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皇帝聊天群 第81章
【秦念:商品過關時繳納的關稅需明確稅率,
不能每個關卡想怎麼收就怎麼收;哪些關卡能夠收稅也必須明確,任何地方不得私設關卡。】
各朝商人緊盯天幕!
除宋以外,其餘各朝的關稅都是極為混亂。
作為商人,
他們跨地行商要做最麻煩的事就是打點各關的守衛。
如今卻看到有宋一朝,其關稅居然是明確公開!
如此一來,跨地行商是賺是賠一算便知!
【秦念:另一種稅叫交易稅。商人按賣出商品的價格進行交稅,稅率也應當明確。】
【李世民:原來如此。趙匡胤,你是如何製定稅率?】
【趙匡胤:行者齎貨,謂之過稅,每千錢算二十;居者市鬻,謂之住稅,每千錢算三十。】
【趙匡胤:過稅為秦皇所言的關稅,
住稅為交易稅。】
這段稅率出自《宋史·食貨誌》,
沒有記載是哪個皇帝定的。
但《文獻通考》中記載:
“藝祖開基之歲,
首訂商稅則例,自後累朝守為家法。”
——宋太祖開國那年,首次製定《商稅則例》,(宋朝的)後世君王都奉為家法。
可見商稅的製定就是宋太祖趙匡胤的功勞。
秦念認為宋太祖的文治被普遍低估,
《商稅則例》可以說奠定了宋朝商業繁華的基礎。
………
其餘朝代的商人眼睛都紅了。
這商稅就該大宋賺!
如此低額且明確的稅率,
若在他們所在之朝,
當有多少利益?
【秦念:朕給你個改進的措施。交易稅應針對不同的商品上下浮動,當然,這個浮動也必須足夠明確。】
【趙匡胤:如何浮動?】
大宋百姓膽戰心驚。
此前戰亂之際,各種賦稅紛雜混亂,他們飽受其苦。
如今各種賦稅總算穩定下來,
他們也習慣了陛下製定的《商稅則例》,
實在害怕再生混亂。
【秦念:平民百姓需要的生活必需品,
儘可能壓低稅率;豪富權貴才買得起的商品,越貴稅率就該越高,也叫奢侈品稅。】
大宋平民皆鬆了口氣。
顯然,這不會損害他們的利益,正相反還要降低他們的稅率!
至於豪富權貴,對秦念這話有點異議,但也不算多。
“豪富權貴才買得起的商品”,以及“奢侈品”一詞,倒是讓他們有些得意。
稅率高一點也無妨,要是高到買不起——那就不買了。
反正不是“生活必需品”。
………
劉徹看向桑弘羊,見其正快速記錄秦念所言。
他想起秦念此前所言“權貴豪富才會用到的物品,可禁止私營以富國庫”,這是對均輸平準的建議。
這“奢侈品稅”,應當可與均輸平準相結合。
【趙匡胤:必遵從之!】
趙匡胤感歎:“這是俠義之風。”
“父皇,為何說秦皇是俠義之風?”
趙德昭不解。
但他現在已經有資格就不解的事情詢問父皇。
“劫富濟貧,自是俠義之風。”
………
墨家弟子目光灼灼。
他們尤喜這位秦皇!
此時他們正在與服徭役的秦民一道修建學宮。
其實始皇帝沒要求他們修建,隻是讓他們在學宮落成後講學,並研發後世秦皇所傳授的各種技術。
始皇帝還為農家圈定百畝良田研發育種漚肥之術。
但墨家主張兼愛,又怎能坐享其成?
