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皇帝聊天群 第89章
李弘麵色蒼白。
“不能正視人性之惡”,
“漢朝的前車之鑒”——
他知道秦念在說誰:漢元帝劉奭。
漢元帝劉奭柔仁好儒,其父漢宣帝劉詢曾歎:“亂我家者,太子也!”
也正如漢宣帝所言,
漢元帝被視為漢室基禍之主。
“父皇,兒臣無能,請……另立太子!”
李弘不願成為亂唐之主!
李治第一反應就是要拒絕,皇後卻已然道:“陛下,弘兒體弱,不應操勞。”
武照已經被秦念點醒。
她同樣疼愛弘兒,但誠如秦念所說,弘兒……確實過於柔仁。
………
“那個信以德治國的蠢貨?”
劉徹自言自語,但此事與他無關。
劉據、劉弗陵都不會信什麼以德治國。
………
劉詢隱有不安。
此前秦念說“以德治國”時點名劉秀。
顯然,
這個皇帝指的就是他與劉秀之間的皇帝。
再看劉奭在聲譽榜上的排名……
劉詢有點懷疑這個“漢朝的前車之鑒”就是指他與皇後的長子劉奭。
………
李世民依舊沒有發言。
此前他詢問時,
雉奴就沉默以對。
他不想為難雉奴,
不如等雉奴先處理好太子之事。
或許大唐就不會被武曌篡位。
【李治:……當立誰為太子?】
皇後已經作出決定,李治隻得接受。
他也不想讓阿耶為此事費心。
弘兒體弱,改立太子之後就不必“勞累煩心”,常伴他與皇後左右,
也是好事。
【秦念:武曌啊。橫豎十一年後你就打算禪讓她,
隻是被宰相勸住了。搞不好她登基的想法,
就是你給撩撥出來的。】
天知道秦念當初讀到這段曆史時有多震驚。
她當時甚至懷疑自己看的是盜版的《舊唐書》。
上元三年,“高宗以風疹欲遜位”,宰相郝處俊反駁“今陛下奈何遂欲躬自傳位於天後”——
秦念讀了數遍,確定李治的意思就是要禪讓給武曌,而不是禪讓給兒子後由武曌攝政。
郝處俊才會回答:
“高祖、太宗二聖之天下,
非陛下之天下也。陛下正合謹守宗廟,
傳之子孫,
誠不可持國與人,有私於後族。”
——李淵李世民打下的天下,不是你打下的天下。你應該傳給子孫,而不應該把國家交給彆人,偏心天後的家族。
所以她懷疑武皇以六十七歲的高齡登基為帝,就是這次唐高宗欲要“遜位”的操作幫武皇開啟了新世界的大門。
至於這段是不是武皇改史的結果,秦念認為不太可能。
因為那段話結合上下文,分明就是否定武則天即位的合法性,甚至否定唐高宗禪讓的資格,明顯不利於武皇。
武則天給自己找的即位理由也沒有“先帝欲禪讓”這一條,而是偽造讖語。
更彆說還政李唐之後,假如這些都是她編的,後世的唐皇也該改回來。
至於唐高宗為什麼起這種念頭,秦念懷疑是永徽四年時,睦州陳碩真起兵造反,自稱為文佳皇帝。
雖然起義很快就被平定,但——
陳碩真是史上第一個自稱為皇帝的女性。
【李世民:雉奴,你在做什麼?!!!】
【李治:……】
李世民眼前一黑!
他承認武曌的聲譽排名足以說明他的能力,但這也不該是雉奴禪讓的理由!
等等。
李世民定睛一看,發現秦念說的是“她”。
再想到雉奴與武曌皆稱李弘為“弘兒”,甚至是武曌先詢問李弘的病因,李世民腦中浮現一個不應該的猜測。
………
武照震驚地望著陛下。
陛下欲要禪讓她?
