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天幕]皇帝聊天群 > 第44章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天幕]皇帝聊天群 第44章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叔父,
你不是教我驕兵必敗嗎?”

項籍疑惑地詢問。

項梁:“……”

項氏一族的族人原本因縣城戒嚴一事麵有憂色,此時聽項籍之問,竟都是不知該作何表情。

項梁的堂弟項伯試圖為他開脫:“這是因為章邯小人爾!”

“不,
這就是我的過錯。”

項梁苦笑著承認。

項籍才十二歲,他又被秦念定論為“不識兵仙”“驕傲自滿”“兵敗被殺”,他就算逃出此地也不會有人願意再跟隨他。

秦念這是在誅心!

章邯絲毫沒有為這場勝利感到喜悅。

他記得自己最終敗給項羽,然後降楚。

【秦念:項梁死後,項羽劉邦護送熊心東撤至彭城。章邯以為項梁一死,楚國不足為懼,渡過黃河北上攻趙。】

章邯完全不敢麵對同僚們的目光。

後世秦皇早就說過,最終是楚漢之爭。

此時顯然是劉邦、項羽二人兵力最少的時候,以至於二者需要東撤避戰。

結果他居然沒有趁勝追擊,
而是轉而北上攻趙!

他怎麼配得上“頂級將才”這種評價?

【趙匡胤:惜哉,
倘若此時攻楚,
後事或有巨變。】

趙匡胤絕對不會效仿朱元璋。

他都能想象話題輪到朱元璋時,秦念說話能有多難聽。

於是果斷向秦念靠攏。

【秦念:沒什麼好可惜的。胡亥這種蠢貨,多活一天都是對整個華夏的傷害。】

【趙匡胤:……此言甚是。】

【李世民:秦皇大義!】

朱元璋對秦唸的厭惡褪去不少。

秦念居然真的認為隻要對華夏有利,就應該改朝換代,
甚至包括秦朝。

雖然總是譏諷其他王朝的皇帝,
可他對秦朝的皇帝罵得也很難聽。

………

胡亥臉色蒼白。

他不明白未來的秦皇為什麼如此厭惡他。

嬴政眉頭緊皺。

他此前已經知道胡亥愚蠢,
將賦稅徭役加到天下皆反的地步。

如今看來,胡亥所為可能還不止於此。

【秦念:見章邯北進,熊心召集諸將,約定:“先入定關中者王之!”】

【朱元璋:你很讚成此事?】

朱元璋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追問。

但就是忍不住想問。

【秦念:史上最著名且效果顯著的政治宣言之一,朕當然會稱讚。】

【朱元璋:即便入定的是大秦的關中?】

秦念停了下。

她跟朱元璋吵了一架,
目前不確定朱元璋的扮演者是怎麼想的。

這是單純的詢問,
還是扮演者在根據朱元璋的人設給她挖坑?

她作為始皇後人,
似乎是不應該支援這種事情。

但她之前就給自己立好了人設。

秦念沒有猶豫多久。

【秦念:即便入定的是大秦的關中。】

朱元璋終於發現,他所麵對的不是正常的帝王。

這是個真正的瘋子。

………

嬴政自是不喜秦念此言。

但秦念是他極為讚賞、於數千年後複秦的後人。

他不可能出言斥責。

【劉邦:吾想起當時秦兵強,其他將領都不願意先入關,隻有吾與項羽欲往之。】

【劉恒:楚漢之爭。】

【劉邦:說得好,就是楚漢之爭。吾先入關,故而天下亦歸漢!】

確定秦念不介意入關者王一事,劉邦可就忍不住要自吹自擂了。

更高興的是劉恒知道他在想什麼!

【秦念:“獨項羽怨秦破項梁軍,奮,願與沛公西入關”,劉邦,這又是你編的吧?】

【劉邦:……沒編多少。】

各個漢朝的太史令們都麵無表情。

又來?

【秦念:如果項羽是怨恨秦軍殺項梁,他應該去找章邯報仇,去什麼關中?入關就是想稱王,你改他入關的理由乾什麼?】

【劉邦:這樣顯得隻有朕是真想王天下,而項羽是獨夫。】

已經決定不再改史,劉邦承認得相當痛快。

【劉邦:但項羽確實是獨夫。他喜屠城,所過之處無不殘滅。眾將領都認為讓他去關中,無法得到秦人的認可,故而將他調去救援被章邯王離攻打的趙國。】

【秦念:說的也是,如果當初是項羽先入關,可能就沒朕了。】

秦念給自己加人設。

既然是始皇後人,那她這個人設的祖宗必然得是趁著劉邦入關秋毫無犯的機會逃離鹹陽。

其實看劉邦說項羽喜屠城,她就很想翻白眼。

說得好像漢高祖就不喜歡屠城了一樣。

除了和項羽一同屠戮的城陽縣,漢高祖入關途中攻下潁陽後也是屠城。

但這符合劉邦的人設:不把事實甩他臉上,他絕對不會主動承認。

秦念也沒有主動說他屠城的事。

一則漢高祖沒有刪除屠城的史實,二則有天幕與民心兩個設定。

她是來解決意難平的,不是來故意讓劉邦的民心往下跌的。

她給自己立的人設是以華夏利益為重,那就不能刻意去扯後腿。

隻有被人“激怒”,她才會“反擊”。

………

嬴政臉色變得相當難看。

項羽欲屠戮大秦宗室?

