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天幕]皇帝聊天群 > 第80章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天幕]皇帝聊天群 第80章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趙匡胤:……】

“製圖授略”“文臣監軍”成為定製?

趙匡胤已經能想象往後的宋將麵臨著怎樣的局麵。

“光義,
往後……於府中修書吧。”

趙德昭目不轉睛地望著天幕,卻是聚精會神地等待晉王的回答。

父皇此言,是要徹底奪晉王之權,
並將其軟禁於府中。

“臣弟遵旨。”

在秦唸的譏諷中,趙光義看到的是一個聲名掃地的誤國之君。

比起在外被人恥笑,禁足於王府中甚至是好事。

【秦念:算了,趙光義的軍事越說越生氣,不說了。】

趙光義在軍事上最災難的表現,秦念已經說得差不多。

還要說,就是對黨項的錯誤判斷與決策,讓大宋錯過控製西北的最佳時機,最終西夏得以建國,
成為宋朝的另一大邊患。

但比起之前說自毀城牆、製圖授略、文臣監軍,
這就顯得不夠看。

而且今日話題是宋太祖趙匡胤,
總不能光說趙光義的事。

【秦念:趙德昭,曆史上的趙炅軍事上雖然一塌糊塗,政治上也隻能說是及格,但對百姓還算可以,
故而宋朝好歹也成功延續下去。你既然取而代之,
可彆做得連他都不如。】

【趙德昭:我定當勤政愛民。】

這句叮囑也就是秦唸的突發奇想。

直接換皇帝的情況,
在群裡還是第一次。

【趙匡胤:這北伐之策……】

趙匡胤再度詢問。

每個話題僅有兩個時辰的時間,秦念說光義的過錯就說了那麼久。

他擔心時間不足以讓秦念將北伐之策全部道出。

【秦念:七年後耶律賢就會病逝,十二歲的耶律隆緒即位。】

【趙匡胤:主少國疑,屆時就是攻遼之機?】

趙匡胤大喜過望。

【秦念:到時候遼國會是蕭綽蕭太後主政。恭喜你,將直麵一位青史留名的女性英主——明年她還是皇後,
耶律賢就會將她的地位提升至與自己等同,
一切政務交給她處置。】

【趙匡胤:……】

趙匡胤無奈。

難怪光義會接連遭遇“高梁河之敗”與“雍熙之敗”。

原來是直麵遼國英主。

於亂世中建立大宋,
南征北戰多年,趙匡胤比任何人都清楚敵國有明君,遠比敵國有良臣猛將可怕。

更彆說是青史留名的英主。

………

“皇後應當也會青史留名。”

以往李治風疾不發作的時候,還會儘量多看些國事。

可當確定風疾的成因之一就是勞累時,他就隻能將更多政務交由皇後處置。

“我隻願陛下早日康複。”

李治笑了笑。

後世秦皇尚且無法根治風疾,何談康複?

十日前由於天幕之故,得知後世有昏君泰山封禪、致使後世對封禪一事不屑一顧,李治沉默半晌還是堅強地完成了整個封禪儀式。

秦念對儒家的指責,李治因此取消去曲阜孔子廟追贈孔子為太師的原定行程。

此時李治正在返回長安的路上。

【武曌:青史留名?】

【秦念:蕭太後執政期間,粉碎宋朝北伐的希望,對外開疆拓土,達到遼國鼎盛,故而青史留名。】

要不是涉及後世,秦念非得把宋朝向遼國納貢的澶淵之盟說出來。

【趙匡胤:……】

看到大宋成為遼國太後青史留名的墊腳石,趙匡胤隻能沉默。

【秦念:朕若是教你如何北征,無異於“製圖授略”。不過如何增強宋朝國力,朕倒是可以一論。】

【趙匡胤:請秦皇不吝賜教!】

賜教?

