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綜名著]19世紀財務自由 > 第63章 第 63 章 離開普萊斯家的達什…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綜名著]19世紀財務自由 第63章 第 63 章 離開普萊斯家的達什…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離開普萊斯家的達什……

離開普萊斯家的達什伍德夫人回到家裡也和丈夫討論起了普萊斯小姐。

“約翰,
普萊斯小姐長得倒是很漂亮,就是不知道有多少財產。據我所知她還有一位哥哥,是個有錢的商人,
這門行當雖然有些粗俗、不夠體麵,
卻幫助他迅速發了財,
最重要的是,據說他得到了一位公爵的賞識,
要是你的妹妹將來能夠嫁給這樣的人也不錯。”

“哦,
真的嗎?親愛的範妮,
你打聽得可真清楚呀!埃莉諾真該好好謝謝你這個嫂嫂,可惜她才十五歲,還沒有進入社交界。要把她介紹給普萊斯先生還得等一等,
你不隻打聽了這個吧,
我猜你想把普萊斯小姐介紹給你的弟弟愛德華?”

“光看她的親戚們,
普萊斯小姐還不錯,
但是我沒有打聽到她的財產,要是她不夠多的話,
這門婚事就不那麼匹配了,你知道我母親對愛德華期望頗深,
希望他將來能夠進議會。”

達什伍德夫人說這番話時那副理所當然的神色,
儼然覺得自己和母親對年輕姑娘們的挑揀天經地義。

約翰·達什伍德絲毫不覺得妻子說得有什麼不對,
他的年紀和威廉·普萊斯差不多大。因為成年時就接手了已故母親留下的一半遺產,這讓他年紀輕輕就有了很多錢,
自然也有條件結婚。他也確實在不久後娶了範妮·費拉斯,一個同樣有大宗嫁妝的富家小姐。

這對夫妻很快就發現他們在各方麵有著一樣的認識和見解,這段婚姻讓他們兩個人同心同德,把對方影響得更加狹隘自私,
如果這也算是一種恩愛夫妻的話,那他們簡直再恩愛不過了。

夫婦倆話語提到的兩位人物之一的理查德現在可不在倫敦,威廉結婚後不久,理查德就出發去了印度。

至於另一位,要是達什伍德夫人知道普萊斯小姐這段時間經常去工廠和一群低賤的工匠搗鼓機器,她絕不會再把瑪麗作為弟弟的未婚妻備選。

在理查德離開倫敦後,蝴蝶縫紉機公司就交給了瑪麗在幕後主持。她原本隻負責技術研發工作,這段時間她頻頻接觸一線的工匠,不僅成功突破了腳踏式縫紉機製作過程中的難點,還藉此機會對工廠的生產管理實行了優化。

蝴蝶縫紉機公司一開始就比其他工廠更加註重工人的權益。

首先,縫紉機工廠的工人工作時間遠低於其他工廠,隻有十個小時。這樣的工作時長甚至引起了部分工人的抗議,因為他們希望延長工作時間獲得更高工資,賺取更多的生活費。

其次,瑪麗建議理查德不要雇傭十六歲以下的童工。這是這個時代的工廠主們普遍不去在意的一件事,童工普遍出現在各行各業,瑪麗的兄弟們就是其中一員。

但是正如之前提到的,如果下層中產階級的孩子普遍十一歲開始工作,下層階級的孩子工作年齡隻會更小。

據說在紡織行業和煤礦行業,有五歲的孩子參與工作,在城裡瑪麗聽說負責通煙囪的孩子甚至隻有兩三歲,好把他們瘦小的身子鑽到煙囪裡。瑪麗第一次得知時嚇了一跳,她希望從自己做起減少童工的使用。

最後,就是工廠的工作環境相比同時代大部分工廠要衛生得多。瑪麗給工廠製定了一係列衛生管理條例,包括每天必須打掃車間的衛生、清理機器上的汙物等等,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在工廠裡為工人們提供公共廁所和浴室。

尤其是為女工們提供單獨的公共廁所。雖然縫紉機製造工廠成立之初工人們基本都是男性,但是也有少數的女工加入其中,銷售員的隊伍裡更有不少女性,女廁所的建立讓這些女工的工作環境得到了一定改善。

但是當瑪麗實際參與公司的管理,她發現自己之前想得還是太簡單了。工廠不招收十六歲以下的童工,就有十三四歲乃至十二歲的孩子謊報自己已經年滿十六歲。另一個大股東理查德其實也不理解妹妹為什麼要把年齡卡在十六歲,他隻能當做瑪麗認為機械製造是一名重體力勞動,不需要太瘦弱的孩子。

因此實際操作時負責招收工人的工作人員,對於那些看上去年齡就不達標的孩子,往往也會輕易放過去。他們甚至是出於好心。這麼大的孩子已經開始養家餬口了,要是瑪麗和理查德的工廠不接收他們,隻會讓他們不得不去工作環境更加惡劣的工廠裡找工作。

“史密斯先生,你的意思是那些你所謂的十六歲孩子,在工廠裡是學徒工?”瑪麗問道。

“沒錯,普萊斯小姐。”托馬斯·史密斯正是當初那位提醒理查德拆分機器的鐘表匠,現在負責工廠的日常管理工作。

在他眼裡,普萊斯小姐或許有著出色的才能發明出縫紉機,但是也有著小姐們不合時宜的同情心,這種同情心並不能真正幫助這些底層家庭。

他解釋到:“小姐您放心,我會合理安排他們跟著熟練工人學習如何製造部件,同時負責清理機械,這對他們的將來很有用。”

“史密斯先生,你是不是擔心我會下達命令辭退這些孩子?你放心,我明白你是一片,但是那些熟練工人是否真的願意好好教授這些孩子?”

