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天幕]皇帝聊天群 > 第82章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天幕]皇帝聊天群 第82章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劉徹:兩個?】

劉徹能理解設立專職部門管製欺瞞偽詐行為,
可為何要設立兩個?

市監部好理解,顧名思義就是監管市場。

這城管部又是何意?

【秦念:市監部,專門管理市場。坑蒙拐騙偽劣產品,
都由這個部門鑒定處罰。為防該部門以權欺商,也必須出台明確的商法】

【趙匡胤:城管部又是何意?】

【秦念:臨街商鋪違規搭建、流動攤販占道經營、垃圾亂丟亂扔……老趙,你的汴京街道,已經快被占得連皇家儀仗都過不去了吧?】

【趙匡胤:……】

趙匡胤懷疑秦念能看到他的汴京!

現在汴京就是很繁華,繁華到大街一日窄過一日。

【秦念:繼續放任,明年你的皇家儀仗就會被堵在商業區的大街上,你一怒之下怒了一下,把占道的民舍給拆了。】

【趙匡胤:……】

趙匡胤的沉默,既是無奈於他應是第一位因這種理由被堵在街上的皇帝。

更因驟然上升數十位之多的民心。

他明明還沒被堵在路上!

【劉徹:皇帝被堵在大街上隻是怒了一下?】

劉徹驚歎。

趙匡胤究竟是怎麼忍住不殺人的?

一怒之下就怒了一下,
隻是拆了占道的民舍?

這性情未免太過仁懦。

【趙匡胤:咳。城管部就是整治這三類問題?】

趙匡胤純屬轉移話題。

他確實過於縱容商鋪攤販。

實在是商稅收得太多了。

若是過於乾涉就有可能導致商業萎靡,
一旦商稅減少,
又如何支撐得起北伐的巨額消耗?

【秦念:由於問題越來越嚴重,後世宋帝專門就這三類問題成立了類似於城市管理部門的街道司,但整治失敗。】

成立街道司的皇帝是宋仁宗趙禎。

廟號都帶上“仁”字了,整治失敗那是必然的。

【趙匡胤:……】

【劉徹:嗤。】

【李世民:這是為何?】

李世民連忙發問。

他已決定效仿宋朝興商,
但不願有朝一日,
自己出行也被堵在大街上。

同為愛民之君,
屆時他也不可能對這些商販嚴加處置。

後世宋帝為何整治失敗?

他會不會步其後塵?

【秦念:給攤販劃定擺攤區域、以及禁止傾倒垃圾這兩部分成功了,因為街道司處置得了小攤小販。】

【趙匡胤:……】

趙匡胤已經猜出後世宋帝整治違建為何會失敗。

【秦念:汴京臨街的商鋪,哪個背後不是皇親國戚達官顯貴?小小的街道司敢動他們嗎?】

汴京各大商鋪背後的皇親國戚達官顯貴:“……”

趙德昭時期的權貴豪富們還不瞭解秦念,就算被點出此事也無動於衷,甚至竊笑。

沒錯,
他們就是權勢滔天。

要動他們的商鋪,
小小的街道司也配?

………

趙匡胤時期占道商鋪的後台們,
卻是個個麵色難看。

看過三次天幕話題的他們深知秦唸的能耐。

凡是秦念點出來的問題,大多會有解決之法,且解決的辦法往往不是他們願意接受的辦法。

【李世民:你朝竟然允許官吏軍隊經商?】

【趙匡胤:……】

【秦念:其他還沒放寬官吏軍隊經商的朝代,看到了嗎?這位宋太祖被堵在大街上過不去,就是前車之鑒。】

趙匡胤苦笑。

【趙匡胤:還請秦皇教朕處置此事。】

【秦念:官吏與軍隊絕對不能經商,這是底線。你的縱容隻能獲利一時,但後患無窮:大宋變大慫也有你的一份功勞。】

【趙匡胤:朕是不得不為。】

秦念沉思片刻,發現趙匡胤這話沒錯。

宋太祖的確是不得不為。

以黃袍加身這種方式登基,就必然要讓利。

比如其他朝代都是嚴令禁止官吏和軍隊經商,但看《宋史》看到的官員因經商受罰,都是因為經商方式違規,而不是經商本身違規。

兵變篡位卻能穩坐皇位並完成中央集權,“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就是原因。

說是共治,其實就是讓利。

放開商業限製,就是讓利的一種。

如此一來,宋朝的官吏軍隊經商問題,就很難進行處置。

大宋尚未一統,此時大刀闊斧改革,顯然不是時機。

【秦念:短期方案,以毒攻毒。】

以毒攻毒?

除去宋朝,各朝皇帝皆是不解。

既不解趙匡胤為何說允許官吏軍隊經商是不得已,也不解何為以毒攻毒。

【秦念:既然小小的街道司管不了這些貴人,那就讓更貴的人來管。讓太子和宰相兼任城管部正副部長,看看誰家的商鋪敢把這兩位的臉麵踩在腳下。】

【趙匡胤:謝秦皇相助!】

此時的太子趙德昭,與就在不遠處的宰相薛居正都無言以對。

他們成“毒”了?

不過後世秦皇說話就這樣,經常褒詞貶用或貶詞褒用,這不算什麼問題。

問題在於秦念最後那句話絕的是他倆的後路。

“看看誰家的商鋪敢把這兩位的臉麵踩在腳下。”

待城管部創立,他們兼任正副部長之後——

汴京再有違規搭建的商鋪,那就是踩他們的臉麵。

天下人共鑒之!

此時占道商鋪背後的貴人們同樣無言。

就知道這秦念不是個好相與的皇帝!

但比起這**裸的陽謀,更令他們無法接受的是這僅為“短期方案”。

隻是不違建,他們勉強可以接受。

長期方案又會是什麼?

