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皇帝聊天群 第48章
【今日話題:唐太宗李世民。】
【相關皇帝加入群聊:李治。】
泰山封禪第三日,
祭地祇,皇後武照以皇後之身亞獻。
萬事順遂。
當她領六宮女官完成亞獻,卻見天生異象!
………
沒有李淵?
秦念有些疑惑。
劉徹話題有劉啟,
怎麼到李世民就沒有李淵?
是甲方認為李淵沒有意難平,還是認為李世民和劉邦都屬於“開國皇帝”,所以不計入?
秦念也沒深究,加不加李淵是甲方的決定。
甲方不加,那就不加唄。
………
李世民鬆了口氣。
沒有阿耶一朝也好。
玄武門之變未涉及百姓,已實屬僥幸。
倘若天幕投影至太子還是兄長的阿耶一朝,或將興起大禍。
屆時又有突厥在外虎視眈眈,便是內憂外患。
李淵:“……”
難道是世民的太子之位為逼宮所得,故而漢武帝之父劉啟是“相關皇帝”,
而自己卻不是?
對,
必是如此!
絕對不是天幕將世民視作劉邦那般!
【聊天群發言許可權已發放。】
【李治:封禪祥瑞?】
秦念看了眼公告欄,
果然曆史話題新增漢高祖劉邦。
轉眼就看到李治的發言。
哦豁,九五夫妻正在泰山封禪?
【李世民:……雉奴,泰山封禪之事勞民傷財,你亦不應信祥瑞之說。】
李世民也沒想到今日天幕剛變動,
看到的第一句話就是李治在說封禪。
還祥瑞?
三歲的李治正在認真吃飯,
聽得阿耶叫他,
連忙望過去。
隻是他聽不明白阿耶在說什麼。
李承乾捂住弟弟的嘴,因為他發現弟弟正要說話。
嘴裡都是吃食,可不能說話。
長孫皇後暗生憂慮。
她一直都在擔憂二子的皇位之爭。
陛下與……也曾如此和睦。
今日家宴,李淵召集十幾位大臣,諸王、王妃與公主等宗親,
於淩煙閣設宴。
既是慶祝頡利可汗被擒,
李世民被尊為天可汗。
亦是天幕之事,
李淵深覺有趣。
世民在側,他若有什麼想與各朝皇帝所說之言,可以讓世民代為轉述。
卻不想今日話題竟然就是他兒!
【李治:阿耶!】
此時李治已經注意到兩個榜單。
雙榜自己皆在前列是好事,能看到已故阿耶之言,李治更是悲喜交加。
阿耶離世已近十八年!
武照看到“武曌”之名時有些驚訝。
竟會有皇帝的姓名與她之名如此相似?
【李世民:朕在。】
【李治:嗚嗚嗚……】
秦念滿頭問號。
好吧,李治確實也挺愛哭的。
但這場麵好搞笑啊。
【李世民:雉奴彆哭,這是怎麼了?】
李世民原本還因雉奴封禪還信祥瑞有一點點不滿。
但一見雉奴哭,瞬間就將那些不滿拋諸腦後,趕緊安慰孩子。
三歲的李治終於把飯食嚥了下去,李承乾這才放開手:“長兄,我沒哭呀。”
李承乾無奈:“……那是長大後的你。”
李治聽不懂,依舊茫然。
李承乾掩下眸底的失落:“你長大後就懂了。”
天幕現世之後,阿耶阿孃每日都會將他與九弟安置於一處,親自教導。
沒有人敢在他麵前提及更易太子之事,但每次望向天空,他都會在聲譽榜前列見到李治的名字。
為何是李治?
倘若是他為帝,他能做得比雉奴更好嗎?
李承乾不知道。
但今日……應該就會有結果了。
“雉奴,如果長兄哭了,就是因為你不乖。”李承乾小聲道,隻有李治聽得到。
李治呆住。
長兄在說什麼啊?
