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天幕]皇帝聊天群 > 第46章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天幕]皇帝聊天群 第46章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秦念:朕的大將軍,
有助朕重定社稷之功。】

確定自己的工作隻是鋪設台階之後,秦念要考慮的問題就是如何鋪設這個台階。

和劉邦隻是觸及“社稷”這個逆鱗不同,她隻要說劉邦不可能再造反,
就算得上鋪好了台階。

但項羽屠戮鹹陽,觸及祖龍的家國兩大逆鱗。

秦念要鋪台階,就必須兼顧兩者。

甚至項羽和劉邦還有一點不同:

劉邦不是最出彩的武將,項羽卻是,且項羽還是六國貴族,甚至算得上一身反骨,很難說他會忠於大秦。

如果隻是說項羽能力出眾,可以減少對匈奴作戰的傷亡——

祖龍會在乎那點減少的傷亡嗎?

顯然不會。

需要同時兼顧“宗室”與“社稷”的台階,秦念隻能想到“項羽後人助始皇後人複秦”這個藉口。

這是個扮演群,
大家都是熟知曆史的打工人,
也都知道她扮演的是個假皇帝。

秦念不擔心被拆穿——大家是同事,
又不是競爭者,也都知道她是在給嬴政的扮演者鋪台階。

誰會沒事找事拆她的台?

【嬴政:……】

秦唸的語焉不詳應是天幕規則所限。

但嬴政看得懂他在說什麼。

這個“大將軍”,應是項羽之後。

項氏一族此時內部陷入激烈的爭執。

有族人認為當假裝願意效力於秦,先避開滅族之禍,
再徐徐圖之。

另一部分族人則指責對方隻是貪生怕死。

【劉邦:項羽,
項氏,
名籍,字羽。】

劉邦隻覺世事無常。

楚南公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秦朝也確實可以說是亡於楚。

不想後世竟也是項氏助秦念複秦。

項羽屠戮鹹陽,即便時隔數千年,始皇後人也不該為項羽求情。

可若是項羽的後人助他複秦,
這不情之請倒是情有可原。

想到始皇帝時期項羽可能還無字,
劉邦將其字告知於始皇帝。

………

項梁驟然看向項籍。

不隻是他,
其他所有族人的目光也都落在項籍身上。

爭吵中的項氏一族也暫時陷入寂靜。

十二歲的項籍茫然地望向天幕。

【秦念:項羽最終敗於韓信之手,於烏江自刎。他如今尚未行屠戮坑殺之事,若能為秦所用,或可留其性命。】

劉邦明悟。

想必秦念此前為韓信那般不平,也當有此緣故。

【嬴政:坑殺?】

【朱元璋:正如白起坑殺四十餘萬趙降卒,項羽亦坑殺二十餘萬秦降卒。】

【朱元璋:章邯降楚帶過去的降卒。】

【嬴政:……】

“臣死罪!”

章邯跪倒,頭重重磕在地上請罪。

嬴政沉默許久,才道:

“朕赦你無罪。”

章邯有練兵之能,且不會再有降楚之事。

大秦之外不僅有匈奴之患,章邯這樣的良將則有大用。

至於項羽……

【秦念:劉邦,繼續說你的約法三章。】

秦念迅速轉移話題,沒有強求祖龍立即給出答複。

因為台階還沒有鋪完。

隻是“項羽助大秦複秦”還不夠,群裡顯然還有一個設定:

平行世界不會互相影響。

在祖龍看來,不會二世而亡的大秦,很有可能不需要助大秦複國的項羽後人。

秦念會在和劉邦的對話中補完剩下的台階。

【劉邦:吾入鹹陽秋毫無犯、與民約法三章皆為子房之策。約“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之後,得關中民心。】

年輕的張良並不想看到自己的字。

劉邦提到的次數越多,暴君嬴政就越有可能被說動。

他就算不能謀其國,也不能是為秦謀。

【秦念:結果你瞞著張良派人去守函穀關,激怒了項羽。是張良阻止你在秦宮享樂,於是你故意冷落他?】

秦念說劉邦是瞞著張良這麼做,是因為史書記載:

項伯告知張良項羽將要攻打劉邦,想勸張良儘快逃離。

張良去找劉邦,問“沛公誠欲倍項羽邪”“沛公自度能卻項羽乎”。

這是在質問劉邦既然打不過項羽,怎麼敢派人守著函穀關不讓項羽入關。

這時劉邦回答“鯫生教我距關無內諸侯,秦地可儘王,故聽之”。

顯然,守函穀關這件事,張良此前並不知情。

【劉邦:……吾沒有想到據守函穀關之利,居然攔不住項羽。】

看到天幕提起函穀關,英布就想到當時他在項羽麾下,受項羽派遣從隱蔽的小道破劉邦的軍隊,從而進入鹹陽。

………

年輕的張良深呼吸,隨後再度持刀削竹簡上的汙痕。

明知秦念正在挑撥離間,他還是會對素未謀麵的劉邦多一分失望。

劉邦本就不可能再反,秦念何必如此?

