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天幕]皇帝聊天群 > 第63章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天幕]皇帝聊天群 第63章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嬴政:……】

嬴政壓著嘴角。

秦念此言明顯附帶目的,
但——

天幕禁止謊言。

………

朱元璋無聲冷哼。

不發聲,是擔心天幕收錄。

秦念這話一出,不開民智就意味著君王無能。

【秦念:開啟民智,
一可防世家獨大損國利己,二數以千萬計乃至萬萬計的專業技術人才,才能將國力推向巔峰——地有極限,何不真正做到令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劉徹:地有極限?】

劉徹為秦念所言而動。

地竟有極限!

【秦念:有。不然你以為後世麵臨的絕境是怎麼來的?就是地之極的那些“大漢”在不斷擴張,見到了止步不前的夜郎國。】

各朝各代的帝王們看著那十六個字,久不能言。

現在他們終於知道秦唸的目的了。

秦念毫無保留地指出各個朝代的弊端,其目的就是讓華夏不斷向外開疆拓土。

愚民的後果,
唐宋明皆能看到。

正如秦念所言的愚民之弊:

或世家損國利己,
民不聊生,
改朝換代;或異族侵襲,邊患不止。

………

“數以千萬乃至萬萬計的人才……這或許就是‘夜郎’能獨對三境強敵的倚仗。”

武曌輕聲歎道。

可惜,她老了。

大周也將歸國於唐。

不然真想看看,大周開啟民智之後的國力巔峰,
會是何等場景。

………

劉徹難以抑製情緒,
竟是忍不住起身,
於殿上來回踱步數次。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大漢的國力巔峰,他欲往之!

【李世民:老師學識之問,你以“首先”作答,
是否還有後續?】

李世民亦為那十六字所鼓動。

但他很快就鎮靜下來。

開疆拓土非一日之功,
國力巔峰亦非一日可成。

時間有限,
他應儘快獲知秦念治國之要。

【秦念:其次就是鄉試的內容。鄉試的目的有二:一為通過後可入鄉學,並有資格參加縣試;二為人才評級的等次,比如通過鄉試才能擔任鄉學之師。】

【秦念:所以鄉試僅用於考覈基本的認字與算數能力,試題難度也不應太高。】

【李世民:算數很重要?】

【秦念:你看看不會算數的某朝?】

【朱元璋:……】

【李世民:呃……】

【秦念:語文,數學,是最基本的兩項能力,也應是最基礎的兩門科目。】

說到這裡,秦念有了個好主意。

於是敲甲方,確定天幕設定中包括“理解文字”的同時能夠“理解讀音”。

【秦念:天幕之字,是朕整理的簡化字,讀音、句讀、左右排序是由朕所規範,你們各朝都可以抄朕的作業。】

在群裡一片寂靜之時,秦念在瀏覽器複製相關知識發在群裡。根據人設,這些應是她帶去嘉慶時期,所以隻能攬功於己身。群裡都是同事,也都知道她是在遵循人設。

【秦念:數字、計算符號則是來自異族,其規範為……後世使用的度量衡單位為……】

從甲方處得知天幕設定,皇帝的發言是說出來再被天幕記錄。

秦念刻意控製傳送的頻率,模擬正常說話的速度。

【李世民:秦皇真天縱英才也!】

令人記錄下相關內容,等到秦念不再補充時,李世民纔不由得感慨。

他早就發現天幕上的文字因句讀而更加容易理解。

本以為這是鬼神之力,天言有異。

原來竟是秦念之功。

那些數字更是簡潔易記,雖是學自異族,但秦念”抄“異族,又何嘗不是慧眼識珠?

難怪秦念一直不相信天幕是天意。

若真有鬼神,又怎麼會去“抄作業”?