怎麼阿耶長兄都在對他說他聽不懂的話?
【李治:朕、我、我……是太思念、嗚、阿耶嗚……】
李世民立即就紅了眼眶。
他不在之後,雉奴就沒有阿耶了。
【李世民:悲極傷身,你毋要再哭……嗚……】
秦念默默地開了一袋瓜子。
這場麵,她好像不太適合插嘴。
但不是所有人都跟她一樣知情識趣。
【劉徹:跟兒子對著哭的千古一帝?】
【秦念:冷血動物彆插嘴。】
【劉徹:……】
劉徹感到困惑。
他完全理解不了李世民為什麼要跟李治對著哭。
都是皇帝,當著各朝各代的臣民哭?
置皇帝的威儀於何地?
簡直無法理解。
更令劉徹無法理解的,是李治的民心居然還因此上升。
這唐朝的黔首也不可理喻!
【李世民:是朕、朕失態了嗚……】
【李治:阿耶嗚嗚……】
李淵張了張嘴,又不知道該說什麼。
他這兒子什麼都好,就是太愛哭了。
現在看來,李治竟是與世民最為相似的孩子。
所以承乾該不會是被……
李淵徹底噤聲。
【朱元璋:你們欲要哭完這兩個時辰?】
朱元璋實在看不下去。
這會讓他想到標兒。
【李世民:雉奴,你長兄呢?】
被朱元璋提醒,李世民這纔想起他最想知道的問題。
承乾……
【李治:阿耶忘了嗎?長兄在貞觀十九年就病逝了。】
李世民再次悲從中來。
原是如此!
他的承乾怎麼能走在他前麵?
李承乾怔然。
他其實猜過這個緣由。
這……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
長孫皇後已是眼睛泛紅,她的長子竟是、竟是因病早逝!
【秦念:二鳳,你現在是貞觀幾年?】
秦念覺得她是該出來控場了。
不然這兩人的劇本就該走向雞同鴨講。
【李世民:四年。】
【秦念:那你的好大兒李承乾還沒被你逼到謀反。】
【李世民:!!!!】
【劉徹:嗬。】
李世民失魂落魄。
他之前就在擔心排名比漢武帝低,是因為晚年昏庸。
如今看來,竟然確是如此!
承乾,是阿耶對不起你!
【李治:長兄謀反之事,並非阿耶之過!】
再次看到劉徹的名字,以及得知阿耶正處於貞觀四年,李治已然明白天幕是怎麼回事。
天幕竟是出現在各朝皇帝還活著時,故而阿耶不知長兄之事。
那些他不認識的皇帝,就應當是後世的皇帝。
思及此處,李治連忙為阿耶辯解。
這秦念又是誰?
民心居於阿耶之上,聲譽榜卻無其名,還敢如此誹謗阿耶?
這規則不是禁止謊言嗎?
同時,李治還注意到榜上隻有他與皇後的第三子李顯,卻沒有太子李弘。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秦念:恩寵嫡次子李泰的規格超過太子,這難道不是在逼太子謀反?】
【秦念:朕差點以為你爹很喜歡玄武門繼承法,打算將這種繼承法發揚光大,才故意這麼做。】
【李治:……】
李世民僵在原地。
玄武門繼承法?
這是什麼……
這難道是後世對他的指責?
【劉徹:玄武門繼承法是什麼?】
【秦念:就是他在玄武門一箭射殺他哥太子李建成,再囚禁他的皇帝爹,登基上位。】
【劉徹:……】
劉徹震驚。
從這李世民以前的言語中,他還以為這是個過於愛民的仁懦之君。
結果居然是殺兄囚父、謀反登基?!
【劉徹:謀逆登基之徒,怎會民心第三、聲譽第三?!】
劉徹完全無法理解!
大漢以孝治天下,如此行徑簡直就是惡逆!