農家弟子亦是與民同修學宮。
兩家學說雖有殊異,但經過這數日的精誠協作,已有惺惺相惜之意,剛好往後欲要增加糧食畝產,亦需彼此互通有無。
“這可是墨家兼愛?”有農家弟子問道。
“定是如此。”
墨家弟子皆歎始皇帝不用墨學,但墨家之學竟是為後世秦皇所用。
又因天幕之故,甚至會反過來影響始皇帝的決策,正如現在的百家學宮。
【秦念:民有積蓄、商道暢通、商稅明確,這三者共同奠定富宋的基礎。】
【趙匡胤:其實《商稅則例》本是防止藩鎮擅征商稅,與中央爭利。如此一來,也能遏製地方坐大,防止其威脅中央。】
趙匡胤道出緣由。
他發現太子對國政多有不解,趙匡胤明白這是因為他疏於對皇子的教導。
既是如此,已是皇帝的德昭必然也多有不解。
但他就不能像太子這般直言詢問於自己,否則就是於天幕自曝其短。
趙匡胤將緣由示於天幕,實為教子。
………
趙德昭聚精會神地盯著天幕。
天幕上的言語,正是各朝明君在交流帝王之術。
父皇這段話,則分明是在教導於他。
【秦念:二鳳,看好了,老趙這話可是重點,治的就是你朝羈縻之策的遺留問題。】
【李世民:多謝二位!】
藩鎮與中央爭利,地方坐大威脅中央。
李世民在大唐亡國之因上又添一筆。
“藩鎮與羈縻之策有何聯係?”
這話他問的是天幕,被規則所阻,顯然這被算作後世之君的具體史實。
於是李世民看向諸位大臣。
“臣以為,應是羈縻之策致使異族反叛,後世君王不得不設定藩鎮以禦外敵。藩鎮坐大,致使外強內弱,威脅社稷!”
房玄齡出列道。
李世民頷首。
應就是這般緣由。
溫彥博麵紅耳赤,他沒想到羈縻之策的禍患居然還不僅是異族反叛。
………
遏製地方坐大?
劉徹對趙匡胤的商策越發喜愛。
既能富國助他征討他國,又能內防地方坐大,遏製諸侯。
豈能不採納?
桑弘羊奮筆疾書,他清楚地知道與商有關的政策最終都會交由他來推行。
張湯原本不喜商事,身為天生法家,他最厭惡的就是官商勾結。
即便陛下欲興商,張湯也隻當陛下是為了國政不得不逐利。
如今他才知道,原來商稅竟能強中央弱地方。
【秦念:《商稅則例》是華夏第一部係統化的商稅法典。】
嬴政看向李斯。
無需陛下多言,李斯已主動領命。
首部商稅法典居然不是出自法家,而是以儒治國的宋朝!
李斯不能接受。
【秦念:以律法確定稅率,保障商人權益,嚴禁官吏橫征暴斂,同樣是抑製官商勾結的手段。】
【朱元璋:這怎麼算是抑製官商勾結?】
朱元璋極為不解。
在他看來,商人皆為逐利,唯有大力抑製,才能阻止官商勾結。
豈有以律法庇佑商人之理?
【秦念:就是因為你完全不懂商業,才讓你朝比唐朝還窮得多。】
【李世民:……】
李世民實在不覺得這是誇讚。
【朱元璋:請秦皇明示。】
接受大明比大宋窮五倍的現實後,朱元璋現在想做的當然是仿宋以富明。
朱元璋急於想要瞭解其中內情,就隻能好言相問。
【秦念:朱八八,假設你是商人,如果官吏可以隨意欺壓你,你想要自保並賺取收益,你會怎麼做?】
朱元璋眉頭緊鎖。
他當過農民、乞丐、和尚、武將、皇帝。
唯獨沒當過商人。
【朱元璋:……尋求庇護。】
但這個結論不難得出。
朱元璋隻覺頭腦驟然清明。
原來打壓商人的結果,其實是逼迫商人行賄!
