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天幕]皇帝聊天群 > 第62章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天幕]皇帝聊天群 第62章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秦念:開源有嚴打貪腐、遷徙豪富、打劫世家、奴隸貿易、向周邊國家收保護費等。節流有諸如陵寢從簡、少修宮殿、窮養宗室。怎麼會缺給老師們發俸祿的這點錢?】

最佳的開源方法其實是發展工商業。

但秦念打算把工商業放在趙匡胤的話題再說。

——宋朝又稱富宋。

【李世民:……】

沉默的不僅是李世民。

而是所有能看到秦念所言的皇帝、及其臣民。

權貴豪富們更是毛骨悚然——生在秦念治下,
是何等的水深火熱?

“打劫世家”?!

這是君王能堂而皇之說出來的話?

各朝宗室們看著“窮養宗室”這四個字,更是滿頭問號。

啊?

【秦念:修正一下,“打劫世家”修正為“征收遺產稅”。】

各朝世家:“……”

這種修正有何意義?

掩耳盜鈴嗎?!

【李世民:遺產稅?】

【秦念:就是繼承家族財產時,
需要按照繼承的數額進行階梯繳稅。家產少的不收,家產越高征收的稅率越高,用以補充國庫惠及平民——這是損有餘而補不足的大道。】

【劉徹:這不就是打劫?】

【劉徹:咳……朕是說,此法甚好!】

劉徹喜形於色!

他那四十萬一張的白鹿皮幣,就純屬打劫宗室。

但做不到按宗室的財富進行“階梯打劫”,也隻能打劫宗室而無法打劫其他貴富之家。

哪像秦念這般,能將所有富人計入其中?

損有餘而補不足,徙豪富之財以資萬民,這是大道、大義!

哪個世家豪富敢反對,
就是損國利家的蠹蟲!

劉徹一朝的權貴豪富大多麵無人色。

彆的王朝會不會采用秦念這“征收遺產稅”的“開源”之法不好說,
但他們這位陛下必然會采用!

………

各朝皇帝、尤其是集權程度足夠高的皇帝,
都在此刻極為意動。

雖說秦念不慎說出“征收遺產稅”的本質是打劫世家。

但正如秦念所言,這是損有餘而補不足,是損豪富以補萬民的大道!

他們甚至還想到了秦念沒有說出來的深意:

此為削弱世家豪富之策。

世家門閥“損國利家”,朝廷為何不能“損世家門閥以利國”?

【李世民:呃……向周邊國家收保護費是指?】

李世民也對打、征收遺產稅很感興趣。

但他究竟比劉徹矜持,
這話不好直接說出來。

於是決定先問問彆的。

什麼叫做收保護費?

【秦念:在交通受限的情況下,
能夠有效治理的疆域是有極限的。對極限之外的國家,
則可以要求他們每年上繳高額的保護費。】

【李世民:你是說納貢?】

【秦念:納貢才幾個錢。保護費,保的是他們不被攻打的費用,能收多高就收多高——無法治理的地方,可不代表不能派兵去摧毀。】

【李世民:……】

【秦念:你發什麼省略號?高句麗你沒打下來,於是你經常派偏師去騷擾他們以誤其農時,
這招朕是跟你學的。】

相關記載出自不怎麼可信的《資治通鑒》。

但現代考古發現位於吉林的高句麗丸都山城於貞觀二十二年後有區域性加固的痕跡,
極有可能是為了應對唐朝的騷擾。

既然有印證,
《資治通鑒》的這段記載的可信度就有所提高。

就算李治的扮演者否定這一記載,秦念也能說是被宋朝的偽史所騙,不算撒謊。

【李世民:……咳。】

李世民略有些赧然,但更多的是驚喜。

竟有如此良策!

以揮師作為威脅,是有些不仁德……

不對,他不能再為儒禮所誤。

想要變夷為夏,唯有示以刑威!

收取高額保護費,則必然激發該國民變。

或轉而攻唐——但小國若無城防之守,大唐鐵騎必將所向披靡!

或不斷內亂,弱異國以強大唐。

待日後大唐可以治理該國之地時,便可不費吹灰之力攻占該國!

【秦念:若是小國給不起保護費,還可以用奴隸抵錢。】

果真是弱異國強己身之策!

桑弘羊深受啟發,甚至想到如何效仿管仲那般藉助貿易削弱他國!

此刻他想到賈誼於《過秦論》中所述:

“於是從散約敗,爭割地而賂秦。秦有餘力而製其弊,追亡逐北,伏屍百萬,流血漂櫓;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強國請服,弱國入朝。”

秦念所述的“保護費”,正是在迫使異國“爭割地而賂秦”!

【劉徹:如此收保護費,你就不怕異國群起而攻秦?】

大漢不同於昔日之秦。

麵對九國之師,彼時的秦國居於關中,有崤函之固。

倘若異族各國聯合攻漢,縱然這些小國不足以對大漢形成威脅,也足以令漢軍疲於奔命。

屆時收來的“保護費”恐怕還抵不上軍費。

故而劉徹有此問。

【秦念:還記得縱橫家的老本行嗎?】

【劉徹:合縱連橫。】

劉秀及之後的各朝皇帝皆扼腕歎息!

歎於縱橫家的衰落。

秦念這話一出,他們就已經猜到秦念是如何避免異國群起攻秦。

百家衰亡,果真是華夏之大不幸。

【秦念:在華夏遠強於異族小國之時,縱橫家有著更廣闊的舞台——更換小國國君,扶持傀儡,挑起小國內部紛爭。】

【秦念:屆時,異族還巴不得將各種政敵以奴隸的身份送往華夏以穩固地位。而這些“政敵”,又是傀儡國君不聽話的時候,再好不過的傀儡備選。】

【劉徹:采!】

劉徹欣喜異常。

秦念此言,幾乎是瞬間就讓他明白該如何對待偏遠之地的異族。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

這是再狠辣不過的伐謀!