【秦念:因為萬民根本不在乎皇帝是怎麼上位的,隻在乎在這個皇帝的治下,能不能活得好。】
【秦念:劉小豬,民心榜的差距,就是你跟二鳳在治理民生上的差距。】
秦念之言,看似隻是在如往常般譏諷劉徹。
卻讓各朝皇帝皆是一驚。
萬民不在乎皇帝是怎麼上位?
唐太宗以李建成、李元吉先謀害他為由掀起玄武門之變,此事不可能廣為流傳,當時多數的大唐百姓應多不知其中內情。
可殺兄囚父被秦念披露於天下之後,唐太宗巋然不動的民心——
分明就是在佐證秦念所言!
儒家所說的名正言順,並不能代表民心?
【劉徹:民心是民心榜,他又憑什麼在聲譽榜第三?】
劉徹依舊對“龍豬鳳”的外號耿耿於懷。
他更想要“鳳”字!
【秦念:因為後世也不在乎皇帝是怎麼上位的,隻在乎這個皇帝對華夏的貢獻。】
【劉徹:原來你認為朕的功績僅次於始皇帝?】
【秦念:……】
這劉徹真的好欠!
但秦念確實佩服漢武帝的功績,麵對他的扮演者在這得瑟,也隻能以省略號作答。
………
李世民卻是眼睛愈發明亮。
萬民、後世其實都不在乎他是如何即位?
此刻壓在背上的無形陰影散去不少。
可當看到驚慌的太子,李世民又心痛起來。
他竟然會過於恩寵青雀,以至於逼得太子謀逆,病逝在他之前!
未來的自己,怎麼忍心做出這等事情!
【朱元璋:秦皇,你既然認為李承乾是被迫造反,那你覺得他與李治,誰更適合當太子?】
朱元璋這個問題是幫唐太宗問的。
他認為唐太宗遠在漢武帝之上,甚至不認為漢武帝應排在前三。
洪武六年,他欽定的祭祀過往帝王的名單中就沒有漢武帝。
但天幕顯然是以秦念時期對前朝的看法排名。
秦念複秦,在秦人眼中,始皇帝自然居於聲譽榜首。
同樣有著愛子之心,朱元璋知道李世民無法像劉徹一樣詢問誰更適合當太子。
那就由他來問。
【秦念:換作是李治,絕對不會製定那種漏洞百出的謀反計劃,以至於謀反還沒開始就已經被告發,兩人的差距有如雲泥之彆。】
【秦念:隻能說李世民的運氣真不錯,居然以錯誤的方式挑選出了正確的繼承人。】
秦念替他做出了選擇,李世民卻不願意接受。
【李世民:承乾仁孝敏惠,必是朕有大過錯,他是為朕所迫纔有這般舉動。】
【秦念:劉小豬,看到了吧,這纔是愛孩子的爹,你瞧瞧你怎麼當爹的?】
【劉徹:朕隻覺得他有疾,雲泥之彆竟欲擇泥而取。】
劉徹再度看了眼李治的排名。
他看著都眼紅。
大漢的後世皇帝劉弗陵、劉詢皆低於李治。
如此有為之君,與謀反還沒開始就被告發的太子,智者都知道該選誰為皇儲!
漢太子劉據此刻在母後宮中。
衛子夫看到劉徹與秦唸的對話,神色沒有絲毫變化。
見據兒神色低落,衛子夫輕聲道:
“你要學著效仿陛下。”
“母後……”
“你要類他。”
“……唯。”
【秦念:你腦子就正常了?逼死已經養成的合格的太子,換一個八歲的孩子登基?】
【劉徹:……】
話雖至此,李世民還是不忍更易太子。
承乾幼時聰慧,長大後卻作出不智之舉,定是因他疏於照顧。
【秦念:二鳳,你既然捨不得換太子,那朕就給你一個不得不換的理由。】
【李世民:朕不需要這個理由。】
看著茫然失措的太子,李世民已然作出決定。
他會好好教導承乾,不再恩寵彆的孩子超過太子,承乾必然不會為後世所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