李治同樣震驚,震驚之餘是完全不知道該怎麼麵對天幕上的阿耶、也不知該怎麼麵對皇後及百官。
未來的自己究竟在想什麼?
難道皇後篡位,其實是得他的認可?
此時的文武百官更是目瞪口呆——陛下要禪讓給皇後?!
【劉徹:她?】
【秦念:對。】
劉徹再度看向聲譽榜,確定武曌之名就在前九。
漢室皇帝聲譽超過武曌之人,也就唯有三人。
此時劉徹不得不想到一個問題:
假如呂……
【劉邦:女子亦可為帝?】
劉邦瞬間頭皮發麻。
他此前想的是在恒兒親政之前,將社稷先托付給皇後。
結果這武曌是女子之身為帝?
看她與李治的熟稔,這武曌怕不是李治的皇後?
如今呂雉見到武曌之事……
【朱元璋:武曌是李治的皇後。漢高祖,你是該想想如何阻止呂雉篡位了。】
【劉邦:……】
朱元璋冷笑。
此前秦念說起提升女子的地位,他就頗為不讚同。
其中就有武曌篡位、還欲要將皇位傳給武家侄子的原因。
現在他倒想看看,劉邦要怎麼處置呂雉之事。
………
劉恒已經入京,陛下本欲以護如意一般庇護已被立為皇太弟的劉恒,但他婉言拒絕。
他拒絕陛下好意,是因為阿母送彆之時,叮囑他務必少言少行,不可有任何違逆太後之舉。
“恒兒,哪怕太後要誅殺我,你也不得為我求情。否則你就算救下我,我也會撞死在階前!你、你可明白?”
劉恒明白,陛下護不住他。
唯有聽命於太後,纔有一線生機。
呂雉看了眼坐在身側依舊恭敬的劉恒,再度望向天幕。
她可以借“太後”的身份掌控權勢,但篡位登基——
要以太後之身篡位,絕非易事。
皇室宗親、文武百官皆是阻力,武曌必然在朝中根基極為深厚,才能順利登基。
李治既然有禪讓之意,則武曌必然早就以皇後之身參政。
【李世民:雉奴!說話!】
“說話!”
小李治亦能“理解”天幕之言,以為阿耶是在對他說話。
李承乾直接捂住弟弟的嘴。
長孫皇後冷著臉:“承乾,將雉奴抱過來!”
李承乾抱著雉奴退了幾步:“雉奴才三歲,他還小,不懂事!”
長孫皇後咬著牙:“正是因他還小,還來得及教導!”
………
“兒臣現在並無此意。”
此話一出,就被天幕認定為謊言。
李治:“……”
武照不敢置信。
此前秦念說起此事時她就感到震驚,但隨即想到秦念獲知曆史靠的是史書與“考古”。
她懷疑是自己登基之後,刻意偽造陛下欲要禪讓之說。
如今看來,竟是陛下真有禪讓她的想法?
【朱元璋:李治無言,應是想要否認此事,被天意視為謊言,未能道出。】
秦念警覺。
嗯?
“天幕”居然還有這樣的隱藏設定?
謊言無法道出?
【李治:……】
半晌,武曌笑了一聲:
“雉奴……”
【李世民:雉奴,你為何有此意?】
盛怒至極,李世民反倒冷靜下來。
他現在就想知道雉奴在想什麼。
唯有對症下藥,才能打消雉奴這個想法。
若是不能……
李世民再度看了眼“武曌”之名。
那就隻能問出武曌是何人。
秦念或許不會回答,但朱元璋不喜女子當政,應不會替她隱瞞。
至於雉奴所在之朝,就隻能是他如漢高祖禁止竇太後乾政一般,強令武曌不得乾政。
【李治:……】
看到雉奴繼續沉默,李世民皺起眉頭。
雉奴為何不解釋?