“官吏與軍隊絕對不能經商”?

這觸及他們的底線!

【劉徹:何為長期方案?】

大漢明確禁止官吏經商,也不會放開這一限製,劉徹沒有這方麵的困擾。

他就是純粹想知道秦念還能有什麼謀劃。

這以毒攻毒之法就很不錯。

以後有些不好辦的事情,就可以這麼辦。

【秦念:官吏軍隊及其親屬經商,必須上報家族資產及經營狀況。市監、稅務等部門給予重點關照。一旦查出不法,從嚴從重處置。】

宋兩朝經商的貴人臉色驟變!

若是直接禁絕他們行商,他們還能互相勾結抗法,甚至是造反。

但秦念此法卻極為微妙。

如何“從嚴從重”?

“嚴重”到什麼地步?

若觸及他們的底線,皇帝隻需略微放寬,就可以輕易瓦解他們的“聯盟”。

放寬還是從嚴,皆在皇帝一念之間。

且皇帝查的是“不法”,有理有據!

【趙匡胤:秦皇大才!】

這不是秦唸的長期方案。

趙匡胤心知肚明。

這不過是過渡方案。

秦唸的最終目的,必然是禁止軍隊與官吏經商。

隱而不言,是因為天幕為天下可見。

隻是不知德昭是否能察覺此事。

民心的上升就是趙匡胤的底氣,他已無需如此前那般隱忍——民心越高,百姓被煽動造反的可能性就越低。

………

趙德昭並沒有看出秦唸的言外之意。

但他記住了秦念此前所言:軍隊與官吏絕對不能經商。

他絕不會讓大宋變成大慫!

他習慣隱忍,也知道父皇為何稱不得不為。

此時不是禁絕軍隊與官吏經商的時機,那就先按父皇所支援的“長期方案”來做。

………

親屬?

劉徹意識到一個問題:

大漢禁止官吏經商,卻沒有禁止官吏親屬經商。

這上報資產與經營狀況,及重點關照從嚴從重,可都是處置官商勾結的好手段。

察覺“親屬”問題的也不止劉徹一人。

【秦念:除去官吏軍隊之外,全民皆商其實是件好事。你朝後期農民皆半耕半商,正是極富之時。】

【趙匡胤:竟是這般?】

趙匡胤難得看到後世宋帝的好訊息。

【秦念:富宋的根源,就源於你定下的國策對工商業足夠友好。而某朝窮到開曆史的倒車,正是因為將你的政策全部推翻。】

【朱元璋:……朕亦有沿用宋製之處。】

【秦念:你先打住,你沿用的方式跟二鳳學劉徹似的,是趙宋絕對不會承認你這個逆徒的程度。】

看到朱元璋說沿用宋製,秦念想到的第一個政策就是大明寶鈔。

雖說宋朝的交子在後期也崩了,但前期作為高效的支付工具對商業起到了促進作用。

大明寶鈔的作用,大概就是幫朱明割了一輪百姓的韭菜,還是用律法強行割取。

【李世民:……】

【劉徹:哈哈哈。】

【朱元璋:……】

【趙匡胤:……】

趙匡胤在忍笑。

怎麼說朱元璋都是後世的皇帝,他得罪不起。

朱元璋一朝能比大唐還要窮,被秦念認定為“開曆史的倒車”。

趙匡胤想不出他是怎麼學的宋製。

再想到唐太宗學漢武帝的五屬國政策,最終學成了在大唐疆域之內分封藩屬國,埋下安史之亂的隱患……

趙匡胤就更想不出朱元璋是怎麼學的。

【秦念:既然說到工商,那就不得不提你朝廢除工匠世襲製度。】

唐朝就有官府支付報酬雇傭的工匠,叫做明資匠。

但明資匠的數量極少,絕大部分還是無償且強製勞役的輪番服役製。

而到了宋朝,工匠開始從強製無償服役製轉變成雇傭製,這也是宋朝工商業得以迅速發展的重要原因。

農民可半耕半商,商人得到保障,工匠被賦予自由身。

這是封建時代平民百姓上升渠道最開放的時代。

隻可惜趙光義及其子孫實在太廢,未能守護這難得的正向變革。

元朝滅宋,就將這些政策全部推翻。

明朝代元之後,更多的是繼承元朝的製度。

【李世民:廢除世襲?朝堂又如何征用匠戶?】

李世民疑惑。

若是廢除世襲製度,朝廷需要征用匠戶但匠戶數量不足又當如何?

【趙匡胤:給以雇值。】

【李世民:……】

李世民沉默了。

之前秦念說宋富於唐三倍,他其實沒有意識到究竟有多大的差距。

如今趙匡胤一句“給以雇值”,讓他真切感受到了大唐的貧窮。

沒錯,李世民隻略作心算,就確定如今的大唐給不起雇值。

此刻他的民心跌到了第五位。

而原本民心僅為中上遊的趙匡胤,其民心已然躍居前三十。

………

趙匡胤知道自己的民心為何漲幅如此巨大。

比如不久前才收取江南,江南百姓的民心必然處於極低點。

然而秦念不斷言及他的愛民政策,新增之地的民心就隨之迎來驟增。

………

劉徹也注意到了李世民與趙匡胤的民心變化。

李世民的民心下降,應是唐朝的匠戶看到宋朝匠戶有雇值,對李世民產生了不滿。

不隻是唐朝的匠戶不滿,群裡秦漢唐各帝、武曌、朱元璋、朱棣的民心也都有下降。

嗬,民心。

劉徹本欲譏諷一番民心的不知足,卻又看到了穩居首位的秦念。

“……哼。”

【秦念:錢給夠,自然多的是百姓願意從事工匠行業,國家就不會缺工匠。】

秦念“貼心”地予以補充。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