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皇帝聊天群 第45章
劉邦失去了笑容。
什麼?
後世究竟是怎麼回事?!
【嬴政:休得胡言。】
嬴政本該為劉邦竊大秦的天下而怒,
可被秦念這麼一打岔,怒意剛起就蕩然無存。
後世究竟是怎麼回事?
都如秦念這般視社稷為兒戲?
【秦念:好的。】
【劉徹:嘁。】
【秦念:?】
【劉徹:……】
秦念冷哼一聲。
劉小豬的人設真的好欠。
【秦念:酈食其還有哪些大才?】
秦念當然知道史書上的相關記載,但這是她兼職的聊天群。
劉邦的扮演者是她的同事,
她肯定要打配合。
【劉邦:他與陸賈都有辯才,擅長遊說。】
劉邦沒有繼續說酈食其的功績。
他意識到秦念不看重酈食其,正是因為酈食其擅長的是遊說。
始皇帝不是很需要這樣的人才。
但人才總歸有能用武之地,區彆是秦念願不願意幫酈食其說話。
連韓信都能被秦念保下來,沒理由酈食其就空有才能無處施展。
【劉邦:六年前酈食其說服齊國歸降,以三寸之舌下七十餘座城池。】
【劉邦:可惜有將領擅自襲擊齊國,齊王田廣要求酈食其去阻止這個將領進攻,他卻誓死不從,被齊王烹殺。吾每思及此事,
都甚是痛心。】
【秦念:……】
秦念直接發一串省略號過去,
是因為她看出劉邦在乾嘛了。
挾韓信以迫秦皇?
劉邦,
這麼做合適嗎?
這倆分明都是你的部下!
………
韓信:“……”
劉恒欲言又止。
他記得秦皇說過,義父攻取齊國。
劉徹說義父自請封假齊王。
劉恒也知道,義父由齊王被阿父改封為楚王。
所以……
這個致使酈食其被烹殺的將領——
是義父?!
………
猜到“這個將領”是誰並不困難。
秦時的酈食其也猜到這是誰害死了自己。
他卻是大喜。
好事啊!
一則待身為縣令的好友“來訪”,他可以哭訴自己甚悔,
且自己也沒有好下場,
烹殺可比斬首死得慘。
二則韓信必然受到大王重用,
有齊國之事,韓信不能不提攜於他。
【秦念:你沒下令讓這個將領停止攻齊,朕有理由懷疑你就是想讓他趁機攻齊。】
【劉邦:朕絕無此意!】
劉邦再度感謝天幕的禁止謊言。
就是韓信為了功績擅作主張!
………
秦念也知道是韓信自作主張。
準確點說,韓信原本都打算撤兵了,又是蒯徹攛掇他繼續攻齊。
理由一是漢高祖沒有下令停止攻齊。
理由二是“將軍將數萬眾,
歲餘乃下趙五十餘,
為將數歲,
反不如一豎儒之功乎”。
這就是爭功導致的慘案。
但許而擊之本就是兵家常用的手段。
一個投降的齊國和一個被滅的齊國,漢高祖肯定更喜歡後者,所以事後也沒有追究。
就連酈食其本人也不覺得韓信錯了,才會寧死不去勸韓信退兵。
【劉邦:“舉大事不細謹,盛德不辭讓。而公不為若更言!”以此言回答齊王後,酈生慷慨赴死,何其高義!】
透過文字,秦念彷彿能看到“漢高祖”裝作痛心——當然肯定也真有痛心的部分,但更多應是得意洋洋的模樣。
倒不必扮演得如此還原。
【秦念:酈食其去遊說魏豹並未功成,卻探明瞭魏營的軍情,助韓信平定魏國。可見其有著極強的觀察能力,也有足夠的膽魄。】
【秦念:若是願意深入南越,未嘗不能立下不世之功。】
【劉邦:南越過於艱苦。】
【劉邦:西域也應很艱苦。酈生年老,不能如此奔波啊。】
酈食其目光灼灼地望著天幕。
艱苦嗎?
他看得出這是漢皇在為他謀劃,但他雖然年過五十,卻仍有持劍之能!
不世之功,他願往之!