【秦念:沒錯。商人隻有尋求庇護,花錢買平安。抑商越狠,官吏的貪腐就越嚴重。】
【朱元璋:……】
【秦念:隻有將“官吏庇護”改為“國家庇護”,以國之律法庇護商人行商,他們就不會被迫行賄,從而有效抑製貪腐。】
【朱元璋:朕竟不知此事,為何也沒有臣子提醒朕?】
朱元璋問完之後就已經得出了答案。
他想到了漢朝的鹽鐵之議。
君臣的利益並不一致。
【秦念:清正廉潔的官吏,沒有商人會想不通去賄賂他們,他們也恥於言商。而貪汙受賄的官吏,又怎麼可能會把致富之策告訴你?】
【朱元璋:……】
朱元璋掃視群臣。
他無法分辨這些臣子哪些是恥於言商,又有哪些是以此為“致富之策”。
【朱棣:宋朝已用律法庇護商人,為何貪腐之事亦未絕?】
【秦念:認識“抑製”這個詞嗎?知道“抑製”是什麼意思嗎?】
抑製,是約束壓製。
不是禁絕。
朱棣連忙繼續發問。
【朱棣:當如何禁絕官商勾結?】
【秦念:隻要有利可圖且利益高於風險,就一定會有官商勾結,我朝也隻能做到儘量抑製。】
【秦念:而抑製之法,無非就是降低商人勾結官吏所能獲取的利益、提高受賄官吏和行賄商人被抓且重判的風險。】
官商勾結之問題,劉徹此前就問過。
秦唸的回答是“多培養張湯”。
想來這指的就是培養更多清廉的法家官吏,以“提高受賄官吏被抓且重判的風險”。
劉徹對秦唸的說法接受良好——
由官吏來庇護商人,商人就會行賄給貪官汙吏;
以國家律法庇護商人,那商人行……那就是國家來收取商稅,這錢就是歸他劉徹所有!
【朱棣:謝秦皇指教。】
趙德昭現在知道父皇為何對秦念那般看重。
這位帝王雖不在聲譽榜,其治國才能卻極有可能是諸皇之最!
………
各朝各代的君王亦儘皆醒悟。
抑商,實為迫使商人行賄,實為富官吏以窮國家!
如今秦念儘道抑商之弊與揚商之利,再無君王輕視商業。
收取的商稅足夠高,就可以降低農民的賦稅以及“生活必需品”的價格,這纔是真正的利民。
商業、工業、農業,這三業果真是互相促進。
【秦念:而老趙另一項遺澤後世的開商政策,是打破坊市製度,允許商鋪臨街開設,取消宵禁形成夜市。】
正式立法全麵允許臨街開設商鋪的是宋仁宗,但宋太祖趙匡胤是率先拆除坊牆,允許百姓隨便擺攤開店的皇帝。
於是宋朝的零售業得到空前發展。
甚至還因“臨街擺攤、坊中開鋪”的行為過於普遍,把趙匡胤的皇家儀仗給堵在了大路上。
好在宋太祖的脾氣相當不錯,被堵在路上就隻是把通利坊占道的民舍給拆了。
——宋朝汴京的通利坊是核心商業區之一。
這商家占道經營的問題,真就是古今共通。
【李世民:朕將即刻廢除坊市製!】
這個好改,李世民迅速作出決定。
不就是允許商鋪臨街開設?
既然是善政,那就當場學。
至於取消宵禁,那還需要另行商議,以謹防動亂。
【趙匡胤:朕沒有取消宵禁,隻是縮短宵禁時間,允許早市、夜市的開設。朕也隻在京城予以解禁,其餘地區是否也應如此?】
趙匡胤被誇得有點慌。
其實唐朝時期江淮地區就已有草市,隻是仍舊受到官府限製。
不過他確實明令將草市納入商稅征收之列,若秦念是以此認定是他打破坊市製,倒也不算錯。
趙匡胤此前從未想過這種本意為獲得更多稅收的做法,會被秦念視作遺澤後世的功績。
不容易——
這位後世秦皇此前說的最多的,可全是“遺禍後世”。
【秦念:你縮短的程度已經算得上取消了。至於其他地方是否解禁,當然要視當地經濟與治安情況來決定。】
【趙匡胤:如此甚佳。】
趙匡胤決定等到此次天幕結束,就與群臣商議哪些地方可以解禁宵禁。
屆時擇一二先行嘗試。
【劉徹:廢除坊市,又如何確保商人不會欺瞞偽詐?】
這個問題是桑弘羊問的。
劉徹予以轉述。
………
這個問題趙匡胤也想知道答案。
隻是被誇得受寵若驚,他一時間沒想起打破坊市製度後帶來的問題。
與商稅同樣與日俱增的,正是商戶訴訟案!
《宋刑統》中雖然有懲罰行濫短狹而賣者的條文,但商戶相關的訴訟案就是越來越多,欺瞞偽詐者屢禁不絕。
【秦念:設立專職部門。設兩個,一為市監部,二為城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