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名著]19世紀財務自由 第7章 第 7 章 瑪麗不知道那個婦人最…
瑪麗不知道那個婦人最……
瑪麗不知道那個婦人最終會被誰“買”走,她衷心期望是她能夠像男仆約翰說的那樣迎來更好的生活。離開集市後,馬車很快把瑪麗送回普萊斯家。
“哦,親愛的,你怎麼不在將軍家多住幾天,馬克斯韋爾將軍太太沒有自己的孩子,平時一定很寂寞,瑪麗,你要多多討好她,知道嗎?”普萊斯太太很遺憾瑪麗不能長久待在將軍家。
瑪麗依然沒能緩過神來,她看著普萊斯太太,再想想平日裡普萊斯先生那副頤指氣使的模樣,更為這一世的母親感到悲哀,明明一家人都靠普萊斯太太的嫁妝養活,偏偏這位女性沒有自己財產的支配權。她現在就是想到法子把原始版洗衣機做了出來,都得防著普萊斯先生知道。
日子一天天地過去,四月快要結束了,瑪麗已經把設計草圖畫好,卻遲遲找不到可靠的人製作出來。她嘗試打聽過了,普萊斯家不認識什麼木匠,如果隨意找個陌生人製作,專利毫無疑問就泄露出去。沒等瑪麗想出辦法,一封來自曼斯菲爾德的信打破了普萊斯家的寧靜。
“天哪!範妮!你的運氣真是太好了,你的大姨媽諾裡斯太太提議要把你帶到北安普敦去,你將有幸住到曼斯菲爾德去,跟托馬斯爵士的女兒們一起生活。我早該想到的,諾裡斯先生和我的大姐姐一直都沒有孩子,他們當然需要一個孩子……”普萊斯太太一看完信,就在起居室嚷嚷開來,“他們為什麼不挑一個男孩子呢?我有這麼多漂亮的男孩子。哦,範妮,把湯姆放下,到媽媽身邊來。凱特,快幫忙抱抱孩子!你真是走大運了,知道嗎?”普萊斯太太摸摸範妮的臉蛋兒,笑得合不攏嘴。
“媽媽,什麼意思,我要離開家了嗎?我不想離開你們。”範妮搞不清楚狀況,她幼小的心靈也沒法理解普萊斯太太的歡喜:眼看著自己的孩子一個個在貧窮的家庭環境下長大,這位太太可不像她的丈夫一樣無動於衷,她太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過上好日子了。
“離開家算什麼,範妮,這可是諾裡斯太太難得的好意,這次要不是她極力說服托馬斯爵士,你還攤不上這樣的好事兒呢!等你去了北安普敦你就知道你會過上什麼樣的好日子了……”說出這話時普萊斯太太儼然陷入了回憶,在她未婚的時候過的就是她現在嘴裡的那種好日子,那時候誰也不敢想象亨廷登的三位沃德小姐現在竟會過著現在這樣天差地彆的生活呀!
瑪麗也為姐姐範妮高興,姨媽姨父們既然一片好心將範妮接過去,按照此時的觀念,很有可能不僅負責範妮今後的教養,還會把她領入社交界。雖然她自己不想結婚,卻不會同樣要求自己的姐妹。範妮能夠脫離樸茨茅斯糟糕的生活圈,將來很可能結識一位更好的結婚物件,怎麼不是一件好事呢?
就算不考慮這點,姨父姨媽那邊的生活條件總比普萊斯家好多了。就是這情節過於熟悉了,貧窮的小表妹寄養在有錢的姨父姨媽家裡,曼斯菲爾德,托馬斯爵士,大姨媽諾裡斯太太……
難道這兒不是曆史上的十九世紀?而是到了簡·奧斯汀筆下的《曼斯菲爾德莊園》?可上次還聽馬克斯韋爾將軍太太提到納爾遜將軍呀,莫非這是個平行世界不成?老天爺要不要這樣開玩笑?瑪麗仔細回憶劇情,雖然這點先知根本無關緊要,原著裡除了一些感情糾葛也沒什麼大事,而且範妮隻在長大後回來過樸茨茅斯一次,除了威廉,其他時候書裡幾乎沒怎麼提到普萊斯這家人。
至於感情糾葛,這本書裡渣男克勞福德先生並不像《傲慢與偏見》裡的威克姆、《理智與情感》裡的威洛比那樣殺傷力巨大,畢竟女主角範妮並不喜歡他。而以一個現代人的觀點來看,瑪麗也不覺得表哥埃德蒙·伯特倫有多麼優秀。
對於範妮離開樸茨茅斯後的生活她是既插不上手,也沒理由去乾涉。唯一值得一提的隻有:出發前她得好好提醒範妮,彆太感激大姨媽,儘管她信裡說得很動聽,可事實上真正出錢出力撫養範妮的是托馬斯爵士和伯特倫夫人,諾裡斯太太一貫隻會狐假虎威、狗仗人勢。
瑪麗繼續想著:原著裡蘇珊最後好像也被範妮帶去曼斯菲爾德了,似乎還挺能乾,姨媽伯特倫夫人對她很滿意。可是我呢?原著裡有瑪麗這個人嗎?