【秦念:次則可持王令暗巡各郡,獲知各地官吏履職情況及民情。】
【嬴政:善。】
酈食其恭敬地向天幕作揖。
既謝兩位秦皇,亦謝他原應效忠的漢帝。
南下、西去、暗巡。
這是兩條荊叢路與一條坦途。
酈食其更嚮往前兩者。
………
酈食其事了,秦念那可就要揭劉邦的短了。
拿韓信威脅她,她肯定得反擊。
【秦念:在你佔領轘轅險道之後,趙國彆將司馬卬準備渡河入關,你就攻打平陰切斷黃河渡口——這是應該對同盟做的缺德事嗎?】
劉邦大笑。
秦念沒說他因張良熟悉韓地,助他佔領轘轅險道之前,他曾屠戮穎陽。
說明秦念果然是他所想的那種君王。
酈食其一事隻是小事,故秦念也隻以小事相譏。
【劉邦:是不應該,但換作是你,你難道就不會這麼做嗎?】
【秦念:嗬。】
嬴政很不高興。
他不可能在看後世討論如何入關時無動於衷。
秦念對他相當恭敬,卻對胡亥極為憎惡。
顯然秦唸的先祖不是胡亥,而是其他公子。
胡亥究竟做了什麼?
【劉邦:行至轘轅山時,子房前來與吾會和,方能略定此間險地。】
【秦念:因為他輔佐韓王成一事無成。】
兩個張良都皺起眉頭。
他們都想到了秦念此前所言“不能謀其國”。
【劉邦:因司馬卬之故,吾欲儘快入關,想要繞過宛城,還是子房勸吾不要冒進,否則定有前後皆為秦軍之危。】
劉邦已經掌握和秦念交流的技巧。
那就是非必要不起爭執,遇到不好回答的話題可以略過不提。
張良看了眼陛下,明白其所想。
陛下這是希望“自己”入秦,如同舉薦酈食其那般舉薦他。
但他不認為年輕的自己會接受這般好意。
………
張良臉色很難看。
這漢皇實在是多管閒事,他欲何往與這個素未謀麵的劉邦有何關聯?
韓國亡於暴秦,他家五代相韓。
他豈能投秦!
【秦念:宛城約降之後,見你沒有屠宛城,於是西進的路上各城都積極降漢,再無阻攔。】
【劉邦:秦皇所言極是。】
劉邦知道秦皇這是在點他不該屠城。
【劉邦:兵臨武關之時,章邯降楚。趙高派使者來見吾,欲與吾於關中分地稱王,吾不信這等小人!】
劉邦這話說了三次。
前兩次都因提及胡亥被趙高所殺被天幕阻止。
………
秦念看出劉邦這話有點彆扭。
如果是要罵趙高,肯定得把趙高殺胡亥的事說出來,不應該隻罵小人。
都不用問甲方,秦念也猜得到這事與胡亥關聯度等級更高。
看來扮演劉邦的打工人比劉徹謹慎得多。
合理。
【秦念:趙高,又蠢又毒。】
趙高與劉邦約定關中稱王?
小人?
又蠢又毒?
嬴政冷冷看著中車府令趙高。
此刻趙高恐懼至極,連忙跪地認罪求饒。
他和章邯不同,章邯雖然敗後降楚,但後世皇帝沒有定論章邯為小人!
嬴政命廷尉將趙高收押。
待知曉趙高做了什麼,才能決定應以何刑進行處置。
趙高不是無能之人,嬴政才會安排他教導胡亥決獄之事。
趙高犯下重罪,蒙毅依律判處他死刑後,嬴政不僅將他赦免還官複原職。
最終卻是胡亥將大秦基業毀於二世。
而趙高,居然在劉邦還在武關之外時,派使者前去乞降!
【劉邦:奪取武關亦是子房之計,以酈食其、陸賈攜財寶勸降武關守將。】
【秦念:然後趁機襲取武關——那位擅自攻打齊國的將領是跟你們學的?】
【劉邦:哈哈哈哈!】
韓信:“……”
劉恒強忍笑意。
義父應少有這般神情。
韓信不認為許而擊之有錯。
若隻是依兵法行事,他必然無愧於心。
偏偏他自己比誰都清楚,他確實不服酈食其輕易下齊國七十餘座城池。
那就有愧於心了。
【劉邦:待行至嶢關,趙高已為秦王子嬰所殺。】
劉邦也就是嘗試一下,他也沒想到能夠說出來。
天幕的規則實在令人看不懂。
【秦念:誅殺趙高,是嬴子嬰對大秦最大的功績。】
嬴子嬰看到劉邦之言時被嚇得不敢呼吸。
秦王子嬰!