【秦念:這些小國內部要足夠亂,亂到其百姓極度怨恨本國貴族,亂到渴求華夏前來平亂,那就是漢化其國的最佳時機。】

【劉徹:朕猶喜此言!】

劉徹當然喜悅。

一喜秦唸的亂異國之策遠勝於儒家的懷柔,如此誅心之法是吞並異族的絕佳方式。

二喜“漢化”一詞!

………

各朝皇帝不自覺再度看向民心榜。

此刻再看榜首之名,竟是平添一股寒意。

秦念並非隻有愛民之仁,其身為帝王的狠辣在此刻表露無遺。

這便是秦君血脈嗎?

………

嬴政難掩笑意。

倘若秦念生在此時……

可惜。

………

各朝儒家卻是冷汗洗背。

秦唸的亂國之法顯然違背儒家的仁義。

但此前秦念已經告訴他們,對異族懷柔的結果就是異族隨時準備反叛。

對於異族,唯有周禮的刑威才能迫使其歸夏。

【劉邦:窮養宗室,是否有些過了?】

見“保護費”的話題已結束,劉邦就主動詢問“節流”中的窮養宗室。

他之所以要封劉姓諸王,既是為了鞏固統治,也是為了善待宗室。

窮養宗室,會使宗室離心。

且他身為君王,又怎能讓子嗣不得富貴?

【秦念:朕說的窮養宗室,是窮養血脈關係已經沒那麼近的宗室。】

各朝宗室皆鬆了口氣。

還好,還好。

這秦念雖然瘋,但還沒瘋到六親不認的地步。

………

秦念也是在劉邦出言之後,纔想起封建時代,宗室是皇室重要的倚仗之一。

窮養宗室的結果,隻會是真成孤家寡人。

何況親親相隱雖然是儒家之弊,但真讓古代的皇帝窮養至親以惠民,這劇本就過於懸浮。

所以她得圓一下這段話。

【秦念:某朝不管隔多少代的宗親都要用國庫來養。但凡會算點數?十代十幾代之後,“宗室”將會達到怎樣可怕的數量?宗室的俸祿竟然快要超過軍費。】

【劉邦:竟有如此不知收斂的朝代?】

【朱元璋:……】

【劉邦:且當吾未言。】

朱元璋也是此刻才背脊發涼。

宗室的俸祿快要超過軍費……

怎會如此?

如今大明宗室不過數十人!

“老四,你給朕算算,十幾代後,宗室會有多少人?”

朱棣開始算,算了許久,越算臉色就越難看。

“……或有數十萬。”

朱元璋身形一晃。

“凡親王、郡王、王子、王孫及公主、郡主等,每歲支撥。”

數十萬宗室由國庫奉養……

朱元璋終於明白,秦念此前對自己為何那般無禮。

在得知宗室之數時,他自己都覺得毛骨悚然。

那時的大明……

他不敢再想下去。

【李世民:隻是老師學識不夠,又如何培養出能夠通過鄉試的考生?】

經過粗算,李世民發覺秦唸的鄉學裡學竟真有可行之處。

如今最大的問題,就是才能低下的老師,如何培養出大唐需要的人才?

【秦念:首先,教育不僅是用來培養考公職的學生。對於絕大多數平民而言,會認字,就能看懂國家的法律與政策,能讀懂各家學派的書籍,能學會書上記載的農、醫及百工之學。】

【嬴政:韓非認為愚民方可安國。】

若非秦念之言與法家完全相悖,嬴政不會發言。

他想知道秦念既然依法治國,又為何想要開民智。

【秦念:戰國時期這話是對的,但統一之後就不是了。陳勝起義的最初,就是利用戍卒的無知,誤導眾人以為戍邊失期當斬,藉此引發起義。】

【劉徹:秦法不是失期當斬?】

【嬴政:?】

【秦念:劉邦!】

【劉邦:……秦法,因水雨失期,無罪。】

【李世民:漢高祖,你朝……唉。】

【劉邦:吾隻是讓史官記錄隱王事跡之時,隱去了一部分內容……咳,以後不隱史了。】

劉邦歎氣。

原本這事與他沒什麼關係,這劉徹怎麼就這麼藏不住事?

漢史記錄與秦時不符時,明顯就是乃公改的嘛。

何必非要追問?

【朱元璋:若是如此,陳勝不就是造言倡亂首者?秦念,你又為何對他多加推崇?】

【秦念:如果當時的百姓能有條活路,就不會追隨造言倡亂首者。陳勝雖是誆騙戍卒造反,但所到之處萬民影從,歸根究底還是因為賦稅徭役繁重到無以為生。】

嬴政眉頭微蹙。

賦稅徭役繁重……這是秦唸的諫言?

韓非雲“故明主之國,無書簡之文,以法為教;無先王之語,以吏為師”,主張愚民。

秦念卻認為韓非之法隻適用於“戰國”之時。

誰對誰錯?

想想大秦的二世而亡,再看秦唸的民心榜首,答案不言而喻。

【嬴政:民智開,則難治。】

【秦念:正是難以治理才能體現出君王的智慧。彆人朕不知道,但祖龍一定不會擔憂智民難治!】

秦念反手一頂高帽送回去。

因為韓非說得沒錯,愚民就是比智民容易治理,就是有利於君王。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