讓劉邦倒吸一口冷氣。
此時能發言的漢皇總共就隻有五人!
倒不必都如此肖似他!
後世其他皇帝倒是知道漢史,此時雖然都因這整整齊齊的“……”忍俊不禁,但還不至於覺得驚奇。
隻有嬴政皺起眉頭。
大秦亡於……這種王朝?
秦念則是覺得扮演漢皇的打工人們都相當有趣。
【秦念:秀兒,你為何如此格格不入?】
【劉秀:……】
迫害完劉秀,秦念心滿意足地轉移話題。
【秦念:章邯大破齊魏聯軍,殺齊王田儋、魏王魏咎。】
見秦念總算放過了先前的話題,劉邦不知邯圍攻臨濟城時,為民與章邯約降,**而死。】
雖然劉邦很不想繼續得罪秦念。
但天幕麵向各朝黔首,這些人中的絕大多數都隻能從天幕中得知曆史。
同為王者,劉邦不忍魏咎之死被秦念這般一筆帶過。
此外,他也從秦念說韓信未曾屠城時,確定秦念有愛民之心。
他補充此言,或許不會得罪秦念。
也正如他所猜測的那樣,秦念並沒有被這句話影響,而是繼續往下描述。
【秦念:田儋堂弟田榮、魏咎弟弟魏豹逃到東阿,章邯包圍東阿城。】
【秦念:項梁攜項羽、劉邦支援東阿,章邯敗退。】
劉邦再度提心吊膽。
此後項梁派遣他和項羽攻打城陽縣,攻下後……屠城。
【秦念:項羽劉邦追擊到濮陽縣,章邯再敗,退入濮陽城。】
劉邦緩了口氣。
果然,隻要不得罪秦念,他就不會刻意提起這些過錯。
屠城在秦末雖然普遍,但黔首必然懼且恨。
當初韓信論述還定三秦之計,就提到項羽坑殺秦卒、屠戮鹹陽,關中百姓皆恨項羽以及他所封的三王。
………
章邯從沒有像現在這般希望任何人都不要注意到他。
從後世秦皇定論他是頂級武將開始,大秦所有武將都對他生出敵意。
若是連勝還好。
這般連敗,結果就是看向他的目光都如刮刀一般。
【朱棣:劉項攻濮陽不下,轉而攻城略地至雍丘,劉邦麾下將領曹參斬殺李由。】
因父皇與秦唸的爭執,朱棣不介意給秦朝添點堵。
李由是李斯的長子,也是始皇帝的帝婿。
朱棣還想藉助李由引申至李斯之死,可惜被天幕視為違規。
………
李斯臉色驟變。
他的長子死在曹參手中?
尚未及冠的曹參:“……”
他知道天幕此次話題結束後,他就該收拾行李,等著被“護”至鹹陽。
蕭何是和劉季一道入關,不同點是劉季為“被捕”,坐的囚車。
而蕭何是“被護”,坐的馬車。
曹參已經看到了灰暗的未來——
是誰還什麼都沒做,就已經得罪了大秦的重臣?
後世秦皇說大王沒有辜負有功之臣,可也沒說臣子建立功績之前能得其庇護。
不然韓非是怎麼死的?
坐在囚車中的劉季眯了眯眼睛。
這朱棣不是個好相與的人。
【劉邦:李由勇將也!鎮守滎陽城時,吳廣不能攻下;雍丘之戰實為項羽過於神勇,故不能敵!】
劉邦立即替李由說話。
順帶把李由兵敗之事歸功於項羽。
這也是事實。
項羽作戰向來身先士卒,曹參能夠斬殺李由,那是因為李由率領的秦軍已被項羽衝潰。
年輕的劉季與曹參,他劉邦隻能幫到這裡了。
………
項羽是誰?
項梁觀所有子侄,最終目光落在項籍身上。
若論神勇,項氏一族中由以項籍為最,即便他此時年僅十二歲。
“燕燕於飛,差池其羽”。
為了紀念阿父項燕,他極有可能為項籍取字為羽。
但項梁沒有將這個猜測說出來。
早在他的名字出現在天幕之上時,他就想要帶族人逃離櫟陽縣。
然而縣城已然戒嚴,任何人不得出入。
項梁知道,縣令這是在等候嬴政派遣軍隊前來鎮壓縣內遷徙而來的六國遺族。
他此前也聯係了很多有反秦之意的六國遺民,但都拒絕同他一道武力攻破城門。
比起拚死襲擊戒備森嚴的城門,再麵臨始皇帝嬴政藉助天幕一言可令天下搜捕他們的局麵,這些遺民更願意去相信秦念所說的“法不刑尚未犯罪之人”。
那似乎是更有希望活下去的路。
項梁隻覺森然。
難道早在十日前,秦念在與劉徹交談時,就已經猜到現在的局麵了嗎?
【秦念:與此同時項梁攻下了定陶,驕傲自滿。而章邯等來援兵,趁著夜色襲擊定陶,大敗楚軍誅殺項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