這豈不是說他行叛逆之舉?
待見秦念之言,嬴子嬰才緩過神來。
有後世秦皇此言,陛下應當不會殺他。
【劉邦:攻取嶢關,亦是子房獻策。增設軍旗以疑秦軍,複以酈食其勸降秦將。】
【秦念:然後再趁其不備襲取嶢關,此計朕方纔好像見過。】
劉邦又是大笑。
這後世秦皇說話有趣,大趣!
【劉邦:嶢關已破,吾又於藍田擊潰秦軍。抵達霸上後,嬴子嬰捧著帝璽符節出城投降,朕入定關中。】
劉邦滿意地看到自己的民心再度上漲。
已高於天幕初現之時。
【秦念:祖龍,這不是嬴子嬰的過錯,他即位太晚,已無力迴天。】
【嬴政:……】
嬴政的沉默,是秦念此言,分明是支援子嬰即位。
為何是秦王?
為何是子嬰即位?
【劉邦:吾本欲留下他的性命,可惜一月後項羽入鹹陽大肆屠戮,好在仍有始皇後人倖免於難。】
秦朝宗室雖先後被胡亥、項羽所屠戮,但公子高之後或有隱姓埋名藏身於民間者。
劉邦觀秦念對胡亥的厭惡,猜測他應是公子高的後人。
………
嬴政勃然大怒。
於鹹陽屠戮!
項羽!
項氏一族!
………
秦念知道,在劉邦說出“項羽入鹹陽大肆屠戮”“好在仍有始皇後人倖免於難”時,項羽在祖龍的劇本裡幾乎是必死。
正如劉徹能放過為匈奴練兵的李緒、盜神道外堧地的李蔡、構陷張湯的莊青翟,甚至沒有詢問葬送七萬軍的李廣利是何人。
但麵對威脅到自身或者漢朝宗室的馬氏兄弟和江充,劉徹就會追問身份,直接喊話“捕其全族”。
像劉徹這樣的帝王,家與國就是絕對的逆鱗。
“家”就是宗室,國為社稷。
代秦立漢的劉邦,在嬴政的劇本原本也是必死之局。
秦念也是在救下劉邦時,就想明白甲方為什麼給她安排“始皇後人”這個身份。
如果沒有“複秦”這個設定,嬴政劇本裡的劉邦及沛縣人才、張良等六國貴族、甚至連兵仙韓信都彆想活。
大秦二世而亡,逆鱗被撕開的祖龍必然會血腥清洗所有反秦勢力。
唯有存在“始皇後人複秦”這個設定,祖龍纔有可能在“始皇後人”的請求下放過劉邦,並重用漢初的人才。
很顯然,甲方並不希望祖龍的劇本裡,漢初的那些人才死得毫無價值。
那麼現在問題來了——
項羽是不是甲方想要救下的人?
【秦念:祖龍,倘若項氏一族為秦效力,或可留項羽性命。】
秦念無法判斷出甲方是否想要留下項羽。
就像甲方也沒有明確告訴她,這個群存在的意義是改寫意難平。
她是在群聊對話中自行發現甲方的目的。
甚至就連甲方想要保下劉邦以及張良蕭何韓信這些人,她也是在發現唯有“始皇後人”這個身份能保下劉邦後,才知道:
甲方不僅想要改寫曆史上的意難平,還想要避免新的意難平的出現。
假如項羽早夭,算不算“新的意難平”?
既然祖龍還活著,項羽就還未行屠城坑殺降卒之舉。
有著項羽這樣的猛將,北伐匈奴時必然能夠減少秦卒的傷亡——雖然大秦的猛將很多,有韓信樊噲等人的加入後會更多,但勇將多多益善。
秦念沒有繼續思考保項羽的理由,因為她突然想到:
要不要保項羽,決定權不在她。
正如劉邦被保下,作出決定的也不是她,而在於祖龍。
她要做的是給祖龍鋪設台階。
要不要下這個台階,是由嬴政的扮演者來決定。
她的工作,隻是鋪設台階。
【嬴政: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