【劉恒:項羽入關之後,範增勸項羽趁機攻漢。張良曾救過項伯,項伯連夜驅馬到阿父軍營中告知張良,想勸他速速離開,因此阿父有了轉圜的餘地。】

劉徹和劉秀試圖譏諷秦念,反倒將其激怒,以至於牽連阿父。

故劉恒為阿父解圍時,就隻言解圍之事。

………

現在被族人盯著的就變成了項伯。

“我現在還不認識張良啊!”

如今他們還在關中。

項梁因犯罪在櫟陽縣被逮捕、蘄縣獄掾曹咎寫信給櫟陽獄掾司馬欣平息案件後,項氏一族才暗中離開關中。

在這之後,項伯犯下殺人罪,被在下邳當任俠的張良藏匿,救了一命。

【劉邦:吾兄事項伯,定下兒女婚姻,得項伯於鴻門宴相救。也正是因此,項羽敗亡之後,吾沒有追究項氏旁係。】

項籍怒視項伯。

“你的後人亦得以儲存,”項伯乾巴巴地解釋:“秦唸的大將軍就是你的後人。”

“你不幫劉邦,我怎麼會敗亡?”

項籍年紀雖小,但他又不傻!

“好了,不要爭執,先商議如何應對此番項氏之危。”

項梁無奈道。

【秦念:你能從鴻門宴裡活下來是華夏之幸。項羽被稱作西楚霸王,但他也隻能是西楚霸王。若社稷落於他手,以其無容人之心、及對百姓殘虐無度,那纔是天大的危患。】

突然被後世秦皇如此指責,項籍很不高興。

項梁卻是驚出冷汗。

西楚霸王?

此王……可是彼王之意?

想到“章邯降楚之後,被項羽封為治鹹陽以西,定都廢丘的雍王”,項梁更是驚恐。

【劉邦:朕猶喜此言!】

劉邦自是知道,秦念此言,應是欲斷項羽反秦之路。

無容人之心,則謀臣武將不會去投靠項羽。

對百姓殘虐,則民心儘失。

正如此刻劉邦再度上升的民心——

有項羽作對比,社稷歸漢便是華夏之幸!

【秦念:隻是朕現在都想不明白,他為什麼會相信你入關後秋毫無犯、登記戶口、查封倉庫是為了等他,派將守關是防盜賊這種鬼話?】

【劉邦:因為傳達這些話的人是項伯。項羽太信任項氏一族的族人,卻不願意相信謀士範增,這就是他的缺點了。】

項籍再次怒視項伯。

項伯:“……”

【秦念:更絕的是你問他誰告密導致他懷疑你,他居然反手就把曹無傷賣了,幫你肅清叛徒。】

刻意提及曹無傷的事,當然是秦念在為“項羽不可能反”鋪磚加瓦。

按照項羽在曆史上的人設,那叫一個恨秦入骨。

最重要的是項羽又不在群裡,秦念不可能說服他不要反秦。

要想讓項羽降秦,那就隻剩下一個選擇:

斷項羽反秦的一切後路。

無容人之心、對百姓殘虐無度、輕信劉邦之言。

甚至連叛徒都會被項羽出賣。

【劉邦:哈哈哈,吾也沒想到項羽竟會如此坦誠!】

【秦念:還是讀書讀太少了。】

少年項籍麵紅耳赤。

伯父項梁教導他讀書,他沒學成就不學了,現在是在學劍。

【秦念:由於楚懷王熊心想要按約定封你為關中王,項羽尊熊心為義帝並架空他,分封十八路諸侯王。範增勸他將你封在巴蜀,結果又是項伯,收了張良的財物後就勸項羽將漢中也封給你。】

秦念看楚漢之爭的曆史時,都不得不感慨劉邦能贏,運氣是真的逆天。

但凡張良沒救過項伯,但凡項伯不那麼吃裡扒外,但凡項羽政治智商再高一點——

劉邦怎麼可能那麼順利地成為最後的贏家?

………

範增搖搖頭。

他原本亦有反秦之誌,可當看到項羽如此輕信族人,項梁又死於驕兵,他還是決定繼續隱居。

隻看項羽聽信項伯的讒言,範增就知道這就不是他應該去效忠的人。

項氏一族看著“項羽尊熊心為義帝並架空他分封,十八路諸侯王”,皆瞠目結舌。

不是驚於項籍竟然有如此權勢。

而是驚於項羽“架空”楚王,有如此謀逆之舉,項氏一族如何在六國遺民中立足?