她的記憶已經有些模糊,等她把書裡對範妮家人的描述回憶了一遍又一遍,終於想起了自己是範妮記憶裡那個去世的小妹妹。她從教母馬克斯韋爾將軍太太那裡得到的一把銀刀還會在她過世後引發妹妹蘇珊和最小的妹妹貝齊之間的“家庭戰爭”。
哦,上帝!普萊斯太太生完肚子裡這個孩子,居然還會再懷一次孕?那可是真讓人受不了!到時候家裡豈不是一共有十個孩子!千萬彆!瑪麗打定主意,等範妮走了,她和蘇珊可不能像現在的範妮一樣任勞任怨幫普萊斯太太照顧幾個小弟弟,希望到時候薩姆、湯姆和即將出生的那個小家夥能夠絆住普萊斯太太,她這樣一直生下去未免也太可怕了!
除了賺錢,瑪麗還得把身體養好才行,千萬不能像原著裡一樣因為生了一場病就去世了。她看看自己細細的小胳膊小腿,隻恨自己不像幾個兄弟一樣強壯。
其實在這點上,普萊斯家還真有點兒被幸運女神親吻過的感覺,周圍的幾位鄰居都或多或少麵臨過孩子去世的悲痛。瑪麗很小的時候就見到過鄰居家的孩子拿著娃娃玩“葬禮遊戲”,當時她差點以為自己穿越到了克蘇魯世界,小心翼翼了很長一段時間。
後來才發現,這些在現代人看來頗為恐怖、與兒童身份根本不相符合的遊戲在這個時代很是流行,似乎家長們認為這樣能夠在潛移默化中讓孩子接受死亡。但是瑪麗已經死過一次了,她可說不準自己還能不能擁有重活一次的機遇,這一世她可得好好珍惜才行。
等威廉他們放學回來,普萊斯太太又將範妮的好訊息告訴幾個大點兒的男孩。約翰和理查德還有些半懂不懂,威廉則既為範妮感到高興,又為她一個人背井離鄉、寄人籬下感到憂慮,他拉著範妮絮絮叨叨了很久,讓她千萬彆害怕,等他長大了一定會去曼斯菲爾德看她。
這對兄妹之間的深情厚誼都不必再細說。除了不清楚狀況的薩姆、湯姆,兄弟姐妹捨不得範妮,作為姐姐,平日裡她既是弟弟妹妹的玩伴,又是他們的保姆和老師,誰不依戀她呢!
在大家都沉浸在這個突如其來的訊息裡時,“踏、踏、踏”,伴隨著一陣熟悉的腳步聲,普萊斯先生回來了,他手上拿著一份報紙,嘴裡嚷嚷著:“我回來了,你們都聚集在起居室乾嘛呢?”
“普萊斯先生,你終於回來了,我告訴你一件大好事,我的姐姐諾裡斯太太和托馬斯·伯特倫爵士商量過了,準備把範妮接到北安普敦去。”普萊斯太太把信拿給中尉。
中尉接過信,掃了一眼就放下了,漫不經心地說:“這倒是件好事,我想我的連襟們會給範妮找個好人家的,我的煩心事兒又少了一件。要是現在有人願意把瑪麗和蘇珊也接去撫養,那才省了我的事兒呢!”
普萊斯先生的話未免過於冷漠,和普萊斯太太衷心地期望孩子們能夠換換生活環境不同,瑪麗品不出中尉的剛剛那番話裡有多少父親的情意。或許普萊斯先生不算最糟,但是她也沒法對他產生對父親的尊重。
要是她沒法在成年前既有合適的收入、又有一定的地位,那麼作為一個年輕女子,除了結婚,她很難找到擺脫普萊斯中尉的方式。可是,她之所以要擺脫普萊斯先生正是因為不希望活在一個男人的控製之下,總不能為了擺脫一個火坑跳進另一個更大的火坑吧。
瑪麗暗自算過,一個單身女性要獨立生活同時依然維持中產階級的生活水準,年收入至少要一百五十鎊,考慮到這個時代中上層女性幾乎沒什麼工作的可能,那就需要存下至少三四千鎊(按照此時存款或債券的利息,四千鎊一年可以獲得一百六十鎊到兩百鎊收入)。
要活的相對舒服,年收入至少要三百鎊,那就需要存下至少六千到七千鎊;要過上相對寬裕的生活,年收入需要五百鎊,這得存下至少一萬到一萬兩千鎊,這真是一筆天文數字。
瑪麗現在有多少錢呢?她那個放錢的小盒子裡隻有二十二個先令,但是夢想總是要有的,她現階段的目標就是存下四千鎊。她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夠離開樸茨茅斯,去看看這個時代的城市倫敦;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夠像在二十一世紀一樣買下一處屬於自己的房子,過上舒適的單身生活。
而現階段最有希望的賺錢方法還得指望她手中的洗衣機圖紙,要是能夠把它利用起來就好了,哪怕是找一個識貨的人把它賣掉也好啊!