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天幕]皇帝聊天群 > 第99章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天幕]皇帝聊天群 第99章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秦念沉思。

吐蕃和突厥不同。

鹹亨元年,
也就是唐高宗泰山封禪的四年後,吐蕃就入侵西域,“吐蕃陷西域十八州,
又與於闐襲龜茲撥換城,陷之”。

唐高宗放棄安西四鎮後,派薛仁貴率兵十餘萬討伐吐蕃,於大非川戰敗,丟失吐穀渾之地。

到儀鳳三年,吐蕃與西突厥聯手進攻安西,李治派李敬玄與吐蕃戰於青海,大敗,丟失日月山。

大唐對吐蕃最大的劣勢在於地理因素。

吐蕃位於青藏高原,
對李唐和武周都天然占據優勢,
可以隨時襲擊西域、吐穀渾等地,
甚至唐玄宗時期吐蕃還聯合南詔攻打蜀地。

而想要攻打吐蕃,就要同時麵對地理劣勢與超遠後勤兩大難題。

到武周的聖曆年間,由於日月山的丟失,從關中上青藏的要道被吐蕃佔領,
反倒是吐蕃可以隨時東侵。

好在雖無地利,
卻有人和。

【秦念:二鳳,
你不把吐蕃打下來,反而和親資敵,你看你給後人留下多大的麻煩。】

在說出如何應對吐蕃之前,秦念照例先調戲一下二鳳。

【李世民:朕不會再犯此錯。】

李世民深知未來的自己選擇與吐蕃和親而不是攻打,必然是因為難以攻占。

他有開疆拓土之誌,
若是能覆滅吐蕃,
他怎麼會選擇和親?

但正如秦念所說,
異族必然成患。

他不在大唐強盛之時處理這一隱患,隱患不會消失,隻會繼續威脅他的後人。

【秦念:吐蕃大相噶爾·東讚死於乾封二年,吐蕃讚普芒鬆芒讚於當年親政。芒鬆芒讚曾試圖製衡權臣,不久後失敗,被迫任命噶爾·東讚長子為相,此後噶爾家族壟斷軍政權。】

【李治:竟有此事?!】

李治大喜過望!

這不就是說吐蕃明年就將有內部動蕩?

至於此時的吐蕃讚普並非“芒鬆芒讚”,李治猜測應是唐時與秦念時期對此人的稱呼不同。

【李隆基(56):朕尚不知此事,你又從何得知?】

【秦念:考古。】

【李隆基(56):你考古……】

李隆基本是疑惑於秦念就算是“考古”,也不該“考”出大唐都沒有記載的吐蕃往事。

——他理解的“考古”是“研究古代曆史”。

但剛說出三個字,他就已經明白秦念是在說什麼。

在中原是“考”不出來,但不代表秦念不能在吐蕃之地“考”出來。

這秦念所在的王朝,竟是已然吞並吐蕃?

【朱棣:秦皇,你還真是……一視同仁。】

和今天才入群的李隆基不同,朱棣清楚秦念口中的“考古”究竟是指什麼。

考慮到話題或許很快就要輪到自己,朱棣換了個更為委婉的詞彙。

吐蕃之地在此時被稱為烏斯藏,被元朝吞並,如今隸屬於大明。

他當然猜得到秦念應是在吐蕃“考古”出這等史實。

朱棣更沒想到的是,秦念“考古”時居然真的不僅是為了陪葬品,還會去瞭解陵寢中的史實。

哪怕是沒有用處的他國史實——

若無天幕,瞭解吐蕃的史實又有何用?