【劉邦:這些財物是吾賜給子房的金百鎰、珠二鬥。可惜子房助吾獲取漢中、又勸吾燒毀棧道之後,就回到韓國事韓王,吾與子房再遇,已是吾還定三秦之後。】

韓信兵仙之稱,在秦念講述他的功績時已為各朝各代之人認可。

張良謀聖之說,則在劉邦的不斷提及間,也逐漸變得清晰。

當然,秦念之前那句“名不副實”還是有著一定的影響,大多數黔首都不能像劉邦那般看出那句話裡的“不能謀其國”是文字遊戲。

囚車裡的劉季看得出來。

隻能搖著頭暗歎,可惜了。

天幕一出,他不會再得謀聖輔佐。

【秦念:張良那是身在韓王側而心在漢。】

【秦念:你平定三秦後,張良寫信給項羽說你隻是占據關中不打算東出,以齊趙反楚為由騙項羽北進攻齊。項羽大概是越想越不對勁,就將韓成殺了,封鄭昌為韓王來阻擋漢軍,張良逃亡歸漢。】

【秦念:韓王成的死,算無遺策的張良算不到嗎?】

史書刻意沒寫韓王成之死與張良之舉的關聯,但看前後順序,不難看出其中的蹊蹺。

秦念還是嘴下留情了。

否則這時候她就該嘲諷韓成的死是張良故意為之。

她其實很喜歡張良,故意貶低隻是想讓祖龍劇本裡的張良入秦。

反正隻是扮演類聊天群,又不是舞到正主眼前。

………

“秦皇這是要引出項羽殺義帝,並非是要指責子房啊。”

劉邦笑道,他早就看出了秦唸的目的。

張良當然也看出了秦唸的目的。

雖不喜秦念這三段話還暗藏著迫使他入秦的禍心,但張良不得不感歎秦念極似嬴政。

秦始皇“沒有辜負任何一個功臣”。

這秦念如此煞費苦心,顯然也是極為重視助他複秦的大將軍。

【劉邦:並非如此。當時項羽殺義帝,又將韓王成囚在彭城。子房就算不寫那封信,項羽也不會放過韓成。韓成雖死,吾承諾以韓宗室信為韓王,再度複韓。】

這麼說倒也解釋得通。

但韓王信建都晉陽以後,也沒見張良再去輔佐韓王信。

不過秦念又不是杠精。

就韓王信那個投降匈奴的廢物,也不配得張良的輔佐。

秦念也知道劉邦既是以這段話為張良開脫,也是在幫她鋪設保項羽的台階。

雖然她並不需要劉邦的幫忙。

她已經想好這個小話題結束,就以”項羽殺熊心“引出楚漢之爭。

但幫了就是幫了,秦念當然領情。

………

熊心看著自己的死,不知該作何表情。

先前他見項梁擁立他為楚王,還以為項氏一族忠心耿耿。

結果項羽先架空他,又將他殺死。

項燕知道他會有這麼一個後人嗎?!

此時的韓成同樣心有慼慼焉。

甚至熊心好歹還有約定關中這樣被秦念稱讚的舉動,而他就一直被秦念譏諷。

被囚於彭城再被殺死,真就是一事無成。

項梁本就動搖的反秦複楚之心徹底死了。

“項羽殺義帝”。

這個義帝是楚懷王熊心。

至此以後,項氏一族再也沒有資格聲稱複楚。

【秦念:之後就是你借熊心之死號召各諸侯王攻楚,正式開啟楚漢之爭。】

【劉邦:知義帝之死,吾袒而大哭,親為發喪,臨三日。】

劉邦可不想認“借熊心之死”這種說法。

但他也不敢直接否認。

於是直接說出當時自己的作為,假裝他就是真心為義帝之死悲痛不平。

好訊息是秦念並沒有繼續追問這件事。

壞訊息是——

【秦念:隨後你趁著項羽攻齊,帶著五十六萬聯軍攻入楚都彭城,然後就誌得意滿日日笙歌?】

【劉邦:……】

【秦念:張良這時候都在你身邊吧,他沒能勸住你,是不是也覺得五十六萬聯軍,優勢在你?】

【劉邦:咳。】

張良默然。

正如秦念所言,由於軍力差距過大,陛下認為勝券在握。

他雖進行了勸說,但到底不像初入關時那般漢弱於楚,陛下並不在意他的勸說。

他也沒再勸。

【秦念:項羽以三萬精兵擊潰五十六萬聯軍,近二十倍的兵力差,你居然可以輸得一敗塗地。】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