【秦念:朕也這麼覺得。】

【劉徹:……嗬。】

劉徹原本也想讚賞秦唸的才能。

但看到秦念對李世民的回答,他就隻剩下一聲冷笑。

真是不知謙遜為何物。

看得到烏鴉黑,看不見自己黑的劉徹如是想到。

【秦念:接下來要說一下教科書,即由官方統一印製,送至學校指導老師教學的書籍。】

【秦念:初級數學無非是加減乘除,但語文教科書極為重要,甚至關乎國本。】

【李世民:啟蒙之書,是否可用《千字文》?】

【秦念:不可以。初級啟蒙需要的是最常用的文字,作為教科書也肩負著引導國民思想的作用。《千字文》以儒禮為主體,以其啟蒙的後果不堪設想。】

【李世民:當以何文啟蒙?朕自幼學儒,若由朕來編纂此書,必然受到儒禮影響。】

大唐儒生欲哭無淚。

他們知道,陛下果然已經不再信任儒學。

但他們甚至沒資格指責陛下。

後世儒生所編造的偽史,任何大唐子民都無法容忍。

更彆說陛下本人。

【秦念:幼童生性多不喜讀書,教科書在教導他們道理的同時,還需要兼顧趣味性,以引導幼童向學。】

【秦念:莊周、韓非的寓言故事都不錯,從中挑選與百家思想關係不大的部分,用簡單且常用的文字進行描述,就是一本不錯的啟蒙書籍。】

【劉徹:韓非的寓言故事會與法家無關?】

劉徹懷疑秦念就是想要尊崇法家,才會薦以韓非。

莊周不過是掩飾。

【秦念:那你說說“自相矛盾”這個故事,跟法家有什麼關係?】

【劉徹:……】

【秦念:鄭人買履?濫竽充數?守株待兔?】

【劉徹:……】

【李世民:既是要引導國民,為何要避開百家思想?】

【秦念:因為小孩子容易被帶偏,不宜灌輸百家思想。】

【秦念:但愛國、富強、公正、法治、誠信這些不會錯且不獨屬於學派的思想,可以列入啟蒙教科書。】

考慮到封建社會的特點,秦念隻說出這五個價值觀。

【劉徹:法治,這不就是法家的思想?】

【秦念:曆朝曆代皆沿襲秦法,你覺得曆朝曆代是依法家思想治國嗎?】

【劉徹:你在詭辯。】

【秦念:朕依法治國,法治當然是核心思想。你要是不喜歡法治,你大可以改成儒禮,始作俑者。】

【劉徹:哼!】

劉徹冷哼。

秦念這話,分明就是被他揭露私心後惱羞成怒。

但冷哼歸冷哼,劉徹也知道他的“教科書”必然會包含秦念說的這五點。

再添上忠君、孝道……

等等,這孝算不算儒家思想?

【劉邦:為何無忠孝二字?】

【秦念:朕造反起的家,說忠不是搞笑嗎?】

【劉邦:……】

【李世民:……】

【武曌:……】

【趙匡胤:……】

【朱元璋:……】

【朱棣:……】

劉秀不認為自己是造反。

王莽纔是亂臣賊子。

但看到高祖之名,劉秀很是無奈。

這秦念真是……

怎麼這話就不被天幕視為違反規則二?

造反起家不算史實嗎?

應是沒詳說如何造反,故而未被視作史實。

………

如此一來,聲譽榜前九的九個皇帝,竟有六人自認行造反之舉!

李世民正感歎之際,又想到朱元璋是朱棣的“父皇”。

這朱棣的登基方式竟是如他一般?

【劉秀:不倡忠君,就不怕反賊四起?】

在劉秀看來,王莽這樣的人就是因為不忠君,才會成為亂臣賊子。

故而他也會優待王莽篡漢後選擇隱居的官吏與名士。

【秦念:哪朝哪代不提倡忠君?哪朝哪代沒亂臣賊子?上麵那群刷省略號的,不是亂臣就是賊子。】

【劉邦:……】

【李世民:……】

【武曌:……】

【趙匡胤:……】

【朱元璋:……】

【朱棣:……】

秦念笑得很大聲。

這捧哏捧得真好啊!

………

但凡有得選,朱元璋一定會想辦法讓秦念彆再說話了。

這個瘋子大約是因為秦二世而亡,走向另一個極端。

不僅不再相信王朝能夠萬世,甚至認定王朝無需設法儘量長久。

故而如此肆無忌憚地自認反賊!

【朱棣:倡導忠君尚有反賊,不倡導豈不是反賊更多?】

雖然自身也是“亂臣”,但朱棣還是不由得發問。

【秦念:看看朕的民心,你覺得以上那些造反成功的皇帝來到我朝,有造反的資格嗎?】

【朱棣:……】

朱棣不知道秦唸的民心究竟有多穩。

但李隆基排在第二。

這個第二,應是開元盛世的極盛之時。

在極盛之時,造李隆基的反,難度有多高?

“其時頻歲豐稔,京師米斛不滿二百,天下義安,雖行萬裡不持兵刃。”

如此盛世,尚不及秦念之民心。

無怪乎秦念如此自負。

【秦念:所以朕不需要倡導忠君,你們需要的話大可以在教科書上加“忠君”。】

劉徹冷著臉。

秦念這話說出來,他必然不會刻意在“教科書”中加上忠君之說。

明知這是激將法,他也不可能不中計。

他若是加上忠君之說,豈不就是承認自己不如秦念,需要藉此來阻止臣民造反?

何況正如秦念所言:

各朝各代都提倡忠君,實則該反還是會反。

秦亡。

大漢亦亡。

【朱棣:但民心易去。】

現在天幕之上的唐玄宗,其民心甚至高於唐太宗。

此後卻奢靡享樂,在極盛之時迎來安史之亂。

朱棣確信:如果唐玄宗加入群聊,若大唐百姓得知安史之亂,其民心必然陡降。

【秦念:前明後昏才會先得民心再失民心。朕若是變得昏庸,那朕不介意百姓造反換個皇帝,一姓哭總好過華夏家家哭。】

【朱棣:……】

果然,這就是個純粹的瘋子。

朱元璋雖暗罵數次瘋子,但看向民心榜首之名時,卻早已不覺疑惑。

除卻秦念,無人有資格占據榜首。

倘若他為民時,有秦念這樣的君王……

應不會“父母兄相繼歿,貧不克葬”。

………

李世民再度看向李隆基之名。

他早就注意到這個奇怪的李姓皇帝。

民心排名比他還高,聲譽卻在昏君之列。

如今答案出來了。

前明後昏。

賢明之時民心所向,昏庸之時……家家哭。

與李隆基聲譽排名相仿的皇帝,皆有民不聊生之時。

【劉徹:既然“忠君”無用,又何必“愛國”?】

劉徹不是亂臣賊子。

他很不喜歡秦念否定忠君之說。

要知道他重用儒家,有一部分原因就是董仲舒在天人三策中提倡忠君!

如今卻是不必了。

至少可見天幕的漢人,絕無可能相信忠君之說。

高祖已被秦念定論為亂臣,且高祖未能反駁。

劉徹知道高祖為什麼不能反駁——

天命異象皆為秦念所否,高祖代秦就是造反,而不是天命在漢。

沒有天命,就是亂臣賊子。

【秦念:忠君的反麵是造反,愛國的反麵卻是賣國。在華夏一統的情況下,賣國就是向異族乞憐。宣揚忠君無用,愛國卻是華夏存續的基礎。】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