………

秦念知道李隆基和朱棣的扮演者是故意表達誤解。

真敬業啊。

芒鬆芒讚想要製衡權臣,是出自敦煌藏經洞所出的藏文文獻《吐蕃大事紀年》。

敦煌藏經洞是用於封存文物的佛教禪窟,並沒有棺槨,不是墓葬。

【秦念:芒鬆芒讚掙紮的時間應該很短,因為在鹹亨元年四月、也就是乾封元年的四年後,吐蕃就攻陷龜茲撥換城。】

【秦念:李治,你想要圍魏救趙,就派薛仁貴率五萬大軍討伐吐蕃,於大非川大敗,吐穀渾地區全部丟失。】

【李治:薛仁貴為何會敗?】

在李治看來,薛仁貴在隨同阿耶征高句麗時揚名軍中,得阿耶重用鎮守玄武門。

永徽五年山洪至萬年宮,宿衛奔逃之際,唯有薛仁貴冒死登門框高呼警示宮中,他才得以免於為山洪所淪溺,可見薛仁貴之忠。

顯慶三年開始,薛仁貴征高麗,屢立戰功。

龍朔元年赴天山擊九姓突厥,三箭定天山。

如此戰功赫赫的大將,怎會在征吐蕃時失利?

即便未能功成,也不應大敗失地!

薛仁貴望著天幕,不知該如何是好。

【秦念:跟他關係不大。隻是你讓郭待封這個自視甚高的廢物當薛仁貴的副將。他違抗薛仁貴之命擅自領著輜重前行,結果軍糧輜重全部被吐蕃伏軍所劫掠。】

【李治:……】

李治額角抽疼。

軍糧輜重被劫掠,也就難怪薛仁貴會大敗。

武照連忙安撫陛下:“此事尚未發生,不用郭待封即可。”

七年前陛下親策試舉人,九百人中隻有郭待封、張九齡五人居上第,陛下令他們待詔弘文館。

這郭待封乃是郭孝恪次子,郭孝恪曾獻“固武牢,屯軍汜水,隨機應變”之策,助太宗皇帝擒竇建德。

陛下應是以為虎父無犬子,才會以郭待封為薛仁貴副將。

結果無能也就罷了,竟然於軍中違抗主將之令!

此刻的郭待封臉色慘白,渾身顫抖。

他知道不僅自己的仕途走到終點,“自視甚高的廢物”之名更是會流傳於天下乃至於後世。

【李治:朕更換副將,薛仁貴可否覆滅吐蕃?】

不能。

薛仁貴暗歎。

大敗之因雖不在他,但他知道吐蕃占據地利,易守難攻。

亦知太宗皇帝之所以選擇和親,也是因為吐蕃極難攻下。

倘若隻是圍魏救趙,率精銳突襲吐蕃,迫使其軍離開西域回防大非川,或許能夠功成。

但要覆滅吐蕃,完全不可能。

【秦念:吐蕃占儘地利,你想讓薛仁貴帶著十幾萬人長途奔襲、頂著極其惡劣的地理環境去覆滅吐蕃?你做夢呢?】

【李治:……】

李治之前想的是趁著吐蕃內政不寧,薛仁貴或能謀取大功。

但秦念並不認為這個想法可行。

李治不得不承認:

比起正麵臨吐蕃威脅的他,千載之後通過“考古”獲知吐蕃內政的秦念比他更瞭解吐蕃。

就連後世唐皇都不知道吐蕃的秘辛。

【秦念:此外,大非川之戰,薛仁貴對上的就是吐蕃名將論欽陵,而他哥讚悉若就是掌控政權的新任大相。這時候強攻吐蕃,隻能說你想太多。】

【李治:……請秦皇指教。】

已經看過四次話題的內容,李治對秦唸的性格已相當瞭解。

那就是不到萬不得已,不要得罪她。

哪怕是被接連譏諷。

【秦念:朕給你的方案,是設法告知芒鬆芒讚:若無大唐相助,他將在十年後離奇早逝。吐蕃三年不發喪,噶氏家族會扶持年幼的赤都鬆讚接替讚普之位。】

【秦念:瞞了三年,嗬,那可真不一定是他的親兒子。】

吐蕃隱瞞芒鬆芒讚死訊三年的主要原因,是當時吐蕃正在與大唐交戰。

但不妨礙秦念刻意將此事模糊成芒鬆芒讚的死因很蹊蹺,外加給赤都鬆讚潑臟水。

有“不一定”一詞,那就隻是她的推測,不涉及規則三的禁止謊言。

………

李治看出“真不一定”背後,或是秦念刻意為之。

此言有利於他離間吐蕃君臣。

【秦念:此外,吐蕃亡國後,其王陵儘皆被摧毀。】

這話也不是秦念胡說。

吐蕃王朝崩潰時,起義軍把曆代讚普的陵墓都挖了。

【秦念:如果能說服芒鬆芒讚,大唐就可以從中獲取足夠的利益。彆要名義上的臣服,可以要土地、要良馬,最好是能夠直接駐軍以便支援。】

【李治:謝秦皇相告,朕知道該如何施為。】

這就是李治最擅長的領域。

他立即阻止秦念繼續往下說。

天幕天下可見,有些事是他需要去做、且不能為人所知。

秦念隻說到“駐軍勤王”就停下,顯然也是在確認他能否看懂言外之意——設法離間吐蕃君臣、甚至挑起內戰,以坐收漁翁之利。

李治有相當大的把握說服芒鬆芒讚接受大唐的助力:

自身離奇早逝、王位可能旁落、王陵儘皆被摧毀。

說服芒鬆芒讚的可能性很大。

就算不能說服他,李治也已經得知四年後吐蕃將襲擊西域,且其將領論欽陵被譽為“名將”,需謹慎以對。

【秦念:接下來是聖曆元年。武曌,明年二月,郭元振的離間計將會奏效,赤都鬆讚討伐駐守吐穀渾故地的論欽陵。冬天論欽陵未戰而潰,自殺。他的兒子莽布支和弟弟讚婆等人率族人向你投降,隻可惜吐穀渾故地依舊在吐蕃的掌控之下。】

碼完這波字,秦念不由得為武皇感到可惜。

當年訊息不暢通,以至於武周沒能把握這絕佳的收回失地的機會。

一旦武周軍隊攻占青海湖周邊的絕佳牧場,吐蕃將不能再通過吐穀渾東侵。

………

在皇後的離間之下,吐蕃名將論欽陵將在未戰而潰後自殺?

李治驚歎於皇後的才能,同時也想到可以利用此事加深吐蕃的君臣矛盾。

【武曌:朕將派遣軍隊前往湟水,招降論欽陵!】

武曌大喜過望!

鹹亨元年,擊敗薛仁貴的吐蕃將領正是論欽陵。

前年,又是論欽陵於素羅汗山擊敗王孝傑。

正是此時,郭元振獻策:

吐蕃人苦戰久矣,武周應每年派遣和親使者入吐蕃。論欽陵想要拿下安西四鎮,就絕不會接受和親,也就必然引發吐蕃上下的怨恨,以此離間吐蕃君臣。

武曌沒想到是郭元振的離間之策竟奏效得如此之快——

她不知道上任讚普曾與論欽陵兄弟爭權,故而低估了赤都鬆讚對論欽陵的忌憚。

更沒想到論欽陵會未戰先潰。

【秦念:久視元年,也就是論欽陵死後的第二年,吐蕃侵犯涼州,唐休璟於洪源穀大捷,“被甲先登,與賊六戰六克,大破之,斬其副將二人,獲首二千五百級,築京觀而還。”】

既然提到了吐蕃,秦念當然要誇耀一下武曌的武功。

不需要天幕,武則天也能成功平定吐蕃。

秦唸的建議,隻是讓武曌將平定的時間提前,甚至奪回日月山這個軍事要地。

如果能將論欽陵這個吐蕃名將收為己用,那就再好不過。

………

西州都督唐休璟大喜。

他向來主戰,所幸陛下同樣主戰,故而他能一展所學!

此前他任安西副都護,吐蕃攻破馬耆、安息道大總管韋待價及副使閻溫古戰敗後,唐休璟收其殘兵鎮守西州,故而升任西州都督。

………

同名同姓?

唐休璟曾擔任吳王府典簽,因吳王李恪謀反案被貶任營州戶曹。

年輕的唐休璟望著天幕羨慕不已。

倘若能如此人這般建功立業、留名史冊,那真是死而無憾。

【武曌:六年前正是因唐休璟上書,朕纔派王孝傑收複陷於吐蕃的安西四鎮。】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