新入群的趙德昭一驚。

他不明白父皇為何對秦念如此看重。

雖說秦念明顯是後世之君,但大宋亦是漢唐的後世朝代。

趙德昭不認為自己有資格教導漢武帝唐太宗。

這聲譽榜無其名、卻在民心榜居首的秦念究竟是何許人也?

【秦念:倒不能算是賜教,隻是對你大宋後世的一些政策進行優化再說出來。大宋軍事弱成那個鬼樣子,還能夠維持相對穩定,就是用錢給異族納貢買平安。】

【趙匡胤:?!】

趙匡胤大驚失色!

大宋給異族納貢?

何至於此?

【秦念:之所以能納那麼多貢,國家財政還不至於崩潰,則是因為你大宋除了大慫還有一個外號:富宋。】

【秦念:大宋之富,遠超漢唐,甚至可以說在朕之前為最富一朝。】

【朱元璋:我朝亦不如宋?】

【秦念:你朝跟大宋比富?燕雀跟鴻鵠比誰飛得更遠嗎?】

秦念毫不猶豫地開嘲諷。

宋明之間的貧富差距,那簡直就不在一個檔次。

【朱元璋:……】

【朱棣:差距有多大?】

父皇默然,朱棣便出言詢問。

大明居然比宋朝窮,其差距還有如燕雀與鴻鵠?

朱棣完全不敢置信。

【秦念:單論財政收入的峰值差距,差個五倍吧。】

【朱元璋:……】

【朱棣:……】

朱元璋目光呆滯。

他不理解。

宋朝的財政收入怎麼可能那麼高!

還是說大明怎麼會這麼窮?

為什麼?

【李世民:若大唐與宋相比?】

【秦念:三倍。】

這類資料都是秦念從網上搜的,不保證準確度。

其實這類資料哪怕是官方給的資料,也無法保證準確性,因為都是按目前的考古史實進行推測。

既然是推測,就一定會有誤差。

不過沒關係,反正按照扮演群的邏輯,隻要無法被證偽,那她的話就不會被視為謊言。

哪怕皇帝們在群裡對賬,他們也不能確定自己的財政收入就是本朝的峰值。

【李世民:……】

李世民也失去了夢想。

秦念說宋朝自攻下太原就轉攻為守,不難看出宋朝的疆域遠不及大唐。

可宋朝的財政竟然是大唐的三倍!

為什麼?

【劉徹:大漢呢?】

劉邦倒吸一口涼氣。

這個後代究竟是怎麼回事?

靜候秦念言富宋緣由即可,何必自取其辱?

【秦念:太過久遠,無法統計極盛時期的財政收入,隻能確定漢比唐窮。】

【劉徹:……】

劉徹猶豫片刻,沒有報出去年的財政收入。

他不確定自己是否為漢帝中最富的一朝。

若是後世以此時的財政為準,有可能讓後世輕視大漢。

倒不如什麼都不說。

【趙匡胤:這是光義治政的功績?】

【秦念:收起你的戀弟腦,富宋的根源在你,是你的政策奠定了富宋的基礎。】

可勁給自己攬功的皇帝,不奇怪。

給弟弟送功績的皇帝——

是趙匡胤啊,那也不奇怪。

【趙匡胤:?】

趙匡胤常以自己的軍功為傲,並不認為自己的文治有多優秀。

結果秦念說大宋之富遠勝漢唐,居然是源於他?

趙匡胤不理解。

【秦念:你居然連為何而富都不知道?看來朕得從頭說起。】

打出這行字,秦念就意識到:

老趙這是在給她遞台階!

那這“扶弟魔”的人設,顯然也是為了更好地讓話題得以繼續。

嘶……

果然群裡都是高日薪的能人。

【李世民:朕亦當洗耳恭聽!】

【秦念:朕先說一點,大宋工商稅巔峰時占財政收入的比例高達七成以上。】

各朝皆寂。

此前秦念堅持要提高工商地位時,雖然說得有理有據,但各朝還是有許多人認為貴工商則傷農。

可當此刻看到富宋的工商稅比率,再也沒人敢梗著脖子說要抑工商。

這……

甚至都不是“驚人”所能形容!