若真是如此,那他就先屠完楚國餘孽!

【劉邦:竟有這般巧合!】

劉邦很想問秦唸的祖先是誰,如今隱於何處。

能有秦念這樣的後人,其先祖或許也非泛泛之輩。

應當為大漢效力啊!

可惜他知道此問必然為天幕所阻。

【秦念:你西出略關時兵力不到一萬,一路上倒是兵力不斷增加。】

【劉邦:有因民心所向來投者,也有被吾吞並的軍隊。】

【劉邦:第一個主動來投的人纔是陳留縣的酈食其,雖是儒生,卻是狂生。】

此時劉邦已經轉換思路。

在之前幫年輕的自己、張良、曹參進言後,他就意識到與其坐視秦念將他的重臣一個個舉薦給始皇帝,不如他自己來。

這樣不僅能為始皇帝時期的自己積攢人脈,還能讓現在的重臣對漢室更加忠誠。

………

已經五十歲的高陽酈食其驚訝不已。

以他的智慧,當然看得出漢皇劉邦是在刻意舉薦他!

他現在隻是看管裡門的小吏。

竟是要一步登天,入秦王之眼?

【秦念:酈食其……朕想起你被項羽圍困在滎陽時,他勸你分封六國。】

秦念記得《史記》對酈食其的自薦有兩種記載。

一說沛公有個騎士是酈食其的故人之子,酈食其拜托騎士舉薦自己。

騎士建議酈食其不要自稱儒生,因為沛公不喜歡儒生,儒生要是戴著帽子來見他,沛公就會摘下他們的帽子,往裡麵撒尿。

但酈食其堅持以儒生的身份去見沛公,憑借攻取陳留之計獲得重用。

第二種說法則是酈食其主動求見,沛公聽使者說他穿得像個儒生,就讓使者去回絕他。

酈食其就拿著劍嗬斥使者,說他不是儒生,自稱高陽酒徒,嚇得使者再去找沛公,說酈食其是個壯士,於是劉邦召見了他。

【劉邦:儒生嘛,總是想著恢複周製,吾當時也差點信了他的蠢話!】

【秦念:確實是儒生的邏輯:想不出辦法了怎麼辦?一定是不夠崇古,跟著古“聖賢”的製度走就一定不會錯。】

【秦念:也不想想周製要是真那麼好,周朝怎麼三百多年就徹底失權,春秋五霸戰國七雄都不把周天子當回事。】

【劉邦:是極是極!】

酈食其垮下臉。

若是以前的他,還真有可能勸說劉邦分封六國。

但在知道古聖王的故事全是假的,史書不可儘信之後,他也知道崇古不可為。

若是因此不能得到重用,他也隻能認了。

【秦念:要不是張良以八難勸住你,那可就真有樂子看了——八國混戰?還是被項羽逐個擊破?】

【劉邦:哈哈哈哈吾之子房!吾現在還記得那時正在吃飯,子房持筷子為吾籌劃。】

【秦念:然後你飯都吃不下了,趕緊去銷毀用於分封六國的印信。】

【劉邦:哪裡吃得下啊,豎儒險些誤了吾的大事!】

看著上首大聲呼喝的陛下,張良微怔,笑意愈深。

崢嶸歲月。

【秦念:所以你為什麼不先問張良,再決定要不要去刻印信呢?】

【劉邦:咳,此言可休,可休!】

【劉邦:酈食其雖有儒生之弊,但也有大才!】

身為君上,他總不能事事都倚仗張良。

劉邦想是這麼想的,說是肯定不能這麼說的。

趕緊轉移話題。

他已經發現秦念除非是存心報複,否則並不會追著某些事不放。

【秦念:比如?】

秦念不否認酈食其有才,但覺得酈食其的才能祖龍大概率用不上。

酈食其最擅長遊說,劉邦時期他可以遊說各國。

但祖龍時期,難道他還能遊說匈奴百越臣服?

【劉邦:兵不血刃助朕拿下陳留縣!】

秦念確定了。

劉邦的劇本裡,關於酈食其部分採納的是第二種說法。

因為第一種寫的是劉邦帶兵跟在酈食其後麵襲攻陳留縣,肯定算不上兵不血刃。

第二種……

酈食其血刃的不是兵。

【秦念:你說的是酈食其以好友的身份去遊說陳留縣令反秦,遭到拒絕後,他就半夜悄悄把人家的頭砍下來掛在城門上,迫使陳留投降?】

陳留縣令目瞪口呆。

啊?

啊?!

好你個酈食其!

陳留縣令當即就騎上馬,要去找酈食其算賬!

酈食其摸了摸上好的頭顱。

歎了口氣。

如今隻能期盼漢皇說服秦皇。

他若能得大王重用,或能逃過此劫。

【劉邦:……但拿下陳留後,正如酈食其所言,吾的軍隊便從不到萬人招至數萬。】

【秦念:那可不?用的陳留的兵器,吃的陳留的糧食,足足逗留了三個多月。】

劉邦笑得前俯後仰。

這後世秦皇不擠兌人時,倒是頗為有趣!

【秦念:吃秦糧用秦兵招秦人承秦之政法,難怪後世傳言虛假的秦二世胡亥,真實的秦二世劉邦。】

【劉邦:???】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