與傳統行業的學徒製不同,在機械化生產的工廠車間裡,熟練工人和學徒工之間並不存在師徒的人身依附關係,彼此之間是競爭對手,為了避免自己被工廠主淘汰,熟練工人並不希望工廠招收太多學徒工。

托馬斯·史密斯比瑪麗更清楚實際情況,有些熟練工人甚至會打罵這些學徒工,或者使喚他們打掃車間、清理機器。

為了規範對工人的培養,瑪麗決定製定新的培養計劃,凡是成功為工廠培養出合格工人的熟練工可以獲得一定的獎勵。同時,她在工廠裡建立了一個小型學校,或者說培訓班,聘請老師教授機械工藝、數學、物理、化學等知識,所有學徒工必須每天在學校裡學習至少一小時。

除了童工問題,瑪麗發現,雖然她改善了工廠糟糕的衛生條件,但這個時代的工人們還麵臨著毫不在意他們生命安全的惡劣生產環境。

通過不斷詢問一線工人,瑪麗根據工人的口述,編寫了簡單易懂的安全操作規定,對生產中可能出現的危險進行了提示。並在工廠宣佈一項新規定,除了技術改進,對在流程優化和安全生產等方麵提出可行建議的工人,也同樣給予金錢獎勵。

在工人們提出第一個建議前,除了等待工廠製作出第一台腳踏式縫紉機外,瑪麗無事可做,她想到了一個提高工人安全的重大發明。

這個時候的工人們常常佩戴的帽子是羊毛鴨舌帽,這種帽子源自十四世紀獵人狩獵佩戴的狩獵帽。

在設計之初,這種帽子就通過扁圓形的頂部保護獵人的頭部,短平的帽簷則方便獵人們擡頭觀察獵物。這種形狀剛巧也符合繁忙而雜亂的機器生產過程中工人們的需要,因此在十九世紀,鴨舌帽正逐漸成為工人階級的標誌之一。

但是在來自未來的瑪麗看來,這種帽子對頭部的保護明顯不夠,她更熟悉二十一世紀顏色繁多的安全帽。帽子製作本就是她的老本行,因此瑪麗決定自己動手嘗試製作安全帽。

現在還沒有發明後世的熱塑性材料,瑪麗在一眾布料中選擇了耐磨的帆布和皮革。

首先,她通過高溫蒸汽使得帆布定型為後世常見的半圓形帽殼。然後,她在裡麵用布條縫上了一個中心有皮革內襯的十字保護圈帶,帽殼和帽襯之間留有一定空間,以便分散瞬時衝擊力。最後,她在帽簷處粘上皮革帽簷,帽子裡麵縫上了固定用的下頜帶,再在帽殼上刷一層膠水使得帽子更加硬挺和耐用。

畢竟是供應普通工人的帽子,她必須在有限的成本內竭儘所能做出最接近後世安全帽的成品。帽子做好後,瑪麗找到約翰,準備為安全帽申請專利。

“瑪麗,你折騰這麼多天就是為了製作這個帽子?這有什麼用?”約翰奇怪地看著瑪麗手中那頂醜陋的帽子,它看起來像一個頂在頭頂的鍋。

瑪麗把帽子遞給哥哥:“我已經讓人試過了,把它戴在頭頂,可以大大減輕被重物砸到的傷害。”

約翰讓仆人戴著帽子,拿了個小石頭試了試,男仆表示戴著這個帽子確實感覺不到疼痛。

他的眼神亮了亮:“瑪麗,你有沒有想過,相比我們的工廠,還有一個地方更需要這種帽子,那就是礦場。”

一旁的威廉同樣敏感地想到,這種帽子減震效果如此優良,或許可以把士兵們的頭盔做成類似的形狀。

這些構想暫時都與瑪麗無關,她在郊外買下了一處房子,然後讓托馬斯·史密斯出麵雇傭了一些縫紉女工開始生產安全帽。不是她不想請專業的製帽工人,而是這些人工資高於普通的縫紉女工,同時男性工人也不利於她進行管理。

新工廠成立後,威廉和約翰以為這是純粹是用來生產安全帽的,並不知道瑪麗下一步還準備把這個工廠做大做強。

他們堅持讓瑪麗出入時一定要帶上兩個男仆,想到當初遇到的危險,瑪麗也一直很小心,儘量通過凱特負責傳達她的命令。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