【秦念:首先是興農。】

【秦念:大宋水患頻發,老趙,你興修水利的做法很好,於民有大利。】

【趙匡胤:謝秦皇誇獎。】

趙匡胤思索秦念之言的含義。

秦念此前就說抑製工商的本質,實則是抑農。

難道反過來,興農亦是興工商?

【秦念:但你朝後世有蠢貨為阻北虜南下掘開黃河堤壩,水患綿延後世數百年。】

宋高宗趙構時期的東京留守杜充,為阻金兵南下,居然掘開黃河堤壩,致使黃河奪淮入海,蘇北水患持續七百多年。

這次改道也沒能阻攔金兵,金兵繞道而行。

杜充最終還投降金國。

【朱元璋:此人確為蠢貨!】

【朱棣:我朝亦受此患。】

【趙匡胤:……朕當立下祖訓,禁我朝後人擅掘黃河堤壩!】

從沒有一刻像現在這樣,讓趙匡胤清楚地意識到各世朝代同在華夏。

宋時的掘開堤壩,竟然致使水患延續到朱元璋一朝。

【秦念:除此以外,你朝的黃河水患幾十年後就會變得極其嚴重,原因在於下遊淤堵,黃河頻繁改道,早點想辦法治理。】

秦念想起一種說法:宋朝為抵禦契丹“三易回河”,致使黃河水患變得極為嚴重。

其實並不是三易回河引發水患,而是當時就是到了水患頻發的階段。

“回河”是指宋廷想要黃河回到原本的水道,其目的在於治水,隻可惜宋朝的三次治水都以失敗告終。

【趙匡胤:可有良策?】

趙匡胤大驚。

大宋的水患現在就很嚴重,經常有水係決口。

可觀秦念此言,幾十年後的黃河水患將會更加嚴重,甚至是嚴重得多?

【秦念:治水需因地製宜,中遊下遊的事朕幫不了你。而淤堵的源頭在於上遊毀林毀草開荒導致黃土裸露,暴雨將大量泥土衝入黃河。如何平衡墾荒和生態環境,是你需要慎重考慮的問題。】

【趙匡胤:謝秦皇告知此事。】

不墾荒,又如何讓不斷增加的人口得以飽腹?

但墾荒會引發黃河水患,水患會致使下遊歉收甚至絕收,引發更大的糧荒。

麵對如此兩難之境,趙匡胤隻想到一個辦法:

往適宜耕種之地開疆拓土。

【秦念:繼續說富宋:你減免苛捐雜稅、降低田賦,農民有存糧可賣,這就使得百姓有積蓄。】

【趙匡胤:朕隻是效仿前人。】

減免苛捐雜稅、降低田賦皆是學自前朝明君,趙匡胤不敢攬功。

大宋百姓皆謝陛下。

陛下終結戰亂,又勸課農桑,減免賦稅。

這些都是他們親身體會的良政。

家中有了存糧,還可售賣於市,就使家中有積蓄。

【秦念:其次是興商。】

【秦念:係統性疏浚河道,貫通漕運,有效促進商業往來。】

疏浚河道。

李世民第一時間想到的竟是隋煬帝修建的大運河。

南北貫通之後,“運漕商旅,往來不絕”。

大唐承隋之利。

河道疏浚一事,曆朝曆代皆有為之。

各朝皇帝暫時還看不出趙匡胤的特殊之處。

【秦念:明確商稅,公正公開且較低的稅率極大促進商業發展。結合百姓有積蓄與商道暢通,大宋的商業開始蓬勃發展。老趙,你每年收的商稅是不是越來越多?】

【趙匡胤:確實如此,如今已經達到十之三四。】

李世民震驚。

僅是明確商稅,就能讓商稅達到十之三四?!

此時的大唐僅征收關市稅,即商人入市繳納市稅,經關卡需納關稅。

但商稅占比極低!

【李世民:何為明確商稅?】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