【秦念:因為李治替你負重前行,年僅三十三歲就風疾發作,而且比你嚴重得多,發作時甚至目不能視,好在有武曌這個皇後替他分擔政務。】
【秦念:現在他已經被病痛折磨六年了。】
秦念看似是為李治說話,實則是為武曌美言。
不然李世民的劇本裡,武曌恐怕不會有什麼好結果。
倒是李治的劇本很神奇,居然是年僅三十九歲就有禪讓的念頭?
這讓秦念想起《新唐書》的一段記載。
《舊唐書》是後晉所編寫,由於大量抄錄唐代史料,文筆顯得有些粗糙。
也正是缺少史官的“加工”,秦念才更願意相信《舊唐書》的記載。
《新唐書》是北宋時期編纂,秦念對它的記載不是很信任,認為也就比《資治通鑒》可信一點。
但在上官婉兒祖父上官儀之死的記載上,《舊唐書》隻寫了“下獄而死,家口籍沒”,另外相當隱晦地記載:
“時帝風疹,不能聽朝,政事皆決於天後。自誅上官儀後,上每視朝,天後垂簾於禦座後,政事大小,皆預聞之,內外稱為二聖。”
而在《新唐書》中則是這麼記載此事:
上官儀勸李治廢後,李治讓他草擬詔書廢後。
有人把這事告訴武則天,武則天就找李治申辯,然後——
“帝羞縮,待之如初”。
劃重點:
“羞縮”。
擔憂皇後依舊心中憤懣,李治還把責任推給上官儀:“是皆上官儀教我!”
於是武則天讓許敬宗構陷上官儀,把他給殺了。
【李世民:!!!】
【李世民:雉奴,是阿耶的錯嗚……】
李世民當即就紅了眼眶,淚水無法自抑。
這一刹那,他立即就想到雉奴十六歲上朝,十七歲就留守定州。
以及他給雉奴留下的那些國政上的隱患。
定是雉奴操勞過度,才會年僅三十三歲就風疾發作!
【李治:不是阿耶的錯,皆因兒臣體弱……嗚……】
李治看不得阿耶為他而泣,亦是悲從中來。
【秦念:二鳳,你倒不必愧疚。雖然李治的風疾這麼早發作可能跟你有關,但武曌也是你留給他的啊。】
【武曌:……】
【李治:……】
【趙匡胤:咳咳咳!】
趙匡胤真不是故意發聲,他是正在喝茶被嗆到了!
【李世民:她是哪家的女兒?朕將為她和雉奴賜婚!】
李世民隱隱察覺出不對。
但他還是決定先為雉奴定下婚事。
此時他甚至開始自我安慰:
武曌雖然篡位,但終究會將皇位傳回李唐。
既然如此,不若早些讓她嫁給雉奴,為雉奴分擔國事,或許雉奴就不會過早風疾發作。
若是雉奴無疾,就不會有禪讓的想法!
【朱元璋:武曌本是你的妃嬪。】
【李世民:……?】
李世民懵了。
他看到了什麼?
【劉徹:嗯?】
【劉邦:這是史實,還是宋朝編造的偽史?】
【秦念:李治,這是史實嗎?】
秦念相當惡劣。
這種事情當然要迫害“當事人”啊!
【李治:……】
【李世民:??!】
長孫皇後鄭重請出了戒尺。
李承乾默默放下了弟弟。
小李治雖然還搞不懂大人究竟在說什麼,但看得懂母後的臉色。
“兄,救、救救雉奴!”
被弟弟抱著腿的李承乾糾結片刻,再度抱起弟弟——
遞給了母後。
【劉徹:真是令朕開了眼界!】
之前看宋朝造謠李世民娶弟媳時,劉徹已經震驚過一次。
結果那是假的。
這李治纔是真的娶了其父的妃嬪?
還立為皇後,甚至欲要禪讓。
最終武曌還篡位登基,位列聲譽榜前九!
劉徹不能不為之驚歎。
【秦念:甚至是在二鳳還活著的時候,兩人就已經勾搭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